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旅游胜地选一处写导游词 50字左右
比如西安古都,或者胡同等等, 你可以根据这个随便写点,这个最好考自己,以后比较有帮助。
兵马俑导游词50字左右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
今天由我负责向大家介绍我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000米处的秦兵马俑。
它南依骊山,北依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是秦始皇的陪葬坑。
陪葬品众多,是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馆内参观。
欢迎大家来到秦兵马俑馆内参观。
兵马俑三个俑坑,最大的是一号坑。
三个俑坑面积有20000平方米多,相当于50个篮球场。
坑内兵马俑近8000多个,一行行,一列列,排成一个整齐的长方形军阵,真像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大家猜这位头戴着鶡冠,身披铠甲,手持宝剑,挺着胸,威风凛凛的俑是谁
A武士俑B骑兵俑C将军俑。
你们猜出来了吗
什么,猜不出来
我告诉答案吧,是C将军俑。
哈哈,接下来,我说一下骑兵俑。
他的头戴圆形小帽,身着紧袖,下穿紧口被足蹬、长筒马靴,披挂短小的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武士俑平均身高1米8左右,一个个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好了,今天的游览接近尾声了,愿你们这次参观秦兵马俑的经历成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跪求一篇壶口瀑布的导游词,50字左右,谢了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
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
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西安有什么景色优美的地方
写一篇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
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搜集一段兵马俑的导游词,把它写下来.30字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兵马俑坑。
我先来介绍一下这里: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的陪葬陶俑。
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
好了,我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
以: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介绍西安为题写一篇英语作文50词,翻译'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怎样写导游词? 导游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
简短的导游词,通常只写“导游词”。
有时可以再写上致词场合和致词人。
如“在××××会议的导游词”,或“×××在××××导游词”。
有时也可以只称“致词”,如“×××在××××欢迎仪式上的致词”,可以避免重复。
称谓。
写欢迎对象的称呼,包括主宾及其他人员。
通常要加尊称和职务、职称、学衔等。
如“尊敬的总统阁下”、“敬爱的部长夫人”。
如果欢迎对象是一个群体,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称呼,如“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新同学”等等。
正文。
欢迎宾客的,一般要说明三层意思:表示欢迎;阐明意义;表达良好祝愿。
欢迎新成员的,则是表示欢迎,提出期望,表达祝愿。
正文部分要根据不同的欢迎对象和场合,确定不同的内容。
一般要写得结构分明,条理清楚,言词简洁。
结束语。
再次表示欢迎和祝愿。
署名署时。
写致词人和日期。
也可以采用在标题下加括号注明的题注方式。
导游词的要求 (1)看对象说话。
导游词多用于对外交往。
在各社会组织的对外交往中,所迎接的宾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级领导、检查团、考察团等。
来访目的不同,欢迎的情由也应不同。
导游词要有针对性,看对象说话,表达不同的情谊。
(2)看场合说话。
欢迎的场合。
仪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隆重的欢迎大会、酒会、宴会、记者招待会;有一般的座谈会、展销会、订货会等。
导游词要看场合说话。
该严肃则严肃,该轻松则轻松。
(3)热情而不失分寸。
欢迎应出于真心实意,热情、谦逊、有礼。
语言亲切,饱含真情。
注意分寸,不亢不卑。
(4)关于称呼。
由于是用于对外(本组织以外的宾客)交往,导游词的称呼比开幕词、闭幕词更具有感情色彩,更需热情有礼。
为表示尊重,要称呼全名。
在姓名前或后面加上职衔或“先生:”、“女士:”、“亲爱的”、“尊敬的”、“敬爱的”等敬语表示亲切
写一篇商南金丝峡的导游词50字
商南县距西安市216km,东南界与豫鄂两省毗邻,可直达河南省的南阳南与湖北省的十堰市和襄樊市。
商南县区位适中,地势险要,在历史上曾是秦之东南边陲,毗豫连楚,扼南北要冲,既是南北重要通道,又是对峙的战略要地,因而历史遗址、遗迹颇丰,民风民俗也盛,最为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汉墓群、唐石刻;层峰驿、闯王寨、浆巴湖汤和推光漆工艺品著等,形成了许多人文景观。
金丝峡处新开岭西部,太昌河镇以北。
距县城约50km.。
金丝峡包括三峡一寨,构成环抱,俯视为火炬状。
俯长共计20.5km,寨为一独立孤峰,峡的发端为滔河、冷水河、耀岭河、太吉河和开河等到五河源头,呈巨指状,金丝峡窄、深、幽、秀、奇,河流密布,森林茂密,定居人口甚少,人口密度在50人\\\/ 平方公里以下,主要集中在金丝峡前山河谷地带,峡谷中有许地方人迹罕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商南县距西安市216km,东南界与豫鄂两省毗邻,可直达河南省的南阳南与湖北省的十堰市和襄樊市。
商南县区位适中,地势险要,在历史上曾是秦之东南边陲,毗豫连楚,扼南北要冲,既是南北重要通道,又是对峙的战略要地,因而历史遗址、遗迹颇丰,民风民俗也盛,最为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汉墓群、唐石刻;层峰驿、闯王寨、浆巴湖汤和推光漆工艺品著等,形成了许多人文景观。
金丝峡处新开岭西部,太昌河镇以北。
距县城约50km.。
金丝峡包括三峡一寨,构成环抱,俯视为火炬状。
俯长共计20.5km,寨为一独立孤峰,峡的发端为滔河、冷水河、耀岭河、太吉河和开河等到五河源头,呈巨指状,金丝峡窄、深、幽、秀、奇,河流密布,森林茂密,定居人口甚少,人口密度在50人\\\/ 平方公里以下,主要集中在金丝峡前山河谷地带,峡谷中有许地方人迹罕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
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
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
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
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两大部分。
丹北为蟒岭和流岭的东延,山体浑圆,峰峦起伏;丹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发达,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
金丝大峡谷由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和石燕寨组成。
白龙峡,俗称七里峡、北峡。
峡口左侧的山峰叫凤山,犹如凤凰展翅;右侧山峰叫猴山,山头有一石猴,有仙猴戏凤之说。
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称仙人峰。
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
青龙峡,俗称东峡,险峻异常。
峡谷两面,绝壁千仞,藤萝摇缀。
更为奇特的是两面的悬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长着海桐、樟树、铁杉等珍贵的常绿乔木,广展绿冠,为游人造就了避暑休闲的佳境。
黑龙峡,位于大峡谷的西端。
沿石燕寨西进,就是奇险、神秘的黑龙峡,全程约10公里.因峡谷窄长,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旋,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犹如金丝串珠。
人称金丝峡黑龙峡段,可谓险到极处,美到极处。
金丝峡的景观特色主要是:谷深狭窄,壁绝峰险,瀑群奇幻,溪潭珠连,原始幽深。
石燕寨,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
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
第一台阶高崖峻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
人称南天门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
供奉真武祖师,每逢节日或者道会,人们接踵登山,有的为祈福求安,有的为观赏山光水色,有的为享受登山眺望的情趣,各尽所欲。
第五台阶为玉皇顶。
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
这里有数百种野花,芳香弥漫。
西安8大景点导游词~(简短点的)
、钟楼和鼓楼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
兼用来打更。
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
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
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
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
现在这口钟收藏于。
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
没有办法,只有另换。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
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和碑刻。
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
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
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
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
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
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
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
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
楼分上、下两层。
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
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
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
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