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恩泽运动会口号

恩泽运动会口号

时间:2013-07-10 16:13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在天愿作比翼鸟 愿为连理枝“思是:在,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注释:①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

②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

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

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道家祈祷保佑的揭语有哪些

这个可以去看【白云观道教礼仪视频】有教怎么祷告。

抱拳,左手抱右手掐太极子午印。

左手在上,右手母指掐住左手的无名指之根部,左手母指与右手的中指指尖相接。

这样打好以后,从外表看来,就像一个太极图。

中间有曲线,两边是阴阳鱼。

一般是双手抱拳为太极决把太极诀放在额头到鼻尖这一段表示礼神鼻尖到下巴间表示对长辈,前辈行礼下巴到檀中穴是对平辈,晚辈行礼祝祷的时候一般抱拳太极诀放在额头双目微闭,一般修行人不会为自己或家人祈福,只能为天下苍生祈福直接祷告就行。

文学性的是青词,用于法事。

道教在这方面的修行主要是“诵经”

和念咒

(咒又很多种,有驱邪祈福类)祈禳,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术。

可以是道士朗诵赞美神求福的祝词。

祝词也是祷告文。

许多道教祝词是汉朝流传下来。

道教里的祷告用来告示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

宋以后,道教中强调内道外法、内丹外用,在祷告中要求以神气充盈为本:即如同著名雷法宗师王文卿在《王侍晨祈祷八段锦》中所说的那样:“自己觉得神气清爽,对外物的欲念不出现,本身与天地达成表里一致,造化的功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运动天地,感应鬼神,驱动风雷,役使万物,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然后才能驱策役使神将,施行祈祷。

(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

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

然后策役神将,行持祈祷。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吴融为唐昭宗所写祈求国泰民安的道教祷告文:“维光化四年岁次辛酉正月乙酉朔十五日己亥,皇帝臣稽首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元元天皇大帝。

伏以时当献岁,节及上元。

爰命香火道人,烟霞志士,按科仪于金阙,陈斋醮于道场。

伏愿大鼓真风,潜垂道荫。

俾从反正,永保无虞。

四海九州,干戈偃戢。

东皋南亩,皆获丰登。

冀与兆人,同臻介福。

谨词。

”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的祷告文:“志心皈命 :三清上圣,诸天高真,一切大神,悯念垂慈,鉴纳祈祷:愿赐惠泽,普佑世人,愿赐恩光,拯危救苦。

天灾永消,人祸不兴,国境清平,物阜年丰;弭兵息战,世界和平,人各互敬,博爱齐同,睦邻友好 ,互信以诚,化干戈为玉帛,释冤结为祥和。

元首吉庆,黎庶康宁,凶恶化贤,邪魔归正,冤仇和释,谅解包容,永葆熙洽清宁,共享太平繁荣。

为国捐躯,因灾殒命,饿殍饥鬼,含怨冤魂,愿藉神光力,一切得解脱,藉此胜会因,皆生入天界。

是所至诚祈祷,恭望圣慈,俯垂洞鉴”。

同时,道教中也有以赞歌的方式进行祷告。

《三茅真君宝诰》云:“三茅真君宝诰志心皈命礼。

天人道德。

先圣宗师。

孝悌通于神明。

恩泽被于家国。

隐恒山而悟道。

栖句曲以升天。

主岱宗恒霍之山。

职赤城华阳之洞。

劫运阴阳。

而统斡雷霆水泽以兼司。

接二弟之英资。

授登真之秘诀。

咸领神仙之籍。

共膺五册之荣。

德溥幽明。

仁沾普率。

随机赴感。

誓愿弘深。

太玄妙道。

冲虚圣佑真应真君。

地仙上真。

定禄右禁。

冲应德佑真应真君。

地仙至真。

三官保命。

冲惠仁佑神应真君。

九天司命上卿。

三茅应化天尊”。

道士在炼丹前要进行祷告。

祭炉就是在开炉炼制丹药之前对丹炉举行祭祷的仪式。

根据《丹房须知》的介绍,祭炉以清酒、鹿脯、香炉、时果为祭品,丹士们在焚香祭奠之后必须持咒祷告。

在炼丹过程中,老师向徒弟传授丹诀必须向上苍发誓以信守机密,因为炼丹家认为丹诀是上天所秘,如果传给不该传的人,那就会受到天谴,所以炼丹家传授丹诀十分谨慎,要求立下誓言,这就叫做约斋盟誓。

道教炼丹家尊崇太一神君,所以在炼丹过程中要特别举行醮祭太一神的仪式。

在道教炼丹家看来,如果没有祭祀太一神君,丹药是无法炼制成功的;相反,如果诚心祭祀太一神君,则可以召请太一神君降临,使神气加入药物之中,人服食了就有特殊的效果。

这当然只是信仰性的说法,但反映了道门中人对于太一神君是相当敬重的。

在丹药合制成功之后,紧接着要开炉摘取,这也是不能随便马虎行事的,必须遵守各种禁忌与仪轨。

一般来说,炼丹家必须沐浴斋戒,身披道服,头顶星冠,面向南方,跪捧丹炉,在焚香净身之后,向道教主神及十方圣真祷告。

外丹炼制过程中的种种仪式体现了道教对炼丹一事的高度重视和严肃态度。

朱熹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主要思想:因为其为理学家,儒学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理论简单是说就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 朱熹(1130~1200) 中国南宋思想家。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

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生平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

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

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

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

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哲学思想 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②理是事物的规律。

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

“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

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

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

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

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

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

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

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

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

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

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

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

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

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

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

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

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

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

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

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

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

“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

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

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

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

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

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

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

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

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

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

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

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

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sold out这首歌在表达什么

sold out这首歌在表达了只为自己而活,想要的,自己去争取,时刻准备着去战斗,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自己去实现使命。

含有“羌笛”的古诗

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解释: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

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

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

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

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

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

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

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

寂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