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读写能力强,但是听说很弱怎么办
就像我们生来什么都听不懂,慢慢学会汉语一样,任何语言的基本功都是以听为先,因为人有不自觉模仿的潜意识,所以以时间和稳定性综合来说,听英语或看英语剧才好。
日常交流需要听和说,不能空学纸上英语。
我建议你先抽出点时间来复习一下最基本的日常交流词汇,稍微看看后再下载英语电影或电视剧。
英音不好模仿对初学者来说一般困难,所以推荐你看美剧。
这样既能学习英语又能放松不会疲乏。
电影嘛我不常看,但美剧我就有很多推荐你的了:1.美国情景剧始祖《老友记Friends》(但情节有些比较开放,有些人不能接受~~~但日常用语都有~~~)2.最近最火的《生活大爆炸Big Bang》(非常搞笑适合年轻人,我不特别了解~~)3.女性向的《绝望主妇》(对了解美国倒挺有帮助……)4.典型美国英雄主义《英雄Hero》(挺激动人心但日常交流嘛,可能少些~~)就先推荐这么多了,记住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听才行,切忌只看内容或听完再也不听。
所以也就是要不断地看美剧,哈哈~~我就是这么学出来的啊~~~希望对你有帮助吧~~有问题也可以找我哦~~~(虽然我常不在……汗……)^_^~~ ps.全部为原创且为个人经验,请勿拷贝哦~~~^_^~~~
你的英语好吗
如果是的话,快进来
关注你的问题几天了,今天有备而来。
针对你的问题和其他朋友的回答,我总结了一下,你看看;先就新概念来说:“先熟读一两遍,然后再参照后面的译文反译原文,注意这个过程一定不要参照原文,坚持下去,当然最开始的阶段一定很难,但是一定要坚持,把自己翻译完的英文跟原文对照,然后自己对比分析自己跟原文的差异,仔细咀嚼吸收,然后继续熟读原文。
那为老师曾经说这是学英语唯一的最简捷最高效的方法,我曾经这样试过,的确受益甚大。
你可以自己试试,注意一定要坚持
不光学新概念,学英语其他材料也一样。
”这说的是对的
一册你先试试再说
其实这种东西跟你的书本知识大相径庭,虽说发式不一样,但告诉你的总还是那么多
所以书本方面,其他朋友也说的很好:“背好单词、固定词组、句型、基本对话以及语法这五大关。
对单词要靠日积月累。
背单词讲究“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眼睛看好单词,嘴里拼读单词,手上拼写单词,脑子巧记单词。
而要掌握固定词组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记。
至于句型对话则要多读。
而语法是一大难点,只要理解并掌握巧计的窍门以及特例就可以了。
” 这也是极对的
一切考试都是围绕着书本,所以要以书本为重点,其他的为辅佐,你才能抓住重点击破
再次,兴趣一大关键
再来看看: 学英语要多听,多读,多写,多阅读,多回忆。
英语就是一个反复积累的过程 有些人就是吃不起苦,就中途放弃了,虽然目前有许多教育机构都出来了快乐英语,我觉得,这个都是骗人的。
英语要学习,涵盖量非常大的。
我们英语专业每天要听VOA广播,每天都要写作,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报刊,谈何容易。
所以要学好英语,一定要坚持。
不要气馁,在英语学好的基础上再学其他语言就容易些了。
语言是环境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合适的环境来improve你的英语的话,建议你多看看英语电影,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决定学习美式英语的话,就不要看欧洲的或英联邦国家的电影了,那样会使你confused,还有如果楼主喜欢音乐的话,找些歌曲来听听也可以锻炼你的听力,关于教材方面。
你可以去看看 《越狱》 还有一些电影,像最近的《老无所依》,《血色黑金》都是很好的片子,使者培养语感很关键
看了那么多专业人员的回答,我这也是取百家之长了。
再伦敦留学4年的经历,也许比不上一个专业人员,但她的方法却可以帮助你
托福考到92了,上百还需要多少努力
托福90分是个瓶颈,您可以根据您各个小科的成绩,有针对性的提高。
祝 学习进步~
美式ARPG《孢子》流程攻略
《炽天使 二战空骑兵》背景:在近年空战游戏都多以现代或者近未来为主题的大趋势下,炽天使(以下简称BA)却将游戏的世界观锁定在了2战的舞台,一般的美式2战游戏都多以FPS见长,而这次却以空军战斗为主轴,难免给人奇峰突出之感。
玩家将在游戏中扮演盟军的皇牌机师参加在2战时期的著名战役,游戏中可选用的数十款战斗机性能各异,虽说和现在的新型战斗机比是老爷了点,但在实机操作上可是一点也不马虎。
游戏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的二战飞机 操作:在较近代的空战游戏中,大家所驾驶的都是最新型的战斗机,甚至是超现实的未来战斗机,由於战机都配备了追踪导弹等便利武器,只要见到目标锁定发射就很大机会将敌人击落。
在BA中因为大家操纵的是2战时期的空军,当然没有这些先进武器,故此需要玩家靠自己的游标手动瞄准目标,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以及给予人较硬派的感觉。
对於一众空战苦手来说或许这款作品是个难于上手之作,但当你习惯了它的操作之后就可以感受到新的乐趣。
可以肯定的说BA是一款较为慢热和渐入佳境的游戏楷模,到你能熟悉整个游戏的系统并在战斗中运用自如的时候,你就可以体验到此作的魅力所在,尤其是成功摆脱敌人与及将对方击落那种成就感比别的游戏更高。
游戏在画面的表现上相当出众
系统:虽然在操作上有别于别的同类型游戏,但实际上BA还是在某些方面给予了玩家较为温柔的设定,由於游戏内的战机没有配置最先进的设备,若是以模拟驾驶的方式去进行游戏无疑相对较为困难。
为了方便大家找到敌人的所在位置,所以游戏设有一个专门键LT用来显示就近的目标,以免大家盲目搜索。
在实际操作方面也力求简单易上手,不同于能量空军那类真实模拟类型的空战,游戏过程更为流畅和爽快,不会吓怕了尝试体验的初心者。
画面:这是BA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想用当今最美的空战游戏来形容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受益于XO强大的即时演算和画面表现能力,2战时期的伦敦 巴黎 柏林等著名城市都能以极为优秀的临场画面展现在大家的视野面前,而且细致到每片草坪甚至是每间平房都不会有半点赶工的水份参杂在其中。
在战斗场景的氛围上,游戏提供了异常壮观的战斗舞台,战斗中击毁敌机的爆炸场面也异常流畅,让你能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2战空军之旅,战得赏心悦目。
游戏在空战的气氛营造上面也表现的可圈可点 卖点:说了那么多,可能大家觉得还差了点什么,这就是我留在最后面的部份了。
一个空战游戏的最大核心和灵魂所在无疑还是体现在任务上面。
BA在游戏性上绝对不会被它唯美的画面比下去,相反这还是它最大的卖点所在,里面那多变的关卡以及任务设定是这个游戏的最大亮点。
基本上这个游戏含盖了2次大战时期的的各场著名战役,舞台包括伦敦 北非 珍珠港 诺曼第 巴黎和柏林等地。
BA的任务并不单止是要击落和轰炸敌人基地那么单调,还有掩护自军轰炸机,在沙漠中寻找敌人基地等等,最后一关甚至是要在敌人环伺的情况下生存三分钟,可以说变化相当多,在玩起来不会有沉闷和落于俗套的感觉。
比较难得的是游戏的难易度控制适中,由浅入深,使空战初手也可以乐在其中,在逐步提升的难度促使下让你有继续挑战的意欲。
本作品在爆机后会有迷你关卡和相应成就追加,在线上模式也可以体验到和朋友合战的乐趣,变相使得游戏的耐玩度提高了不少。
总结:由於游戏全程需要紧盯着目标,所以相当考操作技巧,另外的一点就是这个游戏比别的空战游戏还要头晕,而且游戏后期难度颇高,想尝试的朋友要作好心理准备。
至於和AC这个皇牌系列的比较方面,个人就有所保留,虽然有很多人都说这个作品是AC的2次世界大战版本,但相信玩过的朋友都能分辨出来两者在操作上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所有玩开AC的玩家相信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尤其是BA的所有敌人都需要目视击破这点。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异常优秀的空战作品,甚至很难找出暇疵,如果真要说缺点的话,可能就是战机的造型不如同期日本厂的OVER G那么真实,但对作品的整体质素影响不大。
论述国标法和国内法的区别与联系
政府的合法性应该是在普遍社会意识下民众对其统治的认可”,或者叫做“同意”,“同意”的制度化表达是“普选”加“代议”,这据说是当今世界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政治正确,无怪乎亨廷顿在其大作《第三波》中,干脆把判断民主的标准定为公开的普遍的选举,有此则为“民主”,无此则非“民主”,我把这种政治形式叫做“同意政治”。
当“同意政治”突破一国的范围,欲作为国际政治的合法性标准时,才发现它窒碍难行。
不错,“国际事务要依国际准则来办”,但从威斯特伐利亚、维也纳到雅尔塔,所谓国际准则无不由世界强权国家设计和推行,从来都是强者的逻辑,其本质是丛林法则,而非同意政治(当年从战败的德国手中,把胶东半岛的管辖权转让给战胜的日本,就根本用不着同样是战胜国中国的同意),尽管有秩序比无秩序仍然算得上是一种进步。
令人敬佩的是执着于“同意政治”的人士,也发现了同意逻辑在国内秩序与国际秩序之间发生的断裂,并尽力弥合这一断裂,“如果国际上有一个民主的政府”,那么对于国际事务和争端的处理,“民主投票就行了”,“通过国际法做不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因就在于“没有强制力保证”,只有在这里才无意中揭示了一个秘密——民主政府同样需要以暴力为依托的公共权威。
同意政治在国内秩序与国际秩序间之所以发生逻辑断裂,原因就在于它用温吞吞的同意掩盖了权力在人类政治组织中的基础性作用,政治是任何在重大程度上涉及控制、影响力、权力或权威的人类关系的持续模式;在淡化国家主权概念的有意无意之间,混淆了国际主权与国内主权合法性的区别;执着于“同意”一端,忘记了合法性的前提是基本秩序,合法性既不是评价政府的唯一指标,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高居首位。
大众同意为基础之民主政治合法性,恰恰在于它是“奇里玛斯”式权威消解后,现代世界以有效权威确保稳定秩序的可能模式,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所宣示的权力产生于权利让渡的道德价值。
一 现代国家的组织和秩序基础:以主权为核心的民族—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原因之一是不同文明时代和文明民族,对国家特性的理解并不相同。
韦伯将国家定义为一种持续运转的强制性政治组织,其行政机构成功地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以此维持秩序(韦伯:经济与社会)。
在吉登斯看来国家是被疆界所束缚的权力的容器,即一套由权力组织的、为权力服务的机构(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也就是主权国家。
非常明确的是,他们的国家定义都指的是现代国家,是相对前资本主义,即传统国家而言的。
界定现代国家的关键词:一是主权,二是合法性,由此引申出现代国家的双重特性: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与民主-国家(democracy -state)。
民族-国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和原则的熔合,一种是政治的和领土的,另一种是历史的和文化的。
它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组织基础的政治共同体。
传统国家是一个相对性概念,一般被认为是前现代化,或者前资本主义的国家。
在前现代化时期,人类社会主要以氏族、家族、部族、地方性民族等共同体构成,并形成相应的政治单位。
这些政治单元独立存在,分散而互不联系。
尽管也存在国家,但是其行政机构并没有成功地在其领土范围内垄断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加以有效的的统治。
这就是吉登斯所说的,传统国家的本质特性是它的裂变性,有边陲(frontiers)而无国家界(borders)。
民族-国家的构建是一个过程。
它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既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根据人的理性建构的过程。
推动民族-国家建构的有几个关键性因素:(一)军事暴力是民族整合的原始动力,主角是君主及其以战场为领地的军队。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一个将分散的互不联系和依赖的地方性族群形成一个统一的主权整体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国族化。
中世纪的欧洲经过实力日益强大的王朝之间长期的战争,将一个个族群和政治单位粘连起来,逐步在英国和法国率先形成了民族-国家的雏形。
在这两个国家,形成了国王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王权下统辖的领土和人民,为统辖领土和人民的政府体系,并在战争中形成了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忠诚的热爱,有了“我者”(祖国)和“他者”(他国)之分。
(二)经济暴力是推动民族-国家构建的基本动力。
主角是资产阶级及其以市场为领地的资本,当资产阶级力量还较弱小的时候,他们主要借助于国王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国家以开拓市场。
而随着力量的强大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后人类交往空间的扩大,他们逐渐成为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主角。
与历史上其他任何阶级不同,资产者是精于算计的理性主义者,这种算计服从于追逐利润的目的。
追逐利润是现代经济组织的终极目的和永不竭止的动力,这便是资本的逻辑(韦伯:经济与社会)。
这种逻辑要突破一切不合乎资本目的的限定,“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它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三)现代通讯交通工具提供的全面控制的技术条件。
现代国家是政治社会的理性化产物。
合理的国家机构表现为: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统治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
除了这种实体性的国家机器以外,还产生了来自于知识且可以支配大众社会的话语权。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所以,只有借助现代交通、信息、学校等现代工具,国家的权力才能真正覆盖到所有的国家疆域,行使对主权国家的统辖。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化作为一个过程,标志着国家整体和代表国家主权的中央权威日益深入地渗透于主权国家领域,并支配整体社会。
建构民族-国家的核心是主权。
主权概念体现的是人们对现代国家观念上的建构。
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欧洲投入到近一个多世纪的宗教迫害(法国天主教徒屠杀胡格诺教徒的圣芭托罗缪惨案、宗教裁判所和火刑柱)和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之中。
目睹法国在纷争与内战中的生灵涂炭,布丹(Bodin)看出国家往往毁于宗派,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需要一个绝对而且具备正当性的主权中心,他从君权神授的神学中取出主权理论,论证了一个共同体必须加强君主制度才能够使国家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借助专制王权的力量打击贵族,平息内乱,压制教派纷争,成为一时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主权观念随着绝对主义国家的一道走向兴盛。
(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在欧洲近代早期林林总总不同的法律系统相互竞争难以厘清的复杂情况下,在形形色色的宗教派别宣称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灵魂得救之道的喧嚣中,除了主权者的最高法律,还有什么法律产生意义
除了以主权为判准,还有什么作为分辨真理和谬误的依据。
霍布斯匠心独运构建的主权者实质上不过是最高的立法者,是无公度价值纷争中的界定者(钱永祥,伟大的界定者:霍布斯绝对主权论的一个新解释)。
政府的形成必须与环境相当在,在四分五裂的宗派纠纷中,没有不容质疑不可挑战的的主权权威就无以结束混乱,建立秩序。
与自然状态的混乱比较起来,秩序是更高的价值。
主权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作为一个国家固有的权力,国家凭借这一权力可以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其一切内部和外部事务,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确认国家主权原则,至此才开始在西欧形成了民族-国家的国际体系,也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起点。
二 国家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国内主权与国际主权 国家具有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意义,一个是作为国际性行为主体,另一个则是作为国内的公共权力。
国家政权在国际间的合法性与它在国内权力的正当性并不是一回事。
因此,主权具有内部和外部双重属性。
主权对内的最高属性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实现国家内部一体性。
主权的外部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是指国家的独立自主性和领土的完整性,并以军事、法律、外交、经济等方式加以实现。
国家作为国际性行为主体得到承认的构成要素是主权、领土和对公民的统治权。
在国际间得到承认的国家政权一般被简单视为具有当然的合法性,这就是所谓国家的对外主权,在这里,国家被想当然地当作了一个统一和同一的行为主体。
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政府因享有国际承认而享有国家权力合法性。
从全球角度看,现代国际秩序形成于1618-1648年的宗教战争(30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把王权和神权的边界确定下来,独立的王国成了主权国家,欧洲开始了全球性扩张,同时也就把主权国家的概念带到全世界,基于国家主权的国际秩序由此开始。
此后的三个世纪基本上是欧洲主导着国际秩序的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正式介入欧洲事务,世界开始被欧美共同主导,从国家关系讲,基本的国际秩序还是按照欧洲模式设计和运行。
二战之后,美国实力超过了任何欧洲国家,国际秩序中美国的发言权超过欧洲,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均由美国主导,由于美欧的思想体系的基本一致性和西方集团与前苏联的两极对立,美国和欧洲仍然称得上是一家。
海湾战争后,特别是苏东集团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世界进入美国主导全球秩序的阶段。
科索沃战争,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还没有完全废弃主权这个标志,倒萨战争,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从国际法角度看,就完全是一场对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
据有关认识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的主权国家国际合法性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美英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击破。
国际法主观上并不是为美国一家定的,它不幸的是它已经丧失了对美国强权的有效约束。
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美式强权主导下的全球秩序的特征,就是美国的安全和利益第一,人权、民主等普世原则第二,它国主权第三。
(王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终结)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都是什么
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蒋下第一军――新编第1军,军长先是郑洞国是孙立人、潘裕昆;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军长先后为杜聿明、邱清泉、熊笑三;国民党军主力之主力――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蒋家王牌、陈诚的家丁――第18军,军长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国民党王牌军成名于抗战时期,为民族抗日作出杰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内战,最后均败于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