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求职招聘的广告语
人才招聘网广告词: 资金易找,人才难求。
真才实干,xx实现。
找工作上xx,包你工作上一程。
找工作容“xx”功,成事业需你努力。
招贤纳才无须软磨硬泡,只需鼠标E点就好。
招天上兵,纳天下士。
xx招聘,祝您一程
xx招聘,理想的开始。
xx招聘,带你走上一帆风顺的美好前程。
xx送你一程,事业靠你打拼。
xx不变的忠心服务,为你铺就成功路。
xx,带你一路前行。
xx,有你更精彩。
新的人生,从xx开始。
携手xx人资,赢得精彩人生
无限前程,成就未来。
招聘标语怎么写吸引人
如何写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如何写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首先,找出招聘广告是写给谁的,看完之后对方是否可以搬家。
2.了解什么是招聘广告的媒体也很重要。
具体来说,现场招聘海报有突出的岗位,明确的要求和待遇,简洁的企业优势,没有没完没了的繁文缛节。
它占用空间,没有提到关键点,以避免求职者错过招聘职位。
网上招聘这个媒体,因为没有字数限制,可以做详细的介绍和描述。
报纸招聘和现场招聘受到页面和海报大小的限制,所以字数不能太多。
这两种媒体的原则简单明了,清楚地解释要点就足够了。
3.招聘广告还可以突出企业如何重视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提升人才等重点。
4.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广告的内容不应有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偏见。
提醒:招聘广告对企业非常重要。
如何写招聘广告,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还要从整体上检查招聘广告的设计效果。
招聘广告案例:一、紧急招聘平面设计师人数:5人学历要求:大专工作年限:3-5年工资范围:1888-3000元\\\/月地点:上海徐汇华景平面设计师工作要求至少3年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工作经验。
精通广告、灯箱、版材、包装、印刷、平面设计。
精通使用广告设备[打印机、刻字机、照相机生产及后期加工。
精通装饰计算机辅助设计者优先。
优惠待遇。
住宿你知道上面介绍的招聘信息有多吸引人吗
成语招才纳贤还是招贤纳才
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这是韩愈的观 世无伯乐,亦里马。
这是观点。
韩愈的遭遇的确悲哀。
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施展之地,可谓生不逢时。
无论你才高八斗还是满腹经纶,都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世上缺乏的并不是人才,而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这也是天下千里马的悲哀。
人才,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顶梁柱,但总是有人混水摸鱼、滥竽充数;也有人怀才不遇终生不得志,只在临死之前仰天长啸:“真是天妒英才啊
” 这样的事情多了,人们也就只能一笑而过,暗自叹息千里马的命运是如此的凄惨。
可是,千里马没有了伯乐的赏识,就不是千里马了吗
在我看来,人才始终是人才,决不会因别人的看法而改变,也不该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失去信心。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赏识,但更需要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展露自己的才华,才能得到重用啊
古时候,有多少个思想家教育家仕途不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但还是名垂千古,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他们偶遇伯乐,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才得到今后的成功。
而21世纪的我们更要学会毛遂自荐的精神。
有人说,这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我认为这种自荐精神更需要勇气和自信,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E时代的我们再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守株待兔,等待机会的出现,而要学会自己去创造机会,充分利用这每一次机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做最好的自己。
否则,错失良机,终有一天会回想起此事而后悔不已。
当今这个社会,随处可见的就是招聘广告,而有才华的人可以通过各种考试应征到自己的心仪的职业,大展拳脚;还有很多的商品把自己包装的光彩照人,让人耳目一新;更多的则是电视上的广告,一段新闻或是比赛后总会跟着几个无聊的广告,但就是这种无聊的广告也代表了毛遂自荐的精神,为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利润…… 正是这样,我们才必须学会推销自己,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一片天地
既然是千里马,为什么一定要守株待兔,一生都活在等待中呢
让我们主动出击 “二十一世纪缺的是什么
人才
”《天下无贼》中的黎叔一语惊醒梦中人。
现在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只要你有一身真才实学,即使没有伯乐刻意地赏识你,你也会在不经意间崛起,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此时的伯乐只是起了一个推导的作用,能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你用空间去发挥,也有能力去履行千里马的重任。
伯乐已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任何东西都是有惰性的。
包括驰骋的千里马。
生活的安逸和闲适是最锋利的匕首。
它们会在无形中软化你的斗志,磨灭你不羁的灵魂。
千里马也终将成为寻常的马。
这时,纵使有一百个伯乐,也无济于事。
惰,是白纸上无心沾染的墨。
其实世上并无千里马可言,它只是一个代号。
你是千里马,我是千里马,他也可以是千里马。
区别在于你努力了多少,我奋进了多少,他付出了多少。
当太阳东升西落,雾聚雾散时,你有为度过的时光懊恼过吗
或许当你低头沉思时,别人便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去了。
距离也就由此产生。
漫无目的地等待别人来提醒,来拨正自己的航向,还是原地徘徊不知所措
为何不做一回自己的伯乐,用心去感受自己
世上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
不要去妄想迷惘时为你点破迷津的伯乐,你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世无伯乐,亦无千里马。
请用心去发现自己的好,请认真地做自己的伯乐,请别让自己轻易失望
②设想一下,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要招的人是何其的多,如没有“相马”这道程序,那么多的“马”,有可能都让他们参赛吗
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都能允许吗
所以“相马”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程序。
这也是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初试就没通过之所在。
然而相马的条件并不是特定的,也许在一人眼里你是一匹“驽马”,而在另一人眼里你可能又是一匹“千里马”。
另外,也许你所在的职位不适合,也会限制你自身潜能的发挥,故是不是“千里马”也与公司的用人机制有关。
“伯乐”与“千里马”的出现是用人与被用者之间结合的结果。
一相马者被称得上是“伯乐”那是“千里马”的衬托,因为他发现了千里马,而一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成功地挖掘出他本有的潜能,才有“千里马”这一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
故其实世上本没有独立的千里马,亦没有独立的伯乐;千里马和伯乐原是互为依存的。
要有的话也是, “准”伯乐在找“准”千里马,“准”千里马也在找“准”伯乐。
而“准”伯乐只有在找到了这一个“准”千里马之后,后者才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同样,只有在 “准”千里马认定了这一个“准”伯乐之后,后者才成其为真正的伯乐。
也正所谓,在当今的人才招聘会上,犹如相亲一般,“伯乐”是月老,“千里马”与用人单位是“相亲”对象。
但是“相亲”在没有彼此真正认清对方也会有错过的时候。
伯乐的任务是研究马,把马拉出来走走,自然就知道是千里马还是劣马了,而千里马自身也要作好推销自己的准备。
千里马被慧眼识出后,身价倍增,自然就会得到重用。
难免有劣马的主人想将马卖个好价钱,讨好伯乐,让伯乐误判成千里马。
真正的千里马任凭如何吼叫却不被重用,时间久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了驰骋疆场的远大报复。
晋升工作中,评委们的职责如同“伯乐”,参评者如同鱼目混杂的马儿,晋升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伯乐”们的失职,造成人才的浪费。
那些有能力、有知识、有抱负的人好似“千里马”,基于很多原因遇不到“伯乐”或者不能被“伯乐”识出,就不能得到重用,郁闷之情由然而生,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果“千里马”与用人单位错过了一对美好“姻缘”。
企业构成的要素是员工,员工的优劣是由企业决定的。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制度不全、纪律松散,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吗
正如一个军队,没有严明的制度和铁一般的纪律,能培养出坚强的士兵吗
诚所谓有法可依,无法必无天。
企业与员工,好比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若没有伯乐去发现它,久而久之也会成为驽马。
常听一些企业领导责怪其员工,其实员工的某些过激行为并不完全是员工的错,也有的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企业制度的不合理化。
员工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的好坏是由造血者(企业)决定的,因此企业的一切都会影响员工的行为;而优秀的企业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反之优秀的员工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有人要问了:既然千里马很多,伯乐也不缺,按理说应该可以皆大欢喜,却何以事与愿违,落得伯乐感叹世上少千里马,千里马怨恨世上无伯乐这样的结局呢
这其间是有原因的:一是,千里马有是有,但价格太高。
“马之千里者,一食(饲)或尽粟一石。
”代价不可谓不昂。
在千里马,则自命不凡、自抬身价,他们往往狮子大张口,出口就是几千、几万,完全不考虑实际,甚至嘲笑伯乐:“哼,给老子吃这些,就想让老子跑千里,门儿都没有。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伯乐走了,他们埋怨伯乐没有眼光、没有魄力,然后自叹怀才不遇、造化弄人。
他们不明白,即使真的是千里马,不到路上跑跑,也只能与凡马一样,老死于槽枥之间。
在伯乐,虽有孙大圣的眼睛,却没有沈万三的聚宝盆,口袋中无钱,有马买不起,纵然买得起,也养不起,“只好忍痛割爱”。
果真没钱吗
当然不是,没钱怎么会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他们只是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花大钱买千里马,不值得。
千里马价值千金,而驽马只要百金就行,扳扳手指头,就知道哪个合算。
于是,人才招聘会上,竟有单位打出了学历最高限制:“你是什么学历
本科
对不起,不要。
不是嫌低,而嫌高。
”他们还会自我解嘲地笑笑,“谁叫俺们的庙小钱少呢
”伯乐们的算盘打得挺精,与其高价三顾请一个诸葛亮,不如低价一呼招三个臭皮匠,这也是为公司节约开支嘛。
孰知,臭皮匠也只能弄两张牛皮、做几只皮包;治国安邦、行军打仗,三千个臭皮匠也顶不过半个诸葛亮,有可能还会人多误事。
是亏是赚,大家心里有数。
二是,“金无赤足,马无全马”。
伯乐们抚摸千里马的鬃毛,道:“千里马倒是千里马,可惜毛质太硬、毛色不纯、尾巴太短、脾气略劣,不要。
” 人才多种多样,初出茅庐才华横溢者有之,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磨练而成功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大智若愚者亦有之。
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人才选拔方法的多元性,对不同类型人才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这样才能使各类人才都能尽展才华,才尽其用。
当然也要知马善用,不漂亮的马,不用来参加选美比赛;不能冲刺的马,就用来远足;不能耐久的马,就用来短跑。
千里马也不是没有可指责之处,毛色不纯,自然是天生,它们自己也没什么办法;脾气暴劣,却多半是恃才傲物,不把旁马,甚至不把天地放在眼里,以至怪僻,狂傲,把伯乐吓都吓跑了。
其实,千里马们若是比比前贤,比比天地,自己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起着都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周围不乏比我们更优秀、更有才华的人,但优秀又有什么用呢
有才华又有什么用呢
千里马易得,伯乐却难求。
每一个人都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寻找的机会。
你口才再好,可没有机会让你上讲台,你跑得再快也没有机会让你上赛场,那么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是白费心血。
设想若一个企业里的员工常有情绪,常常怠工,甚至常跳槽,这能说企业很健全、很优秀吗
只能说明该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领导管理策略有问题。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天下叛之”,所以就得考虑企业是否有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否做到了人尽其责、物尽其源。
曾有一家国有企业,原本有一批优秀的员工,素质都颇高而且充满活力,然而该企业却如一艘破帆船,不尊重人才、不重视员工,结果人浮于事,员工终日游手好闲,很快,它便倒闭。
而有一家小私营企业,员工都很积极,很有生机,究其原因,该企业领导决策的英明、管理的得当,所以企业也便欣欣向荣。
企业的兴荣与公司员工素质和能力有关系,公司员工的成长、发展也要依靠企业制度的“滋润”,为你提供更好发挥才能的环境,才能更加茁壮成长。
“招才纳贤”和“招贤纳才”哪个才是成语?
招兵买马 招贤纳士 等你来 我们需要你 就是现在 看过来
招贤纳士的近义词
招贤纳士的近义词——任人唯贤、海纳百川、广纳贤才招贤纳士:【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释义】: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求古代或现代关于招兵买马,招贤纳士的典故。
“千金买骨”——招贤纳士的风投哲学 《战国策?燕策》上讲了一个故事,说古代一位君王遍求千里良驹,让大臣们去想办法弄,其中有一位大臣不惜出资五百金,买了一副千里马的尸骨回来,不解其意的君王大怒,认为这个大臣不会办事,故事的结局是大臣出千金买骨的诚意广为散播,最终让这位君主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真的千里马。
仔细回味这则故事,内容的精髓在花五百金买千里马骨骸这个情节上。
这个情节透露给我们两个信息:一是招徕人才不能凭空喊,必须舍得投入;二是求才不能是叶公好龙,必须体现出求才若渴的真正诚意。
按照现代观念,我们可以将千金买骨的故事看做是进行了一场风险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对象是人才。
首先,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投资不花本钱是行不通的,没有必要的物质利益作为基础,光叫人家发扬风格讲奉献难以持久。
所以搞人才工作就必须舍得投入,就要有故事中肯花五百金买骨的魄力和气度,花大本钱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位子、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能少。
其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招商以诚,招才同样要展现最大诚意。
并且不能简单的将展现诚意与舍得砸钱划等号,不是狠心丢一沓钱就万事大吉的。
我们分析故事中的那个君王,之前想要得到千里马,肯定也是做好了重金求购的准备,但为什么并没有如愿以偿的顺利买到呢
而是在底下大臣重金买骨之后,千里马才纷至沓来
各中奥妙就在于后者的行为让卖马者看到了求购的诚意。
风险投资,不光是要有拼血本的毅然决心,更要有投资投到点上的方法技巧。
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想真心实意的做买卖、做成买卖,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恣意豪赌。
重金求贤,肯花重金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才们看到,舍得重金求贤的行为本身是确有招才引智的需要,而不是弄回去装点门面的“花瓶”,不是让人才去做暴发户豪华书房里仅作摆设的精装书。
“三顾茅庐”——事业留人的软实力打造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人们将这个典故奉为礼贤下士的经典。
刘皇叔三顾求贤的“诚意揽才法”也成为人才招聘者纷纷效仿的套路模式。
以今人的眼光,笔者认为,刘备三顾茅庐之所以能够请出诸葛亮出山相助,打动孔明先生的关键应该并不在刘备三顾隆中的过程,而是刘备准备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事业愿景。
正是这个愿景让诸葛亮看到了其发挥作用、体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加之刘皇叔诚心一片的催化剂效应,最终才成就了这番佳话。
试想,当年作为大名在外的南阳卧龙,刘备之前,难道就没有哪位英雄豪杰慕名而来,请其出山么
众多招聘团队中,就单单只有我们的刘皇叔最有诚意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
刘备高人一招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事业留人同诸葛亮本人的意愿不谋而合。
我们在人才引进的低端层面,可能更注意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强调要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真诚的心打动人才、吸引人才,却忽略了事业留人的打造和准备。
给予优厚的待遇都是有限的,因为金钱的多寡是可以衡量计算的,能提供的待遇终究有个底线,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建立感情联系也是有限度的,人才与引进方的关系,说到底首先还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务合同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之上才有的伦理情感关系。
待遇你能给的,别的地方别的企业别的雇主也能给,甚至翻番加倍;感情你能打动人,别人也非冷血动物,你能当贴身管家,我也会保姆服务。
只有事业发展是可持续的、他人很难复制的资源,成为持续吸引力的决定因素。
有的时候,物质条件等硬件条件差一点,但有让人才可以足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有他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最终还是会选择留下。
正如海尔创业初期,张瑞敏对同伴说:海尔不能给你很多,但在海尔你就会有拥有创业成就梦想的激情。
“与君携手、共谋大业”,这种机缘与幸福,作为人才,足矣
“西邻五子”——人岗匹配的用人理念 《经野子内幕》中为我们讲述了西邻五子的典故,说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
一个儿子老实,一个聪明,一个瞎,一个驼背,一个瘸。
于是西邻就安排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结果五个儿子各得其所,都不用为衣食发愁。
以现代眼光来看,西邻真可称得上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为其每个儿子所进行的人生设计和岗位安排可谓精妙。
很好的做到了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将最合适的岗位安排给最适合的人。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人皆可成才,天下没有废品,只不过你放错了地方而已。
从这一点上看,西邻的典故,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大诗人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但是有用并不完全等于就能发挥作用。
有用,是有潜能、资质好,其实是可用的意思。
但要想将人才用好、用活、用出效益用出质量,就是大学问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人岗相适、人岗匹配。
管理人才,你就不能放在技术研发岗位;营销人才,你也不能放在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人才,你不能让人家去跑市场。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才所擅长的领域和行当是不一样的,切不可笼而统之、不分就里一锅煮。
要当好现代伯乐,不光是要有识别“千里马”的慧眼,更要学会将“千里马们”分类甑别、相互比较、明确优缺点、掌握脾气性格。
否则,即便就是人才到了你这里,也是最终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试想,假如当年我们一直坚持让陈景润就在北京四中做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还会有后来轰动世界的“1+2”吗
“萧何月下追韩信”——高端引领的带动效应 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了。
韩信是帅才,是带兵可以“多多益善”的指挥人才。
所以,当刘邦误认萧何也要逃跑背叛自己的时候,萧何解释说是去追韩信去了,刘邦一听就大怒:“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因为在刘邦看来,韩信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
但萧何却认为韩信是“国士无双”的顶尖人才,刘邦其他部下各自奔逃几个都无所谓,唯独不可错过了韩信这样的高端人才,他一走损失就大了。
事实也证明了萧何的眼光,有了韩信的辅佐,刘邦最终成就了霸业。
品味这个故事,感觉萧何确实不简单,眼光独到。
他懂得高端人才对事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往往是能够改变全局的关键性环节。
试想,当年随刘邦入汉中的军士,难道没有一批各式人才
当年熬不住逃跑的人中间,难不成都是庸庸碌碌之辈
能够起心另攀高枝儿的人,谁没有两把刷子
但是,萧何并没有全去追,他就认定了韩信、看准了韩信。
假如当年韩信真的另谋高就去了,楚汉之争的历史或许真要改写。
人才也分好几种,但是顶尖的高端人才总是稀缺资源,而且是能够起到决定性、变革性作用的人力资源要素。
江西的新余市,这个原本长期以来经济并不算发达的内陆城市,自从引进了赛维集团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之后,彻底改变了新余的产业结构,让光伏产业成为新余的支柱产业。
新余的经济腾飞,经验就一句话:引进一个人才,落户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最终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这中间,引进一个领军人物就成为腾飞的基点。
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算是领军人物
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来看,韩信就是足以将百万兵的军事指挥人才,绝非班长、连长、团长之类的普通指挥员。
也就是说,他必须掌握有一项或者若干项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技术(技能),能够开创一个崭新的事业发展阶段。
袁隆平是这样的人才,钱学森是这样的人才,邓稼先是这样的人才,童第周也是这样的人才,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千人计划也正是招募这样的人才。
一旦我们懂得领军人物的价值,会让我们的人才工作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读史明智,回味那些经典,我们总能够在历史长河眺望中找到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