亲近传统节日宣传标语
亲近传统节日 炎黄五千年,共念历史天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 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贵州各民 族音乐不仅类别多 , 而且各具特色。
以下是贵州省一些主要少数 民族的歌曲简介。
1.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 种。
飞歌 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 , 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 地头演唱。
特点是音调高昂 , 气势雄浑 , 节奏舒广自由 , 旋律起伏 大。
一些地区分男声飞歌和女声飞歌 , 并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腔式。
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 , 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2) 乐器 苗族乐器最著名的要算芦笙。
雷山县的排卡村和凯里市的新光村是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专业村寨。
其他有芒筒、唢呐、大号、 直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铜鼓、皮鼓、大筛锣、大 锣、包包锣、大镣、小镣、木叶等。
根据功能 , 苗族器乐曲目可分为 风俗仪式性和生活性两大类。
前者由乐器组合 , 后者则多为独奏。
2. 布依族 布依族的音乐 , 有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 歌曲 根据歌词使用情况 , 布依族民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
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 , 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歌和风俗歌等。
(2) 乐器 布依族的乐器有铜鼓、唢呐、 勒友 、 勒浪 、 笔管 、姊妹箫、 对箫、牛骨胡、葫芦琴、笛子、月琴、皮鼓、大锣、小马锣、芒锣、小钹、小镲、木叶等。
其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吹打等。
3. 伺族 (1) 歌曲 伺族以锦屏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
两个方言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差异。
A. 北侗 北部地区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
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多以对唱、互相盘歌的形式进行。
玩山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倾吐爱慕之情的歌。
这种歌 曲曲调高亢辽阔、热情奔放、音域较宽、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
好事歌是在酒席上唱的歌 , 曲调各地不尽相同 , 总的说来 , 旋律舒畅 优美。
伴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 ,同房族、同寨 子的姑娘陪伴新娘时唱的歌。
此外 , 孝歌也有一定特色。
B. 南侗 南部地区保留的侗族传统文化更为完整些 , 因而其音乐也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一地区的音乐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礼 俗歌和叙事歌几种。
大歌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 , 其主要旋律在低 音声部 , 高音声部由歌头的加花变化而成。
大歌的结构严谨 , 有较 为固定的曲式。
大歌的种类很多 , 主要有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 声大歌、女声大歌、混声大歌等。
多声部无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特 色的音乐形式 , 曾多次出国表演 ,蜚声海外。
小歌的内容主要是情 歌。
这类歌曲结构短小 , 歌词含蓄深情 , 曲子委婉缠绵 , 大都由青 年男女轻声慢唱。
小歌分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两种。
(2) 乐器 侗族乐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芦笙、侗笛、唢呐、二胡、锣鼓、镲、木叶等。
演奏方式有独奏、伴奏和重奏几种。
4. 水族 (1) 歌曲 水族民歌主要分为双歌、单歌、调词、 诘俄呀 、儿歌等。
双歌 分敬酒、祝贺、叙事性双歌和寓言性双歌。
前一类双歌演唱时一般 是唱一首 , 和一首 , 歌首有两句固定的起歌和声 , 歌尾也有两句颂 扬性的衬和。
演唱开始时 , 演唱者举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 , 周围 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唱起起歌和声 , 歌的主体部分唱完时 , 众人又 默契地唱起衬和帮腔。
单歌的每首歌词能独立存在 , 表达一个独 立的意思。
声腔运用上 , 分为平腔和高腔两种。
音乐节奏上 , 与其他歌种比较 , 相对自由 , 显得一板一眼 , 是水族音乐中比较古老的形式。
(2) 乐器 水族乐器有铜鼓、皮鼓、芦笙、唢呐以及二胡等。
5.仡佬族 (1) 歌曲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和儿歌等。
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的歌 , 内容广泛。
歌词多为七言四句 , 节 奏明快。
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歌 , 其旋律婉转优美。
酒歌是 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酒席上演唱的歌 , 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
婚俗歌是在婚礼上演唱 , 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祭祀歌是在逢年过 节祭祀祖先时演唱 , 其曲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 , 朗诵 性比较强 , 无恒常节奏。
仡佬族儿歌节奏活跃 , 感情质朴。
(2) 乐器 仡佬族乐器有芦笙、唢琐呐、锣鼓、泡木筒、木叶、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6. 土家族 (1) 歌曲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闹歌、风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劳动歌、 溜子乐 等。
山歌内容丰富 , 感情朴实。
打闹歌也是山歌的一种 , 因演唱时用锣鼓伴奏 , 故亦名 薅草锣鼓 。
打闹歌是在薅革时为 了减轻疲劳 , 鼓动情绪时演唱的歌。
一般由两人演唱 , 有时领歌 , 有时对唱 , 有时参加劳动的群众也帮腔。
两个歌师紧跟在薅草队伍后面 , 一人敲锣 , 一人击鼓 , 哪里薅草落伍了 , 他们就追到哪里 , 边敲边唱。
有时在唱前增加一些诙谐数板 , 称为 喊口号 , 使气氛 更加活跃。
打闹歌旋律热情高亢、质朴自由 , 高音、长音较多 , 曲调 悠长宽广。
劳动号子和 溜子乐 是土家族音乐中具有浓厚特色的 音乐形式。
劳动号子有多声结构特点。
一种是一领众和的二声部 结构 , 一种是加副领唱、双领众和的三声部结构。
后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对比式复调织体 , 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复调音乐。
LZ给分吧,好不容易找到的
我也是贵州人
在民国时中国统计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民国少数民族简介 一、东北地区及满-通古斯语族诸族 满族 赫哲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朝鲜族二、蒙古地区、西北地区及阿尔泰诸族、回族、印欧语系诸族 蒙古族 东乡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保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撒拉族 乌孜别克族 塔塔尔族 柯尔克孜族 裕固族 锡伯族 回族 塔吉克族 俄罗斯族三、西部地区及藏缅语族诸族 藏族 门巴族 彝族 哈尼族 僳僳族 拉祜族 纳西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土家族 白族 羌族 普米族 怒族 基诺族 独龙族 珞巴族四、西南地区及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族 壮族 布依族 傣族 侗族 水族 仫佬族 毛南族 黎族 苗族 畲族 瑶族 仡佬族 京族 佤族 布朗族 德昂族五、东南地区及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诸族 阿美族 泰雅族 排湾族 布农族 卑南族 曹族 鲁凯族 赛夏族 雅美族 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