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使用。
语词溯源编辑1.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 潘岳 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 之辞赋,先陈世德。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家风。
”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惺斋 乃诗人 槄园 ( 汝霖 )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
”巴金《家》二三:“让这个女人住在客厅里,不仅侮辱了这个尊严的地方,而且会在公馆里散布淫乱的毒气,败坏 高 家的家风。
”2.具有独家风味的食品。
一首关于优秀家风家训的小诗不超过六十字。
尊敬长辈爱父母,老弱病残要扶持。
横穿马路走横道,损坏公物要赔偿。
捡到东西要上交,借了东西要归还。
文明习惯要养成,恶俗陋习要摒弃。
围绕家风对个人和社会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语
顶天立地顶梁柱,惠质兰心半边天。
勤劳智慧福可期,虚荣贪婪毁人心。
育儿鼓励虽为好,家教还是莫要忘。
尊老爱幼很重要,全家和诣才幸福。
围绕家风家训写一篇作文七百字左右
家训、家规、家风作文 700字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
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
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家书(关于家风家训的做法和启示)
寂静的夜晚,张籍在小院前,抬头看着渐圆的月亮。
深秋里的月亮,又清又冷,像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独自默默地俯视着大地。
在想想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自己却孤身一人客居洛阳城,不禁感慨万千。
一阵秋风吹来,冷得他直打颤。
回到屋里,他拿出临行前母亲给他缝制的棉袄。
不禁想起年迈的母亲,想起了离别已久的家乡。
浓浓的思乡情绪,深深地萦绕着他。
提起笔想给家人写信,有千言万语总是又无从下笔。
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倾诉,有太多太多的事想知道。
张籍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信写好了,张籍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在梦里,他回到了那日夜思念故乡,见到了年迈的母亲……。
第二天,日出东方,张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信差处,将信交到信差手中。
并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将信完好地送到家人手里。
正当送信人准备启程时,忐忑不安的张籍急忙向信差拿回了信。
小心打开,仔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有未交代清楚的事情,拿起笔添上几句。
才小心翼翼地将信交给信差。
信差侧身上马,扬鞭而去。
他目送着信差直到他消失在天际。
藤儿,干枯了,树也苍老了。
黄昏的乌鸦在空旷的天空中嘶叫。
很吵,却让我产生了不免的嫉妒。
乌鸦,也有家,而我呢
河水静静地淌着,穿过悠悠的小桥,小屋中,一家人围坐一团,共享天伦。
我牵着瘦马儿,走在古老的道路间,西风迎面扑来,让人不由得瑟瑟发凉。
夕阳渐渐落山了,一天又过去了,我这一生的欢乐已经终结,等待我的,只是思念对我的痛苦,肝肠寸断,我已绝望,从此沦落天涯
家风家训家规感恩父母的作文
感恩父母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
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
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
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
”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
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我记得央视曾播过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 “妈妈,洗脚
”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对母亲的感恩。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吧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一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二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