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条《爱的教育》小报怎么写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着,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爱的教育》的中文版由夏丏尊先生于1924年翻译而成,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作插图和封面,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
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
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此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于纸上,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
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全书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作品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读者对话。
六年级的读后感小报(主要是看下排版)
小学六年级读书手抄报:读万卷书书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书香中渐渐的成长。
手抄报的主要内容:读书的名言、名人读书故事——马克思、高尔基救书、读书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读书手抄报:我与书的故事读书是一种享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走进书的世界,享受读书的好处。
手抄报的主要内容:《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名人名言、好书推荐。
A3手抄报,教育路小学的,手抄报中附有一篇读后感,
老师一般都让我们读名著,书店都有卖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读后感也很好写~ 不过后几页也有读后感啦,你也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读后感.推荐几本书吧!汤姆索亚历险记;悲惨世界;鲁滨孙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同学,我可是很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哟,请采纳吧,谢谢~)...
爱的教育手抄报怎么做
可以写写关于爱的片段 ,再买一本爱的教育看看
《爱的教育和《昆虫记》一起的读后感怎么写作文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为学校内涵发展增设平台. 二、目标与要求 实施“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每种课型各有两节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读好书,一起谈论好书等,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 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每周一书”的展览,“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等形式. 2、加强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30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于15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开展阅读考级活动,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阅读考级”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 以每天20分钟的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阅读墙、读报亭、标语牌、宣传栏、班级图书角、荐书处等) 2、建立健全班级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学校和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4、充实各班班级书橱.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青少年读书网、开心读书网等网站,引导高年级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4、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等阅读欣赏课. 5、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每周一书、等活动. 6、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7、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关于爱的教育资料【手抄报资料】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夫的一部成功之作,最早发表于1886年,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