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词10首(苏轼、李清照各5首),20首诗(李商隐、高适各10首),呵呵,先谢咯~~~
苏轼的词: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李清照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卷539_2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卷539_3 「寄罗劭兴」李商隐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卷539_4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李商隐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
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卷539_5 「崔处士」李商隐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卷539_6 「自喜」李商隐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卷539_7 「题僧壁」李商隐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 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卷539_8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卷539_9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李商隐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卷539_10 「归墅」李商隐 行李逾南极,旬时到旧乡。
楚芝应遍紫,邓橘未全黄。
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卷211_9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卷211_10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西充油桃子什么时候成熟
科目二你不用搜什么视频真心没有帮助,你只要把倒库在驾校练好把场地吃透后面都不是事,侧方看角出车进车,之后的的项目真心没有难度,我自己练车的时候一步步摸索过来同时还教一个晚我一期的学友7天就掌握所有要点一次通过考试,教练不在都是我在压场教学。
科二首先把离合和脚腿的配合练熟能够随心所欲控制快慢稳住速度,倒车一定要慢还要匀速不能忽快忽慢,卡点打方向要提前一些而后逐步修入库不能追求一步到位,一旦不能一次卡准点进库你就没有机会在修回来基本就毙了,要是早了还能往回打方向拉回来晚了就没救。
侧方入库时先看右侧倒车下沿压边线过十公分时方向打死,而后看左镜车身边线对准后方库角时打方向回正,回正时机根据你自己打方向速度而定,而后车身在小退一点距离后方向盘左打死,车身进库后看左倒车镜库线和车身距离,库线要是和车身近就在往右回电方向修正部分,一旦车身边线与库线平行立刻停车踩死,出库方式和入库相反。
半坡顺边线不要看倒车镜要看发动机盖,先顺右线在卡前线,一般在距离前线两三米米左右时不管右侧顺没顺到都要放弃右侧集中拿下前线或争取之扣10分或20分,同期你侧方出库只要不忘记打灯扣分基本科目二就过了,你最好在平时练侧方时就可是训练争取练成条件反射。
总结就是科目二要速度慢且匀,对角卡点方向要打稍早不能刚好也不能晚特别侧方到新场地对角时不要等看到库角时在打方向,因为你对新场地不适应等到那个时候基本就晚了,最好感觉快到就及早开打而后在逐步修回。
三峡移民后期安置是怎么办的
问:请问三峡库区农民和居民的安置政策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农村居民不享受生产安置
答:国家现行的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政策将移民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移民人口在移民补偿上所执行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偿国家计列了生产安置费,而非农业人口(如居民)没有生产安置费用。
因为库区农民依法承包了集体的耕园地,依法享有土地的生产经营权利,三峡库区蓄水将淹没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产经营权利受到损失,所以国家对失地农民有生产安置政策,而居民是非农业人口,没有承包的耕园地,主要以经商、手工劳动或其它职业为生,搬迁后只是换了一个经营场所,并不象耕地被淹的农业人口那样失去了生产资料。
所以现行国家移民政策对居民没有生产安置。
问:当初动员我们搬迁时有些干部宣传按生产安置人口人平1.5亩调整分配耕园地,现在我们村达不到这个标准怎么办
答:对生产安置的土地数量标准是“确保人均1.5亩耕园地或不低于当地人均水平”,即在土地资源充足的地方要确保移民生产安置人口人均分配1.5亩耕园地,在城市近郊等容量少的地方要确保移民人均耕园地不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
所以,如果你现在的人均耕园地达到当地村民的平均水平,也算达到标准。
更多请见:
辣椒的特殊种质资源是怎样的
苏姓来源: 一:「苏」出自「己」姓。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苏姓名人 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
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 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
其后代遂居家于此。
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
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 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苏秦 (前
~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
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
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
后客于齐,被杀。
苏武牧羊典故中的 苏武 苏武 (前143
~前60) 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
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
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
其著作流传于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苏建是苏武的父亲。
杜陵人。
曾经担任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有功被封1100户,为平陵侯。
唐派三苏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
其长子苏颋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
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
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
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
苏绅之子颂(宋元佑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
宋元佑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
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
”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
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
」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
……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 苏轼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
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
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
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
卒谥文忠。
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还有苏洵的女儿 苏小妹 (因为是男权社会所以不是太出名) 苏杲(公元944年——994年), 生于晋少帝开运元年,卒于宋淳化五年,享年五十一岁。
苏序之父,苏洵的祖父,苏轼的曾祖父。
娶妻宋氏。
《湛渊静话》载:“眉州苏先生杲,老泉之祖,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赈济其乡里。
逮秋熟,人将偿之,终怜之,屡辞不受,久致破业,厄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
”苏杲以曾孙苏辙登朝赠太子太保,夫人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苏序(公元973——1045),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卒于庆历五年,享年七十五岁。
苏序是苏杲九个儿子中唯一幸存者。
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
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载:“先子(序)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
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序)墓志铭》:“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
”苏序因苏涣登朝赠大理评事,后累赠职方员外郎,夫人史氏,赠蓬莱县太君。
庆历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莹之侧。
苏迈(1059——1119)字伯达,苏轼长子。
苏轼前妻王弗生于眉山。
迈历任饶州德兴尉、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县令。
1094年,苏轼贬官岭南,迈居宜兴。
轼卒,迈居颍昌。
1107年出任嘉禾令,1112年罢归颍昌,卒年约六十岁,葬郏县。
娶妻石氏(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生二子:箪、符。
女一:阿巽,嫁范石禄之孙范潩。
苏迟,字伯充,号涌泉先生,苏辙长子。
小名梁,生年不详,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15),享年约八十岁。
娶妻梁氏(宋状元梁颢之曾孙)。
绍圣元年(1094)苏迟留居颍昌。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苏迟颇多唱和。
建炎初,累官尚书右司员外郎,直秘阁,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有政声,婺州父老为立碑祠。
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
集贤殿修撰,知处州。
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
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葬南溪灵洞山。
苏适(1067——1122年)字仲南,小名罗。
生于治平四年眉山老家。
娶妻黄氏,为龙图公黄寔之女。
以苏辙郊恩授承奉郎,任郊社局令。
后改陈州粮料院。
苏辙北归,苏适复出守太常寺太祝。
党祸复起,罢、领宫祠六年。
不止一次回蜀祭先坟。
后监西京河南仓,授信阳军司录事。
中山帅赵公述荐判广信军,卒于任,年五十五岁。
生男:籀、范、筑。
苏远(又名苏逊)字叔宽,又名虎儿。
随父苏辙至雷州。
娶妻黄氏,也是黄寔之女。
大观元年,苏远出监淮西酒,曾回蜀通判泸州潼川府。
卒于靖康元年(1126),年仅四十八岁 苏过(1072——1123年)字叔党,后妻王闰之生于杭州。
苏轼贬岭南,苏过一直随侍身边。
苏轼去世后,苏过闲居颍昌十年。
40岁时出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岁。
娶妻范氏,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
苏过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
亦能书画。
苏轼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宋徽宗曾宣召苏过入宫作壁画。
葬于河南郏县。
生男七人:龠、籍、节、笈、簟、篴、竺;孙男二人:峤、岘。
苏符(1086——1156年)字仲虎,苏迈之妻石氏所生,苏轼之孙。
苏符自幼力学,负大志,随侍苏轼十五年。
苏辙去世,以遗恩授假将仕郎。
后改宣教郎,擢国子丞,改司农丞,迁仓部职方外郎,知蜀州(今崇庆)。
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除尚书司勋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充贺金正旦使,携陷金之苏过孙苏峤、苏岘归宋。
十年,权礼部尚书。
十二年,提举江州长太平观,除知遂宁府。
十六年,复敷文阁待制,乃还蜀,以后就再未出川。
二十六年七月丁未卒,享年七十岁。
有制诰表章十卷、文集二十卷,特赠左中奉大夫,累封眉山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苏符娶妻王氏,一子苏山幸存。
苏箕(1088——1150年)又名苏绍箕,字嗣良,号晴川,苏迨之子。
生于广东南雄珠玑巷。
二十岁入武举,历经抗金,为宋高宗南渡护驾,官至太尉。
后岳飞遇害,便以伤残为由回乡养病。
绍兴二十五年,苏绍箕卒于白云山月溪寺,葬于摩星岭侧,享年六十二岁。
墓前建有碧江苏公祠。
苏峤,字季真,苏过长子苏龠之子。
曾为江东从事,湖北宪曹司属官,右朝奉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历谏省,给事黄门,待制显谟阁。
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赐苏峤。
序云:“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苏岘(1018——1183年)字叔子。
苏龠之子,苏峤之弟。
苏迨继室欧阳氏生一子无后,苏岘过继于苏篑。
苏岘初为海陵县丞,后为太常寺主簿,知邠州,福建转运使,秘阁修撰等。
淳熙十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苏岘娶曾氏(宰相女),赠 人。
生男六人。
苏岘学有家法,喜作诗,有《绮语编》三卷。
葬于宜兴县芙蓉山南平原上,曾夫人同葬于此。
苏简,字伯业,苏迟长子。
以祖恩补承务郎。
宣和初调郑州司刑曹,监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漕。
居婺州。
建炎年间,充江浙制置书写机宜文字,通判宣州,饶州。
除守严州,知处州,直秘阁,帅广东,转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
升直徽猷阁,寻除直龙图阁。
帅洪州,转中散大夫,复龙图阁致仕。
乾道初,封中大夫。
乾道二年卒,赠少保。
有《山堂文集》二十卷。
苏籀,字仲滋,苏适长子。
苏辙归颍昌至去世,苏籀随侍九年。
后以祖荫官陕州仪曹椽,太府监丞、将作监丞、参议会稽,请祠归卒。
终年当在六十五岁以上。
著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遗言》一卷行世。
苏谔,字伯昌,苏迟之孙,苏简长子。
以苏迟恩,初任浙东帅属,知台州仙居县,知柳州、邵州、韶州。
除宁国通判,直秘阁,迁江西提刑。
后奉祠、卒官,赠朝议大夫,累赠至政议大夫。
有《拙斋集》。
苏诩,苏适之孙,苏籀之子。
宋孝宗淳熙六年权知筠州,曾刊家藏本《栾城集》。
又刊其父苏籀的《双溪集》。
当然,还有商朝的苏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