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导游词50字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周朝。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
仿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写一篇泰山导游词4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带大家游览长城。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保存最完整的——-八达岭长城。
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你们看,我们脚下踏着的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你们再看,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士兵观看敌情和射击用。
你们再往远处看,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
你知道这一块条石有多重吗
让我来告诉你,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长城建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游览长城,我还会来当你们的导游的。
长城导游词4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站在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之上,我很荣幸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介绍长城的风光。
让我们向远眺望,它像什么
我觉得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自治区。
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有“万里长城”的美誉。
据说,在宇宙中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建筑就是万里长城。
现在请大家看看四周,瞧,那成排的垛子,用来防守边塞的敌人。
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用来瞭望和射击。
大家跟我望向走,约3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一个城台,关于这个城台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在古时候,城台又称烽火台,凡有敌人入侵,只要燃起烽火,即使在千里之外,缓兵也及时赶到。
周朝的周幽王有个妃子叫褒妗,她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可她就是不笑。
周幽王费尽全力也没有博得褒妗娘娘一笑,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点燃烽火,定能博娘娘一笑。
周幽王命令点燃烽火,各路诸侯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却看到周幽王和褒妗娘娘在楼台上欢笑。
可再一次真有敌人入侵,再点起烽火时,诸侯们认为又是周幽王的游戏,便不予理会。
周幽王就这样被活捉了。
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请大家爱护我们的长城,一律不许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长城脚下集合。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
(200字)
亲爱的旅客们: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
现在我们游览的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长城。
那是多么兴奋啊,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长城,对北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话是我国第一任主席爷爷说得。
其实长城不只是一座,而是很多座。
在两千年的时候,秦代长城、明代长城和汉代长城,现在在你眼前,这座长城是明代长城修筑的,明代长城是这三代中,保存的最好的。
游客们,我们身为祖国的儿女怎么不上去游览一番呢?有着今天这样的长城,是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们,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多少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句话是在四年级中17棵《长城》那儿。
没错呀,长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啊! 长城总长约6700公里,多巨大的数目啊!要不怎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长城李最著名的是八达岭万里长城。
八达岭长城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站在长城上鸟瞰,一片绿海,不见者尾。
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千万不要随便破坏公物,长城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历史上,确实是个伟大的奇迹.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
我姓黄,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我是这次北京之旅的导游。
今天我们来到了被称为奇迹的世界遗产――长城。
大家随我下车吧!看,这就是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你们知道这段长城有多长吗?猜对的,重重有赏!对了,这段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你们想一想,这一段长城就有13000多里了,这条长城分布在9个盛市、自治区,你们说它有多长?肯定是很长的。
国父孙中山先生参观完长城后,评价道:“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 各位,看到这两个口了吗,上面的这个长方型的是瞭望口,下面这个正方型的是射口。
这座长城每隔300多米就会有一座屯兵的堡垒,上面是烽火台,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周幽王曾在这演过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大家一定都听过《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典故吧!仔细读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以前的劳动人民付出了他们的血汗和智慧,才建筑出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30分钟后到这儿来集合,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对了, 给大家提个醒,不要乱丢垃圾,乱涂乱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高兴吧!感谢大家的合作与配合,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这伟大的奇迹——长城游玩,下次再见。
长城导游词500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
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
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
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
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
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
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
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
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
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
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
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
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
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
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
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
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
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
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
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
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
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
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
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
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
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
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
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
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
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长城的的导游词20字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2]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3]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