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介绍富民的导游词

介绍富民的导游词

时间:2016-05-01 03:41

横店圆明园导游词300字

横店圆园,内有100个花园,万千种奇花异草,故又花园汲取北京皇家御园圆明园盛时精进行了创新,是一座集中西方优秀造园艺术,融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辉煌壮丽的文化乐园。

国衰园毁,盛世兴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在党中央建设文化强国精神指引下,在省、地、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园区周边百姓的翘首期盼下,本着爱国、富民、美化家园的责任,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以一个中国农民的大智大勇,80高龄亲任总指挥,决策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

北京电影制片厂德艺双馨的资深美术大师、横店影视城总设计师张先春担任总设计师。

横店圆明新园分为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 (红楼梦园) 四大园区(又分别称为春苑、夏苑、秋苑、冬苑),以及大型多媒体激光水秀《梦幻圆明》、欢乐夜瑶池、欢乐夜庙会、皇家动物乐园、皇家冰雪乐园、皇家自然宝藏观赏园等景区场馆,并配有世界一流多功能、全方位的高科技尖端游乐项目。

横店圆明新园总占地7000余亩,总投资300亿元。

2012年5月动工兴建,开山挖坡,筑坝围湖,通河架桥,造景修路,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历尽艰辛,攻克万难,夜以继日,加紧建设,其中新圆明园赶在2015年北京圆明园被毁155周年之际建成,具有伟大爱国纪念意义。

铭史记遗恨,聚力扬国威。

全部景园仅用四年时间,于2016年相继建成,终圆梦想。

导游词作文五百字的德阳孔庙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的腹心地段,所辖面积9563平方公里,总人口155.2万,张家界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19个少数民族达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10.8万人,苗族2.69万人(据 1998年年底统计)。

张家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气温28摄氏度,寒月平均气温5.1摄氏度,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气温宜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请你们回头一看:那就是闻名世界的天门山,相信大家对1999年12月举行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飞机穿越天门洞那壮丽的一幕仍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河,叫澧水,它发源于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县的八大公山,穿越断崖峡谷达数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较少污染的、风光最美的“生态河”。

国内首创的无动力橡皮舟旅游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采的茅岩河。

张家界现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约是在距今一亿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时期。

由于位处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造就了壮观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没的地下阴河。

我们此行第一站--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就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张家界市的发展史。

张家界市区以前不叫张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

史书记载:“庸,国名。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灭庸。

”故有“大庸,古庸国是也”的说法。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

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那座与天门山并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天下划成三十六郡,大庸划归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后来,汉高祖刘邦又把大庸划给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县;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现在的天门山,发生了一场大山崩,崩掉了半边山,也崩出了一个世界奇观一个巨大的穿山门洞。

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下旨将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并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门郡,分管四个县,以提升天门山的政治地位。

在以后长达一千七百二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庸几度兴废,先后历经了三十余次建置改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在大庸县北部大山中,发现了一片奇特罕见的砂岩峰林自然奇观,世界为之轰动。

至此,张家界总算完成了漫漫时空的跨越,终于从“深闺”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早日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张家界市制定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明确张家界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从1982年国家森林公园成立时算起,张家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其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明确,建市以来,全市累讦接待国内外游客16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

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

旅游收入相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2.34%提高到1999年的16.9%,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格局中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9年47:18:35调整到1999年的27.0:26.4:46.6,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已初步建成了拥有机场、海关、火车站、高等级公路、现代通讯、星级宾馆、大中专学校、先进医疗卫生设施、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以及不断扩大和功能日趋完善的大旅游环境格局。

目前,张家界火车站已与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车。

张家界机场开通了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空港口岸和香港、澳门、曼谷的的包机航线业已开通。

全市拥有宾馆饭店4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20余家),床位总数已4万张。

全市现有旅行社5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47家。

旅游从业人员1.8万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

同时,我们成功地接待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国际森林保护节及世界特技飞行大赛,从而为张家界赢得了声誉,扩大了知名度。

张家界旅游业正在走向成熟。

有人说,张家界盛产风景。

除了已经开发开放的核心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外,周边开放景区还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漂流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世界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以及道教名山五雷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贺龙元帅故居洪家关等。

全市旅游风景区所占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堪称湖南第一旅游资源大市。

一位大诗人写道:“如斯仙境何处有,劝君早做武陵行。

” 尊贵的客人,真诚地欢迎你们的来到。

张家界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让我们共同爱惜她、保护她、享受她,一睹她姿容出众的风采

陈村导游介绍词

明熙苑位于昆禄公路旁,距昆明市区16公里,距富民县城5公里,占地200公亩,集休闲、娱乐、康体为一体的三星级综合度假山庄。

有多功能会议厅、夜总会、KTV包房、保龄球馆、网球馆、康体中心、美容中心、游泳池茶苑等康乐设施。

以上这些设施总体来说还不错,算是比较齐全的度假地。

特别推荐的是明熙苑的环境,前面绿化得很好,鸟语花香的。

后面还有一座可供游人锻炼攀爬的小山。

早晨起来,空气特别清新,去后山走走是很不错的享受。

山上有古驿道,曾是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拍摄实景地之一。

后山还种植有大面积的果树,若是杨梅成熟的季节,不用多说,一定是一片很热闹的景象。

适合家人度假,也适合做小型会议培训地。

跪求友谊关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欢迎到祖国的南大门——关观光游览。

我是导游xx,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时祝愿大家玩得开心。

下面我们游览的是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凭祥市西南18公里的 中越边境处,距越南首都河内180公里,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在这里与越南的铁路、公路相接,是历代中越交通的重要关口,为国家一级口岸,由于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守边关的重要军事关口。

被列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

1963年还连同关后的大清国万人坟一起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2月,还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随着边贸之旅,跨国之旅的兴起,友谊关作为通往越南最便捷的边境口岸,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说: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知识和启迪,从而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现在我们的友谊观 也紧随时代的步伐走向未来,所以我们更不能忘却她的历史了。

友谊关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关隘。

说她古老,是因为她始于汉代,是历史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关。

友谊关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

历史上她曾几度改名。

友谊关名称的变化 反映了我国与祖国南部边疆地区外交关系的变化。

我们不地不提的,就是“镇南关”这个名字。

她记载了我国人民捍卫祖国的一部血泪史。

1885年,入侵越南的法军 发动了谅山战役,直扑凭祥,镇南关失守。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

清未老将军在这时挑起了重任。

他率军誓死抗战,取地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不依靠外界的力量的胜利。

震惊了整个世界,并直接致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

这为民族英雄为一个民族的崛起,挑起了钢筋的脊梁。

连同“镇南关”一起被载入了史册,值得我们缅怀 刚才我们提到了它的古老,而我们说她年轻 是因为“友谊关”这个关名以及重建的关楼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更因为中越人民的 睦邻友好关系和 国家的兴边富民政策 赋予了她青春的活力。

而且友谊关也是战争历史的见证。

刚才我们说到的镇南关大捷,在这里就不重复 多说了。

但最值得一提的,也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就是——在1949年12月11日,中国解放军把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宣告了广西全境的解放,迎来了同意富强的新时代。

在关楼内,还保留着这些战争的纪实资料。

现在说到关楼呢,我们就让来了解一下它的建吧。

友谊关是一座城墙式建筑,楼高22米,共4层,占地180平方米,底层是厚实的城墙,中央为圆拱顶的城门,非常雄伟。

二楼为展览厅,陈列着自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及文物。

三楼分为会议室和中越外事会客室及展示有中国九大名关照片和资料的展厅。

四楼正面上方是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微,楼顶飘扬着五星红旗。

游客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友谊关楼的正门,远远看去,气势恢宏,像一个忠实的士兵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大家请看~城门上 匾额上“友谊关”这三个字,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

字体浑厚,苍劲有力,还是出自陈毅元帅之笔。

大家请看,这关楼的城墙棱角分明,建造得十分结实。

石头栏杆雕刻精细,圆拱的门窗精美,造型庄重大方,使得整座关楼不仅雄伟壮丽、坚实稳固,而且还具有民族特色。

皇泽寺导游词初中作文

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

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

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则天殿,位于皇泽寺内的中心建筑大佛楼下层,其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

现殿内端坐着金身的武后石刻圆雕像,头戴饰有坐佛的宝冠,胸饰缨络,半臂披帛,双手交于腹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座,下著裙,披覆于方形石座上,冠服、坐式,一如比丘尼,面相宽额广颐,和史籍记载吻合。

武则天,名望,公元624年生于广元,公元705年死于洛阳上阳官。

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

这尊真容石刻造像,就其形象,有两个特点: 一是石像神态表现出登基以后的持重安祥。

武则天一生执政49年,在位21年,当了28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67岁正式改唐为周,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周的圣神皇帝。

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

这也是武则天重佛,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的例证。

当时李家皇族信奉的国教是与皇族同宗同姓的李耳为教祖的道教,统治思想仍是传统的孔孟之道,母仪天下的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就是贤德的典范,常居深宫不出,还精心编写出《女则十篇》教化全国女性。

唐王朝主张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统治阶层。

而佛教却有转轮女王的说法,于是,借助《大云经疏》的出台,武则天把她转换为女身弥勒佛降世,更能为自己政治上的亮相而得到堂皇正统的铨释。

皇泽寺又是北魏时期开创至唐时越发兴盛的佛教寺庙,把自己装扮成佛身,因而更加合适。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人们总是争论不休,褒美和贬詈并存,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没有第二个人物能使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

她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孔孟之道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脱颖而出的唯一女皇帝,单凭这一点,就使得武则天注定成为一个盖棺也不能定论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几点是历史所公认的。

(一)积极推行富民路线,重视农业发展。

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时期380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615万户。

(二)国力强盛。

国家版图东西南北四域达到了整个唐代的极至。

军事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贞观时期。

(三)任人纳贤。

数次下诏求贤,对有才干的人破格重用,从而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四)善于纳谏。

当时连农夫樵人都可求见皇上申述意见。

还着力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封建时代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局面。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

有过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之失,给国家造成了一些灾难和损害。

关于武则天宠信男宠薛怀义,二张等人的行为,历来是人们纷纷指责的焦点之一。

但古代皇帝哪一个又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尝不可?封建正统史家对此贬斥为母鸡司晨淫乱宫闱,会天下大乱。

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时间里,却没有发生过一场成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人称帝,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胆量与气魄!当时不管历经沙场的武将,还是学富五车的文臣,都统统跪拜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正如鲁迅先生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曾专门题写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的评语。

郭沫若先生也专门题写了这副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就是说武则天执政,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启发了唐玄宗创建的开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剑门关一带流传颂扬,光辉业绩使家乡广元也感到荣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侧,陈列了这样一块碑——广政碑。

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的。

碑刻所镌刻时间是广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年间,为公元959年所刻。

碑首额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虞所立。

全文29行,每行29字,骈体文,文中凡遇后、天后,必提行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

此碑是研究皇泽寺历史较早的实物资料,也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

要点有二,一是因为此碑上己明确写着皇泽寺,这个名称,比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要早120余年;二是碑文说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句,表明武则天是在其父亲任利州(广元)都督期间,生于广元。

碑文还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武则天已被当地人当作神明膜拜,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无不响应。

以及当时建寺规模、庙产等情况。

后来,祈求武后赐福这样一种民间的自发祭祖活动,演变为在武则天生日那天的 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广元民俗,也是广元现在每年9 月1目的女儿节的由来。

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隐诗利州江潭作、皇泽?quot;广政碑和武后真容石刻像等为主要依据,考证出武则天毫无疑问出生于广元。

石刻艺术瑰宝——皇译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在寺内西山东壁脚下崖面上,寺内造像大小窟龛54个,造像1203躯。

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盛于初、盛唐时期,唐以后基本逐渐成为武后专祭祖庙,不再继续开龛造像。

中心柱窟亦称支提式窟,位于大佛楼中层南侧,编号45 号,开凿于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泽寺现存最早的一窟。

此窟前凿方形窟门,平顶略弧,深2.76米,宽2.6米,窟中央凿中心方柱直通窟顶,窟室三壁开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雕七佛八飞天,大拿侧下各开一小金,龛中凿一佛二弟子像。

三壁上部平面处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

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拿中雕一佛二菩萨三尊像。

中心柱主龛所表现的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指佛教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以其在时间上相连续的关系,故俗称竖三世。

正中是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燃灯佛是梵文意译,也译为 绽光,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得名。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从衣钵相传的观念解释,这三位是太老师、老师、学生三代同堂。

中心柱,是由佛塔转化到石窟中而来的。

皇泽寺的中心柱窟,是受北方的中原石窟传播影响,石柱上及窟室内三壁开龛,凿出佛像,供僧人诵经时礼拜佛像,以获取《菩萨本行经》所说: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之量也的功德。

此窟雕刻精细,结构巧妙,手法古朴,是不可多得的早期石窟。

五佛窟位于皇泽寺五佛亭上层。

编号51号的叫五佛窟,开凿于隋代末年,该窟为敞口外方内圆大窟,内凿圆拱龛,龛顶略弧,后部设低谷,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主像,像后浮雕双树及人形化的天龙八部护法像。

此窟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为弟子迦叶、阿难;外侧为胁侍菩萨像。

其造像清秀修身,有北魏遗风。

弟子、菩萨站像膝部略曲,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和婀娜多姿的神态。

雕像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刻出薄薄的衣纹,轻轻贴在修长的躯体上,隐约透出肢体的舒展健美,仿佛才刚从清清的江水中走出,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谓曹衣出水的重要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佛窟)位于大佛楼上层,这一龛编号28号,叫大佛窟,开凿于初唐。

此窟呈平面马蹄形窟,弯隆顶,窟高6.68 米,深3.6米。

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高浮雕人形化天龙八部护法像,右弟子与右菩萨之间的下部雕一双手合十、单膝而跪的供养人一尊,高0.67米。

此窟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正中为阿弥陀佛,高4.9米,是佛教里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右两侧为二弟子迦叶、阿难;外侧头冠饰宝珠的为大势至菩萨,头冠饰化佛的是观音。

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三位又称为西方三圣。

大佛窟是皇泽寺石窟中开凿规模最大、造像最为精美的一窟。

它的形制、布局接近五佛窟,而像容渐趋丰满,组合中多了二身力士,雕饰精美,刻画入微,雕刻技法熟练,介于阶梯式和圆刀间的过渡形式,确为我国唐代早期石刻的代表性作品。

从大佛楼下来,我们去参观珍贵的桑蚕石刻连环画——蚕桑二十事图。

大家知道,我国的蚕桑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和古代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把桑树中的野蚕拿到家里饲养,已经出现了养蚕、缫丝和织帛技术。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甲骨文中有蚕、 桑、丝、帛等象形字,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见到西汉初年的丝织品,工艺水平达到非常精美的程度。

中国的蚕桑生产和丝绸工艺,堪称世界一绝。

古丝绸之路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和蚕桑生产经验。

但由于时代久远政事兴衰,保留完整的东西确实不多了,然而在皇泽寺内却保持了这样一组珍品——蚕桑十二事图。

蚕桑十二事图,镶嵌于皇泽寺五佛亭北侧廊内石壁上,由十四块石碑组成,高1.3米,总长5.8米,作者在深灰色的梨园石上,采 用阴刻平图手法作画,线条柔美,人物姿态各异,构图精美,镌刻细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美的川北乡土风情,是甚为难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这组连环画以蚕神马头娘倚马思蚕作首图,把人们带入了桑茂蚕肥、茧大丝长的丰收境地。

然后以《选桑椹》、《种桑》、《树桑》、《采桑》四图,展现我国清代培养桑树的经验;以《窝种》、《体蚕》、《喂蚕》、《起眠》、《上簇》、《分茧》、《腌种》、《缫丝》八图再现清代养蚕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从采种育桑到养蚕缫丝的全部过程,可谓匠心独运。

这套石刻连环画的作者是清道光时广元县令曾逢吉。

清嘉庆十七年,湖北京山举人曾逢吉以军功出任昭化县令,见当地百姓生活贫困,使令各处利用广袤田野栽桑养蚕,亲自著书立说,总结推广种桑养蚕技术,并作出一系列规定。

此法很快见效,到了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时,广、昭两县千里驿道皆桑树成荫,胜过河阳桃花、江南柳色。

到了这年冬季,曾逢吉奉旨调任松州同知时,赶给出这套《蚕桑十二事图》流传后世,图中,他倾注心血,把广元奇山异水融入画中,透过美丽的图画,能看见广元美丽的田园风光,勤劳的蚕妇和繁忙的村庄,令人似身临其境。

这幅连环画不仅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古代广元一带地区栽桑、养蚕经验不可多得的实物。

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此拓片作为珍贵资料收藏,相关的农业大学还将此作为教学材料引用,可见它的价值。

近代文物——红军石刻标语碑林 这里是红军石刻标语碑林,1980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了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匾额。

碑林建筑外观为一座古建筑,座西朝东。

占地面积为三亩多,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厅内排列有序地陈列着58条石刻标语碑板原件43面及一口刻有标语的水缸,三壁墙上巨大的通体玻璃内陈列着1933年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建立川陕苏区的重要拓片、标语45条计46幅。

整个大厅衬着青石石板铺成的地面,显得肃穆而庄严。

该碑林无论内容的丰富,还是规模的宏大、保护程度的完好,都称得上四川之冠。

石刻标语宣传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特色的宣传形式,这些石刻标语同川陕根据地的其它文献一样,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今天人们学习中国现代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