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诸城恐龙博物馆的导游词片段 完成后面的题目尊敬的
早就听说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嘉荫县在远古时代常有恐龙出没,现在已经被誉为“恐龙之乡”了。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慕名来到了这座神奇的恐龙地质公园。
嘉荫恐龙地质公园占地38万平方公里,据考证,这里埋藏的恐龙化石骨架可达数百具,是一座大型的恐龙墓葬群。
在公园一进门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碑的背面是有关恐龙的简介。
接下来,一具巨大的霸王龙的人工骨架展现在我们眼前,长达数十米,:“哇
”我惊奇地喊了声,:“太壮观了
”穿过了一片花丛,我们走进了恐龙博物馆。
在那里,有各种各样恐龙骨架:鸭嘴龙、三角龙、翼龙、霸王龙......哎呀
都数不过来了。
最令我惊叹的要数立于馆内正中央的高达近十米的霸王龙骨架,它是迄今骨架保留最完整的一具,而且含骨量超过70%以上。
再说说鸭嘴龙吧,一听名字,你就知道它长得和鸭相似,扁扁的嘴巴,脚上还有蹼,别看它长得小,胆子却不小,小小的它竟敢和比它大很多倍的三角龙搏斗
《诸城恐龙地质公园》作文 小学生导游词
早就听说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嘉荫县在远古时代常有恐龙出没,现在已经被誉为“恐龙之乡”了。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慕名来到了这座神奇的恐龙地质公园。
嘉荫恐龙地质公园占地38万平方公里,据考证,这里埋藏的恐龙化石骨架可达数百具,是一座大型的恐龙墓葬群。
在公园一进门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碑的背面是有关恐龙的简介。
接下来,一具巨大的霸王龙的人工骨架展现在我们眼前,长达数十米,:“哇
”我惊奇地喊了声,:“太壮观了
”穿过了一片花丛,我们走进了恐龙博物馆。
在那里,有各种各样恐龙骨架:鸭嘴龙、三角龙、翼龙、霸王龙......哎呀
都数不过来了。
最令我惊叹的要数立于馆内正中央的高达近十米的霸王龙骨架,它是迄今骨架保留最完整的一具,而且含骨量超过70%以上。
再说说鸭嘴龙吧,一听名字,你就知道它长得和鸭相似,扁扁的嘴巴,脚上还有蹼,别看它长得小,胆子却不小,小小的它竟敢和比它大很多倍的三角龙搏斗
家乡美景的导游词——诸城少一点,50——150个字左右
禄丰,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阳光和煦的今天,我又来到了这神秘的地方。
怀着对世界恐龙谷的遐想,我们迎着朝阳,沿安楚高速公路而下,长田收费站继续前行不到3分钟,对面的山上突然冒出7条抬头高嚎的恐龙,我们甚是惊喜,原来那就是世界恐龙谷的禄丰恐龙遗址馆,恐龙,这个两亿年前的地球霸主,威风八面,横行天下,曾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跨度,是地球上生活过的一群成功的超级动物。
可是,它却在七千万年前突然消失,是天外的横祸,还是自身的退化
给世人留了至今也众多未解之谜。
主馆大厅内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一条条恐龙化石清晰可见,其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当然是“镇馆之宝”——我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于1938年在禄丰发掘的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
这条标本相当完整,头骨、颈骨、脊椎骨、尾椎骨、大腿骨无一缺损,全都***露在外,它的珍贵、稀罕真是举世无匹,叹为观止。
仔细阅览馆内资料记载方知,禄丰恐龙化石年代(是当今世界上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化石群)、种类、保存数量、埋藏密度、个体保存完好程度都是世界之最。
展馆具备五个特点:一是生存年代跨度大。
禄丰发现的恐龙生存于距今1.35亿年~1.8亿年,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大跨度。
二是化石个体保存完整,连小的尾椎、趾骨及发掘时最易碎的肋骨均保存完好,骨纹相当清晰。
三是埋藏区域集中。
主要集中在川街恐龙山,植食和肉食恐龙集中同埋一处。
四是种属分类众多。
在禄丰境内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已达25属34种之多。
五是待解奥秘无穷,如密集之谜——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众多的恐龙集中到禄丰
跨越时空之谜——在同一地区、同一剖面的山坡里,为何藏着“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4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不等的植食龙和肉食龙化石
生殖之谜——为什么禄丰发现了种类如此繁多、数量如此之大的恐龙化石,但至今未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
恐龙以绝对力量雄霸地球2亿年之后,为什么忽然集体灭绝,谁是罪魁祸首
东方之谜——迄今为止,所有在禄丰发掘的恐龙化石头部都朝东,东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五大世界之最与五大未解之谜为后人留下了一道道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恐龙化石遗址令人流连,阿纳川街龙的装架恐龙化石标本展示也号称世界第一,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66具恐龙化石经过后期粘合成型矗立于大厅中央,展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5队共26具恐龙化石,它们阔步前进的姿势犹如一支部队正在奔赴战场,像这样威猛强悍的军队谁能阻挡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些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有的在地面上疾走如飞,有的在空中展翅翱翔,有的在水中畅游自如,如今成为化石,依旧巍然挺立,气势非凡。
其中的一条禄丰龙(学名“阿纳川街龙” ,生存于1.58亿年前),站高达6米,躯体长达27米,可谓恐龙家族中的“巨无霸”,真是群龙战队,让人思绪翻滚,浮想联翩。
1997年,禄丰恐龙博物馆的技术人员在现今恐龙大遗址的2号坑让它重见天日,复原装架后公开陈列。
每年,这个庞然大物都要漂洋过海,前往异域它邦“露面”“亮相”,赢得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人们对它啧啧称奇,大跌眼镜。
“壮观,太壮观了
”不时有参观的人发出声声赞叹。
主馆内的另一个世界第一就是恐龙掩埋及发掘原址现场。
一条高15米、宽40米、长达83米的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晚期的地质剖面,这里是震惊世界的恐龙大墓地。
为什么把禄丰恐龙遗址馆建在这个坡面上
估计开发人这样做一定是为把这些珍贵的资源保护起来。
保护开发,有度利用,是国人对待这些宝物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从主馆出来,兴犹未尽。
门票一人120元人民币,包含世界恐龙谷中最刺激、游乐项目最丰富的“侏罗纪世界旅游区”遗憾的是俺恐高,根本没胆去享受那侏罗纪世界那 些强刺激的运动。
当你经历了世界恐龙谷由“恐龙遗址科考观光区”和“侏罗纪世界旅游区”,仿佛让你穿越了侏罗纪世界,感受了一次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变和亲眼目睹了留存亿万年时间奇观的体验。
我是转别人的,你自己再改一下吧
河源景点导游词
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写1.位置2.称号3.由来nbsp;nbsp;nbsp;再一个就是多加一些自己的话就是导游词了
河源市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
1988年6月,河源撤县建市,该馆划归源城区管辖,1993年1月由市政府接管后,改称现名。
全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1.4万平方米)。
新馆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现有馆藏文物706件,多为原河源县境内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区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类别以陶瓷、木刻、刺绣为主。
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基本陈列为《河源市历史文物陈列》、《河源市恐龙化石陈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陈列》、《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
全年开放以上陈列和龟峰塔金花庙。
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雕塑恐龙”等奇树异景。
nbsp;nbsp;nbsp;特别是1996年3月以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
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
nbsp;nbsp;nbsp;河源市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6年确定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市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
nbsp;nbsp;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
《河源市出土恐龙蛋化石展览》展出的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河源市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现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常规。
这不仅为晚白垩纪恐龙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河源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恐龙蛋化石nbsp;nbsp;nbsp;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并颁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知》以来,河源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有“宝”。
二、三年时间,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人找到118窝1073枚恐龙蛋化石。
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河源有可能会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为此几年来多次做恐龙骨化石梦。
1999nbsp;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终于梦想成真:市民林德和报告在市郊5公里远的一个黄沙村发现几块骨化石。
黄东赶到现场,举手一锄就很幸运地挖出一条轰动性“新闻”。
nbsp;恐龙骨骼化石nbsp;nbsp;nbsp;市民林德如的一个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美梦。
1999年7月23日中午,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埔高塘黄沙村黄泥山中发现几块散落的骨骼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nbsp;nbsp;nbsp;8月15日,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研究专家董枝明先生鉴定确认:河源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nbsp;nbsp;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家董枝明说,从已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个体较小,大约有两三米长。
这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7000万年。
它用两条腿走路,食肉,身体很轻,很灵活。
但现在还不能断定它是不是这类恐龙中的新种,这要到整个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才能确定。
龟鳖类动物化石nbsp;nbsp;nbsp;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河源古脊椎动物再添新族。
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龟鳖类动物化石。
这是白垩纪晚期的龟鳖类动物化石。
它可能是一只陆相龟,是与已发现的恐龙同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距今约7000多万年。
发现此类化石,为白垩纪晚期动物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nbsp;菊石化石群落nbsp;nbsp;nbsp;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
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
nbsp;nbsp;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
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距今1-85-1nbsp;-90亿年间的下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游弋于岭南浅海海域,与乌贼、鹦鹉螺相似,用触手猎捕海生动物。
nbsp;河源万绿湖:万绿湖-----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
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39.1亿m3,里面有3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