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龙凤山导游词作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铁岭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龙首山是铁岭古老文明的象征。
龙首山游览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级景区,是辽北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龙首山的第一个景点——龙园。
这是龙门。
它是龙首山风景名胜区的正门,建于1987年,是一座牌坊式山门。
门楼造型别致,气势雄伟,色彩斑谰,工艺精湛,为长方形四角飞檐,分上中下三层,下面由4根石柱支撑。
建筑材料多采用汉白玉和琉璃瓦,门楼高14米,宽7米。
龙门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狮子,左侧竖立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出自当代书法家手笔的“龙首山”三个大字。
龙门正门上方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龙首千秋”4个大字,门后的“意境同幽”是著名书法家冯月庵的手笔。
整个山门雄伟壮观,向畅游龙首山的人们敞开宽阔的胸怀。
这里是慈清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龙首山北部山顶,是辽宁四大名胜之一,已经和龙首山一起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相传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后改为水湖寺,明代重修,清代又更名为慈清寺,沿袭至今。
慈清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以其雄浑沉稳、大气磅礴而驰名辽北。
寺门前,伫立的这块石碑持地古朴,上刻“清静阿兰若”,下有12小字:“唐曰秀峰,明曰水潮,清曰慈清。
”笔画苍劲圆润,龙为引人注目。
慈清寺曾因供奉过“三清”,就是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又称三清观,历经了千余年沧桑风月。
秀峰塔秀峰塔,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曾进行过多次维修,因建在秀峰寺即慈恩寺附近而得名。
塔高16。
4米,为密檐式八角九级实心佛塔。
环塔8面各有浮雕佛一尊,周围雕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
每级塔檐八角各有一个兽头和一个风铃,全塔上下共有72个兽头和72个风铃,微风习来,丁冬季阵阵,清响入云,优美动听。
整个宝塔徒刑雄伟,高耸入云,古人用“高出云表,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来描述秀峰塔。
此塔实为龙首山风景区点睛之笔,使人们既可以从此塔鉴赏到古代巧匠之神功,又可以领略到500年风雨之沧桑。
魁星楼,位于龙首山最高处,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1年),因供奉魁星神像而得名。
魁星在古代天文学中被称为北斗第一星,儒生、文人把魁星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
原址在铁岭城的东南角上,后因塌毁于1922年移至龙首山改建,几度沧桑,于1981年重修。
魁星楼为四角形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楼体造型别致,楼内雕梁画栋。
全楼均为木质结构,楼四面悬持四块大匾,分别为晚清三位书法家题字:东面是丘琰所题“光照龙山”;南面和西面是周晕所题“文焕离明”和“笔参造化”;北面是刘玉林所题“星辉斗极”,都是1870年所书。
登此楼,南可望驻跸,北可收秀峰,东览柴河,西阅古城。
驻跸塔,俗称城南小塔。
位于龙尾陡峭的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建。
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东巡途经铁岭并登上龙山于此驻跸,从此得名。
此塔为青砖结构,是八角密檐式九级空心塔,由于年代久远,塔身砖瓦时有脱落。
2000年5月铁岭市政府决定投资对此塔进行修复,在拆除顶端砖瓦时,从塔顶南侧背靠塔刹处发现一砖砌碑龛,碑龛中放有2块铜板和2块石碑。
铜板上阴刻《重修灵应寺塔记》,对塔的维修情况做了详细记载,第一块铜板是正文,背面是修塔的主持者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其弟李成材,其子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30人;第二块铜板正面刻的是李成梁夫人宿氏等24人,背面刻有住院僧等9人。
各位朋友,龙首山旅游景点观光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天平山导游词三百字左右
各位旅客,你们好
我叫 ,热烈欢迎大家到天平山旅游观光
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解说,希望大家旅行愉快,玩得高兴。
天平山位于河南林州市区西8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八大胜景之一。
天平山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起名叫天平山呢
传说有四个来源:一是说它山势峻极,上平于天;二是五代著名高僧从漪所说的“八凹九凸”,说高低很不平就是平,高可接天,低连深谷,就是天平,这自然有点饱含哲理了:三是说当年高欢据此兴兵称霸,取得胜利,定国号天平,他所在的山就叫成了天平山:第四个是现代著名红学家张之先生发现站在林州市北仰望这里的地形正好像个天平。
天平山自然风光非常秀丽,历史上称为莲花佛国、桃源仙境,它六峰拱翠,像六个莲瓣拔地接天,二龙戏珠,昆阆溪和石窦泉两条溪水环绕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天平寺,奇特雄拔。
现代学者、地理学家陈传康把他定名为北雄风光最胜处,说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炫放着艳丽的光芒。
北宋名相韩琦说它是“天下绝胜之境”,金国诗人、书画家王庭筠说它为“林虑之脊”,元朝道者司马德义说它是“天下危险之极处”,明朝兵科给时中张应登说这里“倘一夫之挡关,真万夫之莫敌”,清代学者潘耒说这里“玮怪神奇,神馋鬼划,不似人间风露矣”,当代学者陈传康说它“地貌雄奇,最具阳刚之美”。
可以说,即是这一系列溢美之词也不能尽写天平之奇,也难全述天平之美。
还是让我们在游览中领略它 “山水真面目” 的雄姿吧。
我们面前望到的景区大门叫雹珠关,这雹珠关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想吞并潞洲节度使薛嵩,薛嵩有个叫红线的丫环从天平雹珠路一夜之间往返于山西的长治与河北的大名之间,从田承嗣的床头将其珍藏的金盒盗走,令田承嗣不敢妄动,当时此地守军于夜间见一黑点如一条线穿过,后来田承嗣就修了这一雹珠关。
为什么叫雹珠呢
古人说原来天平山与山西无路可通,后来是鲁班的神力修通了这条路,使彰德府与潞安府呈直线距离,物资周转比别处快,能抢个好价钱,从这条路走赚钱(珠宝)如天上掉冰雹一样容易,所以起名叫叫雹珠路。
好了,到这里大家可以登上雄伟古关,欣赏古人煞费心机的防御设施,领略“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虎威,也可以登上城头以巍峨如画的天平雄峰作背景摄影留念,永远保存对初次游览天平山的良好记忆。
同时对景区大门“境、景、意”的格局进行简略的欣赏。
林州红旗渠最新的导游词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以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著称于世。
太行山大峡谷内的山西缓东陡,受风化和河流冲刷切割,多森林、山岭、峡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观,以雄伟、壮观、幽邃、奇特、秀丽、险峻取胜。
大峡谷总面积5 848公顷, 最高海拔1705米,由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紫团山、青龙峡等景区构成。
[1] 中文名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面 积 3137公顷 最高海拔 1705米 性 质 国家级森林公园五指峡风景区面积3137公顷,最高海拔1500米。
该风景区以自古闻名的紫团山为中心,周围密布着真泽宫、翠微山、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五指峰、回车村、黑龙潭、白龙潭、慈母洞、羊肠坂道、曹公垒、辘轳城、仙人桥等近20个景点。
特别是太行八陉之一的羊肠坂景点,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耸立的群山峰峦叠嶂,曲折的沟谷溪水潺潺,幽深的洞穴别有洞天,古朴的庙宇红墙黄瓦,成为五指峡风景区的四大特色。
[2] 王莽峡风景区面积570公顷,最高海拔1705米,是大峡谷内海拔最高的景区。
主要有十八盘、盘龙松、热水湾、众僧朝拜、小天桥、阁老陵、高山寨、朱德大井划界遗址等近10个景点,虽然它面积不大,但海拔最高,落差较大;景点集中,各具特色;民间传说,扑朔迷离,共同构成王莽峡风景区的三大特色。
在王莽峡风景区流传的真、假刘秀民间传说,好似谜语,让游客顿生兴趣,争着要解开古老传说的谜底。
龙泉峡风景区面积2140余公顷,最高海拔1038米,是峡谷中最长、景点最多的景区。
在主峡、支峡里,点缀着七仙峪、双龙潭、滴谷寺、红豆杉、猫路、天桥、桃花路、乱石路、九栈道、一线天、三溶洞、八道水、万佛山、九龙洞、大河关、古驿路、青龙潭、狐仙洞、莲花台、马奇寨、杨六郎寨、鳄鱼沟、女妖洞等20余个景点。
清澈的泉眼,潺潺的溪水,飞溅的瀑布,深邃的潭湖,奔腾的河流,共同构成龙泉峡风景区的五大特色。
与五指峡、王莽峡风景区不同,龙泉峡风景区以水秀著称于世,郊沟河贯穿它的全境,因此龙泉峡又名水峡。
郊沟河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442平方公里,是淇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河流。
帮我写一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1000字左右谢谢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12.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太行水镇的导游词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
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
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
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
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开凿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候壁 断下的漳河上。
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长2000公里。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墙高4.3米、底宽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
总干渠及3条干渠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跨越沟涧274条,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种建筑物1080座。
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
60年代由林县人民群众修建的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曾轰动国内外,被誉为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壮举,有“人工天河”之称。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安阳导游词作文400字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
通天峡灵秀壮美。
灵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称为“北方小九寨”;秀在于林,满目苍翠、遍山葱茏、气象万千;壮在于山,雄、奇、险、峻集于一体,确有“三山五岳汇太行,通天峡归来不看山”之感,这里将中国北方大山的雄浑和南国水乡的阴柔之美融为一体,既有江南的飘逸妩媚,又有北方的大气磅礴;美在于文,有虹梯关、玉峡关、明慧大师塔等历史遗存,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这里有丰富的地质奇观,仿佛就是一座恢宏的地质博物馆,可以领略几亿年以前的地质原貌,走进通天峡,不仅是一次山水风光的游览,而且是一次历史文化的观澜。
通天峡气候宜人,是极佳的避暑养生圣地。
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9.5℃,与河北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属于同一类气候。
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四季宜人,夏季山谷清幽,涌泉如瀑,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满山五彩斑斓、色泽艳丽,让人陶醉痴迷;冬季白雪皑皑,冰瀑飞挂另有一番景致。
这里生长着党参、黄芩、柴胡、连翘等多种名贵的中药材,形成了养生健身的极佳环境。
通天峡乐趣无穷。
较之其它景区有着更多的精彩。
这里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屏”的天然绝壁,有被称为“亚洲第一索道”的大角度斜式索道,有被称为“太行山第一峰”的仙人峰,有被称为“世界奇观”的景观台。
通天峡独到之处。
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游览峡谷,其中包括谷底徒步穿越大峡谷、水中乘船望峡谷、缆车空中赏峡谷、栈道涵洞观峡谷、仙人峰顶览峡谷等,给人不同的感受,诸多的惊奇。
太行山美景句子
1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东南部,占地面积225平里,林草覆盖率达74.9%。
被誉为“世界奇峡,天然氧吧”、“千里太行第一峡”。
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主要景点有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等,绘成了一幅风光秀丽的壮美画卷。
景区内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伟壮观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2、这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心驰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鬼斧神工,使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3、太行山八泉峡,气势恢宏雄阔、百泉挂壁吐珠的蓬山瑶台八泉峡风景区以峡谷称奇,以泉扬名。
峡长11公里,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
因其境内泉源丰富,主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得八泉峡。
专家们确认,八泉峡属“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是“太行第一雄峡”。
现已开发伟人峰、伯阳山、云崖栈、大瑶洼、八道水、野营探险区等风景区,100多个景点。
游人乘船能赏峡闻涛,登山可与鸟共舞,朝夕看日出日落,雾雨观翠岚灵光,被称作“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观、云中行”的黄金旅游线。
置身其间,如入神话传说中描写的蓬莱仙山、瑶台仙境一般。
八泉峡充分展现了大峡谷的神韵和雄伟。
4、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
5、夜晚,峡谷河流的歌声,在寂寞中漫游,好似梦在唱歌,与坠落闪耀的星沙交织,香云伸出柔软的身躯,袒露轻薄的面纱,温柔的倩影和山川瑰丽的景色,填满广袤的大地,世界已经入睡,清凉的微风吹进窗口,鲜花和星光编织笑语,寂静的晚景,像淡薄的浮云,在蓝天上,迸出疯狂和虚伪,充实时辰,没有花瓣和你梦一样轻狂,话语油腻,犹如睡梦中惊醒涌动的嘴唇,欲望繁荣。
6、置身太行山大峡谷,时见浓荫蔽日,溪水潺潺,时闻飞瀑泻银,珍禽飞鸣;驻足山颠,可望星月游移,奇峰变幻,可瞰云海苍茫,彩霞沐日,鬼斧神工,令人惊羡,雄奇险幽,叹为观止。
在这百里画廊的宏篇巨制之中,各个峡谷景区又各自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尤以王莽峡之雅,八泉峡之雄,女娲洞之奇,最为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7、太行山大峡谷名美,景亦不负其名。
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怪石林立,傍岸古寺及传说遗址犹存,悬天瀑布遥挂前川,崖间泉眼汩汩,石床流水淙淙,参天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间或还有最显与外界气息相通的品种极少的旅游纪念饰品的摊贩们寂寞的偶尔吆喝着,唯见那红豆串起的串串倒是被人不断的撷取着。
8、离阳光近了。
寂静的大峡谷盘旋着鹰,鸣声春意脉脉。
在我的心与大峡谷之间,仅有的一层空气被我无意地拨通了春天的电话。
电话的那一端流淌着城市的气息。
四月的风吹过大峡谷,古岩上的小草,依然水灵灵,灰暗苔藓长出绿莹莹的花朵。
春天坐在苍穹之下,听流云湿湿的声音掠过大峡谷时,洒下点点滴滴的情意,让枯树爆出蕾,让雨有了一丝温暖,让风也有了一股凉爽。
大峡谷啊,哪个吹笛的少年,隐隐约约吹奏出了少年更事的声音,飘荡在我的生命里,再也抹不去,此时,大峡谷已春意浓浓。
9、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于一体,可谓是风景迤逦,内蕴深厚。
峡谷境内山明水静,水为山添灵气,山为水造隽永,山水祥和,共绘佳画、共谱佳音。
10、披着落日的余辉,汽车渐渐地驶进了太行山大峡谷,隔窗眺望雄伟的太行山,蜿蜒的淅水河,眼前处处奇山丽水,这里的确是世界奇峡,天然氧吧。
美丽的太行山,憧憬已久的我来啦
在桥上小镇宿营一夜,天还没亮我起身出行,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登高拍日出。
一会儿,远眺壁立千仞的山头,漫漫的出现了一条狭窄的、淡红色的、弯曲的长带,把天空和山头隔成了两半。
接着,那条长带却慢慢的扩大,像一片红云、像一片红梅,淡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像天穹上不断展开,把晨曦愈抬愈远,而且把天空映红了。
11、太行山大峡谷横亘而绵延不绝的山脉雄浑而巍峨,绝非其它绵延的丘陵可比,犹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
遥望,千峰竞秀,万壑争奇; 仰视,两相对峙,有时甚或觉得两厢之间触手可及;俯瞰,竟有山高人为峰之感;纵观,巍巍太行,苍凝深邃。
很为特别的是,这里纵横叠嶂的青石或黄石的山峦上山石裸露,没有土壤覆盖,但却被苍翠层染,我看到古朴而苍翠的松柏从板块构造的岩石中挤出并倔强而顽强的茂盛着。
12、红豆峡因峡谷中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一一红豆杉而得名。
很美的名字,总会令人不禁脱口而出大诗人王维的佳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其实天下处处皆风景,美景美名,谁又能分得清是名因景而美,还是景因名而灵呢? 青龙峡,据导游介绍:古时青龙潭内有一条青龙,温顺可爱,乖巧伶俐,喜欢与人嬉戏,故名青龙潭,想必峡亦因此潭而得名吧。
13、太行山大峡谷工作人员张文芳告诉我们:“大峡谷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口县东南部,22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其八泉峡、黑龙峡、红豆峡、青龙峡、紫团峡等,汇成了一幅风光秀丽的壮美画卷,被人们称为‘世界奇迹,天然氧吧’
14、这里的水很奇。
滩、泉、河、瀑一应俱全。
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水贯穿峡谷。
沿着溪水逆流而上,时见大小不等的飞瀑磅礴而豪放。
有的瀑布落差看似不大,但却汹涌着直泻深渊,渊深而不见底;有的瀑布落花四溅,仿佛碎玉飞花;还有的水流急促的荡过岩石,倒有一种清泉石上流的清澈、透亮之感。
尤为震撼的还属那自天而降的瀑布,犹如悬空的白练飞顷直下,使你切切实实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着诗仙李白那泼墨一样的豪迈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至此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境界。
想来那李白本就该属于那酒和山水的仙人。
15、青龙峡中最是恢弘的我以为当属青龙潭上的飞瀑。
高空中宛如巨龙飞腾,渐渐地便觉像是浓雾,落至湖面却似珍珠四溅,足见其落差之高,水势之猛。
说到水,此处素有北方的九寨沟之称。
清泉,绿水,绝壁,倒影,飞瀑,样样俱全。
16、太行山黑龙潭,文化底蕴厚重、号称霞城洞府的世外桃源紫团山—黑龙滩风景区自然风光旖旎迷人,历史文化源远厚重,因山峰常有紫气缭绕而得名。
它在两晋时期已声名远扬,北宋时达到极盛。
据房玄龄《晋书》记载:道教名家葛洪遍游全国山水后,普言“正下佳山者,南武夷、北抱犊(即今紫团山)”。
《潞安府志》记载:“紫团俯瞰云烟,瀑布流泉,霞城洞府,求之海内不可多得。
”山上“幽香沓至,神爽逸气,有丹台石室之想,世外桃源之境。
”山中有紫团洞,洞中有百万年熔岩形成的钟乳石象形景观达60多种,恰似一座艺术宫殿。
紫团山所产紫团参,曾为皇室贡品,天下知名。
紫团山下的黑龙潭景区则以峡谷深长、境幽水美取胜。
17、几天来,走进太行山大峡谷,仿佛使人步入了百里画廊。
那劈立千仞的奇峰怪石,郁郁葱葱的莽莽林海,喷珠溅玉悬泉飞瀑,妙趣横生的岩溶桥洞,令人目不暇接,无法用简短文字来表达。
纵揽青龙峡之雄,八泉峡之奇,红豆峡之秀,黑龙潭之幽,那动静相谐,如入桃花仙境。
徜徉在太行山大峡谷中,峡峡幽美壮观,处处诗情画意,民间传奇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魅力无穷…… 18、红豆峡位于盘底村西南的紫团山脚下。
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
红豆峡两头出口狭窄,腹地开阔,形似葫芦。
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腹地怪石交错,傍岸古寺及遗址犹存,瀑布悬挂,崖间泉眼点点,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峡谷。
红豆杉分布在谷底北面山簏,其树干、叶有香气,四季叶色各不相同,色彩鲜艳宜人,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其根、叶、树皮、木材、球果、杉节均可入药,是抗癌的最佳药物之一;同时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慕名而来的游者总会在红豆杉树上摘一些叶片,捡几颗红豆赠与朋友、恋人,以表永恒的爱意。
19、大峡谷,一幅雄奇的山水画;大峡谷,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大峡谷,一卷厚重的历史书;大峡谷,壮哉
大峡谷,一处生态的养生地。
20、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壶关县,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壶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由青龙峡,红豆峡,黑龙潭等组成。
古诗云: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
峡内自然风光独特秀美,气候温和宜人,同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历史事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绵延四十多公里的太行山大峡谷,相对高差二百米到八百米,峭壁陡立,峡谷纵横,极为壮观。
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引人入胜的溶洞,遍布群山的林海尽在峰峦涧壑之中。
景区主要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组成,串联黑龙潭、紫团洞、真泽宫、羊肠坂、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天桥、万佛山、十八盘等多个景点,构成了雄浑壮丽的太行山大峡谷奇观。
21、为何山西太行山大峡谷能够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和喜爱,这主要是由于其卓越的地理位置造就的独特风景面貌——太行山大峡谷西缓东陡,受风化和河流冲刷切割,多森林、山岭、峡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观,巧夺天工,可谓“造化钟神秀”。
同时山西太行山大峡谷还以雄伟、壮观、幽邃、奇特、秀丽、险峻取胜。
大峡谷总面积5848公顷,最高海拔1705米,由五指峡、王莽峡、龙泉峡三大主要景区构成。
形成了山水共鸣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