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阆中白塔山的说明文
我喜欢山,无论是以险峻为主的华山,还是风景秀丽的黄山,亦或是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泰山。
然而,我同样喜欢家乡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白塔山。
站在山下,向上仰望。
可以看见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树木,分布在山上的每一个角落,时而随风轻轻的摆动着轻盈的舞姿;时而放声为白塔山上的一切唱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像是在抱婴儿似的,把它们环抱在怀里。
我们拾阶而上,在第一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型的砖雕,看着这么大的砖雕上栩栩如生,让我望而生畏,不由得为古代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赞叹。
在第二层,同样有一块巨型砖雕“钟馗蝙蝠图”“蝠”和“福”同音。
走到这儿,人们都想“沾沾白塔山的福气”。
我也蹑手蹑脚的轻轻走过去,摸了一下那光滑的字,也想多沾一点福气呢
继续向北走,通过一条曲径通幽的必经之路,前面是一条登向山顶的“天梯”。
“天梯”直插云霄,感觉一伸手就能碰到天。
让我体验了一回诗圣李白 “尾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孔惊天上人。
”的情景。
“天梯”的西北面,就是有名的白塔了。
塔是元朝的一个西藏喇嘛修建的。
塔居中间,八面七级,下有圆基。
我想,这和“大雁塔”的塔可能也一样吧
八面是佛面朝:东、南、西、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八个方位,保佑着这八个方位的人民。
七级,就是佛教中“七级佛徒”的意思。
圆基,可能也是唐僧从印度引进来的吧
刷在塔身的白浆,如白玉般洁白无暇。
我站在塔身下,塔显得很高,塔映在我身山,塔显得更白。
颐和园导游词200字到210字之间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
市 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功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如今,这个标志性工程已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引起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兰州市修编制定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规划东西长近50公里,面积约27.44平方公里。
规划基于兰州城市“两山一川”的骨架,提出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总体设想,使黄河兰州段的桥梁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和景点改造开发统一起来,融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现代化风格于一体,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
至目前,在黄河风情线上已相继建成西游记、水车园、绿色希望、黄河母亲、近水广场、彩色喷泉、中华《龙源》雕塑园、文溯阁与皋兰文庙、丁香园等景点,这些景点像一串明珠点缀在百里长岸。
初步完成了城区段24公里的绿化美化改造,总投资达14亿元。
今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一条绿色飘带与黄河交相辉映,整个风情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美丽风貌,被中外游客和兰州市民誉为兰州市的“外滩”。
白塔山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而得名。
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
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重建,七级八面,上置绿顶,下筑圆基,通高约17米。
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风林香袅排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等临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九曲,气象万千。
东、西北三山之巅各有东风亭、喜雨亭、牡丹亭。
此山原为荒山,解放后,引水上山,植树造林。
1958年辟为公园。
五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温克自治旗大雁境内。
景区内湖光潋滟,浮光跃金;泉水潺潺,曲折回环;风吹草低,芳草萋萋;森林激荡,涛声阵阵,是一处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天然公园。
景区内的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鹏山,气势恢浑。
神明泉、天谷泉、贲幽泉、风木泉、命门泉群日夜喷涌,冬暖夏凉,可饮可浴。
经有关部门化验表明,此处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自然资源。
进入冬季,五泉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温暖的泉水在树丛中雾气升腾,形成美丽的树挂。
泉水在沼泽地里结冰成塔,形状各异,别有情趣。
夏季的旅游旺季,旅游点主要以餐饮、娱乐、观赏为主业,辅以职工休养。
景区内还有游船码头、动物园、渔场、牧场、敖包、别墅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蒙古包、欧式风格的修养所等。
交通方便,通讯便捷,有公路直达五泉山下,是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写一篇介绍茶峒的导游词400字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
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
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
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自然美景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
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
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人文历史沈从文与边城以《边城》为代表,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借助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文学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而茶峒的风俗民情正符合这种人生哲学。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沈从文《边城》的开首语,茶峒的风土人情也由此逐渐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并最终在《边城》发表后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为了“边城”,这怕是沈大师始料未及的。
历史沿革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奖经此地逃往四川。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
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近年来,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
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边城。
200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传统民俗如今茶峒还是老习惯,每逢农历w五、十赶集,叫赶“边边场”。
早上八、九点钟,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
无论男女老少,大都像节日出门做客似的,经过收拾打扮,特别是青年妇人,一律盛装,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当然,也有不少穿T恤、牛仔裤,脚蹬“松糕鞋”的新潮少男少女。
中午时分,集市进入高潮。
这时候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集市上除了百货、土产摊档各色货物斑驳杂陈之外,有拔牙的游医,占卦的相士,照相的,补锅的,阄鸡的,甚至还有最古老的染布缸。
也有个别赤膊短裤的壮汉,肩扛长管火铳,高挑几只羽毛斑斓的野鸡,昂昂然在人丛中穿行。
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熟食摊档,柴火灶烟火四燎,大汤锅沸腾翻滚。
男女老少围拢周边,手捧大碗满头大汗吃辣椒米粉。
茶峒的“边边场”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自然人文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
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
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
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旅游信息交通指南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北临张家界荷花机场(距离147km),东临铜仁机场(距离120km),南靠枝柳铁路吉首站(距离71km),西靠渝怀铁路秀山站(距离50km),更有吉茶、张花高速以及G209、G319国道在县城交汇,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航班:可乘飞机到长沙下,在长沙有直接去茶峒的大巴。
火车:这是相对便捷的方式。
坐火车到吉首下,出站后乘坐到花垣的车,或者打车去汽车西站换乘去花垣的巴士,到边城公园或者凉水井下车,再转乘去茶峒的公交。
汽车:张家界汽车站——花垣汽车站。
每天一班,13:40——17:40,票价47元,到达后可换乘去茶峒(边城)的中巴,票价10元以内。
美食信息在茶峒当地的农家饭庄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茶峒菜,菜品美味且价钱也不高。
这些美食有米豆腐、血粑鸭子、苗家酸鱼、凤凰腌罗卜、苗家菜豆腐、苗家酸菜豆腐汤等。
碰到农历二、八还可以赶“边边场”,很是热闹。
在这里可以吃到油炸河蟹、口味龙虾、蒿草粑粑、油炸水蜈蚣、血粑鸭、大锅盘鳝、油炸竹虫、焖田螺、松脆蜂蛹、麻辣知了等地地道道的湘西菜,价格也不贵,每道菜不超过20元。
最佳旅游时间最佳旅游时节:4月—10月。
求一篇大约350字的导游词,谢谢。
瘦西湖的英语表达是:Slender West Lake Slender West Lake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suburb of YangzhouCity. It originally was a nature river course named Baozhang River.With continuous harnessing through the dynasties, it gradually became ascenic area with many enchanting lake scenes. It is located to the westof the city and is slim in its shape, so people named it Slender WestLake.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的西北郊区,原先是一个名叫宝张河的自然湖泊,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断的治理,形成了一个拥有许多美丽湖泊风光的自然景区。
由于它位于扬州城的西郊并且形态瘦长,故取名“瘦西湖”。
Dating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AD), this manmade lake has often been quoted by several poets of the period. 从唐代开始,瘦西湖就经常被诗人们吟诵了。
Slender West Lake is 4.3 kilometers in total length with an area ofover 30 hectares. The lake boasts many famous scenic spots, such as theWhite Pagoda, the Five Pavilion Bridge, and Xiaojin Hill.The Long Dike is on the western bank of the lake, extending about one hundred meters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park to the Xiaojin Hill.Weeping willow trees are growing all along the dike. In the lake is anislet where Zheng Banqiao's calligraphy of couplets can be seen in a house. 瘦西湖总长4.3公里,面积30公顷。
瘦西湖因诸如白塔、五亭桥和小金山之类的景点而闻名于世。
瘦西湖的西岸有著名的长堤,从公园的入口开始绵延一百多米直到小金山,长堤边种满了垂杨柳。
湖中有个小岛,的一些书法作品就收藏在此间的一栋房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