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当导游介绍一下明皇陵
嘿!游客们,大家好,我想你们介绍一下,我是旅游社的一名导游.今天我你们去美丽的风景区——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
是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2014年成功申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皇陵陵墓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5米。
陵墓堆土而成,封土堆底边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
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257米、宽6.3米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32对石像生。
自北而南依次排列的石刻有:独角兽卧像2对;石狮蹲像8对;石华表2对;马官、石马与控马者立像6对;石虎立像4对(现缺一对);石羊卧像4对;文臣立像2对;武将立像2对;内侍立像2对。
这些石像生是目前所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石刻,具有很高的石刻艺术价值。
不仅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而且雕刻技艺上也有独到之处。
均用整块石料雕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均造型生动,刻琢精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们是宋元石刻艺术发展的最早产物,对明清的石刻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道南端紧连金水桥遗址,遗址南侧的东西两边各竖立一块大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
两碑尺寸相同,规格一致,均高6.87米,分别由螭龙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
皇陵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6个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又名“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秉笔直书,历述家世实情与戎马生涯,一改历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谀墓不实的恶习。
皇皇大著,堪称一绝。
碑文长达1105字,是研究朱元璋家史与元末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
凤阳县明皇陵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这里有扬名中外的明皇陵,有精妙绝伦的韭山洞,还有错综复杂的狼巷迷谷。
凤阳素有“花鼓之乡”的美誉,还坐落着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小岗村,在这片地质辽阔的土地上还深藏着大量石英沙,在现代科技的推进下,已经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为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在这诸多的名胜古迹中,我惟独喜爱明皇陵。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
在以前,没有机械和工具,这要付出多少的汗水
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而现在,人们可以方便的使用工具盖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十分智慧。
真想不到古代劳动人民在那样的条件下是怎样建起这座宏伟瑰丽的建筑呢
以前,要去明皇陵,只能走泥路,而且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
而现在,家乡铺了水泥路,从前的那条路也变得宽阔平整、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从前,明皇陵没有太大保护,几度经人破坏。
而现在,人们把它当做文化遗产来看待,对于祖先流传下来的珍宝,人们已经有了严格保护的行动,仔细修补,再也不会那样破碎了。
走进明皇陵,石人石马以前雕刻地如此细致,上面雕刻的每一根头发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这是以前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呀
家乡的变化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建设者凝聚成的,科技在不断进步,我相信在不远的明天家乡会更美好。
黄帝陵导游词200字,不要太多了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介绍黄帝陵的导游词,50字左右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
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
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我来当导游介绍一下明皇陵
嘿!游客们,大家好,我想你们介绍一下,我是旅游社的一名导游.今天我你们去美丽的风景区——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
是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2014年成功申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皇陵陵墓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5米。
陵墓堆土而成,封土堆底边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
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257米、宽6.3米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32对石像生。
自北而南依次排列的石刻有:独角兽卧像2对;石狮蹲像8对;石华表2对;马官、石马与控马者立像6对;石虎立像4对(现缺一对);石羊卧像4对;文臣立像2对;武将立像2对;内侍立像2对。
这些石像生是目前所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石刻,具有很高的石刻艺术价值。
不仅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而且雕刻技艺上也有独到之处。
均用整块石料雕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均造型生动,刻琢精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们是宋元石刻艺术发展的最早产物,对明清的石刻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道南端紧连金水桥遗址,遗址南侧的东西两边各竖立一块大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
两碑尺寸相同,规格一致,均高6.87米,分别由螭龙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
皇陵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6个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又名“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秉笔直书,历述家世实情与戎马生涯,一改历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谀墓不实的恶习。
皇皇大著,堪称一绝。
碑文长达1105字,是研究朱元璋家史与元末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
写一篇黄陵黄帝陵里黄帝的脚印导游词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寝,是《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现代的各种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3万余株。
位于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距今5000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4日,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陕西省全面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
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谁能写一篇关于三峡的导游词啊 250字左右啊 急急急谢谢了
一般2天就差不多了。
第一天:早上从西安到黄陵,拜谒黄帝陵, 下午从黄陵到宜川壶口瀑布,参观壶口瀑布。
午餐在黄陵和宜川壶口,到时候根据时间安排。
晚上住延安第二天:参观延安市内景点:宝塔山、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总共4个小时差不多。
晚上可以返回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