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写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均《与朱元思书》 导游词 浙琳仙境 前厅—狮象迎百景厅—银瀑—聚仙厅—琼楼玉宇—广寒舞台—珍宝宫—灵芝仙山—仙乐厅—桃花源—龙王殿—武陵村—群狮厅—翠云洞府—三十三重天—宋诗台—石景园—送客廊 (前厅)诸位游客,你们好
大家远道而来,我们表示热情的欢迎。
首先,我把瑶琳仙境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 瑶琳仙境是个石灰岩的大溶洞,按洞体结构共分七个洞厅,总面积为28000平方米。
整个景区可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然的溶洞景观,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计蜡像馆和妙峰苑,整个景区面积达50公顷。
目前可供游览的溶洞前四厅,面积为16000平方米。
今天就由我担任导游员,陪同大家游览这个地下乐园。
瑶琳仙境以它“奇、秀、雄、深”的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冠”,并荣立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列。
祝愿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仙境的前厅。
你可能会觉得好象进入了一个奇妙和神话世界里。
它与洞外的现实世界虽然只有一步之差,但却有人间与仙境的区别。
这正如宋朝有位叫柯约斋的诗人,在他的游瑶琳仙境诗中第一句所写的那样:“仙境尘寰咫尺分”。
这首诗的第二句是“壶中别是一乾坤”,诗人把这个洞比作一个壶,大家看这个洞上小下大,还真有点象壶。
进入这个神奇的壶里,就另有一番天地。
这里有天、有地、有水、有山。
请看,上面象是朵朵云彩,又如无数朵倒垂的莲花,就好象一片莲花云。
而那边远处好象有个小小的山村,犹如一幅美丽、宁静的山村油画。
这里仅是我们今天要观赏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还在后面,请游客们往前进。
这儿名叫迎宾门,听说诸位光临,雄狮、大象站在门口欢迎,所以也称为“狮象迎宾”。
看,这是一头蓬头大狮子,这是它的大鼻子,这是大嘴巴;那是一群大象,那是它们的长鼻子。
请大家入迎宾门,进第一洞厅游览。
(百景厅)游客们,我们已经到了第一洞厅。
根据清朝乾隆时的桐庐县志记载:传说瑶琳洞里有一个“神仙游集之所”。
现在我们就已来到了这个神仙游乐、聚会、观景、吟诗的场所。
先请看这正面的一支石笋,象是一位披着斗篷的仙人,正飘飘悠悠地前来迎接大家,我们称他为“迎客仙”。
让我们随着迎客仙的指点来逐个地观赏这一景。
请看对面,有群山、有树林,好象还有一座座亭台楼阁,后面象是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庭院,那大概就是神仙们经常游玩的地方。
再往那边看,上面象不象一个舞台,现在幕布已经徐徐拉开,待一会儿,也许你们能见到仙女们出来轻歌曼舞。
在这群仙出没的地方,除了有一株株玉树、一片片玉林,还有些动物。
你们看那里象不象一头肥猪,这儿象躲着一只羚羊,前面红光照着的石笋象是鲤鱼跳龙门,那是头,那是鳍,那是尾巴。
按传统说法,这是吉祥之兆。
大家今天能看到,来年定会吉祥如意。
那是一方瀑布,大概是神仙们赏景、吟诗的地方。
你看瀑布前面好象立着一位头带方巾的书生,也许那是元代桐庐籍诗人徐舫,据记载他曾在洞内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有人说他是李白,正面对石瀑在吟诗,请大家随我到近处观看。
(石瀑)这石瀑,也称为“银河飞瀑”。
它正奔腾呼啸,飞泻人间,你们看飞瀑中还有闪闪发亮的点点银星。
这方石瀑有七米高,十三米宽,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景石,可谓“天下奇观”,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到这里,游客们一定很想知道这方石瀑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由于洞壁上有很长的裂缝,从中有成片的水流出来,徐徐而下,当水气跑了,碳酸钙就沿洞壁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这种石瀑。
雨季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折皱而下,缓缓流入水池。
再请大家欣赏一下池中神幻的倒影,这是多么美丽而迷人的景色。
我们就把这“银河飞瀑”定为瑶琳仙境的第一大标志。
请大家再往前直,这是“猴子捧仙桃”,上面是“熊猫戏球”。
游客们,在这洞壁上曾发现了中国犀牛牙齿化石的残余,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有关单位考察,瑶琳洞共有40种洞穴动物,初步鉴定的有35种隶属于6个门、14纲、28科、32属,其中聚集量最大的是蝙蝠。
现在有时还会遇到它飞来飞去与游客戏耍。
在游览过程中,还能见到什么动物呢
请随我到这边观看。
(金鸡观瀑)这里是一对金鸡在观赏美丽的石瀑。
你们看,这是大公鸡,边上是一只大母鸡,这一景称为“金鸡观瀑”。
初探瑶琳时,工作人员就在这“金鸡观瀑”的右后方,捡到了刻有“方舟”两字的一面铜镜。
“方舟”为诗人徐舫的字号。
元末,徐舫曾在洞中避难,可能是那时遗落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前面是石台阶,请游客们抬头看,慢慢走。
(聚仙厅)这里是“聚仙厅”。
看,那是一对守门的石狮子。
这里还有三口大钟,据说,这三口大钟一敲,群仙就来聚会,所以称为“聚仙钟”。
看,这上面还有两个聚会未归的老神仙。
三口钟都在哪
请大家找一找。
(稍停片刻)这是一口,这边还有一口,看这钟上面,还停着一只山鹰呢。
还有一口在哪儿
它藏在石帷幔里面,不信你们往里瞧瞧。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考察,这口钟形成的历史已经有十四万五千年了。
这口钟的前厅的壶都属于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种洞顶涡穴,沿内还有多处,在三厅出口处的洞顶上有一排四个,它的形状象倒扣的锅,所以也叫溶岩天锅。
在四厅入口过道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更小的涡穴,故称为洞顶酒涡穴。
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你们看,在这池中有一只乌龟,它非常怕羞,一听见喧哗声就往回爬,躲进洞里去。
现在它还没有进洞,大家快来看呀。
据说这是一史仙龟,传说仙龟是长命百岁的,今天能见到这只仙龟,就是预示着大家将健康长寿。
再请大家看看池中的倒影,洞中有洞,神幻莫测,洞中这样的倒影有多处,而且各有千秋,请大家沿途注意观看。
这多象天安门前的华表,上面象有九龙盘绕,故我们称它为“瀛州华表”,它有七公尺高,是瑶琳仙境的第二大标志。
根据岩溶滴水成石的过程推算,它的形成应需几十万年,它与石瀑的形成有所不同,他是由于渗透到岩溶穴顶部的水,商落在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长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简称是渗透水流形成的,它绝大部分形状象笋,所以学名叫石笋,瑶琳洞内的石笋千姿百态,大的有这个“瀛州华表”和洞内的第四大标志“瑶琳玉峰”,小的有这“大小乌龟”和二厅的“猫”,还有什么属于渗滴水水流形成的景观呢
大家回忆一下(稍等片刻),对了,有迎客仙,有鲤鱼跳龙门,有那对金鸡,还有那对守门的石狮子,这些都是孤立的一个个或一对对的石笋,还有一片片的石笋群,形状更为壮丽,一会儿我陪大家去三厅观看。
前面有一排石草帽帷幔,绚丽鲜艳,银光闪闪。
请大家注意观看。
往前去是单人狭道,请按顺序走,注意安全,注意保护景石。
(琼楼玉宇)现在我们来到了“琼楼玉宇”前,你们看,这上空好象一只山鹰在盘旋,它的下面象个披甲戴盔的武士在守卫。
在这片玉树中,好象有一座座的亭台楼阁。
1979年9月初探瑶琳洞时,工作人员就是从这条路的顶端一个直上直下的洞口,带了矿灯,拿了火把爬进来的。
当时洞内既无光亮,也没有这些道路和石台阶,如今,经旅游工作者们多年的开发、建设才有了如此规模的游览环境。
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呀
下一景是“广寒舞台”。
(广寒舞台)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广寒舞台”,这个舞台不同于其他舞台的是,台上的一切设施全是溶洞中各类天然景石组成的。
请看,徐徐拉开的幕布,称之为“石幔垂台”。
台上面红光高照的两个宫灯是由麦状水流形成的钟乳石。
舞台右侧的大柱是由洞顶上挂下来的钟乳石和洞底长上去的石笋衔接起来形成的石柱构成的。
这就是“广寒舞台”奇妙之处了。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初探瑶琳洞》里,仙女们就是在这舞台上翩翩起舞的。
看过《少林小子》电影的游客您熟悉这景吗
这就是三凤给三龙送鸡汤的地方,瑶琳洞内还有多处景色曾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一会儿,我一一地指点给大家。
看,这多象是美玉雕琢出来的树林,又象是山玉珊瑚堆积成的珊瑚林,也有的游客说,这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我们称它为“玉树琼林”。
瑶琳洞开放初期,这一景石晶莹洁白。
但十几年来随着上千万游客进洞游览,随着洞内灯光的照射,景石的颜色变暗了。
(珍宝宫)看,这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珠光闪闪,满目琳琅,是传说中仙家储藏珍珠宝贝的地方。
你们看,这上面象是悬挂着一支古剑。
这里象是收藏着一只龙角,里面有一只小猴子专门看守这件宝物。
这景称为“珍宝宫”。
这支酷象宝剑的景石,是从岩溶洞穴顶部向下生长的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物。
形成初期仅为较小的洞顶突起,而后逐渐增长,一般中部有空心管,形似钟乳所以学名称它为石钟乳。
这也是洞穴中常见的沉积物,他的形大辩论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游览中大家可以留意观赏。
(灵芝仙山)这座山上长满了灵芝,称为“灵芝仙山”。
看,这是一头单峰骆驼,据说它是王母娘娘派来运载灵芝的。
在这灵芝山前有一只石狮子,请注意看,这只狮子好象闭着双眼,据说这是只爱打瞌睡的懒狮子,所以还有一只小小的青蛙也来守卫这些灵芝草,一旦有妖魔来偷盗,机灵的小青蛙就一跃而起,向狮子报警,这景称为“狮蛙护山”,小青蛙在哪呢
看,它躲在这洞里。
请看那路口的山崖上,立着一位躬着身、背着手的老神仙在这迎接大家进入第二洞厅呢
对面还象停着一只鸽子,它要飞向二厅、三厅报告大家即将光临的信息,让鸽子先去报信,我们继续游览第一洞厅。
(仙乐厅)这里是群仙欣赏美妙音乐的地方,称为“仙乐厅”。
那并排挂着的一组“编馨十八片”,比北京天坛公园的编馨还多两片。
它的声音高低分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能敲出非常美妙的声音。
瑶琳洞内不少石头能敲出好听的声音,有的象钟,有的象鼓,有的象琴,所以古书记载:“洞内石有钟鼓云声”。
如果都敲起来,叮叮当当,洞里就象个音乐厅了。
但是为了保护景石,请大家先不要敲打。
一会儿到第三厅,我会指引大家去敲一个会出声的石鼓。
这组石编馨和刚才大家见到的石帷幕舞台上的石幕布一样都是由饱含重碳酸钙的薄层水,从洞顶或洞壁成片流出,沉积成贴壁垂吊的波状褶裙形的流石,形状好似幕布、帷幔,有的还象西洋乐器中的大竖琴,所以称为石幔、石帘。
请看前面,那是神仙聚会的地方。
先看对面的仙山上象坐着一尊高额长须的老寿星,那莲花宝座上的很象“观音大士”。
瑶琳洞内共有二尊“观音大士”,这是天然的,后面还有一尊是人工制作的,一会儿在“神仙世界”大家可以看到。
再请越过仙山往前看,那儿象有个披着袈裟的老和尚吗
他双手合十在念经,在为大家祈祷,保佑大家旅途顺利,合家欢乐。
(紫竹林)请看,那是一头麒麟,它背上载着个宝物,昂头朝向观音,称为“麒麟献宝”。
这儿称作“紫竹林”,看这竹节、竹鞭形态那么逼真,这种竹林是怎么形成的呢
由于洞内地下水的不断运动,产生了侵蚀溶蚀作用,而使上层洞底的堆积物失去稳定,使这一根根的小石柱被拉裂或断开。
如果沉陷后幅度较小,随着碳酸钙的继续沉积,使拉开的石柱又被重新“焊上”,就成了石柱上鼓起的一节节竹节和竹根。
游客们,第一洞厅游览到相结束了,它的面积是4400平方米。
这个洞厅由于游览路线曲折回环,使我们感到好似进入了迷宫,厅内景石形态极丰富,有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狮象迎宾”、“银河飞瀑”、“石幔垂台”,有形态逼真、造型优美的“灵芝仙山”、“广寒舞台”,还有小巧秀丽的“猴子捧仙桃”、“金鸡观瀑”、“石蛙护山”。
瑶琳仙境四大标志在这个厅内有两个,一个是银河飞瀑,一个是瀛州华表。
这些琳琅满目的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请看这一组景色,有山、有水、有洞、有石,多么象宁静优雅的富春江山水啊
你们看,那江边的石洞里,象有一个老人在钓鱼呢,有人说他是姜太公,也有人说他是严子陵。
这片美丽的山水使人想起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们就把这儿叫“桃花源”吧
而那对面呢,就是“桃花源”中的“武陵村”。
现在我们就到“武陵村”去看看吧。
不过道路较为曲折,途不还有小小的风波。
(龙王殿)这下面黑乎乎、乱七八糟的是什么地方哟,有人把它叫做“打翻的龙王殿”。
这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还蛮有趣呢
原来这“桃花源”、“武陵村”的明媚风光,使东海龙王大为嫉妒,它老是兴风作浪,把大水涨到岸上,冲进“桃花源”、“武陵村”来。
于是,大家就联合起来,捣毁了龙王殿,吓得海螺逃上岸,海龟往上爬,大家还造了一座镇海塔,把龙王镇住了,你看,龙王一动不动,束手无策地锁在海里,他的脸、胡子、鼻子打塌了,一只眼睛打瞎了,哭丧着脸。
你再看看,那上面的侧面投影就更清楚了,那是龙王的头冠,那是鼻子,那是胡子…… 那边地龙王忠心耿耿的大臣龙虾。
看:尖尖的头,一节节的壳,正尴尬地回头看着这倒霉的龙王。
只有镇住兴风作浪的龙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把这儿叫作“打翻的龙王殿”是有深刻寓意的。
当然这段故事是我们编出来的,故事中的龙王、龙虾、海龟、海螺也只是一些不同形态的石笋罢了。
镇住了龙王,世外桃源就更美了
我们快到“武陵村”去看看。
(武陵村)这一景称“武陵村”。
看,一株大菩提树绿荫遮天,亭亭华盖着整个村子。
看这儿,象一条洁白瀑布奔泻而下,这象一片茂密的树林,这是一垛丰收的谷堆。
金光灿灿的稻谷闪烁发亮,为了防止老鼠来偷吃,一只猫在守护着谷堆。
请大家在附近找找看,猫在哪
对了
那只猫居高临下地在上面守卫着呢。
虽然上面一段段介绍是我们编出来的,但大自然这位雕塑大师把这些景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然、和谐地构成了我们导游的素材,可谓妙极了。
所以有的游客称瑶琳仙境的一游为“神游”,你有这个体会吗
现在好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不,路在这里,看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是第二厅通往第三厅的休息厅,大家可以休息一下。
观赏这人洞的同时,大家一定想知道瑶琳仙境这个石灰岩的大溶洞是怎么形成的,是神仙创造的吗
不
形成这种景观的溶洞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地质构造为含有碳酸钙元素很多的石灰岩,地质学上称他为沉积岩;二是地面上要有裂缝;三是流动的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石灰岩这种可溶解的岩石,见水之后,坚硬厚大的石头就变得软弱无力,可雕可塑。
据地质部门测定:两亿年前,这里是海,由于地壳的变动,成了陆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过裂缝下渗,石灰岩慢慢被溶解,再加上地下水的冲击,在这骆驼山下形成了洞,一会儿大家进第四洞厅,就可看见这股有功劳的地下水。
洞内那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笋、钟乳石、石瀑、石柱、石帷、石盆、石花……等洞穴景观都形成于35万年以前(中更新世中期)。
瑶琳洞是我中国部中亚热带湿润区沿海地区的喀斯特与洞穴的代表,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和西部高原、山区喀斯特。
(群狮厅)这里称为“狮子厅”,据说这个“狮子厅”里共有大大小小狮子五十头,可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四十五头了,还有五头到哪里去了呢
大家回忆一下:一头狮子到进口处的“狮象迎宾”管大门去了,两头在第一洞厅的“聚仙厅”门口欢迎大家,“灵芝山”前有一头,还有一头在第三洞厅的“极乐世界”表演狮子舞去了。
等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
所以现在这儿只有四十五头,那么请大家一边休息,一边找找看。
(稍等片刻,请游客活动一下)对,这正面的大石笋上面象有个大狮子王席地而坐,边上有好多小狮子,可谓“群狮聚山”。
请看这边,这是“懒狮趴地”,边上是“狮子奶奶抱孙孙”,这里还有一对幽会的狮子,这前面还有“怒吼狂狮”,转过来,这里有一对狮子滚绣球,它的附近还有许多狮子,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
第二洞厅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这个厅的面积是2300平方米。
在刚才的游览中大家可能已经体会到,它类似一个驼峰形,地势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起伏较大。
洞内景石既有玉石雕琢的田园景色——“桃花源”、“武陵村”,也有峻险雄伟的坑谷——“打翻的龙王殿”。
在第三洞厅的门口有两棵很大的合欢树在欢迎大家
合欢、合欢,就是祝大家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请大家沿路注意观看,看看能找到这两棵合欢树吗
前面是峡谷小道,路很陡,请注意安全,慢慢走,对上年纪的游客请互相照顾一下。
这里称为“灵山峡谷”。
峻险的峡谷中雨季可听到涓涓流水声。
这里地势低,与前面“打翻的龙王殿”和“群狮厅”形成了第二洞厅驼峰形地势。
(第三洞厅)请看,这下面就是两棵枝干并列的合欢顶替。
合约会树属豆科。
大家注意看,洞壁上的钟乳石不单单象枝繁叶茂的树枝、树叶,而且好似有一个个肥肥大大的豆荚。
可见,天宫仙界的合欢树与人商的合欢树也非常相似。
诸位,请看这边,那形态奇特的石笋层层相叠,高耸云天,气魄多么宏伟。
这儿有三十米高,各位是否有“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觉呢。
通过前两个洞厅的游览,不知你有否发现溶洞景观的欣赏规律,那就是:想想看看,越看越像。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随着我的指点,用这个方法来观赏对面这一景。
你们看,那高高的云端上有个洞,两扇洞门紧闭着
这象不象《西游记》里牛魔王的洞府,孙悟空来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把洞门关了,孙悟空吃了个闭门羹。
孙悟空在哪儿呢
看那洞门上面不就是孙悟空吗
他借不到芭蕉扇,正急得抓耳挠腮呢
再看那一带的石笋多象是些小猴子,那大概是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吧。
有人还在下面找到了猪八戒,大家不妨找找看。
这是一个天然的“翠云洞府”,“神仙世界”里也有一个,而且在那里还可以见到铁扇公主呢
看这高处,一尊魁梧宏伟的擎天大柱凌空矗立,把这9700平方米的洞厅牢牢顶住,气势多么壮观
它是瑶琳仙境的瑰宝,被誉为瑶琳仙境第三大标志,称它为“玉柱擎天”。
这上面的雕琢可谓“巧夺天工”。
下面请随我换个角度来观赏右侧这方石笋群。
(三十三重天)看,对面就是我们瑶琳仙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整个参观游览的高潮。
你们看,石笋层层叠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如诗、如画、如梦……难怪中国当代著名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先生,一九八一年回桐庐,到瑶琳来参观时,也对这片迷人景色赞叹不绝,说这儿象敦煌的唐代大壁画,象是到了西方的“极乐世界”。
画家说的“极乐世界”是指人人快乐、幸福友好的地方。
在这“极乐世界”里游客们会找到不少东西,有人在这中间找到了“仙鹤”;有人找到了吉祥的“大象”;有人找到了跳舞的“狮子”;有人找到了腾飞的“巨龙”……那就请大家找找看,看哪位还有新的发现。
“三十三重天”实际上是洞中石笋密布、群集丛生而成,共有石笋百余,形态千差万别,有平的、尖的、圆的和凹的四种类型,这些巧夺天工的景观让我们在大饱眼福之余,不能不为它拍手叫好。
看,那里真有位仙人在为此景拍手叫好呢
(宋诗台前)这儿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壁,上面刻有宋代诗人柯约斋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写瑶琳仙境的,是点题之作。
第一、第二句我们已经在前厅引用过了。
全文是:“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隆坤。
风雷不识为云雨,星斗何曾见晓昏。
仿佛梦疑蓬岛路,分明人在武陵村。
桃花洞口门长掩,暴楚强秦任并吞。
”这首诗的从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桐庐县志上抄下来的,它有力地说明了宋朝就有不少人来这儿游览,不少文人描绘过瑶琳仙境。
这首诗把这个洞称为“仙境”是“壶中天”、是“蓬莱岛”、是“桃花岛”、“武陵村”。
这一方面说明瑶琳仙境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说明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瑶琳仙境确实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
这块玲珑别致的石头,据说勤劳的人才能敲响,懒惰的人是敲不响的,能敲得响的游客准能发财(或一定智慧非凡),所以叫它“发财鼓”(或智慧鼓)。
游客们如有兴趣不妨一试。
瑶琳仙境的美景说不完,数不尽。
看
这是瑶琳仙境一侏最美的珍贵石笋,它的色泽如到此如玉,只有天工神匠才能雕刻得这么精致细腻、晶莹可爱,我们称它为“玉树琼花”。
(曲桥通幽)这里称为“曲桥通幽”。
别看这里黑乎乎的,不太起眼,却是一种不多见的洞穴沉积物,叫做“云盆”。
由于洞论著稍有倾斜,流水中的泥沙沉积和被溶解的碳酸钙沉淀凝结成为朵朵的云块和个个盆子而得名。
(石景园)过了“曲桥通幽”,我们来到了“石景园”。
请看这边的“海狮接水”,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石笋,下面大,上面小。
上方是一支石钟乳,形成了一个活龙活现的海狮接水造型。
再看这边的一支石笋,它的造型刚好相反,它下面小,上面大,是岩洞中罕见的石笋,称为“瑶琳玉峰”。
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瑶琳洞内的“三大标志”:“银河飞瀑”、“瀛州华表”、“玉柱擎天”,而这“瑶琳玉峰”则是瑶琳第四大标志,也是最主要的标志。
所以瑶琳仙境很我纪念品,都采用了这个造型。
从这个角度看“三十三重天”那片石笋群,象不象一片石林,若是将它与“天下奇观”著称的云南石林相比,是否显得别具一格呢。
在“三十三重天”石笋群的右上方洞壁上保存有1300多年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8)、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探洞者的题字,由于年代久远,已被一层透明的碳酸钙结晶覆盖着。
在开发瑶琳过程中,还发现了东汉的印纹陶片,五代、北宋时的古钱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还有2900年前西周时古人用火的遗迹。
这说明瑶琳仙境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了。
瑶琳洞的景观引起了很多电影工作者的兴趣,除了香港电影《少林小子》,在这个洞里拍摄了十多个镜头外,还有电影《碧水双魂》、《凶手与懦夫》、《欢乐的水帘洞》、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等,现在我们眼前的场景就是当年拍摄时留下的。
(观音)游客们这一景是观音大士和她的“善财”、“龙女”。
“观世音”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也是佛国的第一菩萨,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除去“世字”简称“观音”。
何谓“观世音”呢
据说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念她的名字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即前去前救,所以人们把“观世间”看作是一个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菩萨。
大家发现了吗
这尊观音的眼睛会眨眼的,这尊观音有5米高,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日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为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
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这四大佛教名山,会有许多香客拜谒观音,求福求子,这次瑶琳也请了这尊观音。
诸位在“观音香会”来拜谒,也会得到同样效果。
您若有求于观音的话,可以前去求助,不过千万记住“心诚则灵”呀
(送客廊)这儿叫“送客廊”。
看,那大大小小的群仙在为大家送行,请游客们再回头看一看这仙境的美丽景色吧,那祥云缥缈、仙雾腾腾的美好意境,让我们再一次尽情享受吧
今天,诸位游览了瑶琳洞不仅获得了美好的感受,还了解了一些有关溶洞的科普知识。
当年(1982年)已故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老先生游完瑶琳仙境后曾感叹:“瑶琳洞曲折有致,为全国诸洞冠。
名为仙境,实不巫也。
”诸位游客游完了此洞,您是否也有同感呢
现在我们来到了银河桥,从这边看三厅9700平方米的美景尽收眼底,诗人田间在1983年3月游完瑶琳洞以后,挥笔题词“狂洞、狂仙、狂景、狂观”,不知各位看了有没有同感。
在开发瑶琳时,我们右前方的石壁上发现了2900多年前西周时古人用火遗迹,这些都说明了瑶琳仙境的历史悠久。
瑶琳仙境面积总共28000平方米,今天我们游览前四厅面积16000平方米,它的特点是“奇、秀、雄、深”,后三厅的特点是“大、广、空、粗”,可能大家已经感受了,现在我们所站位置的景石与前四厅截然不同,它还处于雏形阶段,里面有很长一段水路,卷曲石、石花、鹅管石等发育非常丰富。
我和 (焦作古代女名人)的对话作文600字
按季节顺序写,例:你如果是夏天来烟台洗海澡的话,那就去开发区的金沙滩吧
海滩没有一块小石头,特别的干净
水质也很棒
海里没有淤泥,全是细小的沙子,很棒
如果是观海,那么晚上去虹口宾馆外的广场上,夏天的晚上有很多人,以及滑冰很棒的小孩子在滑旱冰,身手特敏捷
很对一对一对的恋人在广场上漫步,灯管特漂亮,彩色的灯光,还有探照灯。
最重要的:四周吹着海风,弥漫着大海的味道
如果是白天,那就顺着这个广场一直走就可以了,漫步海边,是件很惬意的事
以至往西走,可以走到烟台山公园,公园的顶部观海效果不错哦
^-^
求助:需山海关沿途导游词,万分感谢
大家好
欢迎来到红色旅游胜地地雷战景区。
我是此次为您服务的导游员xx,今天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开启我们的红色之旅,再次预祝此行旅途愉快。
地雷战景区位于海阳市朱吴镇,距离城区10公里烟凤一级路处,占地面积6000余亩,是集大型实景演出、影视拍摄基地、自然名胜、休闲度假、游乐探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胜地。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地雷战》就是在此实景拍摄的,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之作,也让人们记住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1945年10月许世友将军为赞扬海阳地雷战曾挥毫写下“英雄造地雷、雷乡出英雄”10个大字;1989年8月迟浩田将军题写了“地雷战倭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1991年7月杨得志将军题写了“地雷战”三个大字。
海阳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
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于晋江、赵同伦、纪常胜、纪中胜、陈桂香、纪彦、纪洪福、栾恒悦、隋良萱、冷世竹)、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门》: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景区的大门,它主要由仿古建筑的古槐、碉堡和世界上最大地雷之一的巨型雷组成。
寓意着地雷战精神将继续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地雷战三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是1991年7月杨得志将军题写的。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产了一部著名的军教片《地雷战》,后来成为了百看不厌的经典故事片。
与《地道战》、《南征北战》称为“三战片”,风靡全国。
并且《地雷战》在1974年获得了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当闪耀着金光的庄严军徽出现在银幕上,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随之响起------无数次,我们在那些老电影的片头见到这一幕。
这一次,我们又在《地雷战》里看到它,它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独一无二的银幕标志。
正如贫困时代的粗茶淡饭,《地雷战》哺育了几代人。
“不见鬼子不挂弦”、“偷地雷的”、“踩地雷啦”,这些台词已然成为全民共同认可的暗号。
《地雷战》究竟承载了多少集体记忆与文化符号
面对这些问号,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为了弘扬地雷战旅游文化,再现抗日战争年代海阳人民使用自制石雷英勇杀敌的情景,景区推出了集观赏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地雷战》实景演出,利用真实的烟火爆破,专业的武打特技演员,让您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景区内瀑布成群,古树参天。
沿途大家可以观赏到民俗一条街,纪念民兵英雄的三大石三大瀑,同时景区还为喜欢探险的朋友提供了荡木桥、情侣桥、漂流、重走长征路等项目,大家可以尽享惊险与刺激。
展览馆则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为我们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积极参加抗日,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壮观场面。
而胶东民俗实物的展现则可以让大家对那个年代海阳的民俗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民俗一条街》:我们左边的建筑就是民俗一条街,有很多建筑古朴的房子,墙上有很多的文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是毛主席语录。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吃饭之前要背毛主义语录,唱毛主席语录。
再往前走这座建筑就是以前有钱人所居住的地方,旁边是粮仓,粮仓上一个大大的“丰”字,用来寄托农家人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的特殊年代,地主家的屯粮确可以达到很多。
大家可以看一下右边的山脉当地人叫它糊涂夼,清光绪年间这里才有人烟,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人走到这里特别容易迷路,因此叫它糊涂夼。
左边绵延出去的山脉是跑马岭,主峰海拔549米,有海阳屋脊之称。
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蓬莱时曾在此跑过马,因此得名跑马岭。
《东方红大舞台》:前方这座建筑就是东方红大舞台,三楼四楼为大型的舞台餐厅,在餐饮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很多精彩的表演。
像忠字舞、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红色经典,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
说起海阳大秧歌我相信大家都会有所耳闻
据《海阳县志》记载:明洪熙元年,即1425年,乐舞生闻韶在大嵩卫扮演秧歌,为海阳大秧歌之始。
现在老百姓还流传着口头禅“没有秧歌不叫年”。
一进腊月门儿,家家蒸饽饽,户户扭秧歌,村村锣鼓响,乡乡秧歌开了场。
“拜正月、耍二月、哩哩啦啦闹三月。
作为民间百姓自娱自乐的节目,看秧歌、扭秧歌已成为海阳人不可缺少的一大乐。
冬闲时节,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
海阳大秧歌到现在已经有将近600年的历史,其粗犷豪放的特点为我们海阳赢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并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其精彩的表演极大地活跃了大会的气氛,2010年上海世博园山东周的展区上还作为迎宾纳客的礼仪向游人开放。
《天棺洞》:上边是天棺洞,传说当年指挥整个山东军区的许世友将军曾在此驻扎过。
通往洞内这段独特的台阶是两位民工历时两年的时间开凿而成,共91级,9是阳数的最大级,而91则代表着“九九归一”,台阶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代表着地雷战时期是艰难坎坷的。
《镇妖石》:大家现在可以把视线往右边移一下,这里有我们镇区之宝---镇妖石,此石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这个场景我相信看过《地雷战》电影的朋友肯定会有印象,在老电影中这也是频繁出现的一个场景。
在影片的结尾日军的最高长官中野就是在慌乱中把镇妖石看成了越来越大的地雷,最终挥刀砍向“侵略者必死”的牌子而最终丧命。
镇妖石重约300余吨,传说这三个血红的大字是抗日战争时期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想一睹它的风采。
镇妖石泛指镇压的是一切的邪恶力量
《瞭望石》:瞭望石,天生奇石一方,屹立山腰,此石为海阳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影片中的女民兵英雄石玉兰、赵二曼、铁嫂就是在这里瞭望伏击敌人的,而智慧过人的男民兵英雄就在这条路上设置地雷区,伏击敌人的。
《畅游乐园》:前面这片区域就是我们的畅游乐园,有很多的娱乐设施组成。
大家在游玩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像手机、数码相机、钥匙等。
最最重要的是安全。
《长征路》:大家可以看一下山上那条木栅道的路我们叫它长征路又名氧吧路。
因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特别的多,人走在林中可以体会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
说起长征大家有没有想到毛主席的长征诗啊,我们可以在诗中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在现在读起来依旧是荡气回肠,山上的长征路走起来大约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肯定不能和历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艰难相比。
但是在现在的和平年代,重走长征路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
其实海阳人民并不是最早使用和发明地雷的,火药被发明后不久便有了早期的地雷。
最初,古人发现用黄泥将火药紧密包裹起来后具有不晓得爆炸威力,便将其用于军事使用,这就是最早的地雷。
后来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改良,开始用密封的铁罐盛装炸药,这时的地雷就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铁雷。
据史料记载,海阳在明朝末年就有使用地雷作战的记载。
明末时期,倭寇横行,驻扎在大嵩卫的官兵在沿海地带埋设地雷,让倭寇心惊胆颤,闻风丧胆。
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为了更好的保卫家园,重新拿起了地雷这一武器与日本侵略者抗争。
《招虎瀑布》:抗战时期,我们海阳涌现了三位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
老电影中赵虎的形象就是赵守福和于化虎综合的化身,而把她的大辫子奉献给赵虎研究了头发丝雷的玉兰姑娘就是孙玉敏的化身。
这个瀑布名为招虎瀑布,是为了纪念全国民兵英雄于化虎,象征着地雷战的精神将继续源远流长。
《拉弦石》:“不见鬼子不挂弦”——电影《地雷战》中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让多少代中国人民都永远无法忘记。
中国劳苦大众的智慧,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年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就是这块著名的拉弦石。
在影片中民兵英雄赵虎就是在这里埋伏好,拉动地雷引线。
海阳民兵在实战中发明了十多种地雷,像拉雷、拌雷、子母雷、头发丝雷。
当时在群众中还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顺口溜
一开始的地雷很多是铁雷,大家亲切的称它“铁西瓜”,海阳的小朋友沿街这样传唱:“铁西瓜,威力大,炸得鬼子飞上天,炸得汉奸地上爬,爬呀爬,像王八。
”而当时对地雷战战术概括最全面的是:“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打还挨炸,一个人影看不见”。
这是民兵当时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山谷地带,这种战术更被运用的淋漓尽致。
《招福瀑布》:为了纪念赵守福的
在招福瀑布的前边,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有三棵树。
古语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树相连,乃福宅之地。
所以说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家从这过,都可以沾一下它的福气
《地雷战实景演出》:在前面就是我们地雷战大型实景演出场地,是集娱乐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演出中我们融合了很多的现在元素,可以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进入那段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以民兵为作战主体,以地雷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从此,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雷山火海之中,直至被驱逐出海阳。
在这里微缩了当时的据点,村庄、革命根据地等建筑物,大日本黄村司令部、赵家庄等这些熟悉的名字都来源于这里。
《陋室亭》:朋友们,可以看一下这里是长征路的终点。
山上的这个小亭子有一个很秀雅的名字。
名为陋室亭。
是根据刘禹锡一首文章的意境而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朋友们可以走上去体会一下做当代隐士的感觉,愿您能收获一份简单与怡淡。
《十六字方针》:朋友们还记得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吗
他是这样说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游击战的精华,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地雷战展览馆》:地雷战展览馆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文物,以及大量《地雷战》电影图片,在这里将会穿梭时空,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而且展览馆还展示了从战场上真实搬下来的石头雷。
《水牢·刑房》:展馆的下边是水牢和刑房,为了纪念我们的前辈先烈们,对更多的小朋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景区还原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对我们中国共产党各种残酷的刑罚
摆放了大量刑具,让我们在参观的同时,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曼瀑布》:前边的这个景观在老电影中也是场景之一,原名双龙瀑布,后来为了纪念当时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二曼同志,改为二曼瀑布。
(曼是整个胶东对小姑娘的称呼
) 《缘》:秀美的风光也吸引了无数的情侣们来此缔结百年好和,这里更是很多婚纱外景的拍摄地,正如那一句美丽的诗句所言,一低头的温存,从此缘定三生。
《樱桃采摘》:海阳的特产有小樱桃、白黄瓜。
这边就是我们的樱桃采摘基地。
小樱桃每年的成熟期是五月下旬,每年的樱桃节是5月28号,在这边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樱桃采摘活动。
《高空漂流》:前方就是我们的高空漂流,惊险、刺激、高达50米的落差、90度急转螺旋,从高空俯冲如水的刹那溅起水花无数,而滑道两侧风光旖旎,让大家在领略无限风光的同时,尽享高空漂流的激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