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编者按:导游语言是口头表达艺术,它不但要求导游按照规范化的祖国语言來解说导游词,而且要求尽可能做到语言的艺术化,以充分体现导游语言的美感。
具体要求是:(一)语言畅达,措词恰当。
流畅通达的口语讲解,使旅游者能够听清、听懂并领会导游词的内容及用意。
因此必须语气衔接自然,词语搭配得当,遣词造句准确,如行云流水,令人清爽舒服。
有些导游词要一气呵成,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切勿用空洞的套话、华而不实的描绘、不伦不类的比喻,因为這使游客厌烦。
因此精确地选用词语,进而连贯地表达意思,是导游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导游语言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
使用导游语言时,还应注意语言表现对象与语言环境的统一,使语言表达更适应环境气氛的需要,更具有表现力。
例如导游讲解杭州岳坟,应准确地表现岳飞抗金报国的浩然正气,同时又要表现南宋最高统治者苟且偷安,卖国奸臣的卑鄙无耻。
如此则应当注意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來评价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使听者从中受到感染。
(二)鲜明生动,富有表情。
导游语言要求词语选用丰富多彩,句式组合灵活多样,并恰如其分地运用比拟、夸张、借代、比喻、映衬、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將千姿万态的景观,讲得栩栩如生。
为之,导游语言必须富有文学艺术色彩,具有感染力和振撼人心的力量。
(三)诙谐幽默,风趣活泼。
旅游需要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氛围。
這往往需要导游的讲解富有诙谐幽默的风度。
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就要善於捕捉话题,巧妙地运用夸张的词语、有趣的比喻、善意的讽刺或令人发噱的双关语、仿用语等。
例如佛寺的天王殿里一般都有汉化弥勒对门供奉,讲解时可以這样說:“为什么弥勒菩萨挺出肚子笑口大开,原來他是欢迎大家來此一游,祝福大家凡事想得开,凡人都相容”。
再如讲解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必然要联系到民间故事《白蛇传》里白娘子和许仙断桥邂逅的故事;這时如有新婚夫妇或恋人情侣在场,导游可以說:“白娘子就是以借伞的机会与许仙相识的,但我不知道你們是怎样认识的?那就安排在返程途中作为我們的活动内容,到时务请你們如实介绍。
”诙谐幽默的语言确能使人发笑,但使人发笑的语言并不都是诙谐幽默的;导游语言应当是健康活泼的,不能把那些庸俗低级、龌龊禁忌的笑话和语句污染了导游语言。
(四)语气文雅,合乎礼仪。
提倡礼貌用语,说话讲究文明,這是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导游语言应当合乎礼仪。
如果语言不美,说话粗鲁,直接会影响旅游者的情绪;甚至引起误解、争吵、斗殴。
文雅、谦逊的语言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彬彬有礼的导游语言会使旅游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有利於相互间沟通和增进友谊。
使用礼貌语言要注意不同对象和场台,善於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称呼语要用得恰当,招呼语要符合礼节,尊敬语要注意对象,有事多用询问、商量和请求的语气;批评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委婉语气;对於有生理缺陷或残疾人说话时更应忌讳;谈工作要多用祈使、商酌语气;需要旅游者配合帮助时切不可忘用恳求道谢等词语。
相关推荐:导游学习中切忌发生的10个问题导游景点讲解方法与技巧接待散客时应注意哪几点呢
全陪出团4大注意事项
描写开封万岁山导游词的300字作文
我的家乡在开封,那里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负有“十朝古都”的美名,有龙亭、中国翰园、天波杨府。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开封。
20世纪至21世纪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现如今2008年中国奥运会又在北京举行,会有谁去关心历史悠久具有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呢? 说起这个古建筑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我们河南省最具文化特色房屋所建最早的一个旅游景点开封市。
说起开封市的房子那可是大有来头,那的房子不说百分之百是古建筑,至少百分之五十迄今已有进百年了。
那些房子屹立在繁华的街道上就好像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毯子上面绣五颜六色的花一样美丽富饶。
如果到了开封,吃小吃那你可得听我的首先到“第一楼”去品尝一下地地道道的开封小笼包,那香的让人回味无穷。
当然你要是吃饱了想去玩这也很简单喔。
告诉你吧在开封有一位名人,虽然脸黑了点,但是他为民除害。
猜猜他是谁?猜对了,没错就是包拯我们的包青天,他当官时就在开封。
再给你透露一下每天早上九点包公就在包公府,生堂断案,虽然说是假的吧,但还是建议你去看看。
在开封还有一个世世代代全是忠臣的杨家将的府第——天波杨府。
美丽的开封有壮观的龙亭,有庄严的相国寺,有美丽的汴京公园,高大雄伟铁塔……。
这就是我的家乡开封,经过改革开放的政策,现在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我爱我家,我爱开封。
宋诚及千古情导游词,急。
累计观众数目超过2000万人次,公演11年长盛不衰,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其独特的舞美设计以及强烈的感官冲击,通过全彩激光、摇头灯等高科技手段,把人们熟知的白蛇传、梁祝化蝶、岳飞抗金、西湖歌舞等杭州历史故事与爱情传说有机结合,如同一场穿越千年的杭城古梦,成为了每年200万海内外游客争相观看的文化盛宴。
在南宋建都杭州870周年之际,宋城景区再斥巨资精心打造2008版《宋城千古情》,从舞美设计、灯响设备以及剧情内容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清LED屏将被搬上舞台,立体感更加强烈,人物的一举一动仿佛从屏幕里奔跃而出,身陷其境;除了著名的移动金山寺外,本次改动将再增加舞台道具——水中断桥,把浪漫婉丽的断桥相会的动人情景史诗式地真实呈现;由著名服装设计师凌鸿大师心设计的全新舞美服饰,流光溢彩,错乱时空,让游客仿佛赶赴一场美的仪典。
高达亿元重金打造的杭州标志性演出《宋城千古情》,将在满城春色的五月轰动亮相
关于介绍张衡的推荐词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
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终年62岁。
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
” 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
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
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6年。
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在好友崔瑗的帮助下,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历法。
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辞赋,初步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公元100年深秋,鲍德调任南阳郡守,经崔援推荐,23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
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安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被提升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级顾问。
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师洛阳,当了河间相。
张衡第二次来洛阳,居住了26年之久。
在这26年中,他的官职虽几经变动,但担任太史令的时间最长。
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灵台是东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台,使用时间长达250年之年。
张衡在这里反复实践,认真钻研,不但撰写了《灵宪》、《地震对策》、《浑天仪注》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
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
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
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
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颗数据大体相同。
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
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
他这一发明,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图箕迷信之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浑天仪制成后,张衡又著《浑天仪图注》,解释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张衡的浑天学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
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要进步得多。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东汉时期,地震时有发生。
张衡从青年到中年这个时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个郡国,百姓死伤无数。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促使了他对地震进行研究,决心创制一个测知地震的仪器。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54岁的张衡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用青铜制成,圆径8尺,状如酒樽;中有立柱,连着8个方向的机械;外面有8个龙头,口衔铜丸;下面有8个蟾蜍,口向上张。
哪个方面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口就吐出铜丸;落在蟾蜍口内,发出清脆的声音,看守人就可知道发生地震的方向,并推测出震源的距离。
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师洛阳连续三次发生地震,“地动仪”均有显示。
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西面的机械发动,铜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们没有感到地震,有人则认为地震仪不灵了。
但没过几天,释使报告说,那一天陇西郡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可以测到千里之外的地震,这真奇迹
据英国李约瑟研究说,直到公元1880年,欧洲才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这已晚于张衡地动仪1700余年了。
张衡发明地动仪在世界地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
因此,张衡被公认为是世界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
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年,可谓世界之冠。
张衡是一位学识渊博、富于创新的科学家。
他还发明了指南车。
车上装着一个木头人,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他又发明了记里鼓车。
车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149周,便为一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
这些都是用机械原理制成的,在1800多年前能成功的制作出这样的机械,实在是一个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