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
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
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
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辖。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
1994年4月,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尔而得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去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
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
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
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和杨家界风景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于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内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景色奇、秀、幽、险,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原本”。
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等名胜古迹,贺龙、杜心五等名人故居构成了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而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民间武术硬气功,更为当地的旅游资源锦上添花。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怎样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香山公园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北京香山公园参观游览。
我是大家的景点讲解员小张。
今天大家在香山的游览就由我全程为大家服务。
在此,希望大家在领略香山的烂漫枫叶以及古典园林文化之美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一份愉快的的心情和美好的回忆。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我们今天的游览。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577米,满山是黄栌树,霜后呈深紫红色。
陈毅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即指黄栌树叶。
霜降时节,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
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在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成为北国著名的秋游胜地。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
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
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
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为香山诸寺之首,“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唯有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
在香山公园西部。
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顶可饱览香山全景。
近年已建有缆车索道,牵引登山。
双清别墅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寺下。
这里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
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
1917年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并以此为名。
别墅淡雅幽静,山水树石顺其自然。
清泉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
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园中园”。
眼镜湖,在香山公园北门内。
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
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崛起。
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帘垂挂的水帘洞。
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
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毗邻眼镜湖。
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嬉戏。
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
池西有轩榭三间,即见心斋。
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
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
当年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臣僚。
香山公园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1186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
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
香山四季美景不断。
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
那么,历史悠久的香山公园便以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红叶飘丹,冬林银妆素裹的自然景观,成为北京西郊的绿谷氧吧。
公园内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6%,仅古树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公园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资源。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首都秋季最靓丽的一道景观,每到深秋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齐聚香山,共赏秋色。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的游览已经接近尾声了。
相信大家一定领路到丹枫烂漫锦妆成,要与春花斗眼明的红叶美景。
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祝愿以后的每一天都能想今天一样快乐,像这满山红叶一样如火如荼
期待我们下一次再见
道县西洲公园导游词
西洲公园位于湖南省道县县城南面潇水与濂溪河交汇处,四周绿水环绕,洲上草木葱茏,翠竹丛生。
是道县唯一的公园。
公园因地处西洲而得名。
西洲乃两河交汇处一河洲,东北西南走向,长400,宽100。
公园分为两部分,沿潇水西岸一狭长带状区域分别有“红军墙”“老年活动中心”、溜冰场及公园售票亭。
西洲为公园主体,由一座三拱石桥与西岸相连。
洲上分为儿童游乐区、吊脚楼及水土娱乐区等多个项目。
道州自古也是旅游胜地,应接不暇的旅游地点让人惊叹,如月岩望天,文化广场,楼田石窟,锡矿温泉等等著名旅游景点,甚至与乡村小道都是一幕幕美丽而又清新的景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的眼球
增加了不少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
道县主要有濂溪故里、月岩赏“月”、都庞岭:瑶族迷失的祖居地、鬼崽岭祭祀遗址、濂溪秋色、道县乡村印象、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风光、湘源温泉风景区、绿色千家洞、中朗岩、水上迷宫—两河口、道州八景图、神奇古村田广洞、千年古村小坪、道州摩崖石刻、天然博物馆-楼田村、道州古凉亭、乐福堂古民居—龙村、白马渡镇武家滩郑家百年桂花树、红军墙、西洲公园、何宝珍故里、何绍基故里、东洲草堂、永安关古战场、玉蟾岩遗址、福岩洞古人类遗址、道县文塔、敦颐广场、寇公楼等多处旅游景点。
营山县北塔公园导游词作文怎么写
各位游客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前往香山公园景区。
首先,请允许简要地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
香山公园位于海淀区,北京市西郊,是国家AAAA级景区,北京市精品公园,2004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景区占地180余公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
香山公园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1186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
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
在辽代,这里是私人宅邸。
当时有个中丞名阿勒弥者,见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舍。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现在香山寺之前身。
金章宗时,又在此建会景楼和祭星台建筑,从此皇家苑囿的规模初步形成。
清乾隆十年(1745),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形成了盛清时期京西“三山五园”之一,即静宜园。
此时园内景物非凡,建筑多样,各式的亭台楼阁、廊轩馆榭、牌坊、庙宇等分布在山峦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绿荫之中。
香山四季美景不断。
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
那么,历史悠久的香山公园便以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红叶飘丹,冬林银妆素裹的自然景观,成为北京西郊的绿谷氧吧。
公园内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6%,仅古树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公园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资源。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首都秋季最靓丽的一道景观,每到深秋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齐聚香山,共赏秋色。
也许各位会问,香山问什么叫做香山呢
大家不妨猜猜看求采纳
三峡导游词关于八年级语文第一段
各位团友,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为50平方公里。
它由五泄湖、桃源、五泄禅寺、东源五泄瀑布、西源生态峡谷等重要景区组成。
五泄瀑布是风景区的精髓,一泄娟秀奇巧、二泄珠帘飘洒、三泄千姿百态、四泄烈马奔腾、五泄,香港报纸誉其为“神州第一飞瀑”。
五泄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400多种,草本植物600多种,7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泄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他的地理学巨著中记述了五泄山水。
赞其日:“水势高急,声震山外,望若云垂。
”1100多年前,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五泄山水,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广招弟子,传播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的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历代名人,如著名地理学家、诗书画篆四绝的徐渭、古代人物画大师陈洪绶、清宰相刘墉()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作家等都游览过五泄,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对五泄风景赞叹不绝。
【叠石岩】五泄的第一个景点是叠石岩。
它高约100米,长约400米,径直向五泄溪斜伸过来,它是风景区的照屏,使其欲露先藏。
民间传说,五泄过去老发大水,冲毁了田地庄稼,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次,天上神仙驾祥云路过此地,只见下面波涛滚滚,五泄又在发大水,五条玉龙又在作孽。
他动了怜悯之心,手抓神仙土向下撒,谁知土高一尺,浪高一丈,连施了几十把土,才将洪水止住。
这几十把土堆叠成叠石岩,成为五泄一景。
大家看,“叠石胜景”这几个摩崖大字,是著名书法家钱君訇先生的墨宝。
【五泄湖】我们站在五泄湖大坝上,可以感觉到凉风习习,面前的五泄湖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五泄湖呈狭长形,弯弯曲曲长2公里,水容量为1O01万立方米。
大家看,这是夹岩峰,它高200多米,巍然屹立,弧形的岩壁,上倾下收,超过了90度,非常险峻,那裸露的碎岩是地壳剧烈变动时高温凝结而成,古人写诗赞其日:“皱瘦石骨透,兀立干仞壁。
游履阻攀跻,猿猱竞跳踯。
”下面我们乘船去湖中游览,看一看两边的风光。
大家看,这夹岩峰光滑陡壁处,凿刻着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沙孟海题写的“五泄胜景”四个大字,增添了这里的风采。
大家猜猜看,母个字的大小有多少?直径有10米,真是气势豪迈。
这里有一个山洞,叫夹岩洞,深约20米,高16米,原在半山腰。
山脚有夹岩庙,后来建造了水库,庙成为水底龙宫,而这洞刚好在水面上,成为湖中一景。
往西面看,有一只千年乌龟头傲蓝天,整个身子贴在岩壁上,四只脚爪奋力撑在岩壁上,在陡峭的石壁上爬行。
传说,这乌龟在五泄修炼了千年,要上天成神。
这是仙桃峰,传说在瑶池中设蟠桃盛会款待诸路神仙,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偷吃蟠桃,慌乱中跌落一只掉到五泄。
据说这蟠桃6000年才一熟,凡人吃了“霞飞升天,长生不老”。
这是杜鹃峰,因山上多杜鹃而名,五泄的杜鹃,不仅种类多,而且覆盖面广,据初步统计,有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黄杜鹃)、马银花等十多种,每年4—5月份,满山遍开,使五泄成为花团锦簇的世界。
大家往这边看,山顶下面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矗立,上面大的一块好像是老和尚合掌向外拜,下面一块小石头好像是小和尚双手合十向里朝拜,石头上的灌木草丛,恰似袈裟披身。
所以这座山叫“老僧峰”。
老僧峰对面的山叫施姑坪,传说,2400多年前吴越交战,西施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往吴国,西施的小姐妹们逃到这里隐居,故名施姑坪。
施姑坪临湖一侧的山峰,侧望犹如巨大的手掌笔直竖立,五指合拢指向青天,故名“仙掌峰”,仙掌手心有一个野猫洞,洞内长有一株千年白牡丹,传说吃了能成仙【桃源】 桃源景区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翠峰环绕,五泄溪蜿蜒如带,溪边枫杨树自然成林,一片片铺地的石蒜,迎风摇曳的箬竹,充满了山村野趣和大自然的魅力。
景区中的桃树、枇杷、李树、梨子、樱桃、石榴等多种水果树,形成早春梅花、三月桃花、五月樱桃、夏至杨梅、十月丹桂飘香的四季景色。
现在我们从这里坐电瓶车前往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唐元和三年(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
该院初名“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5年)赐名“永安禅寺”,天祜三年(906年)改为“应乾禅院”,后宋越州知事刁约游览五泄,更名为“五泄禅寺”,直到现在。
寺前这株高约30米、胸径1.2米参天银杏,古老苍劲,传说为灵默禅师造禅院时手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灵默禅师创建了五泄禅寺后,诸暨籍一个7岁小孩名良价的便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
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13年渐入真谛。
师傅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后与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他在江西洞山弘扬曹洞宗,风靡全国。
宝庆元年(1225年),高僧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住持天童寺,弘扬曹洞佛法。
此时,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佛,将曹洞宗带回日本,发扬光大。
【东源五泄瀑布】 团友们,下面我们去观赏“神州第一飞瀑”五泄瀑布。
这是第五泄瀑布,从31.2米的高处狂奔而下,瀑布跌在峭壁上,飞滚翻腾,似银蛇狂舞,因此,人们叫它“东龙湫”。
瀑布冲击而成的水潭叫“东龙潭”,因水深而黝黑,人们又叫它“黑龙潭”,每逢天旱,人们常来此求雨,故又名“祷雨潭”。
县志载:“宋乾道四年,安定郡王赵子涛偕尚书汪应辰,王希吕祷雨于潭,潭龙现爪,赤光射人,甘霖立沛。
” 各位团友,过去人们只能见到第五泄瀑布,四泄瀑布藏在深山峭壁中,想见难如上天。
1983年风景区开发后,修建了道路,我们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大家看,第四泄瀑布与第五泄完全不一样,它在一个狭窄的之字形山沟中从19米高处飞滚翻腾而下,飞溅的水花犹如烈马的鬃毛在飞速抖动,故人们称其为“烈马奔腾第四泄”。
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形容其:“声怒、势怒、色怒”,十分形象贴切。
五泄瀑布中,气势最壮观、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第三泄瀑布。
大家看:这第三泄瀑布在宽阔平缓的斜坡上浩浩荡荡而下,左边瀑布欢呼跳跃,奔泻跌宕;右边水流细小平缓,两水时分时合,碰到兀石险沟,呈现出各种姿态,古人形容其“倾者,滚者,跌者,冲者,突者,圈者,无奇不有”,许多游客观赏后,莫不赞叹这个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的瀑布,它能洗净五脏六腑污垢,抛净人间一切烦恼。
现在我们去欣赏第二泄瀑布,它的落差只有7.1米,瀑布下落时,被一块突兀而出的大石分成两半,分流如珠帘飘洒,双龙出游。
古人有诗赞目:“两龙争壑那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
”瀑布下有长方形深潭,飞流下坠时,水势腾涌,明代文学家宋濂在《五泄山水志》中写道:“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龙潜其下。
” 二泄与一泄紧紧相连,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
瀑布中间有一水潭,直径1.5米,深约2米多,四壁光滑,人称“小龙井”。
大家看,瀑布下面的深潭,宽约5米,黝黑无底,又叫“大龙井”。
【西源生态峡谷】 西源生态峡谷全长十多公里,往里走,还有双峰插云、一线天、三台塔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往外走,游览西龙潭、楠木林、啼猿谷等景点。
大家看,这就是西龙潭瀑布,水从石壁泻下,随即分成幽秀两股,似燕尾,故又名“燕尾瀑”。
瀑布下面的水潭直径约5米,深约2米,人们叫它“西龙潭”,一泓潭水清澈见底,又凉又纯,人们又叫它“白龙井”。
大家看,这里不但山高、水清,而且树木茂密。
这是珍贵的楠木。
据园林专家考察,这里的野生楠木林数量与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
现在,我们到了西源出口,这里有一座卓立平地的小山,如画屏将东西源分隔。
近观峰列三鼎,极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各位团友已领略了五泄的风光,希望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