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广告词 > 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广告词

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广告词

时间:2019-03-14 21:36

为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设计以广告词(天水)

浏阳河边上喝浏阳河逍遥似神仙

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推荐用名有“洛阳潮声”、“洛水飞虹”.

用广告形式宣传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或地方特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山村水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杭州春望【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唐】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经杭州 【唐】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宿杭州虚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登杭州秦望山 【唐】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唐】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杭州祝涛头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为家乡的名胜古迹写一篇导游词,不少与500字

要写江西的

庐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家知道这两首诗,是写哪里的吗,对了,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邻九江。

庐山虽然没有列入“五岳”之列,却又“庐岳”之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叹它是“匡庐奇秀家天下上”。

庐山的山体呢,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那么庐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6000万年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大海,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样,又在200万年前,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

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那么庐山,是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地势每升高1000m,温度会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这样的气候就形成了庐山:春天迟、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长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1度,历史上最高温32度,最低温,-16度,在炎热的夏天,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来讲,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

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常常有人问: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打空调和大氧吧。

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的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的云雾缭绕中。

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

庐山就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一年365天,有200多天是云雾天气,所以在山中,如果遇到了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遗憾,因为云雾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要不当年苏东坡,也不会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家选择庐山呢,也是一种智仁双全的选择。

庐山不但山高景秀,水资源也很丰富,庐山相对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也就是庐山比较潮湿,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相当潮,家具都快发霉了,山上的居民商店宾馆都一样,大家在城里呆惯了,来到山区,可能对山里的潮湿不太适应,还请大家多多体谅,气候就是如此,没有办法。

在此,我先问一下,各位团友,吃不吃辣呢,庐山人比较能吃辣的,除了口味之外呢,还可以驱寒去湿,预防关节炎。

云雾是山的灵魂,流水是山的血脉。

庐山有22条瀑布,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下的瀑布,还有庐山山顶上第一奇观之称的三叠泉瀑布,还有新开发的大口瀑布,都非常有名。

犹豫山中沟谷纵横,雨水充沛,常常是“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此外,庐山还有三座人工湖。

如琴湖,芦林湖,莲花台水库。

“高山出平湖”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魅,山水相容,魅力无穷。

有人说,酒能让人古道热肠,茶能让人仙风道骨。

而庐山就生长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

庐山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因为他常年生长在云雾飘渺的山间,因而得名云雾茶。

一般懂茶的人都知道,茶叶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和红茶。

他们并不是茶叶不同,而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不一样。

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最早产于汉代。

宋代时开始,成为贡品。

外形条索紧结、翠绿多亳。

汤色:绿而透明。

滋味:浓厚、鲜爽。

号称是“香謦、味厚、色翆、汤清”四色。

所谓“名山出名茶,名茶自有名人夸”,唐朝茶圣陆羽就曾赞叹它是“天下奇茶”。

朱德元帅喝过之后,立马写了一首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古人也说过:早采为茶,晚采为茗。

茶叶呢,是谷雨前茶,清明前茶最好。

饮茶呢古往今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有人说:喝茶的女人,不一定有魅力,但绝对优雅。

喝茶的男人,不一定潇洒,但绝对从容。

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长喝茶,可以,清心养目,美容,减肥,抗衰老,防癌防辐射等等。

我们呢当地人对喝庐山云雾茶有个讲究就是: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也就是说,因为庐山云雾茶味道十分浓厚,第一杯是不喝的,称为,洗茶,第二杯,才开始饮用。

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的云雾茶,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已经开发出了浓淡各异的品种。

大家在庐山期间,玩累了,可以泡上一壶庐山云雾茶,真可谓是“甘甜苦涩壶中煮,湖光山色闭中趣”。

除了云雾茶,在庐山的山谷小溪中生长着石鱼石耳石鸡。

称为庐山三石, 石鱼,生长在小溪中,通体透明,无磷,因为永远长不大,有俗称绣花针,是很有营养的补品。

石耳,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外形好似人的耳朵,故称为“石耳”。

正如大家所知,这蜗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而石鸡也不是鸡,而是一种麻皮青蛙。

野生的石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生长在山间的小溪中,因为它体肥柔嫩,味美如鸡,故称为石鸡,现在的石鸡大多是人工饲养,但价格昂贵。

以上三石一茶,石鸡石鱼石耳以及庐山云雾茶,就是庐山最主要的特产。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呢,可以在庐山品尝,也可以买回家馈赠亲朋好友,但是要注意辨别真假。

介绍了庐山的山水,大家的心中肯定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叫庐山,其实,他最早叫“敷浅源”,但后来改为庐山。

这“庐山”二字呢,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

记得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庐山的得名就来自于一个和神仙有关的传说,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有一个叫“匡俗”的人约了7个弟兄在这座山上结庐炼丹,求仙成道,后来当时的周定王,欣赏他们的才学,就派出使者请他们出山,来辅佐朝廷。

后来匡氏兄弟成仙飞天而去,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他们曾经住的茅庐,所以当时老百姓把它叫做“匡庐”,又叫匡山庐山。

庐山的历史,在三国之后,大多有据可考。

在这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庐山一直以秀色吸引着众多游人。

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庐山的名人是谁呢,西汉的司马迁,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他登上了庐山,来考察大禹治水的历史,在《史记》当中写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随后,名人墨客是纷至沓来,主要有晋朝的王羲之、陶渊明、慧远、陆修静。

唐代的李白、白居易。

北宋的苏东坡、王安石。

南宋的岳飞朱熹 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

清朝的康有为。

明国的陈三立、徐志摩、胡适。

他们都曾被庐山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 由此可见,庐山是个文化名山。

可能,各位朋友去过不少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你在各大名山大川旅游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那里有一座寺庙。

对不对,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教名山,那么在咱么庐山也不例外,并并且从古至今,宗教在庐山一直都很兴盛,但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庐山是“一山有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 对于信仰宗教的朋友来说,我很幸运的告诉你,庐山有六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

佛教:东晋慧远净土宗 东林寺。

道教:陆修静。

1895年,英国人开始在庐山强行租地,建造别墅以来,西方列强纷纷染指庐山,并且带来了他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并修建了教堂。

所以说,庐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宗教名山。

大家知道,古代主要来庐山,是游历、隐居和读书。

但后来,南唐的时候,在庐山设立了庐山国学,南唐中主李灏曾在庐山开先寺读书,至今还有当年的读书台。

到了南宋,朱熹在庐山创立了白鹿洞书院,它也是中国第一座讲学式的书院。

正是由于庐山的历史悠久,人文活动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当然庐山的名气,除了它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外,它还和政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来到庐山,就被庐山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强行租借庐山牯岭到长冲一带,租期是999年,并且把租借内的土地划分为130块地皮在上海拍卖,获得暴利。

此后,美德法日等西方列强的传教士,外交官也纷纷来庐山租地,并建造了大量的别墅。

也许大家对李德立这个人并不熟悉,但是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身影。

李德立是靠卖庐山的地皮发财之后,又积极政治发展。

在辛亥革命后,他充当了政治调解人。

1935年,中国政府无条件收回了牯岭租界,不过现在的庐山仍保留 各种风格 的西方别墅千栋,都是西方列强殖民的产物。

所以说,庐山山上的牯岭,又被誉为“万国别墅群”。

提起庐山的政治,就不能不提蒋介石。

有人说:庐山,浓缩着一部蒋介石的兴衰史。

1926年12月,蒋介石第一次登庐山,就露出了要分裂大革命准备反共的真面目。

从1926年到1948年这十几年里,除了抗日战争几年外,他每年都要上庐山,把庐山变成了南京之外的第二中心,从此,庐山成为了国民党的“夏都”。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由各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要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这就是著名的庐山谈话会。

1939年4月16日,日军开始攻占庐山,4月18日,完全占领庐山,占领时间长达6年,给庐山造成了数千年以来最大的浩劫。

烧毁了最古老的归宗寺,名人真迹,有的被抢,抢不走的就被毁掉了,其他名胜古迹被毁掉的不计其数,让人深感痛心。

1945年5月18日,庐山解放。

然后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1961年,庐山中央工作会议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

美庐 所以说,庐山还是个政治名山。

上庐山三条路: 一蒋:好汉坡 二毛:1953年有了第一条公路,北山公路36公里与九江相连。

三林彪:1971年第二条公路,南山公路25公里与南昌相连

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或特产写一则广告语,怎么写

没有思愁,只有思乡;此刻只有细细品味着我处的特产,才懂得 家乡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