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汉中门中英文导游词

汉中门中英文导游词

时间:2016-03-10 13:39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汉中武侯祠和古汉台,的导游词,要实地讲解的那种,不要和背书一样

天下第一武侯祠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誉的——汉中勉县武侯祠。

汉中勉县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以西3公里处,前依108国道,后濒汉水,坐南向北,占地30余亩,由7院60余间殿宇房舍组成。

建筑雄伟,布局严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

为什么称其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是因为在全国众多的武侯祠中,汉中勉县武侯祠修建时间最早。

它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同时,它是由后主刘禅亲自下诏修建,是全国唯一的官祠,其他的武侯祠均为民间集资兴建。

进入景区来到武侯祠的标志性建筑——牌楼前,您首先千万不要小看脚下这条青石板小道,它东连金牛道,西通褒斜道,是当年出秦入蜀的必经要道。

从古至今,来此之人,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这座高10米、八角上翘重檐两滴水的高大牌楼。

牌楼正中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诏谥亮为忠武侯(《谥法》危身奉上、险而不辞难曰“忠”,威强敌德曰“武”)。

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

诸葛亮,汉末徐州琅琊阳都武乡人,封侯拜相时,其家乡属曹魏领地,恰巧汉中也有一地名武乡,“借地封侯”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与其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命运永远垂青于那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

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 穿过牌楼南行便为“琴楼”,为券洞式城门建筑,钟、鼓楼居其两侧,楼中设一石榻,上置一古琴,相传为诸葛遗物。

此楼为后人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附会其说而建。

琴楼正中上书“高山流水”四个大字。

高山流水典出《列子 汤问》:“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子期亡故,伯牙愤摔谣琴再不复弹。

” 高山流水由此便成为知音的代名词。

为什么要将高山流水题写于此呢

您可能认为它比喻诸葛亮与刘备的知音相遇之意。

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真正的知音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真正造就您、促使您成就大事的,往往不是您的朋友,而是您的敌人。

暮年的康熙在千叟宴上举杯讲到:我这一杯酒不敬别人,敬的是鳌拜、吴三桂、葛尔丹,我希望他们来世再与我为敌

2002年世界杯期间使小小的塞内加尔一战成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强劲对手——上界冠军法国队。

为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发出“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仍要去江东吊孝

一方面是为了吴蜀联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此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幸皇天不负,又来一位司马懿,否则孔明先生岂不要成为东方不败、独孤求败了吗

过琴楼,穿戟门,便来到了拜殿,又名献殿。

殿内遍悬慕倾之匾,为祭拜诸葛亮之地。

在拜殿左侧有一个醒目的石碑,上书“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於遗迹万古清高”,为冯玉祥将军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行营所题。

想必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敢弄险。

客观的来看,当年诸葛亮小心谨慎有三个原因:1、从人口来看,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当时,北魏人口504万,东吴265万,而西蜀仅94万人。

2、从人才来看,西蜀建国最晚,当时天下一流人才均为魏吴所有,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3、从局势来看,成立仅两年的西蜀因刘备怒而兴兵,国力受到重创。

东吴伺机报复,北魏欲借机吞蜀,南方蛮夷拥兵叛乱,蜀汉局势恶化。

此时此刻,诸葛亮怎能不小心谨慎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心谨慎与冒险并不矛盾。

诸葛亮一生都在冒险。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不见,他是在冒险

他在冒“与狼共舞”的险

刘备如非明君,此生孔明先生可真要在隆中与狼共舞了

公元208年,诸葛亮舌战群儒,以孙刘联军区区三万之众凭长江天险与曹操百万大军决战于赤壁,他同样是在冒险

从公元227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以西蜀五万精兵为主力,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使魏军“畏蜀如畏虎”,他还是在冒险

不过,诸葛亮的冒险,是三思而后行的冒险,是深思熟虑、综观全局的冒险,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冒险

正如大殿门前的一幅对联所讲: “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过拜殿便为武侯祠的大殿,正中神龛上为诸葛亮的塑像,羽扇纶巾,鹤氅方裾,潇洒睿智,栩栩如生。

大殿后为崇圣祠。

正门有清代王鼎丰所题对联一副“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哀”。

我们先看上联,《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赵,谋不过孙糜简,势单力薄,可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从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到公元219年刘备攻占汉中,短短12年间,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诸葛亮靠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虽明知“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于之争锋。

”,仍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之志;虽明知三分天下后,西蜀无论政治、经济、军事与北魏均相差悬殊,仍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虽明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中华民族智慧象征的孔明先生,他为的是什么

图的又是什么呢

——“鱼如得水”

您细细品味这四个字,无水之鱼为死鱼,无鱼之水为死水。

鱼与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不正如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掩卷长思,不竞为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所折服,他就象中华民族在漫漫文明长夜里的一盏孤灯,如同苏武牧羊时那根没有旗旄的光秃秃的节杖一般,永远萦绕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头

想从事导游

1,那么我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查你当地旅游局的网站,看相关消息和考试时间,了解情况,什么都不知道就别考了,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2.那我现在需要看什么书呢

去当地旅游局买资料,书籍,这样准确,胜算大。

他们发的书都要看,也会培训告诉你什么是重点的。

3.我需要看什么书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你省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导游业务,导游词等,这些不仅仅要看,更要背,活学活用

希望你有一定准备再考,不要盲目随从,导游也有他艰辛不易的一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口语交际 我来当导游

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

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

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

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

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

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

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

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

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

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

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

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

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

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

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

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

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

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

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

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

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

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

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

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

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

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

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

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

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

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

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

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

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

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

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

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

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

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

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

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

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

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

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

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

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

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

桥的全长375米,宽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

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

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

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

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

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

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

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

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

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

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

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

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

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

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

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

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

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

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

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襄阳古城,古隆中导游词谁知道?

襄阳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

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

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如今,雄伟壮观。

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

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

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

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

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

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

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

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

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

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

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

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

”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

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

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

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

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

”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

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

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

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

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

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

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

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

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

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古隆中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 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 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 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 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 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 有山隆然而起 得名 三国演义 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 隆中对策 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 它们是:三顾堂 草庐亭 草庐碑 六角井 躬耕田 抱膝石 梁父岩 老龙洞 半月溪 小虹桥 武侯祠 野云庵等,被称为 隆中十二景 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 今山东沂水县人 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 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 昼勤四体,夜诵经书 ,躬耕自食 古隆中内有数十亩 躬耕田 ,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 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 梁父吟 ,以寄托志向 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 徐庶 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 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 卧龙 ,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 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 虽然隆中有人说 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 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 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 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 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 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 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 三顾堂 上 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 三顾 和平等 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 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 隆中对 在 隆中对 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 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 真可谓: 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 隆中对 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 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 张飞说: 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 三国演义 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 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 三国演义 热,成书的专著 专辑有 三国的人际关系学 三国的智慧 三国 商业学的宝库 等等 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 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 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 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 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 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 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 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 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 正宗 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 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 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 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 以 隆中对 之 隆中 为证, 南阳派 以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为证,争得不亦乐乎 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 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 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 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 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 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 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 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 躬耕于南阳 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 南阳又分属湖北 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 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 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 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 谢谢大家

篇幅有限先贴这些

你还知道那些风景秀丽的世界名城

做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一座城市的特色吧

(120)个字。

智慧一位老员外,特欢牡丹庭内庭外都种牡丹。

老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位老翁,老翁很开心的插在花瓶里。

隔天,邻居激动的和老翁说: 『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不全吗

』老翁总觉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还给老员外。

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诉老员外,关于富贵不全的事情。

老员外忍不住笑说: 『牡丹花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无边吗

』老翁听了颇有同感,选了更多的牡丹花,开心的走了。

有智慧的人,不会和不同角度的人争吵,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说话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异,不管意见和你是否接近,每个角度的意见都值得去采纳。

亲爱的朋友,多往积极的层面去思考,你会发现自己充满活泼朝气,学到的知识更多,任何问题都浮现着隐约的答案。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广度。

淝水之战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

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

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李广装死,痹敌逃生汉武帝即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并讨伐匈奴。

因为匈奴兵多,所以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李广也受伤被俘虏。

匈奴兵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着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

行走十余里,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

李广猛地挣脱出来,飞身跨上那匹快马,匈奴少年猝不及防地被推下马,弓箭也被李广抢走。

李广调转马头向南疾驰,匈奴几百名骑兵紧追不放,李广边逃边射,跑了数十里回到了汉营。

至汉后,削官为民。

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怎么称法呢

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

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

”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

大人都想不出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

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

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

”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

曹冲真聪明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