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最早是从哪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化学教授池苗先生正在进食晚餐,喝了做的汤觉得格外鲜美,惊问夫人是汤,回答是海带黄瓜汤。
敏锐的池田猜测一定是海带中所含的某种物质所致,他饭未吃完就将剩余的海带带进了实验室,经过多次反复的化学分析,他发现海带中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是它使菜汤变得美味可口。
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工作,他提取了谷氨酸钠还获得专利。
以后池田教授用小麦、大豆为原料来制取谷氨酸钠,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正式向市场推出取名为“味之素”的商品,不久立即风靡日本乃至世界。
二十进纪初,在中国不少地方也可看到大幅日本“味之素”广告。
当时我国有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对这种白色很鲜的粉末产生了极大兴趣。
他买了一瓶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它的化学成份是谷氨酸钠,于是下决心制出中国自己的味之素。
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学识,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提炼出10克白粉似的晶体一尝和日产味之素味道相同,喜获成功。
吴蕴初受当时已有的“香水精”、“糖精”名称的启示,将这种很鲜的物质取名“味精”,从此中国也有了国产的味之素。
味精味道鲜美,吴蕴初形容它只有天上的庖厨才能烹调出来,因此将和张崇新合资办的生产味精的工厂取名为“天厨味精厂”。
该厂则建于1923年,生产“佛手牌”味精,“天厨”和“佛手”两者十分协调。
推出的商品广告词也短小精悍,颇具特色,“天厨味精、鲜美绝伦”、“质地净素、庖厨必备”、“完全国货”,味精生意顿时打开局面,遍销全国经久不衰。
1939年又在香港建味精分厂,“佛手牌”味精敢和日货竞争高低,不仅畅销东南亚各国还打入了美国市场。
成为化学实业家的吴蕴初搏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为旧中国民族工商业争了口气。
味精又叫味素,化学学名(一谷氨酸一钠,分子式C5H8NO4Na,是左旋谷氨酸的一钠盐,呈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含一分子结晶水,无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无吸湿性,对光稳定,中性条件下水溶液加热也不分解,一般情况下无毒性;有肉类鲜味,是商品味精的主要成份,也用作医药品。
(谷氮酸钠制成的针剂,在临床上静脉滴注治疗肝昏迷和由血氨引起的精神症状)。
作为调味品的市售味精,为干燥颗粒或粉末,因含一定量的食盐而稍有吸湿性,贮放应密闭防潮。
商品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分别有90%、80%、70%、60%等不同规格,以80%最为常见,其余为精盐,食盐起助鲜作用兼作填充剂。
市场也有不含盐的颗粒较大的“结晶味精”。
烹调中味精用量要适当,一般浓度不超过千分之五,多了反而不鲜。
味精略呈碱性,不宜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这样会生成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谷氨酸二钠,鲜味降低。
味精也不宜在高温下使用,150℃失去结晶水,210℃发生吡咯烷酮化生成有害的焦谷氨酸盐,达到熔点270℃左右则分解。
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热,味精也会发生吡咯烷酮化,使鲜度下降。
味精使用适宜温度为80℃左右,最高不超过120℃,宜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一般在食用之前添加,这样效果最佳。
味精能被吸收、进入体内能参与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可刺激食欲促进消化,但不宜多食,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为妥。
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影响人体对新陈代谢必需的二价钙、镁阳离子的利用,造成短时间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婴幼儿宜少食。
味精早期生产是利用蛋白质水解法制取。
将面粉制成含蛋白质较多的面筋,或用豆饼加盐酸溶液加热,使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含谷氨酸的溶液,再浓缩使之结晶。
谷氨酸本身稍有酸性鲜味不大,要制成钠盐才能提高鲜度。
将粗谷氨酸晶体溶解在水中,再用碱中和成为钠盐,并用活性炭脱去色素等杂质,再浓缩结晶即可得纯度在99%以上的谷氨酸钠。
每百斤面粉可得5~6斤产品。
水解法制味精粮食利用率低、劳动环境差、设备腐蚀严重,以后逐渐被淘汰五十年代起人们采用糖和氮肥(硫铵、氨水、尿素等)为原料,利用细菌发酚法制谷氨酸。
该法卫生又经济, 每百斤糖可制谷氦酸五十多斤,因而迅速推广成为目前生产味精的主要方法。
生产时将糖,养分、尿素等配成培养液,经高温蒸汽消毒杀菌,冷却后再接种纯种的细菌(有小球菌、芽孢杆菌、放线菌、杆菌等种类)。
在人工控制的适宜条件下,用空气压缩机向培养液中吹入无菌空气,并不断搅动使细菌大量繁殖。
细菌先将糖转变为酮戊二酸(C5H6O5) ,再通过菌体内酶的作用,使酮戊二酸和氨结合生成谷氨酸(C5H9O4N) ,细菌能使大部份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
将发酵后含谷氯酸的液体,过滤除菌再加入盐酸使之沉淀出来,再经重结晶可得较纯的谷氨酸,再用来生产味精。
发酵法还可综合利用制糖工业残留的废糖蜜,如甜菜制糖的糖蜜每百斤可生产味精约23斤。
沙示汽水有什么功效
爽肤水里含水杨酸和酒精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啊,一般油性或是混合型肌肤适用的爽肤水,敛肤水,都含有此类成分的~
自己洗车,用什么洗车液好
是中性洗涤剂,都行
有关洗车液,会有很多貌似专人士会用一般人听的名词解释不能用洗衣粉、洗洁精等各种家用洗涤用品来洗涤,因为这些洗涤用品有强碱性、去油性太强,如果使用了,就会消光、会导致金属被腐蚀、会损坏车漆云云。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洗车专家,至少一点,他不懂洗涤剂、不懂洗涤化工原理。
我们先来看看洗衣粉的成分。
洗衣粉的品牌虽然众多,香味也各异,广告让人感觉各家有各家的奥妙,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成分不外乎就是以下几种:烷基苯横酸钠、三聚磷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元明粉、碳酸钠、香精。
说洗衣粉有碱性,那是肯定的,因为其中的硅酸钠和碳酸钠都是强碱弱酸的盐,溶解于水都会离解出氢氧根离子,都有一定碱性。
但是请注意,有碱性不等于就是强碱,洗衣粉的1%水溶液PH值也不过就是10左右,仅仅是弱碱而已
这一点点碱性,那么短的接触时间,如果车漆都经受不起的话,这家汽车生产厂真的需要关门了。
需知,漆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的高分子合成树脂,其性能比之家具的漆要耐腐蚀的多得多
如果油漆真的有那么怕洗衣粉水擦洗,估计市面上也会出现家具专用洗涤剂的,可惜没有。
再来看看洗洁精,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有烷基苯横酸钠、烷基醇酰胺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是一种中性、安全、无腐蚀性的洗涤剂。
洗车业内人士说,洗洁精去油性太强,会把车身的光亮蜡洗掉,使车漆失去保护作用。
听起来貌似有道理,但是:第一,打蜡的主要作用并非保护车漆,更多的是为了刚洗过的车身光亮,仅此而已。
车漆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竟然还需要一冲洗就掉的蜡质来保护自己。
第二,车蜡本身对车身没有什么牢固的结合,仅仅是附着而已。
就算不用洗洁精,任何车用清洁剂在涂抹后的刷洗条件下,仍然会把车蜡洗掉的。
而且,就算洗洁精去油性强一点,但是任何物质的作用都是与用量密不可分的,既然认为这种洗涤剂作用大、去污力强,何不少用一点呢
那些去污力弱的清洁剂,要么用少了洗不干净车子,要么用多了同样会达到乳化蜡质、将其洗掉的作用。
因此,洗车,有车用清洁剂、而车主又不在乎价格贵的话,那就只管用。
如果在乎价格,或者手边只有其他中性洗涤的话,那就不要去纠结什么损伤车漆这种根本就没法核实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