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湖头泰山岩的导游词
翠屏山 ——导游词 平阴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七班姓名:李冉冉指导老师:邱士霞:大家好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参观列入了市八大旅游区之一的翠屏山。
我是你们的导游——李冉冉,你们可以叫我小李。
游客们,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翠屏山脚下。
直逼眼前的是一层层的阶梯,再向上看,一棵棵苍松竖立在山上,像一个个士兵挺立在山上。
翠屏山呀,还有一个故事呢
听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山实际上是个秃山,光溜溜的净石崖连根草毛都没有。
山底有个庄子,庄里有个王小。
这王小人长的模样和他的心眼一样好,实实在在,为人办事也不拐弯抹角的。
他常听老人说,水山肚里有条金驴,金驴拉金磨,磨金豆子。
谁要是能在天天半夜里去半山腰,掏它一百拳,打它一百天,准能掏开。
王小听了,可就认实了,他想:把金驴拉回来,给庄上的人干活,那金豆子抓上一把,分给穷人家。
他照办了,天天半夜里,对准半山腰,连掏一百拳,也不多也不少。
不管刮风下雨,准不误时。
掏到九十九天了,王小高兴地不得了,逢人便说,他要得金驴了,抓金豆子了。
话随风传,这话传到了一个员外老爷的耳朵里。
第二天,他坐着轿子带着百十号人,来找王小了。
王小心直,一五一十的都朝员外讲了。
员外乐得直捋胡子。
并给王小说:“你一个人去多害怕呀,我给你作伴。
”到了一百天的那晚上,王小和员外一块上山了。
王小和以前一样,一拳拳的掏,掏到一百拳上,猛听得天崩地裂一声响,山门开了,望里一看,金光闪闪,那金驴正拉着金磨,金磨里金豆子各各巴巴的响。
王小紧步上前,拉着金驴就走了。
贪心的员外一看见四周金光闪闪,一时不知拿什么好。
抓金豆子
他掖了一把又一把,浑身装满了,还不愿走,又看见磨盘是金的,使上吃奶的劲搬动磨盘,搬呀搬的,终于把磨盘挪到了山洞门口。
他想:来一次可不容易呀,再抓把金豆子去,转身又回去了。
这时,金鸡叫了三遍,没想山门哗地一声给关死了。
那员外急的连喊带哭,那里有动静
伸手一摸,到处是石头,严丝合缝的没点空。
第二天,人们来看时,山门没了,金磨盘也没了,倒有一道山泉哗哩哗啦地流出来。
那山泉水,长年累月地流,日夜不断,人们以为是神仙开的,就在那里修了庙盖了屋,每到春上三月,平阴人还来赶水山庙会,可热闹哩。
从那,老百姓叫它水山,可书上叫它翠屏山,不管人家咋写咋说,当地人还叫它水山。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
在山西侧半腰处,为宝峰寺之址宝峰寺是翠屏山西侧半腰处最为壮观的古建筑群体, 进山后沿着小路行不多远,宝峰寺便依稀可见, 此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由慈净和尚创建,初名保宁院。
你肯定会问:“宝峰寺里都有什么
”嘻嘻,我可以回答你:由天王殿进入院内,迎面就是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
殿为歇山式斗拱建筑,小灰筒瓦覆顶,上饰螭吻等雕砖。
由泥柱8根,明柱4根支撑。
前为花棂格扇,朱红大门。
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5间,殿殿相接,檐角相叠,巍然壮丽 ,他们分别是东岳门、成贤阁、观音殿、地藏殿、如来殿。
到了宝峰寺,进去一看,呵
好不壮观
看,那些活灵活现的染了颜料的神仙石像高达2米多,掐着腰,瞪着眼,仿佛在看一个小偷一样,看得你不禁心里“砰砰”直跳。
游客们,我们出寺向东沿盘道继续向上攀登,随着盘道越来越陡,一侧绝壁高耸,一侧悬崖森森,请各位带有孩子的游客小心自己的孩子。
看,前面的峭壁耸立突兀,上下两叠,上刻有“叠翠”两个隶书大字,石下还有一个洞,没错,这就是银宝洞。
你们仔细看看,这些石缝隙中,生古柏一株,巍巍悬于高空,树干拧生,树干似虬,根似鹰瓜,冠盖阔大,枝叶繁茂,真是一风美景啊
我们再向上走不远,即来到了此山的山顶。
山顶地势平坦,有数亩宽阔。
此处建有“玉皇庙”一座。
山门外有单孔石桥一座,桥两侧为放生池。
南头东侧还植有柏树一株,据守门的山民介绍,此称“一柏零一孔桥”。
石砌拱顶洞门的山门,是一处较大的院落,院墙为二层,于院内沿阶可登。
院正中建有玉皇阁,阁下石砌券门,阁顶之四隅建筑为三角形锥堞式,似鸟展翅。
中砌垛孔短墙,若西欧古堡,风格奇异。
玉皇阁院内西侧,是此山标志性建筑“多佛塔”。
塔身因镶嵌众多石佛而得名。
大家看,它的主体建筑用此山出产的石灰岩即青石建造,塔高约20米,呈八角形,共十三层。
整塔造型雄伟,简洁古朴。
每层塔都有密檐伸出,东西南北四面,皆有佛龛,内嵌雕石佛像,原有一百余尊,现仅存数十尊。
所有佛像尊尊正襟危坐,仪表堂堂,形态逼真,造型优美,处处可见用工之精良。
佛像结跏趺坐,背后饰佛光唐草,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
塔顶置铁制宝瓶冠刹,高1.9米,内分三级紧扣相连,外形严谨,美观大方,构造甚为巧妙。
宝瓶外铸文清晰,字字可辨,系当时著名金火匠杜文剑、杜思温于嘉靖六年(1527)三月铸造。
重建后的多佛塔,不但大量沿用了原塔的佛雕,整个造型也都保持了唐代佛塔的造型风格。
好了,游客们,这儿的优美景色就有你们自己去细细观赏,两个小时后在翠屏山脚下集合。
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哦
描写大自然的诗〔要有山有水有桥〕
关于移步换景的作文(共5)移步换秀作文作文专题二——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推荐访问:移步换景的写景作文 移步换景的游记作文第一篇:《移步换景优秀作文》作文专题二——移步换景法【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例文】一走进我们的校园,令你最注意的就是我们校园里的假山。
这座假山小巧玲珑,它是由大小不一的太湖顽石垒成。
假山上刻着“凌云峰” 三个大字, 远远望去,怪石嶙绚,参次错落,挺拔峻秀,情趣宜人。
假山顶上一柱黑色方石婷婷玉立,方柱底边,端座着一个袖珍小亭,几株不知名的花草将它团团围住,日光隔了浓密的花草照下来,亭院里便落下参差斑驳的阴影,蚂蚁迈着轻快的步伐忙碌着,蝴蝶和花儿翩翩起舞。
假山中央有一条蜿蜒而下的水流,细水潺潺,轻轻落入池里吓跑了几尾正在玩耍的小鱼。
走进细看,假山各部分的样子都不相同。
或像一头静静蹲着的小象,或像一头在沙漠中踱步的骆驼,又似苍鹰展翅高飞,或有点狮身人面像的味道,有如狮子昂首挺立,�6�7�6�7真是移步换景,随角度的不同而让人浮想联翩。
假山周围,环绕着椭圆形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池里荷花袅娜地开着的;睡莲下面是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玩耍的鱼儿,一条曲折的小石子路包围着水池,这是一条热闹的路,同学总爱在这里玩耍。
假山四面,长着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蓊蓊郁郁的。
真水绕假山,假山映真水,这座假山真是给校园增添了许多情趣
【例文】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
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
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
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
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
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祖国的名山大川
我国四大名山之—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
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
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是绝无仅有。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
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
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
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
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
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
前人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
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
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
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
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
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
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
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
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
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
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
高出五岳,秀甲天下。
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
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
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
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
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
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法的道场。
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
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
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
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
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
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
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
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戏,惹人注目。
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
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
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
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
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
稍后,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
俗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历史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九华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
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
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
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
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
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
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
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
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
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九华文化 天下名山僧众多。
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
......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
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
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
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
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
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
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请问婺源源头古村导游词哪里有
1. 婺源导游词朋友们:好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
江西是个好,这里山青水秀、茶香。
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
在唐代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
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
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
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
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
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
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
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
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
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
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
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
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钓鱼台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延村朋友们:延村 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
是婺源现存的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一座幽雅的清代庄园。
延村最早建村可上推到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村里最早的居民是查、吴、程、吕四姓人。
至明朝洪武年间,金姓从婺源的沱川迁入,后来金姓人丁渐渐增长,现在已占全村人总数的80%。
延村旧称“延川”,是因为村子面临着川流不息的清溪水,村里人期望着后世子孙能绵延百世,而得此名。
随着岁月的更替,“延川”这个古老的名字被人们简称为“延村”了。
延村之中现在保存着商贾们建造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古民居56幢,占地面积多达25000多平方米。
延村古民居多是天井式民居。
所谓“天井”,其实也是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
这里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这里的民居布局多重视防晒通风,也很注意防火,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
民居的基本单元都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也起着拔风的作用;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以看见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在风水学说中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的寓意。
外围常耸起封火山墙,因其形状好象马头又称马头墙,他利于防止火势蔓延。
马头墙是也南方民居中的一大造型特色。
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
通常三价、四价更长见。
封火山墙的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延村民居的特点是 四合院、浅天井、二层屋、有门楼、白壁外墙、马头墙、 屋内多装饰。
形成了建筑形体基本统一的格调,延村的古宅多是一层至三层是穿斗式木构架,屋四周由风火山墙围起,使风火墙高出屋顶。
大门是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
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
方柱石、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漫步其间,有如置身于艺术的海洋,真令人如痴如醉,延村是江西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村庄。
是2002年3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公布的“全国民俗文化村”之一。
风格是民族的特征,也是时代的特征。
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都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
因此,渗透进各种学说底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镶嵌入每个老百姓心里的“传统风水”思想,他必然影响着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变化。
古老的婺源(延村),地处山区之中,耕地少,人口稠密,缺少粮食。
为了解决这种生存予盾,许多人只有背井离乡,将本地资源丰富的木材、竹子、茶叶等运到山外去卖,渐渐地的徽商在奋起。
当年作为古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的盟主地位的婺源商人,在发财致富以后,纷纷在老家造房子买田地,以示光宗耀祖。
并为后代营造出发达的机遇。
现在的延村人大都居住在前辈营造的祖屋之中。
眺望延村:仿佛在粉墙黛瓦,这黑白相间的颜色中,飘逸出一股淡雅质朴的清香。
让我们感到清心悦目。
由于受封建时代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尽管商人富可敌国,却永远不能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
按当时建筑营造的规定,商人宅第不能在临街道开大门,只好另辟蹊径,开偏门设小院,更着力在房屋中用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来装饰屋子,将自已的追求、祖辈和自已的梦融入其中,将希望寄托于后人。
因此进入古宅之中,就进入了高雅清新的艺术殿堂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里。
2.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
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
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
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
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美丽的宜宾新人民公园作文400字以上
春天的人民公园飞人民公园虽然四季如春,但是我更喜欢人民公园的春天的美景。
清晨,我来到了人民公园。
我先吸了一口新鲜甜润的空气。
再看一看人民公园,只见它被雾包围了。
我进了人民公园。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笔直的沥青路。
我就顺着这条沥青路一边走一边看两旁的景物。
只见小草伸伸懒腰,悄悄地把头抬起来,好象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各种各样鲜艳的花在争妍斗艳,好象正在盛装迎接春天的到来。
到了一座小山下。
只见有一条小路直达山顶,山顶上面有一座凉亭。
我就快步走了过去。
我看见凉亭上写着三个字——诗韵亭 。
我站在诗韵亭上往下看,只见下面的玉泉湖被烟雾罩住,好象一个披着轻纱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