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
《论语 学而》第8章: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断句,有人断为:“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
”解释为:“君子不严肃就没有威信。
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
力主忠信。
不要与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
犯错就不要怕改正。
”其中有几个问题:“重”是什么意思
“学则不固”是“不重”的结果吗
“无友不如己者”该怎么解释
先看第一个,重如果解释为严肃,那么孔子是叫我们保持严肃、凝重的表情,来获得威严吗
那跟巧言令色的伪君子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重”不是严肃凝重,也不是让我们吃得胖胖的,而是“自重自爱”的意思。
自重则他重,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能信任你呢
所以“威”指威信、受人尊重的意思。
第二,“学则不固”不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与“不重则不威”句式相同,二者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共用“君子”这个主语。
固可解释为局限住,故步自封。
但我觉得如果与“君子不重”是关联的一句,表示的就应该是人不自重的另一个后果,即“所学的知识、品德难以固守”。
一个不自重的人,整天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也许有点小聪明,老师教的知识都能懂,但转眼就抛到脑后了,不能固守。
再看“无友不如己者”,不少人都解释为“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我就要问孔子:怎样才算超过自己的朋友呢
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孔子在后文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这里意思的就矛盾了。
见贤思齐,见过思改,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失败的教训啊。
所以过去的解释非常不合理。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无不通“毋”,友也不作动词,而是名词“朋友”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朋友是比不上自己的”,都可以向他们学习,这也是一说。
但在《论语》里,一般“无”都通“毋”,“友”作名词时作“朋”。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与前边“主忠信”是合在一起的完整句。
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做个忠信的人,不要与不象自己这样(忠信)的人做朋友。
”如是“象”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受人尊重,所学的知识、德能也无法固守。
自己力主忠信,不要与那些不忠信的人做朋友,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孔子意在指出“自重”、“忠信”两种求学态度的重要性。
自重,与人相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自己来说可使所学的知识扎实稳固。
忠信,与人相处能交到忠信的朋友,对自己的过错也能实事求是地改正。
从上下文来看,自重、忠信与上章的贤贤易色等内容,都是指为人处世、学习的态度,彼此关联性很强,说理逻辑通顺。
浅见,不妨存疑。
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急用,一楼的那句我已经
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的有哪些名言是关于对待朋友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