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导游词作文400字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著名的甲骨文的发源地——安阳殷墟游玩。
我是你们的导游尚皓静,你们可以叫我尚导。
先介绍一下甲骨文的故乡——安阳。
一城之内皆是宝。
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了安阳。
在这里有风景如画历时长达两万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后岗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叠压出了安阳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颛顼、帝喾纪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庄严气质。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陵墓—袁林,第一座国家监狱,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和万佛沟,宋代西门大夫庙记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许多古迹,所以说我们安阳是一城之内皆是宝。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未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总占地为36公里,有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殷墟王陵遗址等许多景点,请大家随我一起开始这美妙的殷墟之旅吧!请大家跟我来 ,我手边的这个大鼎 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非常珍贵,真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请大家跟着我往前走,我们的正前方就是甲骨文写意书法展,这里的甲骨文分4个部分,分别是与人体、人体器官、人类行为、自然有关的甲骨文和它们的意思,比如说“牙”,微微张开的嘴里,有几颗洁白无瑕的牙齿,许多游客看过甲骨文写意书法展后,都觉的很有意思。
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由参观一下。
现在我们正在殷墟博物馆里,许多在小屯出土的甲骨文以及车马坑、青铜酒具都能一饱眼福,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由活动。
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推荐用名有“洛阳潮声”、“洛水飞虹”.
为家乡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家乡的山山水水。
沿途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所在的安阳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
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宋东东,大家可以叫我小宋,也可以叫我东东。
坐在我身旁的是咱们的司机谢师傅。
谢师傅驾车技术精湛,拥有十几年的驾龄,有谢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同样我也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员,我会尽己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今天咱们要参观游览的目的地——殷虚了,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阳的情况吧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汇处。
北邻,南接鹤壁新乡,东连濮阳,依偎在太行山的东脚下。
全市总面积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千米。
下辖四县四区一市。
安阳,是一座集三千多年历史和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万五千年前原始人洞穴的“小南海文化”益满全球,后冈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出了这里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也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殷墟的重要宝贝、还有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的陵墓、葬有最后一个“皇帝”的地方——袁林,这些都在中国历史博大的胸怀中闪烁着光芒。
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 了大面积灌溉问题。
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
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并前后得到了省、地各级领导、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开山、架桥,经过长达数十年地艰苦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
这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才算基本形成。
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
我相信,你们也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会因各位的努力而日益迅速。
红旗渠讲完了,也该说说咱们的殷墟了。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周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叫做“殷墟”。
好了
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各位游客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谢谢
景点讲解各位旅客朋友们:眼前就是咱们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墟了
1961年,国务院把这里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景象。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不过他是仿制品,珍贵的原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我们的国宝。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当年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吧。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
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
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
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
甲骨文被确认后“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由于科学含量低,破坏性了很多的甲骨文。
从1928年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挖掘,才将这些宝贵的文物保住,并挖掘了许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甲骨文。
好了:各位游客们,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有兴趣的话可以猜一下上面的字。
记得中午见,谢谢
写索溪峪的导游词400字
朋友们,现在我们乘车前往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海拔1262.5米,因当地土家族领袖向大坤被军拥为“向王天子”而得名。
天子山为台地地貌,中间高,四周低,因而视野开阔,透视线长,层次分明,气势雄浑。
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
游黄石寨,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平视;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画图中”仰视高耸于溪两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则可俯视大千世界,您会生出“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
天子山有四大奇观:峰林、云海、日出、冬雪。
一幅幅雄伟壮观、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会让大家大饱眼福而流边忘返。
(松子岗)这里就是袁家界。
前方那片台地叫松子岗,传说当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国,最初的城址就在这里。
后来才选在水绕四门,于是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
分地方如黄石寨、腰子寨等处仍保留原来的台地风貌,大多数已在水流切割、浸蚀风化、崩落作用下,变成众多的石峰。
索溪峪这一带,许多地方砂岩岩峰的密度大大削减了,有的地方已夷为平地,保留下来的山峰脚较大,这些都表明其发育期已进入老龄阶段。
天子山则不同。
天子山为台地地貌,分上下两层,上层在800米以上,是二叠纪泥质石灰岩,800米以下则是泥盆纪的石英砂岩。
由于砂岩垂直节理发育,加之外张力的长期作用,从而出现两侧壁立的峡谷和板状石峰,再由板状石峰断裂崩塌形成仙人桥、南天门之类的石门、石桥,同时还形成许多半岛式的小湾,有的“半岛”伸出100多米,成为视野开阔天然观景台,并构成曲曲折折的壁岸线。
从模型图上我们看到,除了形成砂岩峰林的部分,还有大量砂岩山体在沉睡之中,期待着漫长的岁月之刀,慢慢把它们镂刻成未来的砂岩峰林。
因此,也许我们中有人曾冒出过这些峰林有朝一日如果都倒塌了该怎么办的耽心,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舒一口长气了。
资源丰富得很呢,后备力量充分得很呢
概括起来说,根据流水浸蚀地貌的发展规律,其峰林将会向天子山台地和其他分水岭方向迁移,天子山顶部残留的二叠纪石灰剥去后,变成块块方山和根根峰柱,而张家界、索溪峪等地的峰林将成低矮残丘,使整个地貌进入老年期。
但这一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如果没有突发性灾难的毁灭性袭击,这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在宏观上面临一个稳定的演化进程。
朋友们,天子山之行已经结束,现在,有三条路可供大家选择:一是乘索道下山,二是走卧龙岭下十里画廊,三是走南天门。
南天门可是大自然一绝,离乘车点也较近。
<\\\/P> (天台)现在我们足下这个观景台,就叫天台,传说是楚国大诗人屈原曾经问天的地方,故又叫“问天台”。
导游词范文(名胜古迹)100字
你自己写 让别人写
世界遗产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