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故宫畅音阁导游词

故宫畅音阁导游词

时间:2014-12-29 03:17

故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

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从前门到故宫,最方便的买票进门参观整个故宫的路线。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

颐和园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另外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分为以万寿山前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并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皇林,更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

辽金时期,帝王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于是这里的山和水分别被称为“金山”和“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曾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因此山水改称“瓮山”、“瓮山泊”。

明代时因其景色妖娆,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西湖”的美称。

明万历年间又有了“西湖十景”与“西湖十寺”的自然人文景观。

乾隆十四年,开始疏浚西湖,次年将翁山改名“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此后便开始大规模的兴建清漪园,共历时十五年。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

”咏出了乾隆皇帝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东宫门) 在颐和园的东宫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的过街牌楼。

牌楼上的匾额,东题“涵虚”,寓意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寓意捕捉秀色,均是乾隆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我们可以看到照壁,它是清漪园时期的遗物。

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见正门匾额上的“颐和园”三个大字,据说是光绪帝的御笔。

“颐和”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之意,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门外台阶正中镶嵌了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的。

门前一对铜狮为清漪园时期的遗物。

(仁寿门内) 进入颐和园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政治活动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仁寿门。

走进仁寿门,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庭院里有五块太湖石,其中最大的一块叫“寿星石”,是从墨尔根园移过来的,其余的四块则分别象征一年的四季,是从圆明园移来的。

这五块太湖石被称为“峰虚五老”,寓意长寿,摆在这里主要起屏障的作用。

而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青铜制神兽,人称麒麟。

因它有鹿角、龙头、狮尾、牛蹄,故又称“四不象”。

院落的北边有一口井,名为“延年井”,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在一次游园中中暑,喝此井水解去了暑气,故赐名“延年井”。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仁寿殿前,我们可以看到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

但是这里的铜龙在外侧,铜凤在内侧,似乎不合礼制,为什么呢

其实当时光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并没有实权,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慈禧太后。

这样摆放就寓意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是“龙在下,凤在上”。

(仁寿殿) 我们面前这座坐西朝东的建筑就是仁寿殿了,原名勤政殿。

“仁寿”二字出自《论语·雍也》篇中的“知者乐,仁者寿”,意为心怀仁德与施行仁政者能长寿。

仁寿殿是皇家在园中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朝会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

此外,也在此举办过慈禧太后庆寿典礼前后几日的“筵宴”和光绪皇帝的生日庆典。

我们向殿内看去,殿内正中的地平床上是九龙宝座,宝座后面设有一架屏风,屏风是紫檀木框架的,项部雕有九条形态各异的金龙,屏心是玻璃的,镜面上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是专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寿礼。

【宝座前那个形似蛤蟆的兽叫做“甪端”,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可以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各国语言。

置于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

珐琅甪端的实际用途是香炉,当帝后临朝时,里面放入檀香,燃起来给人一种既神秘又庄严的感觉。

】 大殿后面的墙上有一幅百蝠捧寿图,是缂丝工艺品。

慈禧太后亲笔写了一个“寿”字在蝙蝠和彩云中,取意多福多寿。

殿内还有一架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

出仁寿殿向西,我们的视线被两座小土岗挡住了,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是一走出曲径,湖光山色突然呈现在眼前,视野变得开阔了,让人不经意间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这种造园手法称为抑景。

自此我们就到了帝后生活区。

(玉澜堂) 现在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院落叫做玉澜堂。

“玉澜”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为湖水清澈潋滟。

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这里又成为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

玉澜堂东西两侧的配殿分别是霞芬室和藕香榭,原来均为穿堂结构。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命人在此砌了多道砖墙,将玉澜堂全面封闭起来,以囚禁光绪帝。

其他地方的已经拆除,此处的砖墙保留至今,作为戊戌变法的有关遗迹供游人参观。

【玉澜堂殿内,御案后面的紫檀木屏风很有特色,屏面用两层玻璃合成,画风为中西合璧,立体感极强。

殿中悬挂着“复殿留景”匾。

“复殿”是深宫的意思;“景”指景星,寓意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

玉澜堂的西暖阁是光绪皇帝的卧室,床罩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匾额,上书“风篁成韵”,寓意帝后早生子嗣。

】 (宜芸馆) 玉澜堂的后面就是宜云馆,“宜芸”是适宜藏书的意思。

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重建后就作为光绪的皇后隆裕的住所。

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的住所。

穿过宜云馆就是帝后生活区的主建筑——乐寿堂。

(乐寿堂院内) 乐寿堂是皇太后日常起居之所,乾隆皇帝的生母钮钴禄氏曾在此居住。

后来是慈禧太后游园时的居所,并在此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节等。

乐寿堂是一座三进院落,前院是水木自亲码头,慈禧从水路来颐和园时,在此登岸,进入乐寿堂。

码头上有一座灯杆,称“探海灯杆”,以前灯杆上吊挂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入园的标志。

中院乐寿堂前,左右各陈设一组铜鹿、铜鹤、铜瓶,借“鹿”、“鹤”、“瓶”三字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六合”为上、下、东、西、南、北,即天下太平的意思。

庭院中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象征“玉堂富贵”。

院中还有一块巨石,因形似灵芝,色青而润,乾隆便赐名“青芝岫”。

乐寿堂殿门内两侧各有一张用金星紫檀木作框架的鱼桌,正中御案两旁是一对青花大瓷盘,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太后闻香。

殿内正上方有一块匾,上书“慈晖懿祉”,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在乐寿堂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屏风,均是粤绣精品。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乐寿斋,当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就住在这里。

西侧跨院是扬仁风,建筑平面呈扇形,又称扇面殿。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东晋时期,谢安与袁宏是一对挚友,后来谢安出任扬州刺史,袁宏出任东阳郡守。

两人走马上任告别时,谢安取出一扇赠与袁宏,袁宏答谢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思是我一定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民百姓。

】 (德和园) 在仁寿殿的西北方向就是德和园,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听戏的场所。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中“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高21米,底台宽17米,是清代三大戏楼(故宫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中最大的一座。

戏楼共三层,自上而下分别称为福台、禄台、寿台。

在大戏楼的北侧就是颐乐殿,殿内正中安放有宝座,当年慈禧太后就是坐在这里看戏的,并在开戏前接受大臣们的叩谢赏戏。

颐乐殿后院的正殿是庆善堂,是女眷们看戏时临时休息的地方。

1903年至1904年。

美国女画家卡尔曾为慈禧太后画了4幅画像,其中一幅现藏美国国家博物馆,而其中在庆善堂内画的一幅,是慈禧太后和卡尔最满意的。

望采纳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官网

颐和园导游词200字到210字之间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避暑山庄旅游。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游览避暑山庄并为大家讲解,希望大家今天能在避暑山庄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始建于1703年,耗时89年建成。

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游客们,我们已经进了丽正门,正前方就是松鹤斋。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

乾隆十四年,也就是1 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供皇太后居住。

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

松鹤斋旁边就是正宫。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于以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重新修缮,占地1万平方米。

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等组成。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

松鹤斋往东是东宫。

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

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

现仅存基址。

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

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

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今天我就讲解到这了,剩下的时间请大家自由观赏。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