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沈阳导游词沿途讲解

沈阳导游词沿途讲解

时间:2016-03-21 22:26

介绍沈阳导游词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业中心,是辽宁省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的中部,位于东经122°25'至123°48',北纬41°11'至43°2'之间,她背倚长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滨,是辽东半岛的腹地。

沈阳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

沈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沈阳现辖的一市九区三县,总面积12,980平方公里,总人口667万,其中,市镇人口568万。

沈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等有益矿藏21种,产地500多处,探明储量的矿种有7种,产地42处,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位于辽宁之首。

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全球看,沈阳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与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邻近。

从全国看,沈阳地处东北经济区与包括由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五省区和北京、天津两市构成的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

从辽宁看,在沈阳周围还聚集着钢铁之城鞍山、煤炭之城抚顺、化纤之城辽阳、煤铁之城本溪、粮煤之城铁岭、构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经济联系特别紧密,市场容量相当巨大,发展前途十分广阔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体。

沈阳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区的开发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开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基础雄厚   沈阳是中国“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工业企业达5800多家,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达267多亿元;产业门类达140多个,形成了以机械加工为主,包括冶金、化工、医药、轻纺、电子、汽车、航空、建材等行业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加工能力和成套能力。

其中,机械工业驰名中外,机床、输变电设备、通用机械、大型矿山机械、汽车等重点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潜力。

交通通讯顺畅   沈阳是联结中国东北与中国长城以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纽机场,目前已开通4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可直达国内各主要城市以及朝鲜、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沈阳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铁路网密度在全国堪称首位,沈山、沈丹、沈吉、哈大等6条铁路干线从沈阳通向四面八方,并且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直接相通。

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贯穿辽东半岛的7座城市,把沈阳同辽宁中部城市群和港口城市紧密连在一起。

沈阳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信息中心和通讯枢纽,邮政和电信事业比较发达。

市场体系完善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商品市场体系。

各类消费品批发市场达500余处,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 10个。

生产资料市场有 54处,并形成了钢材、木材、煤炭、有色金属、机电和化工等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和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达43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国家级要素市场。

同时,沈阳金融市场已被中国人民银行确认为全国8大城市资金融通中心之一。

沈阳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资金、物资、信息、人才的交流中心。

科技力量庞大   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才 55余万人,其中自然科学领域的25万人;在全国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全市每万人中有大学生578人,比全国平均数高3倍多。

全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30所,各类科研院所400多家。

其中,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林土研究所、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机械部沈阳铸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项研究,不仅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斩露头角。

自然资源丰富   沈阳地区四周分布着丰富的能源,黑色金属,冶金材料等矿产资源。

全市有大型煤田2处,探明总储量18亿吨;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已打出3口油井,日产油千吨以上;铁矿储量工2,500万吨。

此外,还有铝、花岗岩粘土等矿产资源,可供建设和开展综合利用。

沈阳的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也较丰富。

这些,都为沈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西陵详细的讲解导游词

我需要现场导游的资料

【清西陵的景点以及位置】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西,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

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后陵三座,妃陵三座。

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西陵周边近200里,外围原有红、青、白三层界桩,每层之间距10里,界桩以外还有官山,不许老百姓涉足。

为了加强陵区的管理,设立了一套机构。

西陵建设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宫殿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

众多建筑均有彩画与雕刻,陵区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在陵区雕刻中,为数最多的是龙凤。

整个建筑群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度水平和民族风格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

西陵陵区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息,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

在绿色的海洋里,浮现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宫殿,春夏之时,绿荫荫的松涛岛语,流水潺潺,季丽如画,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  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

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 ,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

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

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嘉庆的陵称昌陵】  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

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

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 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 ,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

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

  【工艺精巧的道光慕陵】  道光的陵称慕陵。

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

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

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

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

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

据说,这都是道光本的的主意。

原来为他 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

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

  【崇陵是光绪的陵墓】  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

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

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清西陵的历史】  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在沈阳老家(盛京三陵),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雍正帝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

由于雍正在位时厉行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相传,认为雍正是谋杀了他父亲篡位,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

  雍正的泰陵是西陵最宏伟壮观的陵园,雍正生前曾下诏,决定不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但他好大喜功的儿子乾隆帝,不仅为泰陵补建了石像生,长达2.5千米的神道,还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

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愿意埋葬在西陵,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干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

  根据乾隆的旨意,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

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由于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但他们同时辞世时,光绪尚没有陵墓。

光绪在西陵的陵墓崇陵在光绪去世以后才开始动工,不过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根据民国政府的续修协议和依靠一帮遗老的努力和捐助资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

所以崇陵的建筑非常新,棱角毕现,可以从中想象当年故宫初建时的风采,崇陵外面还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被慈禧命人将其投入故宫井中淹死的珍妃(一说自尽)和她姐姐瑾妃的墓。

  西陵中泰昌穆三陵保存完好,并未被盗,裕陵,崇陵,珍妃墓曾被盗,陪葬物已然流失。

目前崇陵地宫已被打开,成为博物馆。

  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改编改编吧

杭州西湖导游词(简单一点)

西湖是在杭州城西面的一个泻湖,古时与海相连,后来因为泥沙淤积成为一个独立的泻湖西湖的特点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主要的景观是一湖两塔(雷锋,宝俶),三堤(苏,白,杨公堤)三岛(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西湖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时的西湖十景,要记着十景的景名也不难,就按照春夏秋冬,晨昏暮晓,眼见耳听来记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早有雷峰夕照,晚有三潭映月,远听南屏晚钟,近听柳浪闻莺,远观双峰插云,近看花港观鱼。

西湖的面积6.5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5米,苏堤全长近3公里,白堤长900多米湖中堤岛把湖面共分为9块,最大的外湖,白堤北面的北里湖,苏堤西面的西里湖,岳庙对面的岳湖,花港旁边的小南湖,还有湖西的四块水面有北往南依次是金沙港,毛家埠,乌龟潭,浴鹄湾。

所以说西湖是水不广而多分割,山不高而多逶迤。

还有西湖和历史文化名人之类的你网上查一点吧你要简单的导游词,我把基本的都写给你了,这是我辛辛苦苦写出来滴,不是复制黏贴来的哦

想当导游。

旅行社一般不会招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员工。

除非你旅游知识相当丰富,对旅游线路相当熟悉,对旅游业务相当精纯,再或者,你有关系。

为什么要先进旅行社工作,再考导游证呢

你可以先选择考导游证,然后从事导游工作。

有导游证在手上,总比黑导好吧,整天提心吊胆的。

导游证每年都可以考,笔试时间大概是11月份左右,口试大概12月份左右,报名时间大概9---10月。

具体要咨询你们当地的旅游局或相关网站。

个人觉得考导游证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你实在想先到旅行社工作。

你可以应聘一些接待,或者业务之类的工作,熟悉旅行社的操作流程和线路,然后申请跟团,看导游如何在团上实际操作。

熟悉景点即沿途导游词,熟悉购物讲解.(要做导游,优秀的讲解和服务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你实在喜欢这个行业并打算从事这个行业,你现在就可以买一些关于导游考试的书籍来看,做好准备。

导游考试的书籍在你报考导游证的时候会发,你也可以跟往年考过导游证的朋友借。

笔试很容易过,口试就要看你的水平,知识面,应变能力和运气了。

祝好运。

怎么考导游?

几点~~1 条件~高级中学,中专或者同等学历,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导游人员基本知识合和语言能力均可报名。

当然~每个地区的报名地点都不一样。

报名地点一般就时当地旅游局,交报名费用,各地费用不一样300-1000左右,书钱另外收取。

2 报考~要考取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共考4门

一门面试,三门笔试

面试内容是考当地的一些著名景点,一般是3-4个,考试之前就可以知道,可以问下以前考过的人,一般景点不会变

考试当天,分成几组,派代表抽签决定路线

考生从上车是考3个项目。

1,沿途讲解。

从出发地到景点之间的路上讲一小段沿途风景。

2,应变题。

考官会问一些带团中遇到的问题,让考生回答。

(考试之前有本题库,尽量背出,分值很高)。

3,景点讲解。

随机讲一小段

笔试考导游基础,政策法规,导游业务

政策法规,导游业务较简单,书多看几遍就没问题。

导游基础除了书里的内容外,还会考写其他的景点知识

笔试主要用的书有: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笔试主要是所再地的导游词和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业务知识(这些东西去旅游局报名时都会告诉你的)令~每期都会办考前培训班不过没必要上,这些都是死知识,只要下功夫背没什么太大问题,口试只要背的通畅也不会有问题的。

别紧张。

多做做前几年的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气

彭家珍 导游词

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

青年时期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

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

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

为扫清革命障碍,他即于1912年1月26日暗藏炸弹,炸死良弼。

彭家珍不幸被一弹片飞伤后脑,1912年1月27日凌晨牺牲。

其父彭世勋为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主张实业救国。

8岁后,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学,对他有重要启蒙作用。

由于其父结识了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

其时他年14,随往读书。

在省城,视野日益扩大,直接感受到国家的衰败、官府的贪枉、人民的痛苦。

对改良道路渐渐产生了怀疑,思想日趋激进。

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对。

从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于维新,而他则步步走向革命。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

他在习武以外,还阅读了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国家前途。

参加同盟会1906年他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与同乡武备生多人同时在日本秘密参加同盟会。

他接受孙中山布置的任务并携带一批革命书刊于同年返川。

初在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实习,旋被派到清新军第三十三协六十六标一营左队任排长,驻成都外北凤凰山。

1907年,同盟会在川的骨干分子集于成都密谋起义。

布置就绪后,被奸细告密。

当日军阀赵尔丰下令全城戒严,并调新军入城搜捕革命党人。

他趁入城之机,立即设法通知革命党人,并掩护他们转移。

事后,他被当局列入怀疑对象,但被他机智沉着地应付过去。

1909年4月,他反调回原标任左队队官(连长)。

1909年夏,原武备学堂老师、他未婚妻的舅父张蓬山在云南升任协统,函邀他去工作。

他考虑有此亲戚依托,或可在云南更好进行革命活动,乃于6月去昆明。

初任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营级)兼教官,旋升提调。

时仅半年,张失势、随营学校亦撤销。

他随之失业,筹思去向。

闻东北民气可用,乃毅然直去沈阳。

辛亥风云1910年5月初抵沈阳,无业可就,路费用尽,困居旅馆。

7月底,得同盟会员刘介藩介绍,任奉天讲武堂附属学兵营前队队官,他借机吸收革命党人入队,并发展学员加入同盟会。

他们分工去附近驻军第二十镇等部队基层官兵中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筹备起义。

当时东北革命形势甚佳,军、政、文教、民间武装之中,党人皆有相当力量。

他所联系和指挥的人,在武昌起义以后遂成为东北起义的骨干力量。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预感全国革命风暴将至,趁学兵营撤销机会,去北京了解情况。

恰逢老友陈鸣谦自四川来,告以蜀中民气及沿途所见。

为了更好的为全国大起义做准备,他从清廷军谘府要人处谋得八行书推荐,返回沈阳通过关系,由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代理标统,武昌起义后几天即到职。

10月下旬,清廷从欧洲购得大批军火经京奉路南运长江前线,到沈阳后,他被派为主要押运人员之一。

他秘密同二十镇驻滦州军官,党人施从云、王金铭联络,促成该镇统制张绍曾下令在列车过滦州时予以截留,事后一推了事。

时清军南方前线急需枪弹,此举使其统帅袁世凯及清廷大为惶恐。

他还拿出大量军用车票供京津党人使用。

后因筹措起义,挪出一批枪支、军马、军粮及资金而被发觉,清陆军下令通缉。

他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

辛亥十二月下旬,在上海得孙中山接见,受到鼓励,更为意气风发。

在上海曾任四川同盟会党人旅沪支部军事部副部长,积极参加筹组北伐蜀军,旋被推为蜀军副总司令;蜀军政府也邀他回川与老友张培爵共事。

他皆婉谢,以自己有秘密工作经验,毅然决定回北方敌后,只领受了江苏都督程德全委派的北方招讨使名义,以便于策反。

回津后,他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部长,并对军事部加以整顿。

他除召集会议筹划以三万元支持京、津、保武装,迎接北伐军外,还总结了北方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强大,认为诛锄其魁首至为重要。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