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上海一大会址导游词700字左右
中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纪念馆的“一大”原址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上海20年代的典型民居),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
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
“一大”的会议室是楼下的客厅,约18平方米,室内陈设均按原样仿制。
雪白的墙壁,朱红的地板,窗明几净。
中间放置着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桌上放着茶杯与火柴盒架,桌周围有12只圆木凳,东、西两侧靠墙各摆着一只茶几和两把椅子,整个会场显得十分庄严。
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在这里秘密召开,各地的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12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了全国的53名共产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
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广州代表陈公博;长沙代表,何叔衡;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旅日代表周佛海,此外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一大”在上海望志路的集会,受到法租界当局的监视,7月30日会场遭到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中止。
停会期间,代表们在李达的寓所商定,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
8月初,代表们乘火车来到嘉兴,部分代表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带领,先到市区张家弄里鸳湖旅馆落脚休息,并托旅馆帐房雇了游船。
中共一大南湖续会在一艘中型游船上举行,这次会议议程有: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选举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构。
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在南湖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
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
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分为两部分,一是革命历史文物展(这将是未来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二是一大原址。
博物馆内非常现代化,文物也非常丰富。
还可以瞻仰一大代表的照片生平与根据原景复制的栩栩如生的蜡像,以及建党时的珍贵文物、文献等数百件展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以及成立后的革命活动。
青州云门山和古城,一天时间怎么安排
先去古城再爬山。
坐11路,到(北门组团站)下车,沿着桥南头向东南方向(面南的话为左侧)那条街,进入古街,向南一直走,出阜财门到青州南环路(现在叫凤凰山路),打车到山门。
记得留出租车叫车电话,下山前可以电话预约出租车。
如果出租车不去山门,可以打车到游客服务中心坐景区内的小车上山。
下山也是先到游客服务中心。
然后呼叫出租车,回火车站或者汽车站。
青州的公交距离最近的站牌是南门站,南门站坐11路去火车站,坐1路到汽车站。
当然,你们如果有脚力,可以下山后,再在,东夷广场转转,它们就在游客服务中心边上,很近。
如果再有精力,还可以、转转。
或者去东关古街(东门附近)。
基本上在城区这一天,累个够呛,就转遍了。
有没有好的导游欢迎词和欢送词
急急急 谢谢各位了
然延续着传说,让我惊叹地看到了瓷房子的奢华与富贵,真的没有想到瓷器还可以建房子,想必这样的奢华在全国恐怕也是独一份。
2. 在天津卫的牌坊下,依稀感受着那京韵秦腔,仿佛时光倒流,在这里留个影,凭吊着古往的历史印迹,留下现代人追古寻踪的表情。
3. 津门故里,大大小小的桥梁,杨柳青博物馆等;若要论起吃,那天津卫的人是没比的,老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4. 天津的耳朵眼炸糕、煎饼馃子、果仁张、曹记驴肉、狗不理包子、大、小麻花等都是非常出名的小吃。
5. 可巧的是这老甲同志就是一个最专业的、最合格的大师级的导游,他带我去的地方都是我梦寐以求心心念念了好几十年的地方,五大道租界区、意式风情区、天津鼓楼、天津之眼摩天轮、津门故里,天津水上公园,天津的瓷房子等等。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英文导游词
汉阳陵就在西铜高速公路和西安机场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附近,建有地下博物馆,从市区去咸阳机场都会经过这里。
市区有3-16路车(编号就是3-16,不是3到16呀)从万寿北路口开出,经停站包括西安火车站,到达汉阳陵。
汉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 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1990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测绘、钻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掘研究成果。
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
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
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
帝陵园内86座从葬坑的钻探发现和试掘为汉陵的田野调查、钻探和发掘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帝陵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这些从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放置,无疑与当时宫廷的制度等有关,因而对这批从葬坑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帝陵陵园南门阙是目前发掘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址,它的发掘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南阙门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砖质围棋盘、陶质脊兽和最大的板瓦等。
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从葬坑,分别占地96000平方米。
90年-97年,先后对南区的14座坑进行了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可能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
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东南。
此处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
根据考古钻探得知,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外围有壕沟环绕。
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当地群众叫做罗经石,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
据研究推测,它可能为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之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 。
这处建筑遗址地势高亢,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应该是阳陵陵园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
刑徒墓地在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其面积达8万平方米,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刑徒在万人以上。
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发现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
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釱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
陪葬墓园区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东到马家湾乡米家崖村塬边。
全长2350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
整个墓区被壕沟分成若干个方块,成为墓园,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
这次发现的陪葬墓园数量众多,围沟完整,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这一发现在西汉十一座帝陵的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998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结合汉阳陵遗址分布密集、规模宏大,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等特点,本着滚动开发的原则,在核心区内征用了2894亩文物保护和建设用地,拟将汉阳陵建成一个功能、设施、质量等均为世界一流的大遗址保护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汉文化综合旅游风景区。
1999年9月30日,经陕西省文物局评审验收,汉文化旅游景区的先期工程--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正式竣工并向社会开放。
陈列馆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线350米,展出文物1770件。
同时,还限制性开放了南区从葬坑、罗经石遗址、帝陵排水渠道、南门阙遗址和帝陵从葬坑等六个零散景点。
在今后几年里,陕西省将投巨资开发和建设阳陵,随着阳陵考古事业的发展,这里将会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和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
阳陵的考古科研成果是举世瞩目的,它的钻探、发掘、研究成果为西汉帝陵的埋葬、陪葬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实物资料,为西汉诸陵的考古研究中起到了先导和借鉴的作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的对外开放则向世人展示了整个文景之治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