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王牌战士叶飞口号

王牌战士叶飞口号

时间:2016-05-09 15:55

王牌战士叶飞齐天大圣抽八次花多少钱

齐天大圣抽八次的话需要50块钱。

中国哪个省的人打仗最厉害`

张自忠:第一名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

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

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

第5军军长。

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

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

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

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

新1军军长。

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

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

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

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

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

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

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

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

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

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

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

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

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

第5军200师长。

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

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

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

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

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

第74军58师长。

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

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

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

第74军长。

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

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

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

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

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1947年黄垂明阮英平资料

如下,请采纳阮英平(1913-1948),乳名兰茹,又名阮玉斋,福建省福安县(现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乡顶头村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参谋长。

1948年2月3日在前往福州的途中,因歹徒范起洪等三人谋财害命而遭受偷袭,在宁德大寓村壮烈牺牲。

乳名兰茹,又名阮玉斋,福建省福安县(现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乡顶头村人。

早年当过学徒和木匠。

1931年在赛岐“旭记”茶行结识了隐蔽在那里当木匠的共产党员陈洪妹。

1932年随陈洪妹回到家乡,在下白石、甘棠等地发动群众、组织秘密农会,开展“五抗”斗争。

1933年10月23日参加了曾志、任铁锋等领导的“甘棠暴动”。

年底,福安中心县委决定在福安、宁德毗邻地区建立安德县委,阮英平任县委书记。

1934年初任中共宁德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治委员。

6月兼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

1934年10月中共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下坚持斗争。

1935年5月,闽东特委恢复,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年底,特委决定成立闽东军分区(独立师),阮英平任司令员,叶飞任政委,组织和领导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2月14日,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离开闽东奔赴抗日前线,任六团副团长,驰骋大江南北,屡建战功。

抗战后期积劳成疾,不顾病痛折磨,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委,参加了苏中战役。

1947年5月奉命回到福建,担任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兼军事部长,闽东地委书记。

同年7月到任后,组织和领导闽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声威大振,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

同年11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闽东革命根据地。

为了粉碎敌人的“驻剿”,阮英平决定把队伍化整为零突出重围。

1948年初,阮英平和警卫员陈书琴前往福州转赴闽北向省委汇报工作,途中遇敌与警卫员失去联系后隐蔽在宁德县洋中北洋大窝村范起洪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作者:宁德蕉城… 文章来源:宁德蕉城在线 更新时间:2009-9-23 15:56:45  建国之前,我国人民还是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苦难中,那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多少人受饥寒交迫的煎熬,多少人受流离失所的折磨。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经过27年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才取得共和国的建立,才有宁德的解放和今天繁荣兴旺的景象,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饮水思源。

我们要缅怀先烈,要继承他们的遗志。

今天,应该好好回顾宁德人民在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与牺牲。

  自蔡威烈士于1924年入党开始至宁德县解放时止25个年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宁德县(市)一直坚持“红旗不倒”,是个老区县。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下,我们的先烈们就在这土地上,组建了党的县、区、乡、村组织:有1926年郑长璋、蔡泽鏛(即蔡威)回宁德播下革命火种:有1931年颜何兰领导的中共霍童“五人党小组”;有1932年谢大大领导的城关党支部;还有明伦小学党支部;有1933年组建的中共宁德县委,以后一任接着一任至全县解放,共12位,其中8位牺牲,1位错杀,1个叛变,幸存的两位是城工部县工委正副书记。

(当时担任过县委书记的有郭秋山、范铁民、吴嫩弟、池陈旺、张应腾、叶觉登(叛变)、丁进朝、吴南启、林吉安等)。

还有1933年12月在福安和宁德交界处组建中共安德县委,书记阮英平。

1947年4月省委常委、军事部长阮英平回到宁德成立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副书记江作宇、阮伯棋,委员有黄垂明、陈邦兴、李继藩等。

下辖古罗林地区、宁德、福安、屏南、周宁、古田等县。

城工部宁德县工委是在1949年2月诞生的,工委书记章康瑞、副书记苏芝华。

  霍童惨案丁进朝被害,吴南启接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党员发展到300多名,农村党支部100多个。

  武装斗争从1931年颜何兰在霍童领导成立了工农自卫队(这是我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1933年发展为宁德县工农游击队并在5月与叶飞一起领导霍童农民举行暴动,这就是著名的“霍童农民武装暴动”,它打响我县工农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同年5月党派曾志到南埕和城关指导对敌斗争,和部分地区土地革命;9月在城关党支部领导下由南埕“盐工协会”主席陈妙兴率领监工600多人到城关举行示威游行,即史称“盐田风暴”;11月组建的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和此后发展壮大起来的闽东工农红军游击纵队、红军独立团,至1934年9月在支提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标,下辖三个团、两个独立营,兵力达1600多人,枪支900多支。

从此,闽东党有了一支英勇善战的主力军,在保卫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这支部队根据新四军军部决定,于1938年由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率领在虎贝石堂集中整编后踏上北上抗日征途。

同时留下一个支队及左丰美、黄垂明(参加北上,后经组织决定返回宁德坚持的)的游击武装战斗仍活动在宁德一带山区。

1942年春丁进朝、吴阿钮把原有游击队组织起来,在九都华镜下院成立“闽东游击纵队”,纵队长吴阿钮(此人以后叛变),政委郭树干,下设三个支队,人枪70多。

  四十年代组建的还有:金涵“蔡洋山游击队”、“连罗宁边区游击队‘飞鸾连洋岭’第二中队”、闽浙 游击纵队第四支队(黄垂明、叶伯安)、第五支队(孙子清、孙式康)。

1949年6月四支、五支合编为“闽东人民游击队”,由陈邦兴、黄垂明领导。

同年8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宁德、福安、罗源等县。

  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乡、区、县苏维埃政权,当时老区遍布全县16个乡镇中的13个,有124个老区行政村,476个自然村。

还有天峰院“红军后方医院”;闽东地下联络站——三都“百克医院”;城关地下联络站——“红叶酒家”;巫家山交通站与虎贝、溪口、七都等交通站联成一片,不断把各种物资输入桃花溪根据地;著名的“花兰溪”地下交通站,为收集敌方情报,护送同志等起着联系各县乡的枢纽作用。

新四军六团后方留守处——碧山“林氏宗祠”;城工部宁德县工委下属的五个联络站(霍童、赤溪、邑板、三都、城关),这些联络站、点都为收集情况,沟通消息,传递革命传单、文件,掩护过往同志和为老区及游击队购买输运物资等等做出不同贡献。

老区人口已占当时全县人口的70%以上。

  老区人民为了革命,支援游击队伍,付出巨大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被敌人毁灭的村庄达175个,被折、烧毁的房屋14918间,财产损失无法统计。

被杀害2300余人(不包括北上抗日牺牲和其他无名英雄)。

解放后仅按有据可查而评为烈士的709人,评为“五老”1058人。

  牺牲人员中仅举几例著名事件和人物:  (一)二十年代:1927年4月郑长璋英勇就义于福州鸡角弄。

  (二)三十年代:  ①1933年颜何兰就义于霍童,时年23岁。

就义前他沿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等气壮河山的口号,以视死如归气概,昂首迈向刑场,闻者无不感动,有的流泪暗泣”  ②1934年城关党支部书记谢大大在狱中鼓励战友与敌斗争到底,在刑场高呼口号而壮烈牺牲。

  ③1936年时任红军总部二局局长的蔡威将军在长征途中第三次过草地时病故。

当时的红军领导朱德、徐向前元帅前来向烈士遗体告别。

  ④1936年县委书记池陈旺在八都溪坂遭敌杀害,刑前从容不迫,毫无惧色。

  ⑤1938年林秋光、马佬志被捕,林秋光在脱逃中被敌杀害,马佬志等人在被押赴刑场时,沿途群众泣不成声,他昂首挺胸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万万岁”口号,英勇就义于七都“坊下坪”  这一年被敌人集体杀害于城关南教场的有缪舜英(23)女、王细妹、林太标等十二人。

当他们赴刑场前吃饱早饭,打去身上尘埃,理好头发、衣衫,昂首挺胸、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使敌人胆战心惊,沿途由缪舜英带头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全县无产者联合起来”响彻云霄的口号,路旁群众鸦雀无声,陷入痛苦的沉思,有的偷声暗泣。

  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县每个角落,城关东门兜城门口,几乎是没过三天就有红军战士或革命同志的头颅被敌挂在那里,所谓的“示众”。

有一次在海关坪布告牌上就挂有被敌杀害的革命者三颗人头。

  ⑥1936年在虎贝东源打阻击战,掩护阮英平等100多名红军指战员突围,由支队长阮吴近率领二支队20多人抢占百丈岩制高点以牵制敌人。

当部队已安全突围时,战士们已弹尽又无退路,这时只剩下九名勇士,面对凶恶敌人,毫无畏惧,视死如归。

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咂烂枪支,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纵身跳下百丈悬岩,壮烈牺牲,这就是著名的“百丈岩九壮士”,其中宁德籍战士有6名(其中九都的两位年仅19岁)。

  ⑦1935年3月开始,闽东红军独立师1200多人,在近一年时间里,与数倍之敌辗转作战,其中牺牲、病亡和掉队等原因,最后只剩下200多人。

独立师副师长赖金标也在官岭战斗中牺牲。

  ⑧1934年城关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张东成,牺牲时年纪也只有23岁。

  ⑨1938年3月16日,碧山林氏祠堂新四军六团留守处事变,牺牲1人,伤1人,被捕40多人(陈富贵逃脱)。

  (三)四十年代:  ①1942年黄家祥(城关街中头人),在山西代县任司法科长时,与县长等多人一起到五台县榆林村的群众安全,毅然决然向另一方向突围,把敌人引向自己,最后拉响仅有的二颗手榴弹与日犹小队长五、六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当地群众传颂不已。

  ②1943年“霍童惨案”,国民党反动派利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之机,集体杀害我游击战士,包括县委书记丁进朝,支队长叶忠、黄尚灼等游击队战士84人。

  ③1945年当时的县委书记吴南启,不幸被捕,押送途中揭发敌人破坏联合抗日的阴谋,结果被敌就地枪杀于洋中溪尾。

  ④1947年12月14日中共闽东地委成员十一人在霍童前墘楼开会,被叛徒周阿奎告密,遭敌一个大队100多人包围,在激战突围中,陈富元等四人(均是各县委负责人)当场牺牲,李继藩等2名被俘,不久遭敌杀害,阮英平(中共闽浙赣区委常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林建中、叶宜耕(是古罗林中心县委正副书记、系南京大学毕业的地下党员)和警卫员陈书琴等四人脱险。

  ⑤1948年牺牲的兰成友(少数民族,化名刘志德,三都镇人),曾任中共闽清五县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武装负责人,游击队队长,在闽清一带对敌战斗中屡建战功,打得敌人惧怕万分,不幸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歼敌不少,终因寡不敌众,身上连中三弹英勇牺牲。

  ⑥这里讲一讲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人,遵照党中央“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方针,于1938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遍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由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率领北上抗日,其中宁德籍干站470多人(据党史办同志说是500多人),他们在长江南北打击日本侵略军,立了不朽的功勋;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参加过有名的黄桥伏击站(电影“东进序曲”即指此次战役)和山东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击毙敌师长张灵莆。

还有电影“沙家滨”中的36名病伤员(其中34人是闽东籍人,宁德县就有8人)。

解放后,宁德籍参加北上抗日的500多名老红军,幸存者仅55人(其中52人回宁德)。

  上述简要回顾,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来之不易啊

可以说共和国的基石是由先烈和革命群众用躯体和血肉筑成的。

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同时要追忆他们那无私无畏、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以此来鞭策和激励我们自己,并且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加紧建设,让明天更美好。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