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京剧广告词
宣传京剧广告词:1、京剧是国粹,想听就陶醉。
2、昆曲为魂,秦腔为骨,历经风雨,国粹京剧。
3、京剧国粹,绝妙好音。
4、京剧国粹,当之无愧。
简介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 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中国文化和戏曲广告语
中国戏曲可谓是流芳百世,历史悠久 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让我们呼唤身边的人 共同传承 发扬下去 使祖国更有魅力
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有一种修辞手法。
诗书礼仪来时路 中华传统续华章
为戏曲做广告
1.聆听黄梅戏,体会荆楚美 2.听不够评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保护戏曲文化的宣传语..戏曲的简介
戏曲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戏剧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让戏剧进入我们的校园,让戏剧融入我们的生活。
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等。
目录发展时期1、萌芽2、繁荣3、延展4、鼎盛黄金岁月1、元代戏剧2、明代戏剧3、清代戏剧主要特色艺术品貌1、以歌舞演故事2、远离生活之法3、超脱的时空形态4、虚拟手法与民间文艺一、最早的起源在原始歌舞二、说唱艺术三、终结戏剧之果角色行当1、主要类型2、行当与角色创造戏曲脸谱脸谱的分类戏曲音乐剧种大全发展时期 1、萌芽 2、繁荣 3、延展 4、鼎盛黄金岁月 1、元代戏剧 2、明代戏剧 3、清代戏剧主要特色艺术品貌 1、以歌舞演故事 2、远离生活之法 3、超脱的时空形态 4、虚拟手法与民间文艺 一、最早的起源在原始歌舞 二、说唱艺术 三、终结戏剧之果角色行当 1、主要类型 2、行当与角色创造戏曲脸谱 脸谱的分类戏曲音乐剧种大全展开 尹桂芳竺水招编辑本段中国戏曲 (ChinaOpera)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等。
编辑本段发展时期1、萌芽 在,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马致远的以及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3、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等戏曲剧 淮剧邱海东陈丽娟表演目。
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
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
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 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编辑本段黄金岁月1、元代戏剧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 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
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
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
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
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
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
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
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
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
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
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
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
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
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
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
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2、明代戏剧 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
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明清传奇包括众多的地方声腔。
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昆山腔和弋阳腔。
昆山腔经过嘉靖时期的魏良辅(生卒年不详)的改革,创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的“水磨调”,讲究宇清、板正、腔纯。
将弦索、萧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建立了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
而一出的演出,使昆山腔通过舞台的光大流布,成为全国性剧种。
产生在江西的弋阳腔则主要流行于民间,由江湖戏班演出,每流传到一地,即结合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衍变为地方化的声腔。
弋阳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锣鼓 昆曲《牡丹亭》-游园为节奏,一唱众和,采用徒歌、帮腔的形式,通俗性、民间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
它与昆山腔典雅、清细的风格,形成中国戏曲内部的两种不同走向。
明代戏曲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角色分工更加细密。
比如昆山腔就有12个角色,主角不限于正生、正旦,净、丑也不止是调笑了。
明后期的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为主的风尚。
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
它只是全剧中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
折子戏的脱颖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的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
观众在熟悉剧情之后,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的表演技艺了。
《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拜月亭记》中的“踏伞”、“拜月”,《玉簪记》中的“琴挑”、“追舟”等众多的折子戏,已成为观众爱看、耐看的精品。
3、清代戏剧 《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
从帝妃之间产生了一点真情的那一刻,杨玉环为卫护自己与李隆基稳定的关系,她妒忌、侦审、吵闹、百般邀宠;而作为天子的唐明皇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
朝纲废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
在军士哗变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
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
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
《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
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
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
洪升笔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
编辑本段主要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戏曲协会招新宣传语
宣传语\\\/短信:站在人生的舞台上,用心灵唱出婉转曲调演绎,生旦净末扮尽人生百态,长腔短调倾听悠扬悦耳,五彩脸谱观赏美不胜收,台上一分都要竭尽全力,台下十年方得真正功夫。
,发扬国粹,让中华戏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地方戏剧绚丽夺目,多姿多彩,生活戏剧五彩缤纷,爱情戏剧花团锦簇,,祝福朋友生活如戏剧之喜剧美轮美奂多姿多彩!,戏如人生。
踏入社会,戴好脸谱,就算是丑角也要娱乐。
回到家里,摘下脸谱,哪怕是平凡也能其乐融融。
世界戏剧日,用心去演,你就是主角!悲剧动人情,将心灵触动,如饮香醇酒,沉醉在其中;喜剧笑盈盈,剧院喜相逢,缓压祛烦恼,心情放轻松。
戏剧如人生,处处总关情,世界戏剧日,愿你笑口常开,其乐融融!世界戏剧日短信字正腔圆唱出一首余音绕梁,抑扬顿挫念出一段梨园传奇,扣人心弦演出一对,英雄巾帼打出一片秀丽河山,婀娜身段舞出一场一顾倾国。
世界戏剧日,祝祖国戏剧名扬世界,祝您生活多姿多彩!一曲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使人陶醉痴迷,一首的草原歌曲使人梦牵魂萦,一段美伦美幻的蒙族舞蹈让人坠入爱河,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靓丽姑娘叫人迷恋。
喜剧日:祝你生活精彩美好!前世不知,来生难料 ,珍惜今生,不问因果有多少,爱恨一笔勾销 ,对酒当歌开心逍遥。
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不想要,世界戏剧日,歌在唱舞在跳,携手将快乐寻找。
中华戏曲大舞台,生旦净末演百态,字正腔圆唱古今,台下苦练,台上演译十年功,世界戏剧日,宏扬中华国粹,愿唱遍世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旦净末丑演绎人生百态,唱念做打工彰显十年磨剑,咿咿呀呀唱的是国之荟萃,锣鼓铿锵奏的是魂之旋律。
世界戏剧日,让我们聆听旋律,传承荟萃,助我国戏剧源远流长。
唱念做打姿态美,生旦净末角色全。
中华大地戏剧丰,各种腔调多精彩。
演绎生活百种态,台上台下一片天。
世界戏剧日到了,愿祖国戏剧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台上一身功,台下十年功。
台上台下一个人,戏内戏外不轻松。
要想取得成功,必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世界戏剧日,提醒你工作努力,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一尺水袖甩出嗔怒哀怨;一根藤条转眼万里回还;一张桌子拜祭世间冷暖,一个大幕掩映天上人间。
戏剧迷离奇幻,也是心灵的翻版。
世界戏剧日,愿戏剧无限美好,祝生活华彩万般。
戏剧舞台真精彩,爱恨情仇在其间。
喜怒哀乐真情感,人间百态演不完。
音乐优美调悦耳,脸谱变化有内涵。
世界戏剧日,爱戏剧,扬国粹,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人生本是一出戏,生旦丑角都来扮。
悲情离合也偶遇,喜乐快悦情长伴。
自导自演电视剧,轻歌漫舞尽情欢。
自娱自乐高歌唱,闪亮登场笑声扬。
祝朋友:生活快乐多姿多彩,唱响幸福舞出欢快。
生命是一幕幕高昂而又充满力量的戏剧,欢笑是最美的语言,真诚是最美的音乐,知足是最美的舞蹈,乐观是最美的动作,世界戏剧日,愿真诚的欢笑是你生命里灿烂的花,愿知足是你生命里盎然的根。
站在人生的舞台上,用心灵唱出婉转的曲调,用智慧演绎人生的精彩,用脸谱谱出多彩的世界,用微笑乐享幸福的生活。
世界戏剧日,愿你演绎自我,超越平凡,活出自我,精彩无限!生旦净末丑,演尽世间百态;辗转腾挪间,武术功底全;唱功令人羡,字正腔又圆;区区三五人,千军万马在;平地过山涧,蹚河悬崖攀。
多少的精彩,只在小舞台。
世界戏剧日,愿你爱上戏剧,生活更加多彩!
戏曲头饰的分类有哪些
假发是指在戏曲演出中各行角色梳裹 发式的各种用品。
常备的用品有网子、水纱、甩 发(又称水发)、蓬头、髯发、孩子发、 大顶、片子、线尾子、懒梳妆等。
古代妇女在头上插花,戴金银珠翠首 饰,称为头面。
旦角的头面有三种: 银泡头面、水钻头面、点翠头面。
在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的各种冠 帽一般通称为盗头,分为四类:冠、盗、 巾、帽。
传统的盔头,包括各种大小附 件,约有300种。
盔头和戏衣一样注重装 饰,但因剧目、剧种不同各有变化。
冠是 帝王、贵族的礼帽,主要有皇帽、平天 冠、九龙冠、紫金冠(又名太子盔)、凤 冠、过翘(又称半凤冠)、侯帽、相貂、汾阳帽、扎镫、纱帽等。
盔一般为武士所 戴,主要有草王盔、帅盔、罐子盔、夫子 盔、倒缨盔、八面威(盔)、中军盔等。
巾多是软件,属于便服,主要有皇巾、相 巾、扎巾、文生巾、武生巾、高方巾、 解元巾、荷叶巾、棒槌巾、员外巾、八 卦巾、鸭尾巾等。
帽类名目繁多,最复 杂,常见的主要有毡帽、沿毡帽、鞑帽、 罗帽、太监帽、太叶巾、皂隶帽、鬓帽、 草帽圈、渔婆罩、风帽、额子、七星额子 以及驸马套翅、翎子、狐尾、面牌、茨菰 叶、铲刀头等附件。
目前,舞台上常用的 盔头种类更多。
求 :戏曲进校园的宣传语
戏曲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戏剧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让戏剧进入我们的校园,让戏剧融入我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许金榜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
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
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
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