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鲑鱼去旅行的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大的目与科,代表的是一大类冷水洄游鱼类。
鲑鱼是所有三文鱼(Salmon)、鳟鱼(Trout)和鲑鱼(Char)三大类的统称。
此外,北极灰鳟、大西洋油鲱、北美青鱼和北极寒鳟等也都属于鲑鱼科。
科学家们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证明,鲑鱼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
在泥盆纪时期,无骨鱼经过进化逐渐演变而成后来的有骨鱼。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采用分类学方法从鱼体的结构特征上发现鲑鱼共有十一个系列,六十六个品种。
所有属于鲑鱼科的冷水鱼都在淡水中产卵孵化。
太平洋三文鱼 太平洋三文鱼(太平洋鲑) 太平洋三文鱼主要有十一个品种,分别是: 红三文鱼 银三文鱼(也有人称其为银鲑) 粉三文鱼(细鳞三纹鱼) 秋三文鱼(秋鲑) 褐三文鱼(山鳟) 大鳞三文鱼 金鳟(非指虹鳟变异之金鳟,仅分布于美国西部少数地区,被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定为本州特有的“州鱼”) 虹鳟(包括硬头鳟) 印第安鳟 马苏鳟(山女鳟) 艾玛羔鳟。
后两种三文鱼只在亚洲水域中生存。
而硬头鳟一旦成为陆封型淡水品种,其特征与虹鳟鱼没有区别。
大西洋三文鱼 大西洋三文鱼(大西洋鲑) 大西洋三文鱼(在中国也被称其为大西洋鳟或大西洋鲑)在基因上与太平洋三文鱼不同,因此二者不属于同一类别。
所有三文鱼都在淡水中产卵,除虹鳟鱼(包括硬头鳟)、布朗鳟鱼、大西洋三文鱼以外,所有的三文鱼都在第一次产卵后死掉。
只有大西洋三文鱼、布朗鳟、虹鳟(包括硬头鳟)和鲑鱼可以在一生中多次产卵。
鳟鱼 尽管虹鳟鱼、硬头鳟鱼被列入太平洋三文鱼之列,但这样划分仅仅是为了叫起来方便而已。
因为从地域上来划分,虹鳟鱼与硬头鳟鱼是与太平洋三文鱼一样,最早都是从北美洲的西部地区及沿海一带繁衍开来的。
布朗鳟(在欧洲也被称为德国鳟、英国鳟)与大西洋鳟被列为大西洋三文鱼之列,也是因为美洲的东部以及大西洋水域是它们的发源地。
鱼名。
鲑鱼 [salmon]。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
它们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近海水域,繁殖期上溯到内陆江河产卵 原指一种大型的鲑科(Salmonidae)鱼类,通常称为大西洋鲑,学名为Salmo salar,但后来泛指一切鲑科鱼类,尤指构成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的太平洋鲑。
大麻哈鱼属有6个种,统称太平洋鲑。
红大麻哈鱼(O. nerka)分布范围从白令海北部到日本及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
银大麻哈鱼(O. kisutch)分布范围从白令海到日本及蒙特里(Moterey)湾的萨利纳斯(Salinas)河。
大麻哈鱼(O. keta, 即狗鲑)分布范围从北极南部的马更些河及勒拿河,向南至日本及罗格(Rogue)河。
大鳞大麻哈鱼(O. tshawytscha, 即春鲑、奇努克鲑、王鲑)分布范围自育空河至中国及沙加缅度河。
细鳞大麻哈鱼(O. gorbuscha, 即驼背鲑,粉红鲑)分布范围自北极至日本及克拉马斯(Klamath)河。
樱桃鲑(O. masu)产於日本沿海。
大西洋鲑原产于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河流。
成年的大西洋鲑体重平均约4.5公斤(10磅),而王鳞大麻哈鱼可平均达10公斤(23磅),重达22∼36公斤(50∼80磅)的亦多见。
大麻哈鱼平均重约4.5∼5.5公斤(10∼12磅)。
银大麻哈鱼约重3∼4.5公斤(7∼10磅)。
红大麻哈鱼重约2∼3公斤(4∼7磅)。
细鳞大麻哈鱼重1.3∼2.7公斤(3∼6磅)。
太平洋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於海洋中,但成年后回到孵出的溪流中产卵。
雌鱼在溪流的沙砾中挖一坑,产卵于其中,雄鱼同时排出精液,然后雌鱼用沙砾将卵掩埋。
成年的太平洋鲑产卵后很快死亡,但许多大西洋鲑可返回海洋生活1∼2年后又来产卵,有的可产卵3∼4次。
大多数鲑於夏末或秋天产卵,卵通常於晚冬孵出幼鱼。
孵化期视温度而定,需60∼200天。
幼鱼孵出后,先从附於身上的一个囊中吸取卵黄为营养来源,然后在砂砾中扭动,并钻出觅食。
细鳞大麻哈鱼的幼鱼几乎立即进入海洋,而大麻哈鱼的幼鱼孵出后数周方进入海洋。
银大麻哈鱼则在溪流中停留终年,而大鳞大麻哈鱼及大西洋鲑的幼鱼可在溪流中觅食达1∼3年乃至更久。
红大麻哈鱼的幼鱼在湖泊中生活1∼5年方进入海洋。
鲑在海洋中为银白色,但生殖季节则体色发生变化,不同的种体色的变化亦不同。
此时雄鱼通常出现钩状的腭。
太平洋鲑的体色变化十分明显。
成年的鱼於春季或秋季溯江河而上,一路并不觅食,但也会吞食鱼饵。
产卵场可能离海不远,但大鳞大麻哈鱼及大麻哈鱼需游3,200公里(2000哩)以上到育空河河源去产卵。
洄游的鲑为本能所驱使,抗激流,跃过高水头,最后才达到产卵场。
即使内陆河中的鲑在水深的湖中成熟后,也要上溯支流的河溪去产卵。
虽然在某些地区人们对大西洋鲑进行商业性捕捞,但大西洋鲑主要被视为珍贵的游钓鱼。
大鳞大麻哈鱼及银大麻哈鱼在太平洋沿岸的大河地区是珍贵的游钓鱼。
太平洋鲑的商业性捕捞每年捕获数百万磅的鲑,其中近半数的粉红鲑,1\\\/3为大麻哈鱼,其馀的部分多为红大麻哈鱼。
真正的鲑鱼 世界上真正的鲑鱼只有五种,其它所谓的鲑鱼实际上都是人们的习惯性叫法而已。
这五种鲑鱼分别是: 1.北极鲑——也叫北极红点鲑鱼; 2.七彩鲑——也叫美洲红点鲑鱼; 3.多丽鲑——也叫花膏红点鲑鱼; 4.雷克鲑——也叫湖鲑、灰鳟鲑; 5.牛头鲑——也叫红点鲑、三纹鲑;种类分辨 怎样正确的分辩鲑鱼与鳟鱼或其它三文鱼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所列的简单方法来区分它们: 1.鲑鱼上下嘴边无牙,只在口腔中部有少量小牙。
而鳟鱼则上下嘴边都有锯齿般的尖牙; 2.鲑鱼的体型细长如潜水艇状,而鳟鱼则体型宽,腹部较大; 3.鲑鱼的鱼鳞细小,用肉眼极难看到,而鳟鱼、三文鱼的鱼鳞较大; 4.鲑鱼身上的斑点为白色、灰色、黄色、桔红色和鲜红色;而鳟鱼身上是黑色或深棕色的斑点; 5.鲑鱼腹部的鳍、翅及尾部下沿都有一条白色的条纹边,非常明显美观,而鳟鱼、三文鱼则没有; 6.在自然环境下,鲑鱼在秋季产卵,而鳟鱼是在冬、春季产卵。
鲑鱼的产卵 鲑鱼是一种非常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产卵,产后在回到海洋肥育。
幼鱼在淡水中生活2-3年,然后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数年,直到性成熟时再回到原出生地产卵。
例大西洋鲑的产卵期虽是从9月至次年2月,但在一年内,差不多每月都有鱼群接近沿岸,并借助潮流的帮助,从河口上溯入河川。
从进入河口后要到上流,必须依靠自己的游泳能力,它们为了完成生殖任务而用的力气是非常强大的,为了飞越瀑布和堰坝等横在河流中的障碍物,必须用极强的游泳能力,以达到冲出水面,跳过障碍物。
它们“飞越”瀑布的行为,多少年来一直被赞为奇观。
它们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摄食,所以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
当它刚进入江河时由于亲鱼在海洋中储存了充足的养分,那时的鲑鱼具有健康而优美的形状和鲜明的银白色。
但经过长途跋涉,一到接近产卵场,就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形态,银白的鲜艳色彩消失,而变为暗赤褐色,雄鱼的前齿变化,吻部和下颌都突出,下颌的前端向上弯曲,形成钩状。
到了江河的上游,背上的皮肤变得相当肥厚,成为海绵状,鳞被埋在中间,体上生出红色和橙色的斑点和斑纹,并出现具有白圈包围着的黑点,这个时期的雄鲑又叫红鱼,而黑色强壮的成熟雌鲑称为黑鱼。
鲑鱼在溯河过程肌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刚离开海洋的鲑,在开始溯河时肌肉坚实而呈赤色,组织中积有丰富的脂肪;但到达上游接近产卵时,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脂肪已被消耗殆尽,此时肌肉变为灰色而无光泽。
脂肪迅速地从肌肉转移到生殖器官的过程使鱼体发生性双态现象,这也是在脂肪转移时所形成的副产物,因为不能全部排泄,而形成上下颌前端的突出,或在皮肤上出现色斑。
鲑鱼的产卵场所选择在水流相当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
一旦亲鱼到达产卵场,雌雄先成对地分散,接着雌鱼开始工作,把身体和尾摇动,掘出浅洼,把少数的卵产在洼中。
这些卵立即有雄鱼来使它受精,受精卵沉到洼底,由于卵表面有粘性,故卵能附着在河底。
之后,雌鱼用细砂砾把卵覆盖。
由于水流能迅速地通过细砂砾的间隙,使卵能得到充足的氧气。
这样的产卵行为,每个数分钟重复一次,每次产卵后,亲鱼就逐渐向上流游泳。
这种产卵行动持续1-2周,直到所有的卵全部排完,并完成受精。
鲑鱼的产卵床或洼称为“生殖床”,一对鲑的生殖床长可达数米。
在产卵期中,雄鱼一般都是非常粗暴,倘有侵犯者,雄鱼立即猛烈地追逐、驱赶,即使是遇到同种的雄鱼也要引起剧烈的斗争。
在产卵场中最难对付的敌害是雄鳟鱼,这种鳟鱼在雄鲑不在时,就把精子排在鲑鱼的卵上去。
产卵行动对鲑鱼而言,非常消耗元气,尤其是雄鱼。
产完卵的亲鱼显得非常疲劳,体形显得头大、身体瘦弱。
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要经过长途旅行再回到海洋中去,显得非常困难,大多数个体或因太累,或因疾病或外伤和饥饿,或被水鸟、河獭及其它敌害所残杀。
雄鱼能回到海洋活到第二次再来产卵的仅是少数。
但大部分的雌鱼仍能回到海洋,在海洋中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了以前的常态,重新出现鲜明的银白色,颌的突出部分也因被吸收而缩小。
鲑的种类很多,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有5、6种,在北欧也不少,在我国黑龙江流域有3种,它们差不多都有类似的产卵习性。
有的种类,溯河洄游的旅程更为艰苦,有的行程达二千多公里。
所以这些鲑在生殖完成后,有时在尚未完成之前,它们就能全部死亡,在一些河川内,浮在河道中的死鲑,可以长达数公里,或堆积在河边高达数厘米。
鲑鱼食法 鲑鱼是一种流行的食品,亦是一种甚为健康的食品。
鲑鱼肉含有高蛋白质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却较低。
鲑鱼肉呈橙色,是红肉鱼类,但有少量白肉野生品种。
在大西洋出产的鲑鱼(99%)都是人工饲养,而在太平洋出产的鲑鱼则是野生捕捉的(超过80%)。
鲑鱼的食法有多种,日本人把鲑鱼制成刺身或寿司,亦会把鱼头制成盐烧鲑鱼等菜式;欧洲及美国人则会以烟熏方式制作熏鲑鱼,或把鲑鱼制成罐头以便储存。
由于生鲑鱼肉含有anisakidae或海洋寄生物,在冷藏方式发明以前,鲑鱼并不会以生鱼形式食用。
鲑鱼的天敌 鲑鱼生于淡水,但生活在海洋中,每年又要从海洋中逆流而上几千里,回到出生的地方去交配。
途中的困难险阻,也就相当于一次长征了。
鲑鱼有很多很多的天敌,海洋中有鲨鱼,陆地上有灰熊,天空中有白头海雕等各种各样的猛禽,对于小小的鲑鱼来说,要做这样的事情,确实是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的,但它们为了后代,义无反顾。
鲑鱼的这种长征很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因为大多数鲑鱼都会因长征而死去,有的被天敌捕获,就算很幸运没有被捉,但对于它们来说,生命也不久了,因为成功交配的鲑鱼大多数都已经筋疲力尽,生命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大多数鲑鱼的死没有白费,因为它们留下了它们的根,到第二年春天,新的生命就将诞生。
食疗作用 鲑鱼肉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 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溯源 阅读答案
1.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解析】 《溯源》由一种鲑鱼的回归故地的生命之旅,引发对人、对自身的深刻思考。
鲑鱼的溯源经历是一种导引,与人类的归本还原比较,可从文中2、3、4、5自然段中归纳概括出答案。
【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本能(或:那是生命本的根源感)。
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L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
(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
)2.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通过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
【解析】第6自然段记叙一位身在外国的俄国老太太看到俄文报时的感动,表明了祖国的文字(或母语)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激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
第7自然段中记叙自己的一段经历,面对长江触动情感,感觉到自己回归_r本源。
第8自然段则写一位冷漠的朋友在故乡石径独行时闻到桂花香,勾起了儿时的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答案可从中进行概括。
【答案】人类通过祖国的文字(或母语)、故t的山川(风景)、故乡生活记忆(儿时的往事、往事回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
3.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2)诗的长江,地理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解析】第(1)句在原文第五段中间,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应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第(2)句原文第七段中是对长江的情感表达,体现出对长江的文化认同。
结合具体语境也能得出答案。
【答案】 (1)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2)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求上海五年级语文课本上半学期的诗词篇名~
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字与拼音(一)”) 3、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字与拼音(四)”)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劳动”)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本册共6首] 一年级下册 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家园”《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春天”《语文天地》读背) 9、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动物”《语文天地》读背) 10、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6“爱护”《语文天地》读背) 11、春夜喜雨(节选)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雨”《语文天地》读背) 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2“朋友”《语文天地》读背) 13、长歌行(节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时间”) [本册共7首] 二年级上册 1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秋天”《语文天地》读背) 15、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读一读背一背) 1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3“祖国”《语文天地》读背) 附:三字经(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10“考验”《语文天地》读背) 17、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4“画”《语文天地》读背) 1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玩具和游戏”《语文天地》读背) 2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6“岁月”《语文天地》读背) [本册共7首古诗] 二年级下册 2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4“植物”《语文天地》读背) 22、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5“青青的山”《语文天地》读背) 2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8“远行”)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清清的水”《语文天地》读背) 2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3“快乐的生活”《语文天地》读背) 26、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小英雄”《语文天地》读背) 2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6“夏天”《语文天地》读背) 三年级上册 2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色彩”《语文天地》读背) 30、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声音”《语文天地》读背) 32、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祖国在我心中”《语文天地》读背) 3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塞北江南”《语文天地》读背) 3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成长的经历”《语文天地》读背) 35、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9“幻想和想像”《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36、元旦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2“过年”) [本册共9首] 三年级下册 37、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礼物”《语文天地》读背) 3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春天的脚步”《语文天地》读背) 39、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奇妙的石头”《语文天地》读背) 4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42、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特产”读背) 4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书信”《语文天地》读一读) [本山共7首] 四年级上册 4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5、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2“明月”《古诗二首》) 46、西江月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4“收获”《语文天地》“读一读”) 47、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
(5“桥”《语文天地》“读一读”) [本册共4首古诗] 四年级下册 48、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49、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2“春潮”《语文天地》“读一读”) 50、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51、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花”《古诗二首》) 52、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3“花”《语文天地》“读一读”) 5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54、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8“舟船”《语文天地》“读一读”) [本册共7首古诗] 五年级上册 55、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6、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古诗二首》) 57、、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58、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6“水”《古诗二首》) (本册共4首) 五年级下册 59、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60、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5“劳动”《古诗二首》) 61、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寻千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2、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自在此山中。
(8“角度”《古诗二首》) 6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6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我们去旅行”“拓展阅读”) [本册共6首古诗] 六年级上册 65、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6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三主题单元“母亲河”) 67、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垒垒。
”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 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6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7主题单元“战争”) 69、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70、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杨州八怪之一)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风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71、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8主题单元“岁寒三友”) 六年级下册 72、四时田园杂兴(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73、四时田园杂兴(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第1主题单元“乐趣”,“日积月累”提示要求背) 7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燕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去韶山旅游要注意什么
毛故居故居位于市韶山乡韶山村土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
主要景点是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
1950年按原貌修复。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27日在门额匾上题字同志故居。
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诗词碑林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故居约3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第一区为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
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诗词。
毛氏宗祠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
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
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
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
楼两侧为化妆室。
楼下中部为一小厅。
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
第二进为中厅。
右廊悬钟,左廊悬鼓。
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
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
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纪念园纪念园位于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纪念园最初定名为“之路景园”。
景园的构思显然受到了全国许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启示,整座景区建成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处,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韶山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
景园有两大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由南北上的征程。
铜像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滴水洞景区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
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
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
景区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
韶峰景区韶峰有八景,即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
《毛氏族谱》中关于韶峰八景有着这样的记述:八景之传已入邑书之采登之,一以识吾姓得地之胜,一以嗣潇湘八景之响云。
滴水洞现立有韶山八景诗碑。
韶峰为韶山境内第一高峰。
传说舜帝巡视江南,见一峰奇丽险峻,遍地奇花异草、古树苍松,遂在此设立神殿。
后来,人们在韶峰顶上建造一庙,叫“圣帝庙”,也叫“仙顶灵庙”。
仙顶灵庙另一说,唐时韶氏三女在此得道成仙,故韶峰又叫仙女峰。
凤仪亭址相传舜帝南巡时,命在此演奏韶乐,美妙动听的音乐响起,瞬间百鸟和鸣,凤凰翩翩起舞。
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飞回韶山。
韶山的百姓便在凤凰栖身的梧桐树旁,修造了一座“凤仪亭”。
如今,凤仪亭坐落在仙女庵的后面。
仙女茅庵《毛氏族谱》中有《仙女庵记》记述仙女茅庵两种传说。
仙女庵建造在韶峰半山腰上,如今草庐茅舍依旧,大门门楣上依稀可见庵名。
胭脂古井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此路过,见一泉井,水平如镜,便对水梳妆,一不小心,胭脂掉落井中,顿时井水呈粉红色。
胭脂古井即由此而来。
石屋清风石屋,又称“玉石宫”,坐落在韶峰北侧的鳜鱼峰上。
传说很久以前,韶山铁皮桥一带都是汪洋一片。
舜帝到韶山,带领人马疏通水道,让水往东海流去。
一日,有一鳜鱼仙,已炼成半仙道行,自认为仙术道行精深,前来捣乱,被圣帝一掌推在韶峰北面,现出一条大鳜鱼来。
为了防止鳜鱼逃跑,圣帝用一只小巧玲珑的玉石香炉镇在鳜鱼身上,只听得大叫一声,鳜鱼化作一座山,这山正好挡在韶峰北面,这便是鳜鱼峰。
顿石成门此门相传为梦公所立。
梦公为一道姑梦后所生。
梦生子从小未见过也不知谁是他的生身父母,由一采药老人带养并供其习文练武。
梦生子长大投军参战,立有战功后解甲归田,孝顺养父。
一日,梦生子默念生身父母,跪拜天地,忽闻一声霹雳,他所站立的两块褐石猛涨数丈之高,撑天而立,有如天门。
生母出现与养父相认,梦生子也在石门下拜见亲娘。
顿石成门之景由此得来。
仔细端详,石门有女阴象形之态,此为生殖崇拜之孑遗。
浪淘沙词正是含蓄地表达了这层深意。
塔岭晴霞传说韶峰旧时有一条专吃生灵精血的蜈蚣精,整日喷发毒雾,使得这一地区浮云阴沉、乌烟瘴气、不见天日,于是太乙真人用宝塔将它镇服,此后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霞。
此塔位于韶峰南山腰,塔岭晴霞因此得名。
石壁流泉韶峰东面有一处瀑布,人称石壁流泉。
相传是鱼龙女凿石引泉而得名。
黑石寨景区黑石寨景区位于韶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内群山起伏,绿水滢滢,植被丰富。
景区内有青沟里水库、红旗水库、韶山鹿场、杨林鹿场、黑石寨等景点。
境内景区最高海拔500.9m,最低海拔118.8m,总面积30平方公里。
当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
景区内人烟稀少,现存大量的野生动物。
狮山山景区狮子山景区位于韶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部,有如意亭、大塘湾、板凳岭、坪顶岭、燕子洞、四仙抬宝、雄狮吞日、乳桐庙等景点。
狮子山景区分为狮子山景观小区和板凳岭景观小区。
狮子山景观小区以岩石景观为主,沿狮子山山脊成带状分布。
板凳岭小区则以大塘湾、如意亭等革命旧址为主,这一带是与杨开慧开展农民运动频繁活动之地。
杨开慧曾在如意亭创办农民夜校,韶山脱险,即从狮子山下直插宁乡。
《鲑鱼向前冲》的主人公是什么
主
《鲑鱼向前冲》的主人公:银光鲑鱼内容介绍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跟随鲑鱼一起越过瀑布,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的道路。
(安度眩)写给小小的你这是一个近距离观察鲑鱼近30年的老人最诚恳的话。
每年秋天,鲑鱼们没有抱怨也从不耍赖地游向江河,比起人类,我觉得鲑鱼更加了不起。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为了生活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这些离乡的人中把自己的家乡忘得一干二净的不在少数。
所以看着数百只鲑鱼成群结队地游向江河的壮观景象,我总是忍不住对鲑鱼发出由衷的赞叹。
就是这样。
鲑鱼真的一种神奇的鱼类,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到距离自己的家乡1万6千千米远的海洋开始旅行,三四年以后再不远万里回到故乡。
但是回家的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汹涌的瀑布,鲑鱼选择了勇往直前,它们坚信,这才是鲑鱼应该走的路。
回到家乡的鲑鱼们一旦产卵后,会在产卵的地方失去生命,它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的就是为了产卵,繁衍后代,鲑鱼的这种生存模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将鲑鱼们的故事描绘出来给大家看。
如果想要观察鲑鱼,亲自近去江边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去江边不方便的话,就看看这本书吧,这本书就像是反映鲑鱼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说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历程、使命、责任感和勇气的故事。
我相信,这些主题是每个家长都愿意告诉孩子却感觉无从说起的。
故事的起点很小,无非是大自然弱肉强食的一瞥,却由此展开了千万条鲑鱼逆流而上的历程。
“鲑鱼为什么一定要回到故乡
”“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产卵
”“是要艰难越过瀑布还是走便捷的隧道
”在整个过程中,鲑鱼们思考着这些问题,面临着一次次选择……如果你是那里面的银光鲑鱼,你会怎么做
你会怎么决定
作为家长,我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可是我们要做的不是灌输给孩子什么,耳提面命,而是把那些蕴含着精神力量的东西放到他们面前,什么都不用说,让孩子自己去吸收领悟。
就像这本关于鲑鱼的书一样。
相信鲑鱼勇敢地面对瀑布的勇气和精神会让孩子有所感悟,相信这本书中强大的生命力和使命感也会打动孩子,就像打动你我一样,相信他读后会有所思考,有所不同。
满意望采纳
谁知道赞美植物的诗歌
<<竹乐>> 用一棵成熟的竹子 做笙做箫 用一棵忧郁的竹子 做成吹奏的竹笛 横笛可以愉快地吹 竖笛可以不快地吹 我把乐谱藏匿于竹节中 竹子因此爱上唱歌的行当 一唱就是一生 向上拔节 青青翠翠的一生 是竹子在水边的写照 <<画竹>> 画无数个个字 就会 画出心中的竹子 鸡爪一样行走 且入木三分 我喜爱一张宣纸 外加中国式写意画法 简单地画无画有 画白 画黑 <<篾匠>> 我一生爱竹 想做一棵竹子 事实上我做的篾匠 编织无数个竹器 竹子的清清爽爽 被我的一把篾刀 分的更细 更广 我是一个篾匠 我深爱着竹子 我把一生 和竹编在一起 <<在我的想象中>> 在我的想象中 编织着一顶特大号的竹笠 戴在我的额头上 抵御 一场特定的斜风细雨 来自于一首婉约词中的 白鹭 桃花 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