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警句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礼记·表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
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
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
”(《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
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
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此之谓也。
”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
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
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时所言。
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
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即施“仁”于人。
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
”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三句名言警句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2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2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2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2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
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
●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
把脚印留在身后。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
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 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
●教育是人才的娘家,社会是人才的婆家。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
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
●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
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瀑布---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仍然呼啸前行,决不退缩 ●对于勇士来说,贫病、困窘、责难、诽谤、冷嘲热讽......,一切压迫都是前进的动力。
●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幻想在漫长的生活征途中顺水行舟的人,他的终点在下游。
只有敢于扬起风帆,顶恶浪的勇士,才能争到上游。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
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惊叹号是勇士滴在攀登路上的血,也是懦夫失望时流淌的泪。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忍辛负重的耕牛,留下的脚印最清晰。
●帆的自豪,是能在风浪中挺起胸膛。
●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跑昨越快,遇到风的阻力越大。
阻力与成就相伴随。
●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象和风一样温柔。
●谁把安逸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等到结果时节,他只能望着空枝叹息。
●太阳虽有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
没有光哪儿来影
●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涓涓细流一旦停止了喧哗,浩浩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
●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
●鞋底磨穿了,不等于路走到了头。
●事业的大厦如缺乏毅力的支柱,只能是空中楼阁。
●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幻想者头脑里只有空中楼阁,实干家胸中才有摩天大厦。
●长蔓植物依附着支物向上爬,当它爬到比支撑它的支物不高时,它又窥伺着另一株支物。
●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沿着别人走出的道路前进时,应该踩着路边的荆棘,因为这样走多了,就能使道路增宽。
●新路开始常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
●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
●如果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朋友,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良药。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
●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压力---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你是无知者颓丧的前奏,更是有志者奋进的序曲。
●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空谈家用空谈来装饰自己,实干家用实干去创造业绩。
●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有建树的人,并非具备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条件,相反,他们要经过更多的磨练,走更艰辛的路。
●实干家在沙漠里也能开垦出绿洲,懒惰者在沃野上也不会获得丰收。
●不举步,越不守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消沉就角一支单调的画笔,只能给未来涂上一层灰色。
●假如樵夫害怕荆棘,船只避忌风浪,铁匠畏惧火星,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收获是事业的雨量计;聚集着奋斗者洒落的每滴汗珠。
●无穷的伟大,也是从“一”开始的。
●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毕竟拥抱过春天。
●天才之舟,在汗水的河流里启程。
●在林荫路上散步不值得称赞,攀登险峰才有真正的乐趣。
●懒惰包含着永久的失望。
●希望是美好的,她令人神往、追求、但是希望伴随着风浪。
贪图安逸的人,他的希望不过是一带道路、一种幻境,只有敢于和狂风巨浪拚搏的人,希望才会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小溪---在生命的长河里,你前进的步伐每时每刻都拨动着大海心中的琴弦。
●如果把成才比作登天,自学便是成才的天梯。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
●钢钎与顽石的碰撞声,是一首力的歌曲。
●贪图省力的船夫,目标永远下游。
●浪花永不凋萎的秘诀:永远追求不安闲的生活。
●要是你的心本来就在燃烧,那么一旦需要,掏出来就可以当火把。
●纤夫在河边留下一串脚印,那是跋涉者生活的省略号。
●眼睛里没有追求的时候,一定是心如死灰的时候。
●蚌下苦轼的时候是不作声的,献出来的终于是明珠。
●与其是无数遍地重温那个虚幻的玫瑰式的梦,还不如去一个静静的湖畔采一朵金黄色的野菊花。
●踏着过去的脚印,不会增加新的脚印。
●痛苦的记忆是泪水洗不净的,只有汗水才能把它冲掉。
●只要你想种下美好记忆的种子,便能找到你心灵中的处女地。
开垦吧,现在就开始。
●攀登者智慧和汗水,构思着一首信念和意志的长诗。
●执着的攀登者不必去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形象是否高大,重要的是要多多思考自己前进的脚步是否扎实。
●埋首俯身,全为了奋力向上,并不是对头上的太阳缺乏感情。
●腰板挺得笔直的人,终究不会走在攀登者队伍的前列。
●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拚搏向前的巨轮。
●克服困难,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怯懦者只感到万般无奈。
●燕子嘴上的春泥,别看它点点滴滴,筑不成大厦,却能垒起幸福之巢。
●砖---经受过炉火的考验,才有资格成为大厦的一员。
●正是礁石的阻挡,才使浪花显得美丽。
●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在希望中别忘记不断奋斗。
●为了成材,松树从不向四季如春的温室外献殷勤。
●松树在悬崖峭壁上巍然挺立,雄风不衰,是因为它具有勇于傲霜斗雪的内在气质。
●盲人眼前虽然一片漆黑,但脚下同样可以开拓出一条光明的路. ●荆棘、坎坷是磨砺开拓者意志的摇复;困难艰险,是开拓者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停止奋斗的脚步,江河就会沦为一潭死水。
●在为事业奋斗的征途上,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的。
●浪花总是着扬帆者的路开放的。
●离开奋斗的沃壤,天赋的种子便寻不到春华秋实的前程。
●同样的旋车,车轮不知前进了多少 ,陀螺却仍在原处。
●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懂得飞翔才是生命的价值。
●为了走上成材的道路,钢铁决不惋惜璀璨的钢花被遗弃。
●开拓者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路,而他留下的却是又直又宽的足迹。
●海浪宁可在挡路的礁山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
●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
●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
●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沟潭之水,凝滞沉闷,飞瀑之流,奋迅高亢——同是为水,性却异,前者满足安逸,后者进取不已。
1.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
3. 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 \\\/ perpetual feast. 知足常乐。
4.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5. A guest should sui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host. 客随主便。
6. A letter from home is a priceless treasure. 家书抵万金。
7.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8.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9.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日一个苹果,身体健康不求医。
10. As heroes think, so thought Bruce. 英雄所见略同。
11.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13. 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4. Bread is the stall of life.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
(民以食为天。
)15.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16. 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笨鸟先飞。
17. Courtesy costs nothing. 礼多人不怪。
18.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习惯成自然。
19. Desire has no rest. 人的欲望无止境。
20. Difficult the first time, easy the second. 一回生,二回熟。
21. Do not change horses in mid-stream. 别在河流中间换马。
22. Do no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贪多嚼不烂。
23. Do not pull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别把所有的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要孤注一掷。
)24. 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25.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东奔西跑,还是家里好。
26.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实践出真知。
27. 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事实比虚构更离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28. Faith can move mountains. 信念能移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9. First impressions are half the battle. 先入为主。
30. Give as good as one gets. 一报还一报。
(以德报德,以怨还怨。
)31. Give everyone his due. 一视同仁。
32. Good wine needs no bush. 酒香不怕巷子深。
33. 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则不达。
(忙中常出错。
)34. He that promises too much means nothing. 轻诺者寡信。
35. He who has an art has everywhere a part. 一招鲜,吃遍天。
36. He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38. If you are not inside a house, you don not know about its leaking. 不在屋里,不知漏雨。
(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39. In peace prepare for war. 平时准备战时。
(居安思危。
)40.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41. It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彼此彼此。
42. Just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3. Keep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 未雨绸缪。
44. Life is a span. 人生如朝露。
45.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6. Meet plot with plot. 将计就计。
47. Merry meet, merry part. 好聚好散。
48. Mind acts upon mind. 心有灵犀一点通。
49. Never hit a man when he is down. 不要落井下石。
50. 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 切莫以貌取人。
51. No fire without smoke. 无风不起浪。
52. Nurture passes nature. 教养胜过天性。
53.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54.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一花独放不是春。
)55. One who has seen the ocean thinks nothing of mere rivers. 曾经沧海难为水。
56.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57.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58. Poverty is stranger to industry. 勤劳之人不受穷。
59.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伟业非一日之功。
)60. Sense comes with age. 老马识途。
61. So many men, so many minds. 人心各不同。
62. Some thing is learned every time a book is opened. 开卷有益。
63.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64. 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 车到山前必有路。
65. 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
66. The older the wiser. 人老智多。
(姜还是老的辣。
)67. The worse luck now, the better another time. 风水轮流转。
68. Thoughts are free from toll. 思想不用交税。
(人人都可以自由思考。
)69. Time tries all things. 时间检验一切。
70. Use legs and have legs. 经常用腿,健步如飞。
71. Virtue never grows old. 美德常青。
72.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73.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覆水难收。
74. Wine in, truth out. 酒后吐真言。
75. You are only young once. 青春只有一次。
76. You cannot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蜡烛不可两头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77. You canno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有得就有失。
(事难两全其美。
)78. You never know till you have tried. 事非经过不知难。
79. Youth will be served. 青春好作乐。
80. 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a runaway horse. 无知的狂热是脱缰的野马。
还有什么名言警句是孔子写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关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
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
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
(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
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
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
(《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
”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
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
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 十一、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
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
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
孔子的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自习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敬鬼神而远之。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民无信不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子成人之美。
*、其身正,不令而行。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舍生而取义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