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普陀山海印池导游词

普陀山海印池导游词

时间:2014-12-29 18:19

请问谁有普陀山南天门的导游词

普陀山:以普济寺为核心,可以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周围有海印池、菩萨墙、文昌阁、多宝塔、百步沙、法华洞、仙人井、朝阳洞、朝阳阁、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南天门、南海观音等。

往南到码头乘船上洛迦山(船1小时一班) 安排好食住行建议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房间的价格:30元\\\/人有2—4人间———50元\\\/人有2—3人间”条件很好,寺内有三餐供应,一般的寺早上5:30分就开大门。

晚上9—10点白云封面。

从早—晚香火很旺———— 始建于宋代的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麓,又名前寺,是全岛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庄严巍峨,在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

普济寺正如所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寺内沿中轴线有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等正殿,以及伽蓝殿、祖师殿、绣佛殿、白衣殿、灵应殿、关帝殿等配殿。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殿内宽敞无比,建筑很奇特,“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故有“活大殿”之称,被公认全国圆通殿之冠。

“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所以看到圆通殿,那就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了。

殿正中供奉的高达8.8米的毗卢观音,是全国唯一的观音真像,也就是男身像。

(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

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

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因为其普度众生、有求必应的慈祥形象,被许多妇女请入闺房,从而逐渐改变形象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像呈“大悲形象”。

大悲观音,也称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

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愿落后,即时生出千手千眼。

她用千眼照见众生的烦恼,再用千手拔除其苦难。

表示有普度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

寺前的海印池宽大,仅桥就有三座,东桥建于明代,叫永寿桥,也叫莲花桥。

西桥由方石垒成,桥四周都有龙头,下雨时,龙头中就能吐出水来,此桥叫瑶池桥。

中桥平阔,南衔御碑亭,亭里有一碑,碑文是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普陀山的发展史,这位从未到过普陀的皇帝,凭着自己的想象写道“普陀秀峙海堙,回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康熙说,和广大无垠的大海相比,普陀不过拳头大小的弹丸之地,可因为有了观世音菩萨,成就了佛选名山。

这块石碑系红色花岗岩,重2.5吨,驮石碑的大乌龟是青石制成,也重2吨,雕刻十分精妙,那龟后脚使劲站立,前脚用力向前,伸颈昂首,生动逼真。

据说石料是从300公里外的温岭运来的,可惜文革期间碑和龟同遭厄运,现在展示的皆为复制品。

寺前东南侧还有一座元代多宝塔,高32米,四方五层,有台无檐,与我们一般看到的塔不同,造型呈藏式高原平顶建筑风格,全国已经不多见。

它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慧济寺鹅耳枥树、扬枝观音庵内的扬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

普济寺还有一个不开大门的故事。

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普济寺,天色已晚,寺内大门已关,乾隆叫门借宿,小和尚出来开了侧门,叫他从侧门进入。

乾隆的皇帝脾气上来了,我堂堂的皇帝竟让我从侧门进,岂有此理

于是告诉小和尚说自己是在京城做大官老爷,小和尚去报告住持,住持说:什么京城的大官,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开。

乾隆十分生气,又因为是微服私访,不好暴露身份,只好从侧门进入。

乾隆回京后,想想这件事就生气,于是下一道圣旨,普济寺的大门永不许开。

当然现在大门有时还是开的。

例如,国家政要来了,新任主持就任,重大的佛事活动时可打开。

法雨寺景区:以法雨寺为核心,有千步沙、望海亭、杨枝庵、大乘庵等。

法雨寺的观音殿规模很大,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

观音殿内雕龙画凤,享有皇家待遇的,国内只此一家。

因此法雨寺的观音殿被人们称为国内规格最高的佛殿。

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

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九龙殿前青石栏板上刻有24孝图,还有一个仿刻的九龙壁是由香港人捐款,于1987年有浙江民间石雕艺匠雕刻的。

我国有四大九龙壁,余三者分别在北京故宫,北海,山西大同,都是陶制,只有普陀的是青石雕刻而成。

杨枝庵始建于明万历,其中的杨枝观音碑是根据阎立本的画像所作,这也是阎立本唯一传世的佛像。

佛顶山景区:以慧济寺为核心,有海天佛国崖、普陀鹅耳枥树、刀劈石、天灯台等。

慧济禅寺就在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据说,该寺原本只是一个石屋,明代圆慧和尚在一石上发现“惠济禅林”四字,随募化在此建了一个庵堂。

以后时兴时废,直到光绪23年(1907年)德化禅师请得御赐【大藏经】在寺中珍藏,当年就把寺庙大肆修茸,成为普陀山第三巨刹。

它和普陀山其他寺庙不同,普陀到处都是供奉观音的,惟独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观音殿在藏经阁西,是后来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弥补佛顶山无观音的欠缺补建的。

观音像高2.7米,周围墙壁上还嵌刻了汇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123尊石刻观音像 普陀山的古树名木首推“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

据说此树先由缅甸僧人来普陀朝山时引进,因其繁殖率及低,在其原产地早已绝迹。

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这株当世珍贵树种生在佛顶山慧济寺的后门西侧,树高13.5米,树枝骈出双分。

岛上僧尼和群众称它为“夫妻树”。

1930年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到普陀山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

1932年,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确是一新树种,树龄200年以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棵,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慧济寺前有一个“佛”字大墙,距离4、5米处有一块莲花石铺地,站在此莲花石铺地上闭上双眼转3圈去摸“佛”字,凡能摸到“佛”字者有一定的佛缘。

从慧济寺到法雨寺,共有1088级台阶,名叫香云路。

石阶上每隔三、五级,都雕有莲花图案。

朝圣的香客们,遇花顶礼,三步一叩,五步一拜,形成独特的宗教景观。

途中可见一方形巨石矗立路边,奇特的是,石上又累一长方形石,凌空卓立,危而不坠,让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云扶石,当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曾有一个求对联的典故。

郭老出的上联是:“佛顶山顶佛。

”随行的诸多文化名人对出的下联都不贴切,而当地的一位山民却脱口对出了:“云扶石扶云。

”一句绝对。

郭老称妙之余,更没忘记提醒随行者,学问再高也不要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西天景区:以自然风貌为主:有心字石、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千年古樟树、炼丹洞(梅福庵)、观音洞等 千年古樟树在普惠庵(现为疗养院)门前,这棵900岁的老树,树干坚实,并不像一般老树那样中空,那树叶茂密而葱绿,还是一棵青春常在的老树呢,它的树干上还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类近20科30余种植物,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老树树干上长出了树叶呢,那气势使每个前来观看的人都为之赞叹,怪不得被称为“ 天然空中植物园”呢。

往西天而去,必经西天门,这是由三石构成的一个石门,两石兀立,上面横一危石,石门狭窄,上有题字“西天法界”。

从这里游览,就到了全山石景荟萃的地方。

西天门下方有一平坡巨石,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心”字,仅中心的点上就可坐两三个小孩。

这个字刻于何年,又是出自何人之手,都无从考证了,只知清代以前就有了。

这个心面朝苍天,博大舒展,正应了那句话“海比地大,天比海大,心比天大。

”佛家以修心为上,这一个“心”字,有多少内涵,只有靠自己去理解了。

心字石右上有一酷似蟒蛇的石头,它的西侧还有一石酷似蛤蟆。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善财童子救了蟒蛇精,但蟒蛇精不思报恩,执意要将善财童子吞食,观音菩萨赶来相救,与蟒蛇斗法,把降服的蟒蛇压于石山下,500年过去了,观音菩萨想试试蛇,于是放一蛤蟆在蟒蛇身边,蟒蛇却纹丝不动,并不伤害蛤蟆,蟒蛇精经观音指点得道,这就是“佛试蛇心”的故事。

在圆通庵前山道的下面,有 “一叶扁舟石”:一斜仄的石坡上摆放着有一块菱形石,恰似一只在破浪前行的小船,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累成,上面一石高3米、宽7米,称为陀,下边的巨石顶部呈弧形,称磐,两石仅有很少的部分接触,好像一石空悬另一石上,又像一个浮搁的大鸡蛋,可它竟然千万年如此相累相依,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地质变化也从不动摇。

“磐陀夕照” 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磐陀石东面不远,有一鼓状巨石,顶平如台,传说为观音大师的说法台。

盘陀石西边有一石,酷似卧在路边的水牛,据说是水牛赶来赴法会,却迟到羞于近前,所以化成一顽石。

二龟听法石应是最有趣味、也最逼真的了。

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

一龟趴在崖上回首顾盼,可能是在等它的伙伴,另一龟悬伏在崖侧,昂首伸颈,似在追赶上面的龟,据说这是龙王派来听法的,却因入迷忘了归期,化成石头永住普陀了。

二龟听法石的上端还有许多奇岩怪石,被称为53参石,典出当年善财童子曾求道于53位智者的故事。

梵音洞景区:有梵音洞、飞沙岙、善财洞等。

南天门景区:以轮船码头为核心,有正山门广场、海岸牌坊、短姑道头、南天门。

短姑道头是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传说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集资买船进山进香,不想小姑来潮,自愧不洁而不敢下船。

其嫂短其无福朝圣,便独自进山拜佛。

时近响午潮水大涨,小姑饥不得食。

正在此时,一村姑模样之人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投下一些石子,边踩着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其嫂托她所捎。

待其嫂归来告之,其嫂愕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便知此是观音所为,忙又进山叩拜。

紫竹林景区:有南海观音露天大佛、潮音洞、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

“南海观音”铜像是1997年建成的标志性的巨型露天铜像,从下往上看,四大天王把守天门,蓝天白云下,观音菩萨高高在上。

礼佛广场“一路莲花” ,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

观音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

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观音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左手作拳,执袈裟之两角,安于脐上,意思是如来的殊胜之力遍一切处,消除一切恐惧和烦恼)显现大慈大悲相。

据介绍,观音像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三层座基 13米,总高33米(合观音33应身之意,所以台阶也是33级。

),占地5500平方米,亚金铜铸造,总重70吨,其中仅面部就重1.42吨,含纯金 6.5公斤。

耗资4000多万元,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之象征。

功德厅内顶梁柱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其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他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

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

)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

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不肯去观音院”是由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是按唐代寺庙风格建筑的。

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因起风浪,舟不能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

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当地一个姓张的渔民看到后,将自己的茅屋献出供奉佛像,这就是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

也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

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7)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

1980年在潮音洞附近新建此寺。

还修了一个仿唐建筑 ——中日友好长廊。

这里的观音人称爱国观音,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

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 不肯去观音寺外就是潮音洞。

潮音洞口朝大海。

据介绍,此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

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

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因为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

大概因为这里的奇异自然景观,常使人产生观音现身的幻觉,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希望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

还有的香客,燃手指为香,以表虔诚。

到了清朝,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莫舍身”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碑文大致是说大慈大悲观世音是救人于危难,怎能让人跳崖、燃指,严令禁止跳崖、燃指。

潮音洞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其实是个泉,以前紫竹林附近的僧人都用这里的水,据说甘甜清洌,用之不竭,传说这里的水用来洗眼能治眼疾,因明朝正德年间,治好了皇太后的眼疾,故改为“光明池”。

紫竹林禅院,传说这里为观音菩萨修道居住处。

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原为不肯去观音院旧址,旧称“听潮庵”,为聆听潮音洞潮音最佳去处。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曾多次写到南海紫竹林中的观世音菩萨。

后紫竹林遭毁,此庵一度衰败,今在原处新植紫竹约3000余,重现了紫竹的繁茂古景。

紫竹林庵下,海边卧一平坦巨石,称“观音跳”。

这巨石处在普陀山最东南端,为普陀山距洛迦山最近点。

相传观音菩萨是从洛迦山到普陀山来教化众生的,一个跨步就跳到这块巨石上,所以在石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也有传说观音大士是从桃花岛上跳过来的,因桃花岛磨盘峰的磨盘石上也有一只脚印,与普陀山的脚印正好左右相称。

不管传说如何,脚印真的很像,分开的脚趾印清晰的留在石上了。

洛迦山景区:这座小岛远看像一个安详躺在莲花洋中的睡观音,岛上有一塔,是五百罗汉塔,导游说那是观音的心脏。

据说那里是观音最早修行的地方。

请问谁有普陀山南天门的导游词

普陀山:以普济寺为核心,可以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周围有海印池、菩萨墙、文昌阁、多宝塔、百步沙、法华洞、仙人井、朝阳洞、朝阳阁、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南天门、南海观音等。

往南到码头乘船上洛迦山(船1小时一班) 安排好食住行建议住:(普济寺)—(大乘庵)寺为核心,“房间的价格:30元\\\/人有2—4人间———50元\\\/人有2—3人间”条件很好,寺内有三餐供应,一般的寺早上5:30分就开大门。

晚上9—10点白云封面。

从早—晚香火很旺———— 始建于宋代的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麓,又名前寺,是全岛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庄严巍峨,在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

普济寺正如所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寺内沿中轴线有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等正殿,以及伽蓝殿、祖师殿、绣佛殿、白衣殿、灵应殿、关帝殿等配殿。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殿内宽敞无比,建筑很奇特,“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故有“活大殿”之称,被公认全国圆通殿之冠。

“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所以看到圆通殿,那就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了。

殿正中供奉的高达8.8米的毗卢观音,是全国唯一的观音真像,也就是男身像。

(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

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

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因为其普度众生、有求必应的慈祥形象,被许多妇女请入闺房,从而逐渐改变形象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像呈“大悲形象”。

大悲观音,也称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

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愿落后,即时生出千手千眼。

她用千眼照见众生的烦恼,再用千手拔除其苦难。

表示有普度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

寺前的海印池宽大,仅桥就有三座,东桥建于明代,叫永寿桥,也叫莲花桥。

西桥由方石垒成,桥四周都有龙头,下雨时,龙头中就能吐出水来,此桥叫瑶池桥。

中桥平阔,南衔御碑亭,亭里有一碑,碑文是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普陀山的发展史,这位从未到过普陀的皇帝,凭着自己的想象写道“普陀秀峙海堙,回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康熙说,和广大无垠的大海相比,普陀不过拳头大小的弹丸之地,可因为有了观世音菩萨,成就了佛选名山。

这块石碑系红色花岗岩,重2.5吨,驮石碑的大乌龟是青石制成,也重2吨,雕刻十分精妙,那龟后脚使劲站立,前脚用力向前,伸颈昂首,生动逼真。

据说石料是从300公里外的温岭运来的,可惜文革期间碑和龟同遭厄运,现在展示的皆为复制品。

寺前东南侧还有一座元代多宝塔,高32米,四方五层,有台无檐,与我们一般看到的塔不同,造型呈藏式高原平顶建筑风格,全国已经不多见。

它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慧济寺鹅耳枥树、扬枝观音庵内的扬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

普济寺还有一个不开大门的故事。

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普济寺,天色已晚,寺内大门已关,乾隆叫门借宿,小和尚出来开了侧门,叫他从侧门进入。

乾隆的皇帝脾气上来了,我堂堂的皇帝竟让我从侧门进,岂有此理

于是告诉小和尚说自己是在京城做大官老爷,小和尚去报告住持,住持说:什么京城的大官,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开。

乾隆十分生气,又因为是微服私访,不好暴露身份,只好从侧门进入。

乾隆回京后,想想这件事就生气,于是下一道圣旨,普济寺的大门永不许开。

当然现在大门有时还是开的。

例如,国家政要来了,新任主持就任,重大的佛事活动时可打开。

法雨寺景区:以法雨寺为核心,有千步沙、望海亭、杨枝庵、大乘庵等。

法雨寺的观音殿规模很大,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

观音殿内雕龙画凤,享有皇家待遇的,国内只此一家。

因此法雨寺的观音殿被人们称为国内规格最高的佛殿。

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

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九龙殿前青石栏板上刻有24孝图,还有一个仿刻的九龙壁是由香港人捐款,于1987年有浙江民间石雕艺匠雕刻的。

我国有四大九龙壁,余三者分别在北京故宫,北海,山西大同,都是陶制,只有普陀的是青石雕刻而成。

杨枝庵始建于明万历,其中的杨枝观音碑是根据阎立本的画像所作,这也是阎立本唯一传世的佛像。

佛顶山景区:以慧济寺为核心,有海天佛国崖、普陀鹅耳枥树、刀劈石、天灯台等。

慧济禅寺就在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据说,该寺原本只是一个石屋,明代圆慧和尚在一石上发现“惠济禅林”四字,随募化在此建了一个庵堂。

以后时兴时废,直到光绪23年(1907年)德化禅师请得御赐【大藏经】在寺中珍藏,当年就把寺庙大肆修茸,成为普陀山第三巨刹。

它和普陀山其他寺庙不同,普陀到处都是供奉观音的,惟独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观音殿在藏经阁西,是后来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弥补佛顶山无观音的欠缺补建的。

观音像高2.7米,周围墙壁上还嵌刻了汇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123尊石刻观音像 普陀山的古树名木首推“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

据说此树先由缅甸僧人来普陀朝山时引进,因其繁殖率及低,在其原产地早已绝迹。

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这株当世珍贵树种生在佛顶山慧济寺的后门西侧,树高13.5米,树枝骈出双分。

岛上僧尼和群众称它为“夫妻树”。

1930年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到普陀山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

1932年,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确是一新树种,树龄200年以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棵,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慧济寺前有一个“佛”字大墙,距离4、5米处有一块莲花石铺地,站在此莲花石铺地上闭上双眼转3圈去摸“佛”字,凡能摸到“佛”字者有一定的佛缘。

从慧济寺到法雨寺,共有1088级台阶,名叫香云路。

石阶上每隔三、五级,都雕有莲花图案。

朝圣的香客们,遇花顶礼,三步一叩,五步一拜,形成独特的宗教景观。

途中可见一方形巨石矗立路边,奇特的是,石上又累一长方形石,凌空卓立,危而不坠,让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云扶石,当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曾有一个求对联的典故。

郭老出的上联是:“佛顶山顶佛。

”随行的诸多文化名人对出的下联都不贴切,而当地的一位山民却脱口对出了:“云扶石扶云。

”一句绝对。

郭老称妙之余,更没忘记提醒随行者,学问再高也不要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西天景区:以自然风貌为主:有心字石、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千年古樟树、炼丹洞(梅福庵)、观音洞等 千年古樟树在普惠庵(现为疗养院)门前,这棵900岁的老树,树干坚实,并不像一般老树那样中空,那树叶茂密而葱绿,还是一棵青春常在的老树呢,它的树干上还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类近20科30余种植物,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老树树干上长出了树叶呢,那气势使每个前来观看的人都为之赞叹,怪不得被称为“ 天然空中植物园”呢。

往西天而去,必经西天门,这是由三石构成的一个石门,两石兀立,上面横一危石,石门狭窄,上有题字“西天法界”。

从这里游览,就到了全山石景荟萃的地方。

西天门下方有一平坡巨石,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心”字,仅中心的点上就可坐两三个小孩。

这个字刻于何年,又是出自何人之手,都无从考证了,只知清代以前就有了。

这个心面朝苍天,博大舒展,正应了那句话“海比地大,天比海大,心比天大。

”佛家以修心为上,这一个“心”字,有多少内涵,只有靠自己去理解了。

心字石右上有一酷似蟒蛇的石头,它的西侧还有一石酷似蛤蟆。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善财童子救了蟒蛇精,但蟒蛇精不思报恩,执意要将善财童子吞食,观音菩萨赶来相救,与蟒蛇斗法,把降服的蟒蛇压于石山下,500年过去了,观音菩萨想试试蛇,于是放一蛤蟆在蟒蛇身边,蟒蛇却纹丝不动,并不伤害蛤蟆,蟒蛇精经观音指点得道,这就是“佛试蛇心”的故事。

在圆通庵前山道的下面,有 “一叶扁舟石”:一斜仄的石坡上摆放着有一块菱形石,恰似一只在破浪前行的小船,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累成,上面一石高3米、宽7米,称为陀,下边的巨石顶部呈弧形,称磐,两石仅有很少的部分接触,好像一石空悬另一石上,又像一个浮搁的大鸡蛋,可它竟然千万年如此相累相依,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地质变化也从不动摇。

“磐陀夕照” 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磐陀石东面不远,有一鼓状巨石,顶平如台,传说为观音大师的说法台。

盘陀石西边有一石,酷似卧在路边的水牛,据说是水牛赶来赴法会,却迟到羞于近前,所以化成一顽石。

二龟听法石应是最有趣味、也最逼真的了。

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

一龟趴在崖上回首顾盼,可能是在等它的伙伴,另一龟悬伏在崖侧,昂首伸颈,似在追赶上面的龟,据说这是龙王派来听法的,却因入迷忘了归期,化成石头永住普陀了。

二龟听法石的上端还有许多奇岩怪石,被称为53参石,典出当年善财童子曾求道于53位智者的故事。

梵音洞景区:有梵音洞、飞沙岙、善财洞等。

南天门景区:以轮船码头为核心,有正山门广场、海岸牌坊、短姑道头、南天门。

短姑道头是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传说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集资买船进山进香,不想小姑来潮,自愧不洁而不敢下船。

其嫂短其无福朝圣,便独自进山拜佛。

时近响午潮水大涨,小姑饥不得食。

正在此时,一村姑模样之人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投下一些石子,边踩着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其嫂托她所捎。

待其嫂归来告之,其嫂愕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便知此是观音所为,忙又进山叩拜。

紫竹林景区:有南海观音露天大佛、潮音洞、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

“南海观音”铜像是1997年建成的标志性的巨型露天铜像,从下往上看,四大天王把守天门,蓝天白云下,观音菩萨高高在上。

礼佛广场“一路莲花” ,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

观音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

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观音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左手作拳,执袈裟之两角,安于脐上,意思是如来的殊胜之力遍一切处,消除一切恐惧和烦恼)显现大慈大悲相。

据介绍,观音像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三层座基 13米,总高33米(合观音33应身之意,所以台阶也是33级。

),占地5500平方米,亚金铜铸造,总重70吨,其中仅面部就重1.42吨,含纯金 6.5公斤。

耗资4000多万元,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之象征。

功德厅内顶梁柱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其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他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

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

)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

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不肯去观音院”是由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是按唐代寺庙风格建筑的。

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因起风浪,舟不能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

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当地一个姓张的渔民看到后,将自己的茅屋献出供奉佛像,这就是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

也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

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7)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

1980年在潮音洞附近新建此寺。

还修了一个仿唐建筑 ——中日友好长廊。

这里的观音人称爱国观音,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

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 不肯去观音寺外就是潮音洞。

潮音洞口朝大海。

据介绍,此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

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

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因为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

大概因为这里的奇异自然景观,常使人产生观音现身的幻觉,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希望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

还有的香客,燃手指为香,以表虔诚。

到了清朝,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莫舍身”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碑文大致是说大慈大悲观世音是救人于危难,怎能让人跳崖、燃指,严令禁止跳崖、燃指。

潮音洞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其实是个泉,以前紫竹林附近的僧人都用这里的水,据说甘甜清洌,用之不竭,传说这里的水用来洗眼能治眼疾,因明朝正德年间,治好了皇太后的眼疾,故改为“光明池”。

紫竹林禅院,传说这里为观音菩萨修道居住处。

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原为不肯去观音院旧址,旧称“听潮庵”,为聆听潮音洞潮音最佳去处。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曾多次写到南海紫竹林中的观世音菩萨。

后紫竹林遭毁,此庵一度衰败,今在原处新植紫竹约3000余,重现了紫竹的繁茂古景。

紫竹林庵下,海边卧一平坦巨石,称“观音跳”。

这巨石处在普陀山最东南端,为普陀山距洛迦山最近点。

相传观音菩萨是从洛迦山到普陀山来教化众生的,一个跨步就跳到这块巨石上,所以在石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也有传说观音大士是从桃花岛上跳过来的,因桃花岛磨盘峰的磨盘石上也有一只脚印,与普陀山的脚印正好左右相称。

不管传说如何,脚印真的很像,分开的脚趾印清晰的留在石上了。

洛迦山景区:这座小岛远看像一个安详躺在莲花洋中的睡观音,岛上有一塔,是五百罗汉塔,导游说那是观音的心脏。

据说那里是观音最早修行的地方。

颐和园导游词200字到210字之间

黄帝陵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

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蒋,也可以叫我蒋导。

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

祝大家旅游愉快

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

封于有熊,号有熊氏。

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

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

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

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

现在有很多说法。

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政府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

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

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

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黄陵县。

1997年6月,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

这里是谒陵的起点。

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

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

印池之水来自沮河。

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

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

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

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

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

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

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

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

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

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

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

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

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 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

这里共有四通碑石。

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

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左侧第一通为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

第二通为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

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

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

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

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

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

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

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

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

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

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

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04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04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

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

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

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

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

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

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

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政府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

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

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

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

”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

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

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

该陵为扁球形土冢。

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

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

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

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黄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夸夸北京的颐和园>>

1.2005年5月,润扬大桥开我跟团,举着小黄旗站在江边遇见武。

他戴着棒球帽,拖着棕色旅行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长江。

我低头哈腰地迎过去:“各位同学,车在这边,请坐……”他学着我的腔调,阴阳怪气地喊:“各位女同学,车在这边,请上坐。

”车上的同学全都哄笑起来,我局促地站在那里,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带团。

老师过来了,拍拍我的肩膀,要我赶紧上车。

我坐在最后排,董小武的后面,然后把嘴里的口香糖咬了又咬,悄悄丢在他的座位上。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个园,我举着小喇叭喊:“清朝袁枚有‘月映竹影千个字’的诗句,就是说竹叶一簇一簇倒影在地上,像是写着许多的‘个’字,故名个园。

”董小武站在我的面前,大彻大悟,他说:“我还以为和《鹿鼎记》里的‘有间客栈’一样,‘有个园林’,简称个园。

”他那么讨厌,我转过身不理他,可他还是厚脸皮的跑前跑后地跟着我。

我只能带着他一起去看四季假山,我的声音在小喇叭里都有些哑了:“春山笋石参差,夏山中空外奇,秋山黄石丹枫,冬山宣石似积雪未消。

”我背着导游词,董小武满脸仰慕地看着我。

他说:“果真是扬州出美女。

”他怎么这么轻浮呢,我真的要哭了,不过看见他的屁股,我却又笑了。

他正扭着粘着口香糖的屁股招摇过市。

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很讨厌他的恶作剧。

我和班上的女生说起他的时候,她们都很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男生。

后来想想,董小武还是蛮可爱的,细长的眼睛,大兔牙,最重要的是,回酒店的车上他悄悄对我说:“喂,我们已经认识一年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季。

”觉得个园真是仙境,人间方一日,它已过四季。

2.第二天,我们去大明寺,车到平山堂,董小武突然指着窗外喊:“快看快看,我们杭州的灵隐寺。

”这里明明是扬州的大明寺,又怎么会有灵隐寺,大家都奇怪地探出头去。

他又喊:“看不见吧,灵隐寺它已经灵巧地隐藏起来了。

”他的表情很得意,他又成功地赢得满车欢笑。

想不到他还是个信佛的人,在山下买了大把的檀香沿着逶迤的山路一步一叩首,那么的虔诚。

他求到的是一支中签。

他求的是姻缘吗,怎么签诗会写:两朵隔墙花,早晚结连理。

他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说:“是红杏出墙。

”他看着我,很忧伤的表情。

寺里的小沙弥过来安慰他:“中签好过上上签,水满则溢,中签还有幸福的余地。

”在天下第五泉,老师帮我留影,真的很奇怪,当时董小武站在碑亭,相机却拍下了他倒映在放生池的影子,还有我的影子,刚好有纤细的红尾鱼掠过,湖心起轻波,把我们的影子揉合在一起。

许多游客去碑林拓碑文,而我却拓下他的影子。

下山的时候,董小武过来帮我背包和三角架。

他问我:“喂,姜绚,你晚上有空吗

”我说:“晚上旅行社会安排你们去古运河夜游线。

”他又问:“那你晚上会去吗

”我说:“晚上我要回学校了,我的老师会带你去。

”那天晚上他没有去,留在酒店,旅行社安排的那家酒店环境特别好,推开房间的窗子就可以看到一面湖,湖心有一位汉白石雕刻的长袍水袖的女子在吹萧,这便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我看见他也站在窗前吹白天在山下买的萧,他吹萧的样子真是丑,像在啃一截甘蔗。

我接过他手里的萧,吹红楼萧曲《枉凝眉》。

董小武说:“姜绚,你真是个小仙女。

”3.最后一天游瘦西湖,我没有陪董小武,学校安排我去另外的景点。

晚上回来的时候,他来学校找我,他怎么会知道我读七中

月光微凉,他站在七中砖雕的门楼下面笑笑地看着我。

他说:“你们学校的名字真好听,梅花书院。

”我说:“当然啦,如果你冬天的时候来就好了,一院子的梅树全都开了,整条广陵路都是香的。

”两个人沿着广陵路不知所措地走,经过一段巷弄,突然闻到浓浓的酱香,不知不觉我们便走到了东关街的四美酱园,再往前走便是东关古渡。

我们坐在运河边的台阶上。

他说:“喂,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

”我看,原来是一只绞银的麻花镯子,上面密密地刻着一些奇怪的经文。

我戴上,说:“太大了。

”他说:“不是镯子太大了,是你太瘦了,好象扬州的女孩子都比较瘦。

”我说:“是啊,所以在扬州最繁华的时代,女孩子都被叫做瘦马。

”运河水哗哗地在脚下流过。

他说:“其实这条河的尽头是杭州,杭州也有一座西湖,只是没有扬州的西湖瘦。

”他又说:“姜绚,我觉得自己好象喜欢你。

”远处有舢船开过来,轰隆隆地淹没了他的声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为什么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会是从和她作对开始。

难道他将古代风流才子的吟诗作对,直接简化成了作对。

回去的路上,他来牵我的手,我躲闪着,胳臂上大大的镯子掉在地上,所以他再牵的时候,我便不敢躲闪。

头顶的月光透过梧桐的间隙细细碎碎地洒下来,碎银般泼泼溅溅,像是一地眼泪,而我们正牵手走在眼泪里。

我不敢告诉他,其实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他叫许安。

董小武要回酒店,他明天准备回杭州了,他倒着走,挥着手。

我站在广陵路的尽头,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消失不见,像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我又追过去,我说:“我送你去火车站吧。

”从酒店出来,我拖着他棕色的大旅行箱在前面走,他远远地跟在后面。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只箱子,是棕色和褐色的小牛皮手工缝制的,手握的地方缠一圈细细的藤条,很舒服,箱子的一角嵌着一枚树叶做的花环,是铁制的,他说那是橄榄枝,他的爷爷曾经拎着这个箱子远度重洋。

4.在我见习的旅行社,墙上有一面巨大的世界地图,我们有很多海外旅游线,快要是夏天,最热门的就是芭堤雅,马尔岱夫,营销经理用红笔在地图上把它们圈起来,我也拿红笔把地图上的法兰西圈起来。

因为我的许安,他在那里。

其实我们已经有四年都没有见面了,我只是在视讯里看见他,比从前更瘦更黑,但是更健硕,半工半读的生活,很辛苦。

他在电子信里告诉我,在他住的那个区,许多中国餐馆都有扬州炒饭,只是他们的扬州炒饭只有鸡蛋和饭,他想念家乡的扬州炒饭,有青豆虾仁鸡粒的那一种。

我很想寄扬州的炒饭给他,只是那么远,等他收到,一定会馊掉。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地主很小气,他只肯给自己的长工吃饭,而没有菜肴。

长工们很生气,便糟蹋他的粮食,每个人都装许多的饭,吃不掉全都倒进田头的一个老树洞里。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有一天长工们干活的时候,突然闻见一股清香,寻过去,原来是树洞里那些馊了的饭,日积月累,酝酿成了美酒。

我和许安的感情,也像是这炒饭,隔了太远的距离,我不知道它是会慢慢馊掉,还是年复一年的窖藏,变成佳酿。

那天宿舍里有女生争论:“一个人会同时爱上两个人吗

”问话的那个女生有了新恋情。

我脱口而出:“当然有,一个在远方,一个在心上。

”她们一起取笑我,我把脸蒙在被子里,我不知道董小武和许安,谁在远方,谁又在我心上。

5.董小武又回来了。

他说:“扬州是全亚洲最大的玩具之乡,我看中了一片地,打算投资毛绒玩具,泰迪熊啊,多啦A梦啊,比卡丘啊,都会生产。

”哎呀,他怎么会知道我喜欢它们呢,我的房间里堆满了玩具,我都没有床单,每天睡在一堆玩具中间。

我觉得自己像是他的小秘书,拖着他的棕皮箱子,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从广陵区跑到维扬区,又跑到刊江区。

我带他去冶春园吃大煮干丝,多么神奇呀,一块小小的豆干,被切成头发那么细。

他说:“姜绚,你过来帮我吧,我这个人大大冽冽,丢三拉三的,而你心细如干丝。

”他还真是大大冽冽啊,居然把丢三拉四说成了丢三拉三,以后他会不会把我也丢掉。

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可以去寄啸山庄,可以去片石山房,统统都免钱。

可是,我还是不想拒绝他,因为,我是真的很想和他在一起。

我点点头。

他摸摸我的头发,他真的好高啊,感觉像是百事广告里刘翔摸着潘伟柏的脑袋。

跟他一起,真的百事可乐,不过营养博士说,常常喝可乐,人生将会变得可悲。

董小武又要回杭州了,我拖着箱子依依不舍,他说他很快就回来。

他是真的很快就回来吗

我很害怕,因为许安也说他很快就回来,也许是九月,也许是八月,那是扬州月亮最美的季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如果我的感情也可以三分就好了。

我一直拖着箱子把他送进安检门,他笑着朝我挥手,我也举高了胳臂朝他挥手,我想他看见我手腕上那只麻花镯子。

他说:“姜绚,你要多吃哦,把自己养得胖胖的,镯子就不会丢掉了。

”我捏着脸蛋给他看:“许多肉哦。

”遇见他,喝水都长肉。

从火车站回来,路过大虹桥,我看着烟波浩淼的瘦西湖,想起了杭州的西湖可以每天看见董小武,便变得丰腴。

而扬州的西湖每天皮包水,水包皮,一肚子的水,却还是瘦西湖。

6.没有想到,许安七月就回来了,穿着印“长堤春柳”的T恤满头大汗地站在我的面前。

他说:“姜绚,我还没回家,先来学校找你。

”我们一起去淮海路吃扬州炒饭,在路边等车的时候,他看见站台灯箱上印着巨大的扬州炒饭的广告,都不知道扬州炒饭什么时候有了速冻包装。

许安说:“早知道我在法国,你给我寄一些,我就不用那么辛苦每天啃面包了。

”原来隔着遥远的距离,扬州炒饭除了馊掉和变成美酒之外,还可以速冻。

我说:“许安,你突然回来,我都不习惯了,我们先分开一段时间,大家冷静一下,好不好

”许安很难过:“为什么,我们好不容易才在一起。

”许安日夜思念的扬州炒饭端上来了,他举着勺子发呆。

我说:“许安,对不起。

”我推开门,走进炎炎烈日,我本来想转身和他说再见的,可是他不朝我看,把整个脸埋进了炒饭里,他一定不想我看见他哭。

多希望那炒饭快点变馊,变成美酒将他灌醉,把我忘记。

我走进那家饭馆隔壁的茶秀,董小武在吃一杯冰淇淋,帮我也叫了一杯,是我不喜欢的香橙朱古力。

他又摸我的头发:“姜绚,不要难过,我会对你好的。

”我把脸靠在茶秀的墙上,而许安就在隔壁,也许此刻他正满脸青豆虾仁鸡粒地哭。

我想起了董小武在大明寺求的签诗:两朵隔墙花,早晚结连理。

这是我们注定的结局。

董小武买了许多的泰迪熊和史诺比,箱子里装得满满的。

他又要走了,为什么许安刚回来,他却又要走,难道我的爱情注定不在心上,在远方。

他说:“姜绚,我要去一下云南,等我回来,我便再也不走了。

”我拖着他的箱子,我是真的很喜欢他的箱子,粗糙的小牛皮,笨拙的手工,还有那个铁皮的橄榄花环。

他说过,只有天使才会戴橄榄花环。

我拖着箱子去安检门,董小武去远处的小超市买烟,他连买烟的时候目光都不肯离开我,一直扭头望着我。

他抽烟的样子很好看,烟雾缭绕的,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倒映在放生池的影子。

7.我第一次带团又是去个园,我喜欢那里,时间过得特别快,转一个圈,便是四季。

董小武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我们春天遇见,冬天重逢,季节刚好来一次完整的轮回。

他整个人瘦了一圈,黑黑的,我摸着他的鼻子心疼地说:“怎么杭州的西湖也变瘦了

”他抱抱我,问:“想我吗。

”我拼命地点头,眼泪撒在他的肩膀上,我怎么会不想他呢。

可是他却又要走了。

我不让:“你把我一起带走吧,我想看看杭州的西湖。

”他收拾箱子,把新买的泰迪熊一只一只摆好,我看见他也哭了,眼泪淋湿了小熊的耳朵。

蜀岗西峰那片巨大的下坡路,我拖着箱子跑啊跑啊,箱子滑得太快了。

他过来帮我,他笑我连一只箱子都跑不过。

可是一直到火车站,他都不肯把箱子给我了,我去抢,他躲闪,我再抢,他便咆哮起来:“姜绚,请你走开,我的箱子我自己会拖。

”他打掉我搁在箱子上的手,胳臂上的麻花镯子骨碌碌地滚出去。

我站在原地哭,他也不肯停下来等我。

过安检门的时候,他让我去旁边的小超市买两瓶可乐。

可是我一转身,便看见车站的各个角落冲出许多人,他们一拥而上,把董小武死死地按在地上,董小武撕心裂肺地喊:“跑啊,傻瓜,快跑啊。

”原来真的如营养博士所说,每天可乐,人生将会变得可悲。

在***局,警察打开那只棕色的小牛皮箱子。

警察问:“你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我说:“知道,是玩具样品。

”警察说:“是毒品,是摇头丸。

”警察调出火车站的监控录象给我看,摇晃不定的画面,我五次拖着那只棕皮箱子走过,箱子里装着毒品,箱子的一角嵌着天使才会戴的橄榄花环。

我掩面痛哭,原来我以为的爱情,只是映在放生池底的镜花水月。

为颐和园设计一条导游词,要非常短的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东宫门),迎面就是以仁寿殿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区。

仁寿殿前庭宽阔,松柏苍翠,奇石假山点缀其间。

阶前陈列着古铜宝鼎和龙凤。

院内石须座上蹲着一只铜怪兽,是传说中的麒麟。

在清代,这里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地方。

现在殿里仍照当年帝后临朝的原状布置着。

仁寿殿南北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群房,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绕到仁寿殿后,便是慈禧、光绪及其后妃居住的生活区。

这是一组用五六十间游廊联缀起来的三座大型四合院。

其中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前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有德和园大戏楼的衬托,西接长廊入口,是生活居住区的主体。

乐寿堂陈设华丽,有用珍珠玛瑙和翡翠制成的鱼桌等等。

仁寿殿南侧是光绪居住的玉澜堂。

玉澜堂的后院是光绪皇后居住的宜芳馆。

这三座庭院里都种植着奇花异卉,尤以乐寿堂前的十数棵玉兰最为名贵。

乐寿堂和玉澜堂内部按当年帝后生活原状陈列,陈列物是原物。

玉澜堂两侧配殿内有一道砖墙,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增筑用来幽禁光绪的。

顺着仁寿殿北面的花台右行,可到德和园,德和园是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的。

颐乐殿陈列着二百多件文物。

大戏楼建筑得很有特色。

翘角重檐,朱栏绿柱,是专备慈禧看戏用的。

生活居住区以西,是游览区,为颐和园景物的精华,分为万寿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屋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向北,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通往山腰的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排云殿在这条中轴线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慈禧过生日举行庆典的地方。

殿内陈列的各种盆景、文物,大都是慈禧七十岁生日时大臣们所送的贡品;殿内的大幅慈禧油画像,是一九0五年慈禧七十一岁时由美国卡尔女士画的。

万寿山主体建筑的东侧有“转轮藏”和高达九米八八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玉阁。

宝玉阁座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歇山重檐,菱花隔扇,梁柱、斗拱、椽瓦和匾额,都和木结构一样,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重四十万四千斤,是世界上少有和珍品,俗称铜亭。

佛香阁建筑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阁高三十八米。

阁中有四根高达三十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梨木做的。

佛香阁的外形是按照黄鹤楼设计的。

站在佛香阁前纵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沿着前山山脚,是一条彩画长廊,东起乐寿殿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二十八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画,有西湖风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象一座五彩缤纷的画廊,蜿蜒曲折,把前山的建筑连接在一起。

万寿山前山面临着广阔的昆明湖。

东岸,由北向南布置着知春亭、文昌阁、廓如亭等点景建筑。

知春亭,位于玉澜堂南面的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有桥的岸上相通。

亭子重檐圆柱,幽雅别致。

廓如亭畔有一石座,卧伏着一铜牛,昂首竖耳,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昆明湖。

水中的南湖岛,由十七孔桥和东堤相连接,象一道长虹飞跨在粼粼的碧波之上。

南湖岛同石栏环绕,涵虚堂高踞岛上。

掩映于绿树丛中。

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依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造的。

堤上遍植桃柳,著名的西堤六桥隐现在堤花岸柳之中,其中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造型优美。

西堤西部的水域,又被短堤分割成南北两个湖面。

北部湖中有团城岛,南部湖中有藻鉴堂。

昆明湖同北向南逐渐收拢,东堤和西堤在南端汇合于绣漪桥。

昆明湖水便从这座桥下注入通往北京城的长河。

在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西麓岸边,有一只白石雕造的石舫,叫清晏舫。

船体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上建两层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

后山后湖,别有一番江南景色。

后山的建筑在一八六0年的一九00年两次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破坏,多半只剩下荒台废基,只有五彩琉璃的多宝塔仍然屹立在绿树丛中。

后山上的香岩宗印三阁和分布在它四周的塔台,原是一座宏大的西藏式寺庙,它的前方,是一座横跨后湖的三孔长桥,桥北便是颐和园的北宫门。

桥两侧的后湖沿河是当年买卖街的遗址。

后湖的东端有眺远斋和被称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

眺远斋地势较高,南对墙外的街道,据说慈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此观看百姓到妙峰山赶会,所以也叫“看会楼”。

谐趣园是乾隆时仿无锡畅园建造的,园内一池碧水,亭亭莲叶,环岸有用百间游廊连接起来的十三座楼台亭阁。

凌架于湖心的饮绿水榭。

传说为慈禧钓鱼取乐的地方。

出谐趣园向东,穿过“紫气东来”城关,便离东宫门不远了。

元朝,万寿山称为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

明朝,曾在瓮山上建了一座圆静寺。

清朝,称清猗园。

瓮山泊后改名为西湖。

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贺其母亲钮祜禄氏六十岁生日,在瓮山修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为万寿山,并仿照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池练水师的故事,把西湖改名昆明湖,全园改称清漪园。

清漪园最后建于一七六四年,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耗银四百八十多万两。

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园中珍贵的文物被抢劫一空,宏丽的建筑亦多被焚毁。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总理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奕为了讨好慈禧,就在兴办海军学堂的名义下,开始了修复清漪园的工种,并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工程延续了将近十年,直至一八九五年才基本结束。

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到西安,颐和园又遭到破坏,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又动用巨款,将颐和园修复。

这里不但成为慈禧晚年避暑、游览、做寿的御苑,而且是她进行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行宫。

一九一四年,颐和园作为皇家花园由清皇室售票开放。

一九二四年,清末皇帝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辟为公园。

在颐和园西侧有静明园。

园内有巍峨的玉泉山,有享有盛名的“玉泉趵突”泉,景物奇丽诱人,为京郊四大名园之一。

答案补充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

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

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

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两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