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人名言,诗文,俗语中哲学选择题
爱是自然而来的, 不是买得到的.- 美. 朗费罗起先的冷淡, 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 她要是向你假意生滇, 那不是因为她讨厌你, 而是因为她希望你更加爱她.- 英. 莎士比亚一切真挚的爱, 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
- 白金汗单凭美貌而获得的爱, 那爱情是非常脆弱的。
- 里海尔爱情不仅不能买卖, 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
- 法。
卢梭
关注弱势群体的爱的名言警句丶成语,俗语,古诗文以及典型事例
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2、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阿基米德)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4、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 (巴尔扎克)5、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心)6、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7、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8、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哥尔斯密)9、明智的人绝不会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莎士比亚)10、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11、即使翅膀折断,也要用心飞翔。
(张海迪)12、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汪国真)13、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14、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
(马克•吐温)15、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睛也是雨。
——汪国真1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
(贝多芬)17、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居里夫人)1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19、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关于珍惜时间的 俗语、古诗、名言 (各十句)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的习用的固定,用简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
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
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应该是俗语
关于“一”的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还有简短的小故事等
箭靶中心。
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一发千钧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一帆风顺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一帆顺风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同“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一反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
完全与以前相反。
一反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
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一饭千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一饭三吐哺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
比喻求贤殷切。
一饭之德 比喻微小的恩德。
一方之任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一飞冲天 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
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一吠百声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风吹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
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
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
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
出世,生;生天,死。
一夫当关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一夫之勇 犹言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一夫之用 指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一傅众咻 傅:教导;咻:喧闹。
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
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一改故辙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
指坚决走上新路。
一概而论 一概:同一标准,一律。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一干二净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干人犯 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一高二低 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
②指意外的变故。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一个半个 指为数甚少。
一个萝卜一个坑 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
也形容做事踏实。
一根一板 方言。
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谷不登 指歉收。
同“一谷不升”。
一谷不升 指歉收。
一股脑儿 通通。
一鼓一板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顾千金 顾:看。
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
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一顾倾城 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一官半职 泛指官职。
一轨同风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
比喻国家统一。
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寒如此 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
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一毫不差 指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
一毫不苟 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一毫不染 指一尘不染。
一毫千里 指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
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一哄而散 哄:吵闹。
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同“一哄而起”。
一呼百诺 一人呼唤,百人应答。
形容有钱有势,仆从很多。
一呼百应 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一呼再喏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
表示恭顺。
一狐之掖 比喻珍贵的东西。
同“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
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壶千金 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一虎不河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一花独放 一种花独自开放。
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画开天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画,干为天,故指“一画开天”。
一褱而论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同“一概而论”。
一还一报 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一簧两舌 比喻胡言乱语。
一挥而成 挥:挥笔;成: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挥而就 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挥九制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
指文思敏捷。
一麾出守 原指阮咸受排挤,而出为始平太守。
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一晦一明 一暗一明。
常指昼夜循环。
一饥两饱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
形容生活贫困。
一己之见 指一个人的意见。
一己之私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
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一家眷属 眷属:家属,亲属。
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一家老小 指全家人。
一家无二 指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一家一火 指所有家当什物。
一家一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
亦引申为一家人。
一家之辞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同“一家之言”。
一家之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一家之作 自成一家的著作。
一见了然 犹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见倾心 倾心:爱慕。
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一见如故 故:老朋友。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一见如旧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 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
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
一剑之任 指以一人一剑之力。
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
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一箭上垛 垛:土筑的箭靶。
第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
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一箭双雕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
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
比喻相距不远。
一箭之遥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
比喻相距不远。
一浆十饼 一碗浆,十个饼。
比喻小恩小惠。
一脚不移 借喻坚定不移。
一阶半级 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
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一阶半职 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同“一阶半级”。
一接如旧 犹言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一介不苟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同“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介之才 指微小的才能。
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
一介之士 一个微末的士人。
指忠心正直的人。
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
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一举两全 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一举千里 一飞就是一千里。
比喻前程远大。
一举三反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举手之劳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一举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同“一举千里”。
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一决雌雄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
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一决胜负 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一蹶不兴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同“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 蹶:栽跟头;振:振作。
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一刻千金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一客不烦二主 一位客人不用劳烦两位主人接待。
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找别人帮忙。
一空依傍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一孔不达 指一窍不通。
一孔之见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一口两匙 比喻贪多。
一口三舌 比喻唠叨、话多。
一口同声 犹一口同音。
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
一口吸尽西江水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
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一口咬定 一口咬住不放。
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一口一声 犹口口声声。
一块石头落地 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一块石头落了地 比喻放下了心。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一匡天下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
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一夔一契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一夔已足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一馈十起 馈:以食物送人,这里指吃饭。
吃一顿饭要起来十次。
形容事务繁忙。
一篑之功 篑:盛土的筐。
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
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一壸千金 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一来二去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
表示逐渐的意思。
一来一往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一览无遗 览:看;遗:遗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揽包收 指总揽一切。
一劳久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同“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 逸:安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
一力承当 一力:独力。
一个人独自负责。
一廉如水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一了百当 指办事妥当、彻底。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一鳞半甲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鳞半爪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鳞片甲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同“一鳞半甲”。
一鳞片爪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同“一鳞一爪”。
一鳞一爪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溜烟 形容跑得很快。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龙一猪 一是龙,一是猪。
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一路风尘 形容旅途辛苦。
一路风清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一路福星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
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
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一路货色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
比喻同一类丑货。
一路平安 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
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一路神只 指同伙的人。
意含讥讽。
一路顺风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一乱涂地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一落千丈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
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马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
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
指广阔的平原。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一脉同气 指出于同源。
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一脉相承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脉相传 一脉:一个血统。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脉相通 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一脉香烟 指延续家世的后代。
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门同气 指同门兄弟。
一门心思 指一心一意。
一梦华胥 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一面如旧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一面之辞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一面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
比喻交情很浅。
一面之款 谓只见过一面,了解不深。
同“一面之交”。
一面之识 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一面之雅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
比喻交情很浅。
同“一面之交”。
一面之缘 见一面的缘分。
一民同俗 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一鸣惊人 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暝不视 闭上眼睛,不再睁开。
指死亡。
一瞑不视 瞑:闭眼。
闭上眼睛,不再睁开。
指死亡。
也指逃避现实。
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一命归西 指死亡。
一命归阴 指死亡。
一命鸣呼 指死亡。
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一命呜呼 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
指人死亡。
一命之荣 指受任一官的荣耀。
一模二样 犹言一模一样。
样子完全相同。
一模一样 样子完全相同。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目了然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一男半女 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一年半载 一年半年。
泛指一段时间。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一度 指每年一次。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念之差 念:念头、主意;差:错误。
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一念之误 一个念头的差错。
同“一念之差”。
一牛吼地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
比喻距离较近。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一牛鸣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
比喻距离较近。
同“一牛吼地”。
一牛鸣地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
比喻距离较近。
同“一牛吼地”。
一诺千金 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诺无辞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一拍即合 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
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
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一盘散沙 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一喷一醒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
后比喻推动督促。
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一片丹心 一片红心。
指忠诚之心。
一片宫商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
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一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一片散沙 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回答者: 至圣剑 - 门吏 二级 3-5 14:12“一”字成语太多,常用的写一部分吧: 1 一败涂地:出处《史记。
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2一寒如此:出自《史记。
范睢传》:“范叔一寒如此哉
” 3 一家之言:出自《史记。
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
” 4 一决雌雄: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5一诺千金:出自《史记。
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6 一言半语:出自《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7一言九鼎: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一至此,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8 一意孤行:出自《史记 。
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情,孤立行一意而已。
” 9一字千金:出自《史记。
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10一般见识:出自元曲《河南府张鼎勘头巾》一:“我和你一般见识呵,敢拖到官中拷断你筋” 11一言难尽,出自元曲《鲁大夫秋胡戏妻》,“心间事着我一言难尽。
” 12一笔勾销:出自《五朝名臣言行录》,“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13一团和气:出自《伊洛渊源录。
明道 先生遗事》“明道 先生坐如泥塑人,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
” 14一息尚存:出自《论语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 15一尘不染:出自《景德传灯录》,“心珠独明,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
” 16一客不烦二主:出自《续传灯录二八》“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17一了百了:出自《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八,“一了一切了” 18一手遮天:出自《理惑论》“侧一掌以翳日光。
” 19一往无前:出自《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磨砻志气,抖擞精神,一往直前,以求真脱”. 20一笑置之:出自《石门文字禅》二六“欲焚之,又念英之好学,为一笑而置之” 21一发千钧:出自《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 22一丘之貉:出自《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23一劳永逸:出自《汉书。
匈奴传》“不一劳者不久佚”“佚”:逸 24一帆风顺:出自杨万里《晓出洪泽,霜晴风顺》诗“明早都梁各分手,顺风便借一帆回” 25一刻千金:出自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26一念之差:出自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诗“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 27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8一国三公:出自《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是从” 29一见如故: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30一言为定: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来源,这恐怕没有规律性。
一帆风顺 【解 释】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 处】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 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丘:土山;貉:像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编辑本段]出 处 1.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2.《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句
诗句: 1)君,黄河之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 2)黄河落尽走,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
大量的名人名言、座右铭、哲理诗句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患不知人也。
2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年级上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一览众山小。
14、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纸上得来终觉浅,。
17、,柳暗花明又一村。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下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有所不为, 而后可以有为。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2、近水楼台先得月。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前车覆,后车戒。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2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
22、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3、太上有立德,其次在立功,其次在立言。
虽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
24、贫贱之交不可忘,。
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九年级上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德不孤,必有邻。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不拘一格降人才。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往者不可谏,。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5、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九年级下 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冒天下之大韪。
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民以食为天。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2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2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