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蛊专家的攻略秘籍-整蛊专家2
C#与JAVA的相同之处:由于C#与JAVA都是基于C++发展起来的,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如下: 1、C#和JAVA语言的编译结果是独立于计算机和编程语言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受管理的执行 环境中执行; 2、C#和JAVA语言都是采用了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 3、C#和JAVA语言都取消了指针操作; 4、C#和JAVA语言都没有头文件; 5、C#和JAVA语言都只支持单重继承,要实现与多重继承类似的功能,必须通过接口来实现; 6、类都是从Object类派生而来,类的对象通过关键字new生成; 7、C#和JAVA语言都支持线程; 8、C#和JAVA语言都没有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所有的变量和函数都属于某个类所有; 9、C#和JAVA语言都支持对数组和字符串边界的严格检查,不会出现边界溢出的情况; 10、C#和JAVA语言都使用“.”操作符,不再使用“->”和“::”操作符; 11、C#和JAVA语言都将null和bool作为关键字; 12、C#和JAVA语言中所有的值都必须先初始化后才能使用; 13、C#和JAVA语言中的if语句都不允许采用整数作为判断条件; 14、C#和JAVA语言中的try语句块都可以后接finally语句块。
C#与JAVA的不同之处: 尽管C#和JAVA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二者是两家不同公司开发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们又相互独立, 自成体系,各自具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特点,下面将C#与JAVA之间的不同之处如下: 1、属性 对于那些经常使用快速开发工具,如Delphi或者Visual Basic的开发人员来说,属性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
一般来说,通过getXXX可以读取属性的值,而通过setXXX可以设置属性的值。
JAVA中比较常见的属性操作语句: foo.setSize(foo.getSize()+1); label.getFont().setBold(true); c#中比较常见的属性操作语句: foo.size++; label.font.bold=true; 很明显,上述的属性设置方式较JAVA来说更为简洁,可主读性也更强。
这充分体现了C#简单的特点。
JAVA对于属性的定义:public int getSize(){ return size; } public void setSize(int value){ size=value; } c#对于属性的定义进行了简化:public int Size{ get{ return size; } set{size=value; }} 2、index C#提供index来给对象加上索引的功能,从而用与处理数组类似的方式来处理对象,JAVA语言则不支持index C#中定义index的典型方式如下: public Story this[int index] { get{return stories[index]; } set{ if(value!=null){ stories[index]=value } } 3、delegate :可以认为是一种类型安全、面向对象的函数指针。
C#使有delegate可以通过一个名字访问不同的函数,它实现和JAVA中的interface类似的功能,但是它比interface更为好用。
4、event C#提供对event的直接支持,它通过delegate和event关键字实现对事件的处理。
event关键字隐藏所有delegate方法,运算符“+=”和“-+”允许程序员自由加入或者删除时间处理程序。
5、enum:枚举用于指定一系列的对象。
C#通过如下语句来定义和使用枚举: 定义:public enum Direction{North,East,West,South}; 使用:Direction wall=Direction.North; JAVA不直接支持枚举,如果要实现和C#相类似的功能,必须先定义一个类 public class Direction{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NORTH=1;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EAST=2;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WEST=3;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SOUTH=4; } 在定义了Direction类后,JAVA可以通过引用类中的值来使用枚举: int wall= Direction.NOTRH; 6、foreach语句 C#提供了标准的for循环,同时还提供了foreach语句(从VB中引入)来循环处理集合中的元素。
JAVA遍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的典型处理方式如下: while(!collection.isEmpty()) { Object o=collection.get(); connection.next(); … } C#遍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foreach(object o in collection){…} 7、统一数据类型: 大多数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都有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型、浮点类型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如果能够对简单数据类型的处理和对复杂数据类型的处理结合在一起,并用一致的方式加以处理的话,无疑会大大提升应用程序设计的效率,增强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JAVA语言在处理基本数据类型的时候也采取分别处理的策略,但是在基本数据类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系列封装这些基本数据类型的类,例如:整型(int)被类Integer所封装,双精度浮点(double)被类Double封装。
C#提供了一种和JAVA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类型的统一。
事实上,在c#中,即使是int这样的简单数据类型在C#内部也是通过一个结构体Int32来实现的,在C#中,可以这样认为,int只是结构体Int32的一个别名。
由于C#中的结构体也继承自类Object,这样,Object类中定义的方法,各个结构体也拥有,于是,在C#中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操作整数:int I=5; System.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8、操作符重载 通过操作符重载可以用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来操纵各种数据类型,从而大大提升程序的可读性和灵活性。
C#中的“==”操作符在Object类中进行了定义,在Object中定义的==操作符通过比较两个值的引用来获得最后的结果。
如果使有和集合相关的类,则必须在这样的类中实现ICompar接口,这个接口中定义了一个方法CompareTo,该方法返回两个对象的比较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定义各个实现比较的操作符,如 “>”、“<”、“>=”、“<=”等。
事实上,数字类型(int、long等)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比较操作符,它们的内部都实现了ICompare接口。
9、多态性 虚似方法提供了多态性的技持。
多态意味着派生类可以定义一个和基类中同名的方法。
尽管JAVA和C#都支持多态性,但是它们的具体实现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在JAVA语言中,默认情况下,基类的对象可以直接调用派生类中的虚似方法,在C#语言中,基类要调用派生类中的虚似方法必须通过virtual关键字来实现。
同时,在C#语言中,一个方法要重载基类中的同名方法,还必须通过关键字override来实现。
在C#中实现多态的典型程序如下: Class B{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Class D:B{ public overried void foo(){}} 以上只是简单地比较了C#和JAVA之间的异同,事实上,这二者之间的比较远不止上面所介绍的内容,要学好这两种语言,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区分开两种语言
我所了解的欧洲国家。
什么也可以。
瑞士简介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各国的文化、科技、金融的枢纽。
在经历过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瑞士还是坚持了她独有的特色-----永久奉行中立政策。
美丽富饶的瑞士占地面积4,1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
公民中主要以日尔曼人为主,其余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瑞士的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及意大利语,近几十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英语也渐渐的融入了瑞士人的生活,成为了通用语言。
在瑞士境内,有大约58%的面积是阿尔卑斯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瑞士首都伯尔尼,是全国的行政管理中心。
苏黎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日内瓦和洛桑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
钟表业在瑞士有5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被称为“钟表王国”。
首都伯尔尼有1000多家钟表店,整个城市就象一个巨大的钟表展览馆,有“表都”之美誉。
瑞士的政局稳定,经济高度发达,居民平均收入世界第一,人均在国外资产和投资占世界第一,有“金融帝国”之称。
此外,瑞士共有银行600余家,分支机构5080家,真是名副其实的银行之国。
瑞士盛产手工业及传统工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瑞士的钟表,经久不衰,驰名海外。
瑞士更被世界各大知名公司看好,纷纷在瑞士建立了总公司,如我们如雷贯耳的雀巢公司和罗氏制药等等。
可想而之,瑞士的治安是绝对无懈可击的,您无须担心在瑞士的一切安全问题。
如果说,人间有天堂的话,那么天堂就在这里。
瑞 士 简 介 进入瑞士您就可以看见有条不紊的农场,美丽洁静的乡村,系着牛钳子铃的乳牛,布谷鸟的木屋,绿油油的溪谷,秀丽的湖水,和白雪盖顶的阿尔郫斯山,这些都吸住了异乡客的心。
瑞士的美,美在它的信手拈来,美在它的浑然一体无论从哪个角度,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随便举起镜头,得到的都一种构思,一幅图画,它是一杯百年陈酿,品来持久香浓,顺畅而惬意。
不论在哪个季节,瑞士都是一个经典的旅游胜地。
英格堡是登铁力士雪山的基地,是个典型的瑞士观光小镇,集古典雅致与旅游商业与一体。
铁力士雪山在艳阳高照下闪闪生辉,夏日田园风光景色美绝,冬日是个理想的滑雪场地,其长达58公里惊险刺激的滑雪道,足以使任何水平的滑雪者大显身手。
从英格堡达乘缆车登上3,020米的铁力士雪山,全程需要45分种。
其间转换3种不同的登山缆车,景观亦随着高度的啬而变化,从碧绿的山谷至白雪皑皑的冰峰,铁力士雪山给人的感觉十分雄伟壮观。
瑞士工艺精湛的手工艺 银行户头都成为世人追求的目标。
瑞士还是人们的购物天堂。
综 合 概 述 人口:667.2万 宗教:天主教 面积:41.285平方公里 首都:伯尔尼 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 货币:瑞士法郎 ***博物馆 位于瑞士德语区的Brienz有一座成立于1835年的私人木雕收藏博物馆Living Museum ,由Eduard Binder所创,目前由其曾孙Eduard Jobin经营,博物馆内收藏有世界上最多的瑞士木雕艺术品以及各式的音乐盒,所展出的作品约有500多件,其中包括一百多年前费时5年所完成的精美橱柜、由一整棵梧桐树干所雕刻的一群圣伯纳狗,连绳子都是由同一棵木材所雕刻出来的,其做工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在博物馆内也可同时参观现场雕刻表演,这些雕刻师可都是在当地雕刻学校受过4年正统的雕刻训练,经过他们的巧手,赋予这些木头生命及个性。
对于想购买相关手工艺品的旅客,也可以在博物馆旁边的Joble商店购买到如瑞士刀、牛颈铃、各式刺绣、音乐盒、咕咕钟等手工艺品,价钱则相当公道。
***伯尔尼 位于海拔540米的伯尔尼,是瑞士的首都。
伯尔尼旧城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建筑物以沙岩为外墙,6英里长的拱廊中有购买女士饰物店、手工艺品店、古玩店和旧书店。
每周二和六上午为市集日,农民和当地商贩集中于此处。
市中心有11个建于1545年前后的古喷泉、13间博物馆,包括瑞士邮政博物馆、伯尔尼历史博物馆、瑞士戏剧收藏博物馆和瑞士阿尔卑斯山博物馆等。
建于1421年的大教堂、监狱塔楼(1256年以前的城门)、横跨阿莱河(River Aare)的11座桥及熊园(熊是该市的象征动物)都是吸引游客的去处。
每年夏天,伯尔尼沿街建筑物的阳台上都摆满盛开的鲜花。
所以,就成了色彩绚丽的花城。
每年11月第4个星期一是著名的洋葱节(Zibelemarit),是洋葱丰收的好日子,传统的洋葱市场摆满各式各样新鲜的蔬菜,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圣梅耶城堡 圣梅耶城堡(Chateau St-Maire)建于西元1397到1426年之间,由传教士团体所建。
圣梅耶城堡位于洛桑大教堂以北约200公尺处,过去是传教士的修道院,今日则是沃洲政府所在地。
乍看圣梅耶城堡,仿佛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旧宫颇为相似,后经证实,是来扑克于意大利的工匠之手。
***洛桑大教堂(Cathedrale) 位于旧城区里,旧城区多沿山坡而建,而且道路多为鹅卵石所铺砌,建议你最好穿双舒适的鞋来此,以免走得脚痛扫兴。
建于是1275年的洛桑大教堂,当年是为了奉献给统治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家族鲁道夫国王,洛桑大教堂可说是洛桑市区内历史最悠久,同时最为显著的建筑,其高耸的哥德式尖塔耸入云霄,成为洛桑的显著标志,同时也被公认为瑞士最美的早期哥德式建筑。
教堂外观雕刻着许多繁复的人物,据说第个雕刻都诉说着一段圣经里的故事;至于教堂内部,则有着相当炫丽的彩绘玻璃,勃艮地最后一位国王鲁道夫三世(Rudolf III)即在此加冕。
***玫瑰园 1913年由公墓改建而成的玫瑰园(Rosengarten)是俯瞰伯尔尼市全景的最佳位置。
顾名思义,这里所种植的植物以玫瑰为主,约有200多种,几千株,每当春天伯尔尼的玫瑰园会开满各式各样的玫瑰,是造访的最佳时机。
***熊公园 到伯尔尼的游客几乎都会前往熊公园(Barengraben)参观,走到旧城区的尽头,过了尼迪格桥(Nydegg),就到了熊公园。
事实上,熊公园并不是一般想像的动物园,只是以围墙将几只熊围住,任熊自由自在的走动,没有入口,也不收门票,里面可爱的熊,特别是小熊,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
这里最多只能容纳5只熊,每天每只熊约要喂4公斤食物(冬天2公斤),其中包括游客喂食的食物,游客可购买饲料喂食这些熊,费用为SFr3。
***爱因斯坦博物馆 终老于此,而专属于伯尔尼的名人则是曾经任教于伯尔尼大学,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共居住7年(1902-1909),而1903-1905年他在伯尔尼大学任教时,就住在克拉姆街的这间小公寓内,据说,相对论便是当时研究出来的。
博物馆内大致维持当初爱因斯坦所住的格局,展示了他生前各个时期的照片、相对论的学术资料、上课的录音带……等,其中还包括爱因斯坦在报上分类广告刊登的招生启示,爱因斯坦的成绩单,详细而清楚的纪录爱因斯坦生平事迹。
瑞士是个人文荟萃之地,许多名人出生于此。
***钟塔与大教堂 曾经是伯尔尼市西城门的钟塔(Zeitglokenturm),位于克拉姆街(Kramgasse)的城门上,第一层的天文钟建于1218年,至于目前塔钟的规模,则是1771年间完成。
第一层天文时钟钟面的设计相当复杂,除报时之外,还可看出季节、月份、日期、星期、以及月圆、月缺、非常科学。
钟旁的人偶在整点前四分钟即开始表演,经常吸引过往的游客驻足观赏。
***卢塞恩 卢塞恩是瑞士风景最优美的城市之一,是旅游热点。
它位于卢塞恩湖畔,主要的景观包括14世纪查珀尔桥(Chapel Bridge)--欧洲最古老的木桥。
***基督教堂 位于路易斯河畔和市政厅隔河相望的基督教堂(Jesuitenkirche),建于1666年,是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宗教建筑,教堂外醒目及具有代表性的二个拱顶装饰,是18世纪中叶,才改建完成,此外,此一教堂最早的捐赠者为Brother Klaus,逝世后也葬在教堂内。
***卡贝尔桥 虽然卡贝尔桥(Kapelbvcke)的高度不高,但其有顶的特殊造型,却是卢塞恩极为显著的地标之一。
除了显著之外,建于1333年的卡贝尔桥,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顶内壁还设置了100多幅古画,沿途可欣赏这些描述当年黑死流行景象的画作。
这座横跨路易斯河,长达200公尺的木桥,有两个转折点,桥身近中央的地方有一个八角型的塔楼(Water Tower),曾经是作战时安放战利口及珠宝的地方。
1993年8月卡贝尔桥曾遭祝融肆虐,所幸并没有完全烧毁,损毁的桥身及画作,都已经重新修补完整,但新旧痕迹仍可清晰辨认。
***铁力士山 极受台湾观光客喜爱的铁力士山(Mt.Titlis),位于卢塞恩不远的英格堡(Engelberg)区,从英格堡山麓搭车上山大约要45分钟左右,沿途总共更换三种不同的缆车,相当有趣,由于为国际观光重镇,铁力士山的缆车站也是相当国际化的,一走进车站,就可看见屋顶上悬挂各国国旗,宛若一小型联合国。
由于海拔越来越高,在史坦德站下后,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温的逐降。
从史坦德搭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缆车,这段缆车为世界首创的360度旋转缆车(Rotiar),共可承载80位乘客,乘客不需更换位子,便可以欣赏车外360度的全景,在这里你将可欣赏白雪皑皑的群山,还有千年不化的冰河景观,看来壮观无比,接着即抵达海拔3020公尺的铁力士山。
抵达铁力士山峰以后,一般滑雪者都会直接奔向当地滑雪场,展开精彩刺激的滑雪之旅,至于东方如台湾观光客,由于不谙雪性,且装备不足,多只是到此一游参观而已,一般参观路线会先到当地著名的蓝洞(Glacier Grotto),蓝洞系由冰河所挖掘出来的洞穴,这里有许多冰河雕作品,深蓝色的冷光照射在冰壁上,使得气氛更加诡异。
接着不妨到露天观景台上,观赏阿尔卑斯群山的面貌,欣赏滑雪者的英姿。
即使不能亲身滑雪,也可以玩玩丢雪球的游戏,或者在雪地上翻滚,也相当有趣。
在这里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会看到阿尔卑斯山的救生员圣伯纳狗,当地圣伯纳狗用来救援在阿尔卑斯山的山难者,它们凭着敏锐的嗅觉,可以轻易找出山难者,而它们顶上挂的小木桶内,则装有蓝姆酒,用来给山难者暖身子用的。
***洛桑 洛桑(Lausanne)面向日瓦内湖、背靠阿尔郫斯山,四周遍布绿色的葡萄园。
该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设有许许多多私立学校和教育机构。
***面包博物馆 洛桑除了旧城区与乌契附近的景点外,邻近的小镇也有许多有趣的景点值得造访,Echallens的面包博物馆(Bread and Wheat House)就是其中一处。
位于洛桑东北方约30分钟车程的Echallens 是一个可爱的小镇,往Echallens的沿途则有瑞 士面积最大的麦田,而大片美丽的熏衣草、向 日葵,使沿途的景色更为动人。
1988年成立的 面包博物馆就坐落在镇上的镇议会厅旁,一踏 上议会厅广场,就可以闻到刚出炉面包的香气。
面包博物馆的一楼其实为贩售面包与咖啡的小小 店面,而二三楼就是面包博物馆。
说是面包博物 馆,其实这里展览的是一切与麦有关的相关事物 ,包括各种年代与地区不同的种麦、割麦、打麦 的过程与工具,有些收割麦子的工具甚至可追溯 至公元前2400年,可见人类食用麦子的历史相当 悠久。
这里也收集了世界各国月笞游?及傅那?矣胗势保?邢腹劭矗?狗?现一枚来自台湾,以农村妇女手捧稻麦为图案的邮票呢
这里也有以幻灯 片制成多媒体,主要讲述麦子对世界各国不同人种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以 小模型塑造的做面包过程也相当生动有趣。
当然如果想亲眼见证面包师傅 的手艺,楼下的面包店后方就有一处开放的空间,你可以看见面包师傅亲 手制作面包的过程,而这里所有香喷喷的面包也都来自这些师傅的巧手。
可以在参观楼上的博物馆之后,在一楼点杯香醇的咖啡与可口的面包,顺 便欣赏入口的面包如何成型的过程。
如果想尝试制作的过程,也可以向店 家要求,他们会让你参与制作「辫子面包」,大的辫子面包付费6.5瑞士法 朗,小的则付费3.5瑞士法朗。
这种外形像麻花辫的面包,是此地区人们周 末早餐最常食用的面包,师傅们会搓成几条长长的面团,再教你如何编出 形状,你编好后,会插上你的名字,送进烤炉,没一下子你就可以品尝亲 手制作的面包了
***奥林匹克博物馆 自从奥运创办人Pierre de Coubertin,于1915年将国际奥委 会总部由巴黎迁至洛桑之后,洛 桑就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奥林匹克 之都。
而1993年洛桑成立了世界 第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Olympics Museum),更使洛桑的奥林匹克 之都的封号具体而现。
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乌契区的日内瓦湖畔,占地宽广,博物馆 广场前有奥林匹克之火终年点燃,还有许多不同运动造型的塑像点缀,表 现出运动竞赛中的力与美。
奥林匹克博物馆是以许多比赛纪录片及计算机多 媒体等,展示奥林匹克运动的沿革与历史,优秀选手的介绍,如拳王阿里 、卡尔路易士等,以及各国的吉祥物、历届奖牌的设计、传递的圣火火炬 展示等等,这里提供随身携带的语音说明系统,有包括中文等各种语言的 解说,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可以藉由语音的说明,更加了解这些展览品许 多有趣的历史缘由。
例如在各届圣火火炬展览中,加拿大蒙特娄的奥运火 炬是由卫星传送,在传送的过程因下雨而曾一度熄灭,幸好有人急中生智 ,点燃打火机成为临时的圣火,才使圣火不至于中断。
除了许多的展示物外,馆内大厅有一面墙是以一块块的大理石所砌成 的,这些大理石上都刻有不同的名字,如Toyota等企业名称,你可以发现 上面有一块中文的名称,写着「永远怀念蒋经国先生」,写明由李登辉总 统所捐赠,不过要在这些石块上留名可不简单,因为得花上一百万美金才 行
博物馆中尚有图书馆与视听室等,让参观者能够对奥林匹克这个神圣 无比的运动竞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对于参观者来说,藉由许多纪录竞赛 当时的影片与多媒体,重现了每届奥运的风采,运动员的欢喜与悲哀,成 功与失败,还有无数观众的喝采,都让参观者彷佛身历其境,看来让人热 血澎湃,感动不已。
***悠闲自在的乌契Ouchy 原本为日内瓦湖畔小渔村的乌契,因为有着日内瓦湖明媚的景色环绕 ,现今不仅已成为洛桑地区最主要的休闲旅馆集中地,这里也是洛桑的居 民与游客最喜欢的休闲之处。
日内瓦湖畔有许多绿意盎然的公园与广场, 设置有大人与小孩都适合的游乐设施,沿湖不仅有完善的慢跑步道,湖上 也有许多丰富的活动,因此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环绕日内瓦湖畔的乌契地 区充满了无限的生气,慢跑的、溜直排轮的、骑脚踏车的、爸爸和儿子玩 跳棋的,荡秋千的小朋友、坐在湖边或露天餐馆椅子上享受日光浴的,喂 着湖边天鹅的人,不论你走到哪,总能感受这里悠闲自在的气息,让人体 会洛桑愉悦明亮的色彩。
日内瓦湖畔有许多游湖的行程值得一游。
由 CGN船运公司所经营的船队,每天有多趟的船只 往来日内瓦湖畔的各个城市,例如日内瓦、蒙投 (Montreux),甚至是法国的城市Thonon与Evian 。
使用瑞士周游券可以免费搭乘此种游轮,在游 轮上可以悠哉的欣赏日内瓦湖畔各个城市的美景 ,澄绿的日内瓦湖和碧蓝的天空相映照,舒服的 微风不时拂过脸庞,掠过的飞鸟与点点的白色帆 船,日内瓦湖的美丽都在游湖的过程中尽收眼帘 。
如果时间足够,你还可以在游轮上用餐,这里 著名的湖鱼鲈鱼(perch)相当的美味可口,大力 的推荐你尝试。
再游轮上一边用餐,一边欣赏美 景,这可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圣母大教堂与旧主教宅 位于旧城区的圣母大教堂建于1150年,共耗费82年的时间,于1232完 成。
这栋被称为瑞士最美丽的教堂有着哥德式的建筑外观,教堂大门,这 些13世纪时以圣经中的圣徒为主要雕刻主题的雕像,虽然许多颜色已经斑 驳,但精致的程度仍叫人喟叹。
教堂内部非常的庄严肃穆,许多石柱上都 留有13世纪的彩绘,各种图案与故事所构成的彩绘玻璃,在阳光照耀下倒 映在教堂的地上,形成另一种庄严之美。
这里最有名的彩绘玻璃当推玫瑰 窗(Rose Window),于1240年所建,上面的图案以不同季节与月份所形 成的宇宙意象为主题,经过两年的整治,于1999年才又重新开放。
大教堂北方的钟塔相当高耸, 参观的人可以从此地俯瞰优美的洛 桑市。
虽然名为钟塔,但是大教堂 的钟塔却不以时钟来告知时间,因 为这里保留了守更者报时的传统, 从每天晚上的10点至凌晨2点,每 个整点这位守更者会站在四方形的 钟塔上,以法语向四方大喊「现在 几点了」,这种特殊的报时方式, 在夜半听来,尤其让人对中古时代 充满怀想。
大教堂右侧附近的旧主教宅建于11-15世纪之间,现今则为洛桑历史 博物馆的一部份,这里展示着许多圣像,并且陈列着记载洛桑历史的古文 书,还有17世纪的洛桑市模型。
***旧城区 洛桑在市中心附近有非常良好的购物街道,搭地铁在总站的福隆站下 车,出地铁站经过可以俯瞰整个洛桑旧城区的格兰桥(Grand Pont),抵达 圣法兰索广场(St. Froncois),这里林立着许多精品商店,不仅是非常迷人 的购物街道,也是旧城区徒步之旅的开始。
行人徒步区以圣法兰索广场(St. Froncois) 旁的圣法兰索教堂为地标,沿着柏格路(Rue de Bourg)及法兰索路(Rue St. Froncois)这两条分 叉出去的斜坡商店街,到处可见设计独具的橱窗 与精品商店,Catier、Bally、Rolex、Divarese等, 服饰、皮鞋、饰品等皆有,不怕没有你想要的品 牌,只怕你的荷包不够麦克。
由于精品店多,这 里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对于名牌的崇尚者来说 ,那可真是来对地方了 。
这里因为靠近旧城区, 商店街的建筑也很古典,19世纪的建筑比比皆是 ,有些甚至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这里的景观相当特殊,许多路面仍以石块所砌成,加上洛桑山丘 城市的特性,所以附近许多街道有着长长的斜坡,逛街时的感觉犹如 爬上爬下一个个小小的山坡,让人像置身旧金山,所以洛桑也有「瑞 士的旧金山」之称。
经过连接购物区与旧城区的Pontch-Bessieres桥,就正式进入旧城区。
旧城区有许多值得观看的地方,帕吕广场(Place de la Palud)附近也是着 名的购物区,还有许多餐厅林立,这里每周三与周六上午有半日的市集, 常常人声鼎沸。
广场自14世纪即已存在,1673-1675年所建的市政厅也位 于广场之上,矗立正义女神的喷泉后方有一音乐报时钟,每整点会发出音 乐,并且有小人偶出来绕行,同时播出洛桑历史的解说,相当有意思。
洛 桑的旧城区值得前往的景点还包括圣母大教堂(Cathedrale Notre-Dame) 与旧主教宅(Ancien-Eveche)等。
***苏黎世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但不是首都。
这座地处苏黎世湖畔的城市是瑞士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其银行业在国际上久负盛 名。
在瑞士 ,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当属日内瓦,位于法语地区的日内瓦湖畔。
日内瓦是全世界交汇之点,它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也是许多其它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
格罗斯大教堂 ***格罗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athedral) 被认为是瑞士境内建造于11-12世纪的罗马式教堂中,规模最大者。
事实上,其双塔式的建筑,外观相当雄伟壮丽,其独特的造型也成为苏黎世的像征。
教堂内最古老的墓窖建于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其余部份为罗马人十字军东征时期所建,16世纪宗教改革者兹里文(Huldrych Zwingli)即是在此发表相关演讲,倡导工作不忘祷告(Pray and Work)的言论 ***苏黎士联邦工学院\\\/苏黎士大学 苏黎士联邦工学院(ETH)和苏黎士大学(Zurich University)比临而建,是新城区较为特殊的建物,也是一般游客的旅游参观动线。
苏黎士联邦工学院1864年根据建筑系教授高特弗雷德任佩的设计而建,1916-1919年由古斯塔夫古尔重新设计。
至于苏黎世大学,1914年根据卡尔莫泽尔的设计而建,目前约有33000名学生在引就读。
***市立美术馆 位于旧城区的市立美术馆(Kundthaus Zurech),就在格罗斯大教堂东方不远处。
在门口有一个罗丹著名的雕塑作品〔地狱之门〕,馆内收藏许多瑞士画家的绘画、雕塑以及版画,大多数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作品。
***苏黎世火车站 是1871年由建筑师Wanner,仿古罗马拱形建筑所设计,内有一室内广场,每周三固定有市集,此外,还会不定期在此举办音乐会,不知是为吸引每日来往于火车站2000多个班次的人潮,或者是因应人潮的需求,而有这个室内市集的存在。
尽管只是个当地居民贩售蔬果及日常用品之处,但却是苏黎世租金高得吓人的黄金地段,据了解,一日的租金高达5万瑞士法郎,但大多数都是大企业所承担,到于每周三的市集,则是由当地知名的保险公司固定承担,再以较便宜的价格回馈给其保户在此设置摊位。
市集内的小贩大都是来自乡村的农人,其所贩售的物品多半是自己制造的乳制品或栽种的植物。
在此可买到道地的瑞士起司、熏肉、点心…等,亲切的老板还会免费请你试吃呢
荷兰简介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面积4 1 5 4 8 平方千米( 包括内陆海) ,海岸线总长1 0 7 5 千米。
居民中 荷兰人占9 5 % 。
居民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
荷兰语为官方语言。
荷兰是“低地之国”,绝大部分为平原。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天然气、煤、石油蕴藏较丰富。
工业发达,造船、电子、化工、水利工程、钢铁、石油提炼、采煤、食品等工业部门先进,金融保险业发达。
农业以畜牧和园艺为重要,并以高集约化、高产著称。
航运业和渔业发达。
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共同体国家。
首都阿姆斯特丹,荷兰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海港,有造船、飞机制造、化学、电机等工业。
政府所在地是海牙。
鹿特丹是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世界大港之一。
关于电子词典~~~诺亚舟vs名人
我以前是卖电子词典的,给你推荐一下吧
诺亚舟的词汇量小,质量还不好,我给我朋友的妹妹买的是628,用着挺好的
韩雪家族
周一贯 我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早的读者之一了。
1978年,我就读到了《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叫《语文学习·小学版》)。
在教育杂志少得可怜的岁月里,《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成了我的最爱,便长年订阅迄今。
30年在历史的时空中,也许只是弹指之间,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追随一本刊物的历程,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生命成长的长长身影和跫跫足音,片片思羽和瓣瓣心居……曾经有一种想念叫“企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读者,当时,我又多么企盼能成为她的作者。
尽管从1981年开始我已陆续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而且风头颇劲,但两次投寄《小学语文教师》,却都没有被录用。
这使我很懊丧。
说实话,一方面我有对刊物是否门槛太高的埋怨,另一方面也有觉得自己火候未到的隐痛。
两次挫折,我几乎断了再投稿《小学语文教师》的念想。
好在其他刊物对我已比较熟悉,约稿不断,也就没有再为《小学语文教师》投稿了。
1996年,转机来了。
当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编特级教师王燕骅的专题,王老师便托我为她写篇文章。
我欣然应命,草就《“有境界便自成高格”———王燕骅的言语教学艺术》寄去,竟得到编辑部的好评,并让王老师转告希望我多为《小学语文教师》撰稿。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约略算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大小文章迄今已有36篇之多,不仅是地道的“老读者”,也算是地道的“老作者”了。
曾经有一种深情叫“守望” 能高频率地在《小学语文教师》上亮出文章可不是一件易事。
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全国小语教改态势有全局性的把握,前瞻化的审视和前卫式的表达。
迄今我在全国教育报刊发表的一千多篇教学研究文章中,自认为较有创新意义和前沿价值的不少撰述,首先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问世的。
如发于1999年第3期的《破译黑箱:“课堂实录”研究和优课创作》,体现了把研究走势开始指向教学实践智慧的叙事探讨,这对于盛行于本世纪初的案例写作、叙事研究无疑具有前卫意蕴。
2000年第1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硬设计”和“软设计”》,率先提出了“软设计”的概念,比较深刻地反思了传统预设的繁琐和僵化,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负面影响。
2001年第7、8合刊的《“超文本”理念和大阅读策略》一文,较早地感悟于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式地去“教教材”…… 这些文稿的创生,无疑得益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引领。
当时的执行主编谈鸿声,便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与我切磋刊物的编辑思路,组稿的重点专题。
应当说,这些文稿的孕育是和他对我的影响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
一本好的期刊又何尝不是一盏尘世明灯,它不仅可以照亮人们的心灵,而且可以引领人们前行的路程。
《小学语文教师》给我带来的正是心灵的开启和精神的奋飞。
曾经有一种理由叫“感动” 到上世纪末,我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已近百本,但遗憾的是没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我当然也想在这里有我的著作问世。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谈鸿声主编邀请我为“名师精品设计”专栏组稿,并撰写“点评”。
于是,从第9期开始连发,直至2003年末,共刊发了42位著名特级教师的100篇经典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编辑部又要我主编,结集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33万字)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杨文华老师任责任编辑。
正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扶掖下,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我终于有了第一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
在2002年第9期上,《小学语文教师》还把我这个一辈子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普通教师,列入了“走近名师”专栏,发表了我的以《开发生命》为题的专栏文章和王崧舟同志撰写的《试论周一贯先生的学术创新品格》和鲍国潮同志撰写的《细微之处见精神———记周一贯先生琐事》,这无疑是我的殊荣
世事如烟过白驹,坐看夕阳如画图。
对于当时已退休的我,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又怎能不让我一直铭感五内。
曾经有一种行走叫“奋进” 在我退休不久,谈鸿声同志也面临退休。
记得有一次他告诉我,准备引进《山东教育》副主编李振村来主持《小学语文教师》。
我大喜过望,不禁为上海人“海派”的气度胸怀和李振村勇闯天下的奋进姿态所感动。
我与李振村同志虽未谋面,但文交已久。
可以说《山东教育》是我教学写作的起步之地,李振村是《山东教育》的当家编辑,写得一手好文章,《山东教育》年年给我赠刊,其中我最爱读的便是李振村写的一些有关山东教育改革的特写,其文势纵横捭阖,而文脉又开合有度,令我赞叹不绝。
这次他来《小学语文教师》必然会使刊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果然,2008年《小学语文教师》改版成功,以全新的姿态与全国小学语文教师见面了。
其实,我一直是改版的拥护者。
早在本世纪初我就建议谈鸿声同志改版,他也早有此意,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因为有些同志对32开本的传统版式情有独钟而不忍割爱,改版一直未能进行。
当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短、实用,在小语界确是有口皆碑,这大概与32的小开本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但应当说,这并非就是本质的联系,非小开本的杂志一样可以精短、实用。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年轻了,学历提升了,视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
他们已不满足于只看简略的“教学设计”,作模仿搬用,只浏览“豆腐干”式的短文,他们也喜欢读长篇论文,去从中感受哲理的撞击和诗韵的流动。
他们更希望与刊物的交流是全方位的,既有动情的文字可读,也有悦目的图象、照片可看,还有美轮美奂的版式可赏。
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方面在改版之后是可以更有作为的。
就我和周围的老师交谈所知,改版后的杂志受到了热烈欢迎
作为国内同类杂志中创办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自费订阅率最高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就这样始终行走在教改前沿,“奋进”正是她一贯的生命特征和精神状态。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文\\\/张庆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有人把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比作“似雾,似风,似雨”,可见还有不少困惑或疑虑。
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 ——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
——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仍有“牵” 的痕迹。
——有的地区学生负担仍比较重。
老师普遍对考试比较担心。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势力使然,二是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工作滞后,三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全面。
一、 倡简 要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并不简单,语文是复杂的呀!诚然,从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就是讲的多读。
“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不啻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
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
语文学习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铮亮铮亮的。
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
再过个一年两年,又进而变成褐色。
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
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
大家经常说“某人的语文修养如何如何”,这“修养”二字恰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庄子》里有个寓言,讲的是“儵”和“忽”要在“混沌”的头上给他凿“七窍”。
他们每天在他的头上凿一个“窍”。
到了第七天,“七窍”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呜呼了。
毫无疑问,“儵” 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状态,是不该有“七窍”的。
硬是给他凿出“七窍”,反而害了他。
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综合的,你硬是要像数理化那样,进行线性的训练,这不啻是在“混沌”的头上凿七窍。
有些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能力,二、方法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化了。
须知:“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
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字,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
其实不然,在写字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心里喜欢汉字。
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还要教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写好,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敛,要避让;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字写得漂亮。
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二、 务本 这里的“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的本体;二是文本。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
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
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错,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须研读文本。
如果对文本一知半解,何谈超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举一反三,如果“一”都没有举好,怎么能够反出“三”来呢?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
如果教师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有的教研组备课,一人备一个单元,然后互相交换,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
钻研文本是自己与作者(其中还应包括编者)对话,怎么可以由别人来代劳呢? 现在大家谈预设与生成很多。
“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其实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
好比烧开水,只有到达了沸点,才有气泡冒出来。
如果预设就不怎么充分,课上得像温吞水,哪里会有“气泡”冒出来?所以我以为,老师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
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集体讨论来取代学生个人的阅读。
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
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
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怎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我觉得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
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
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
比如孙双金老师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领性的词语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
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三、 求实 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
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
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
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
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四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
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又有何收获呢? 在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
上公开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
我认为,上公开课,应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态课。
搞课题研究也要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
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即是研究的课题,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是研究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
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做研究,或者写文章,才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于人有用,于己有益。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点淡化了。
其实“课标”所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是只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
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 我们还是看看“课标”上是怎么说的吧:“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
习惯,不仅是指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连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也必须达到技能乃至习惯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张光鉴先生所说的“快速反应通道”,对学生才有实际的用处;离开了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么用场。
这话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
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
”国外有一个统计资料很能说明问题。
人对任何一个词汇或句子,都须要300遍以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才有可能终身不忘。
而要想运用自如,其实践必须在1000遍以上。
当实践次数达到3000遍以上时,这些词汇或句子就会被认定为母语。
我们强调的训练是基本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活化的训练。
这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栏目的设计可以看出来。
这些练习是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鼓励探究的,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
四、 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调整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上,避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从而在新基础上建立新平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
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新的不平衡。
随着变革的逐步深入和经过不断调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
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
通过学习“课标”,认识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教学新秩序。
当此破旧立新之时,难免会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处。
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度拓展的情况。
有个老师教《秦兵马俑》,让学生收集秦始皇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老师却用了大半堂的时间让学生各自展示资料,并节外生枝地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这就远离了文本,拓展得有些过了头。
比如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
有的老师上《蘑菇应该奖给谁》,还没有让学生读课文,就开始放多媒体——反映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然后说故事,提问题。
这不啻是剥夺了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
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
学生看多媒体虽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体“看懂”的,却不是读课文“读懂”的。
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上,多媒体一定要慎用。
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
在我从事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我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是其中的一本。
《小学语文教师》风格朴素,内容实在,里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实用性很强,非常贴近教改前沿。
它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原来教学工作是可以这样多姿多彩的。
读《小学语文教师》,就犹如与许多专家、优秀的同行娓娓谈心。
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
不管教哪个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都给我出谋献策。
《小学语文教师》让我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
她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导航明灯,总在我迷茫、困惑时指点迷津,让我拨云见日。
现在,我的书架上又增加了许多书籍,这些书同样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我打开阻塞前进的厚重之门。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读专业书的乐趣和好处,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天地。
这确实是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它对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助,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伴侣、亲密朋友,它引领我不断的成长、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
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
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
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
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
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
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虽然我几年前工作有了变动,一名教师、一名教学管理干部到现在的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是我仍然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他仍然在给与我无穷无尽的帮助。
六年级语文、数学上册月考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题——(上册)月考试卷一、在带点字的正确的读音上打“√”。
(3分) 肆虐(nüè lüè) 吮吸(shǔn yǔn) 枯蔫(niān yān) 模样(mō mú) 锃亮(zèng zhèng) 惬意(qiè xiè) 二、看拼音,写汉字。
(10分) ( )弘 宫( ) 甘( ) ( )笑 ( )蓝 ( )单 简( ) ( )喝 ( ) 摩 ( )塌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8分) 1、《滕王阁序》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
( ) 2、“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中的“战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 ) 3、“尺璧寸阴”这个成语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 ) 4、“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鹜”是“野鸭”;“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
( ) 5、“脊”的第三笔是中间“人”字中的长撇。
( ) 6、“雷霆万钧”和“千钧一发”中的“钧”都是指古代的重量单位。
( ) 7、《羊脂球》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
( ) 8、《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内容相近,结构也相似,前两行写早春的景色,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
( ) 四、用“----”线画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
(6分) 目登口呆 孜孜不倦 重山峻岭 ( ) 汗流浃背 砾石流金 棋开得胜 ( ) 习以为长 温文而雅 无边无垠 ( ) 五、根据要求写成语。
(12分) 1、各写一个表现一年四季特征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四个描写人物外貌、神情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两个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1)为了使地铁早日通车,工人们常常是白天为够用,晚上接着干。
( ) (2)教师们给同学们讲故事,同学们听得很有味道,兴趣很浓。
( ) 六、选词填空。
(5分) 严厉 严格 发挥 发展 仔细 详细 平静 安静 必须 必需 1、小明是个好孩子,对自己要求很( )。
2、联欢会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
3、我们一定要( )阅读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4、请同学们带好生活( )品,明天我们去春游。
5、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 )了自己的水平,夺得了许多金牌。
七、修改病句。
(8分) 1、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陆续来到操场上。
2、清晨,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和阳光。
3、决赛中,六(1)班和六(2)班相遇了。
啊
终于赢了
4、队会上,同学们互相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八、根据词语不同的意思造句。
(6分) 新鲜 1、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普遍,少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枯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填空。
(18分) 1、人有_____________,月有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临渊羡鱼,不如____________;扬汤止沸,不如______________。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兵们肩扛______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_______。
有的为了行走_______,索性_______奔跑起来。
_______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____________。
(《大江保卫战》) 3、告别了冬日的_______,春日的______,夏日的_________,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________与________,渔家___________,货轮_____________......(《烟台的海》)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4分) (一)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接着,它又由淡红色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
这时候,周边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好像紫葡萄,一会儿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真是瑰丽无比,变幻莫测。
1、找出描绘朝霞色彩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分) ( )------( )------( )------( ) 2、理解填空。
文中最后一句的三个“一会儿”写出了朝霞色彩变化_____的特点,用“......”表示朝霞色彩变化_____的特点。
同时,这里又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朝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二) 我是中国人 不管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人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
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
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
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间。
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来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巨大的字:“我爱你--中国
”老师很有兴致地凑过来问我们在写什么。
“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
“What
”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
“China
”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
“Oh
”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 ) ,笑了笑,踱走了。
我再也忍不住,笑得跌倒在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他却十分地瞧不起亚洲人。
有一次发生的事情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
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ultiplied(即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multiplied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
测验成绩在我的忐忑不安中发下来了,“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没及时交那张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
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头。
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
老师,为什么你不信任我
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不给我高一点儿分数
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湿润。
我下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
得“A”的人寥寥无几,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
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词。
(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3分) 相顾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寥寥无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6分) (1)作者是_______国人,_______是他的故乡,他现在生活在________国。
(2)文中第_____自然段到第____自然段叙述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3)短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作用。
4、回答问题。
(6分) (1)“我觉得很气愤”,作者为什么感到气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是什么使作者觉得很自豪,扬眉吐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附加题:(8分) 1、当一回小小消毒员,给下面这些广告“消毒”,让它恢复原貌。
例:消炎药广告:快治人口---------( 脍炙人口 ) 热水嚣广告:随心所浴---------( ) 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 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 ) 营养液广告:口蜜腹健---------( ) 2、下面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
过五关,斩六将-----《 》 西天取经------《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逼上梁山------《 》 十二、作文。
题目:朋友,对不起 提示与要求:1、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你的记忆中有这样的事吗
你想对哪位朋友说声对不起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不少于400字。
六年级数学试题——(上册)月考试卷一、填空(20分)1、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 ),所有的半径都( ),直径是半径的( )。
2、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圆是( )图形,有( )条对称轴。
半圆有( )条对称轴。
4、把一个直径为a厘米的圆形纸片分成若干等份,沿半径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圆的半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 ) 分米,周长为( )分米,面积为( )平方分米。
6、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2倍,小圆周长是大圆的( ),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7、圆沿一条直线滚动时,圆心也在一条( )上运动,并且当圆滚动一周时,圆心所走过的距离等于圆的( )。
8、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周长是30.84米,这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 )。
二、判断(4分)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 )2、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3、半圆的周长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 )4、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 )三、选择(5分)1、两圆的直径相差4厘米,两圆的周长相差( )。
A、4厘米 B、12.56厘米 C、无法确定2、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 )种画法。
A 、 B 、 C、 3、一个圆的半径乘以π等于这个圆 ( )。
A、周长的一半 B、面积的 C、半圆的周长4、一个圆的半径是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 )分米。
A、3.14 B、4.14 C、5.145、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的面积大。
A、图(1)大 B、图(2)大 C、图(3)大 D、同样大四、操作(12分)1、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
并且用字母表示出半径、直径、圆心。
2、先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再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6分)五、填表(18分)圆的半径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2.5 28.26六、计算(16分)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8分)(1) (2)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厘米)(8分) (1) (2) 七、解决问题(25分)1、轧路机前轮直径1.2米,每分钟滚动6周,每分钟能前进多少米?2、在一个直径为18米的圆形草地周围铺一条宽4米的环形道路,求这条环形路的面积是多少
3、宽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用一条8米长的绳子拴着,这头牛最多能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4、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多少平方厘米?如果给这块玻璃镶上钢制边框,边框长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