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仿殷大殿导游词

仿殷大殿导游词

时间:2018-05-24 09:18

安阳殷墟的导游词欢迎词欢送词

沿途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所在的安阳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

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宋东东,大家可以叫我小宋,也可以叫我东东。

坐在我身旁的是咱们的司机谢师傅。

谢师傅驾车技术精湛,拥有十几年的驾龄,有谢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同样我也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员,我会尽己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今天咱们要参观游览的目的地——殷虚了,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阳的情况吧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汇处。

北邻,南接鹤壁新乡,东连濮阳,依偎在太行山的东脚下。

全市总面积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千米。

下辖四县四区一市。

安阳,是一座集三千多年历史和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万五千年前原始人洞穴的“小南海文化”益满全球,后冈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出了这里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也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殷墟的重要宝贝、还有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的陵墓、葬有最后一个“皇帝”的地方——袁林,这些都在中国历史博大的胸怀中闪烁着光芒。

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 了大面积灌溉问题。

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

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并前后得到了省、地各级领导、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开山、架桥,经过长达数十年地艰苦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

这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才算基本形成。

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

我相信,你们也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会因各位的努力而日益迅速。

红旗渠讲完了,也该说说咱们的殷墟了。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周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叫做“殷墟”。

好了

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各位游客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谢谢

景点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眼前就是咱们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墟了

   1961年,国务院把这里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景象。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不过他是仿制品,珍贵的原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我们的国宝。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当年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吧。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

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

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

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

  甲骨文被确认后“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由于科学含量低,破坏性了很多的甲骨文。

从1928年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挖掘,才将这些宝贵的文物保住,并挖掘了许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甲骨文。

好了:各位游客们,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有兴趣的话可以猜一下上面的字。

记得中午见,谢谢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故宫三大殿的导游词 不超过500字

1929年3月,中共光山县委成立。

同年春,中共光山县委委员熊少山在殷区大朱湾建立农民自卫军司令部,秘密组织并训练了一支农民自卫军,采取日散夜袭的方式在殷区一带与地主豪绅展开斗争,很快发展到100余人。

10月,盘踞在殷区北部马畈的反动民团头目易本应,与殷区恶霸相勾结,带领100余人到殷区“清乡”,被农民自卫军击退。

1930年4月上旬,易本应带领民团武装300余人,两次“清剿”殷区,对殷区革命群众大肆进行烧杀抢掠,搜捕共产党员。

广大群众要求举行武装起义,打击敌人。

中共光山县委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同时派出中共党员分头准备,一方面向红1军汇报,请求支援;另一方面到附近的柳林河、殷湾、刘林冲等地发动群众。

经过深入宣传,农民起义军迅速扩展至五六百人。

1930年4月10日8时,殷区3000余名农民和自卫军,在中共光山县委和殷区区委的领导及红1军一部的支援下,举行武装起义,攻打殷家棚易本应反动民团。

经过激烈战斗,农民起义军歼灭易本应反动民团3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

起义胜利后,中共殷区区委在殷家棚集南头的青龙河畔召开庆祝大会,成立了殷区苏维埃政府,熊古如任主席。

区苏维埃政府下辖4个乡苏维埃政府,区武装力量为游击大队,各乡均成立了赤卫队。

同时开展了打土豪分钱粮的斗争,没收反动劣绅的财产,分给穷苦农民,并镇压了部分罪大恶极的反动劣绅。

4月底,在殷家棚惨败的易本应,重整残部,纠集殷区南部苏河民团头目、殷区逃亡恶霸,对殷区实行南北夹击。

殷区农民起义军在中共殷区区委的领导和光山县特务营一部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第一次进攻。

5月初,反动势力又纠集3000人再次进攻殷区。

起义军暂撤退到殷区东南部的钱小寨固守,并先后两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终因众寡悬殊,6月21日晚,敌人攻进了钱小寨,起义军30余人冲出重围,200余人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仿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写一篇泰山导游词400字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

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

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

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是皇帝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