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孙中山送给宋美龄的情书内容是
孙中山:(1866-1925)同盟会创立者,三民主义创立者,中华民国创立者,中华民国国父,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蒋介石:(1887-1975)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领导者,长期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宋美龄:(1897-2003)大概十岁时赴美国留学后归国。
关系:蒋介石的妻子是宋美龄,孙中山的妻子是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庆龄是亲姐妹。
蒋介石早年由陈其美介绍识得孙中山,由勇赴“永丰舰”事件取得孙中山信任,从此得到孙中山重用。
大概1920年蒋介石认识宋美龄,从此展开疯狂追求,1927年蒋介石宣布与前任几位妻子解除婚约并与宋美龄结婚,从此两人患难与共,荣辱与共直至蒋介石去世。
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时,各自多大…谢谢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结婚宋庆龄当时22岁,而孙中山当时49岁
赞美宋美龄的诗句有哪些
孙中山比他老婆宋庆龄大27岁,蒋介石比宋美龄大10岁。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
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差27岁啊!!!
“…… 那时,庆龄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但她站在父亲身边,圆睁着双眼望着这位不凡的来访者,并被他和父亲的谈话所吸引。
孙中山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痛感人间不平而终身投入革命”的献身精神,使她感到很新鲜,很美好。
那种感觉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使她终生难忘。
随后,在宋庆龄的少年时代,孙中山经常访问她的父亲,共同探讨救国道路,畅谈反清革命,同她也常常见面。
一次,她听孙中山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压迫下,中国再也无力坚持‘闭关自守’了,万里长城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洋枪、大炮和十字架所冲倒。
中国被迫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和许多块领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满清王朝的腐败却愈演愈烈,中国非进行革命不可。
我们要推翻腐朽的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
我们的国家应该独立、平等和自由,人民应该享受生存、发展和与之相应的一切权利;我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这是值得我去出生入死的伟大目的。
”庆龄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为之一振,情不良禁他说:“我也要同您一样去奋斗。
”这时,孙中山微微一笑,并高兴地鼓励道:“对,庆龄,当然你可以帮助我,每个人都得帮助我,唯此革命才能成功,知道么
”好似条件反射,庆龄马上想起了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话:“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聪明的姑娘望着孙中山,甜甜地笑着:“你说得对,跟书本上写的一模一样哟。
”孙中山也不由笑了起来。
就在这笑声中,“为着革命”、“共同奋斗”等革命思想,便悄悄地播进了她年幼的心田。
宋庆龄以优异的成绩于1913年夏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于学院,并获文学士学位。
她得知国内形势剧变,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归于失败,被迫亡命日本,一连几天,坐立不安。
正当她拟回上海探亲,到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的时候,突然收到父亲来电,要她“推迟行期”。
她原以为不会等多久,因此只打算在伯克利暂住一时。
当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
她更没有想到,她父亲很快就追随孙中山流亡日本。
宋蔼龄继续在孙中山身边当秘书。
宋嘉树则直接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
这时,充满革命激情的宋庆龄遵照父亲的电示,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日本横滨。
翌日晚上9时50分,就由父亲和姐姐陪同到孙中山寓所拜访。
尽管庆龄童年时代曾多次见过孙中山,但成年后与孙中山见面这还是头一次。
她在美国学习时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意义,一直评价很高。
她在一篇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开头写道:“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看来,中国革命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这场革命的最辉惶的成就,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制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
这场革命标志着一个王朝的覆灭,王朝的残酷压榨和无比自私,使这个一度繁荣昌盛的国家,变成贫穷不堪的国家……”大约就在此时,她简直把孙中山当成自己的上帝,同时又把他看作是中国的救世主。
所以,当她这次拜会孙中山时,她感到十二分的荣幸。
她相信,她马上就要见到的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国外流亡不会太久。
她确信,这个强有力的、一心一意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爱国者,最终会找到归国之途,井找到他领导民众为崇高理想继续斗争的机会。
当时,宋庆龄的确是怀着这种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之情,与父亲一道来到孙中山身边。
她满怀仰慕和崇敬的心绪向孙中山致意,并带给他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亚水果。
孙中山听罢庆龄一番热情洋溢的话,慈祥地笑了笑,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愿望,谢谢同志们送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眼下革命尚未成功,还有许多困难,还是应该继续干下去,祖国和人民需要啊
”孙中山说着停了下来,慈祥地望着庆龄。
聆听着孙博士的教诲,来庆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然而,更让她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寥还在后头呢
那时候,宋庆龄的父亲健康欠佳,却仍坚持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
由于不宜用日本方式那样长时间盘腿席地而坐从事写作,就让庆龄帮助他,并且很快教会女儿协助孙中山工作。
随后,因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离开了工作岗位,庆龄便顺理成章地接替姐姐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担负起孙先生同国内外所有书信往来的繁重而又危险的革命工作。
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正处于困境。
一方面,袁世凯上台后,明目张胆地投靠帝国主义,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打击革命力量,并派了大量刺客,谋杀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在白色恐怖下,许多革命党人或者意志消沉,或者投降分裂,因而孙中山鼓吹反袁的各种活动,几乎都陷入逆境,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
在孙中山处于革命征途的危难时刻,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帮助孙中山工作。
那是多么紧张而又多么快活的日子哟。
每天,当太阳从那苍茫无际的大海里涌了出来的时候,她就开始忙碌起来。
不是整理文件,处理东西方各国爱国侨胞和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山西等地发来的函电,就是寻觅和提供孙中山急需的资料或从事其他许多繁重的日常上作。
这些事情,常常使她从日出忙到日落。
一次,孙中山忙碌了一整天,晚餐时,宛如黄豆般的汗珠,忽然顺着孙中山那圆浑的、略显皱纹的脸庞静静地滴落下来,他感到整个腹部剧烈疼痛,不得不靠在藤椅上喘息着休息下来。
这情形,使坐在一旁的宋庆龄不禁吃了一惊,她连忙取了镇痛片来,让孙中山吃下去。
他吃下药,已经是夕阳落山了。
庆龄搀扶着孙中山到卧室就寝。
他躺下睡了好一会,庆龄留心看他的神情,仿佛平稳了不少;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他忽然睁开眼轻轻叫了一声“庆龄”
旋即又合上眼睛睡去了。
庆龄放心不下,仍然守在床边精心观察护理。
夜,静悄悄的
躺在床上的孙中山,睡得像孩子那样安宁香甜。
不知什么时候,远处传来醒得过早的雄鸡的啼叫声。
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醒了孙中山,他睁开惺松的唾眼,从床上坐起来,望着坐在床边的庆龄,不由眼眶潮湿了。
骤然间,一种温暖的感觉渗透了他的全身,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感受过胜利的喜悦,感受过革命党人的和谐,今天,他又真正感受到一个少女给他带来的温馨。
还有一次,孙中山撰写文稿从傍晚到翌日早上两三点钟,好心的宋庆龄给他送来了夜餐。
孙中山仍一心专注于那支笔杆子,继续写他的东西。
这时,庆龄就说话了:“孙博士,已经夜半三更了,捱到天明怎么行啊
”孙中山微微抬起头来,朝她笑笑,点点头,表示知道该休息了。
可是,他的文稿还没有写完,如果放下来,就怕灵感减弱了,没有了,便继续写下去。
终于,庆龄憋不住了,她动了真情,乞求他说:“我的好博士,您给我把笔杆放下来好不好
”语气中含着一种深沉的温柔,包容着说不尽的关切和体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嗔怪的意思。
孙中山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听劝告,因此她不高兴。
于是,他一边放下手中的笔,一边不无幽默地连声说:“遵命,遵命,我的秘书小姐啊
”说着,他笑了,那是感激的微笑。
庆龄自然也笑了,笑得那么明朗。
像对待亲人一样,孙中山对宋庆龄也十分关切,而且关切中充满着体谅和宽厚。
1914年初秋的一天,孙中山夜间派人来叫宋庆龄,谁知她因房东梅屋庄吉的义女冈本梅子生病到药店买药去了。
正巧,她回来时。
在大门口碰见了孙中山。
这时,他劈头就问道:“怎么,你生病了
”庆龄摇摇头:“噢,我好好的,哪来的什么病哟
”孙中山不由笑了:“我听说你上药店去买药,还以为你有病了,替你担心起来”。
看来,你真的好好的,不像有病的样子,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 话不多,但说得庆龄暖意盈怀,她的心仿佛在温暖中溶化了。
因为她知道,那时孙中山正全力以赴地总结“二次革命”的教训,夜以继日地忙活着重整革命党雄凤的大事。
他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信息,马上会作出那样的反应,过只能看作是对自己真情的流露。
这种真情,是很自然地从他那颗善良的心扉里流淌出来的,因而她觉得特别可贵。
人活在世上最贵重的是什么呢
还不是人与人之间那分真情吗
孙中山平时的确很关心、爱护宋庆龄,但他也不是无原则的宠爱,对宋庆龄,尤其对宋庆龄工作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有一件事,使庆龄终生难忘。
那还是l914年准备召开中华革命党第一次大会前夕,孙中山找到宋庆龄,说需要国内及海外各地革命党人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让她收集汇拢一下。
两天后,宋庆龄把整理好的材料交给孙中山。
此刻,他正忙着处理一件急事,没说什么。
后来,他仔细看了这份材料,把庆龄找去,开门见山他说:“总的看,材料写的不错,但里面有一个数字不对头,澳门有多大呀,怎么会有几万平方公里呢
”他说着,眼睛盯着庆龄,严厉地批评道:“记住,你是我的秘书,办事情必须认真再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
”庆龄的脸刷地一红了,不由垂下头,惭愧万分。
她觉得孙中山的话不多,可分量却很重。
这件事,尤其是这几句话,她时常挂在心间,怎么也忘却不了。
宋庆龄深深感到孙中山对她的关心、体贴,但是当她在工作上没有尽到责任时,孙先生总是严厉批评,毫不迁就。
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自己。
所以,她觉得在孙先生身边工作很惬意、很温暖,也很自豪。
大凡两个人在频繁接触中,最容易建立感情。
孙中山和宋庆龄正是这样。
通过频繁的接触,宋庆龄从孙中山身上看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对改变祖国命运宏大的抱负,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怕艰难闲苦、不屈下挠奋斗的意志,与朋友交往中热情有礼、谦逊谨慎的作风,以及崇高的思想、冷静的头脑和智慧的风采。
这一切,都使宋庆龄感到由衷的敬佩。
她作为一个秘书,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常常感到如登高山,如临大海,领略着无限美好的风光。
同时,她还常常感到心中燃烧着一种火热的激情。
这种激情意味着什么
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觉得在孙中山面前,她自己好像雪山上的一棵睡莲。
她的四周全是温泉、暖流与篝火。
直至全国解放以后,宋庆龄仍很难忘却当时火热、亲密和和谐的情景。
那真是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的岁月。
宋庆龄意识到孙中山的理想就是自己的理想,她自己正在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目标。
因此,她虽然终日辛劳但无怨无悔。
正像她写给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的信中所表述的:“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
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就想做的。
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她曾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说:“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先生,他需要我。
” 反过来说,在“二次革命”失败,尤其武装反袁斗争接二连三遭受挫折和长期流亡海外而遭受的痛苦与孤寂,也逐步使孙中山感到宋庆龄已是革命卒业上离不开的助手,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知心人,他从未庆龄的帮助和关切中得到敝舞和慰藉,“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儿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知己朋友不易寻求的慨叹,与当时孙中山心扉里所荡漾的思绪如出一辙。
宋庆龄那文静而又温存,稳重而又端庄的举止,以及那张俊美的脸上的微笑和注视,像徐徐春风在吹拂他的心田。
哲人法拉奇说:“爱情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
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
” 这番烛照古今的话说得何等好啊
正是拯救中国、改变祖国命运的共同理想,使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革命工作和患难中,逐步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使他们彼此相爱。
……”
孙中山和宋庆龄差二十多岁,蒋介石大宋美龄十多岁,
呃,这个问题在各地纪念孙中山的前提下,确实有些尴尬。
简单说吧,孙文和宋庆龄之间相差27岁,而且孙文和宋嘉树之间属于好友。
宋庆龄开始一直叫孙文叫叔叔,他们之间肯定有代沟,因为交流太少,而且孙科也不太鸟这个所谓的继母(孙科比宋庆龄大两岁)。
而蒋和宋美龄之间相差十岁,但是应该没有代沟,他们同吃同住,几乎生活了一生。
宋美龄对于蒋的政权也起到不小的帮助,尤其是二战以来,国际事务,蒋经常征询宋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