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抗震救灾名言

抗震救灾名言

时间:2016-02-21 00:19

形容人们抗震救灾的精神的名言警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人是要有帮助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泰戈尔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列宁 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轲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恩格斯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奥斯特洛夫斯基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抗震救灾的好词好句

恩格斯曰:“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  ——————  灾难让中国团结,灾难让中国坚强,灾难让中国改变——中国在进步

  这些天感想挺多,感动很多,当然也有愤概。

越是想写一些心里的东西,越是语塞。

以下引用一些名家的评论来寄托我的意思吧。

  震灾集体记忆将重塑民族性格————杜平 新快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要赢得民心、凝聚民气、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原来是如此的简单:把人民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让人民知道一切,让人民去参与一切。

只有当人民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重视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并且自然而由衷地散发出人性的美好。

这是任何政治口号、任何政治宣传和任何思想教育工作都无法达到的。

  任何一次重大灾难都有两种明显的后果,一是改变现实世界的面貌,把人类逼回到最原始的生死边缘;二是给整个民族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心理特质。

  这次四川大地震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例外。

在我们的记忆所能够追溯到的历次天灾中,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原本是心浮气躁的社会心态突然变得如此的沉静;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在哀伤、同情、关怀和互助之中,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抚慰。

国难当头,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为什么国民心态竟然在瞬间变得如此成熟

  60年来,全体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地停下脚步,在哀伤之中默默感受着同胞的苦难,在哭泣声中共同舔舐着民族的新伤口。

这是13亿人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和集体记忆,是当代中国人重建身份认同和精神家园的开始  灾难之后让谦卑心回到我们心里—-—林达 新京报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现在我们回到地震发生前,那时候孩子们还在教室里朗朗读书,在地震中失去的亲人还在呼吸欢笑,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这个我们一直生存着的星球,随时有可能天崩地陷,灾难降临,夺去我们的亲人,置活着的人于种种困境,那么,我们会怎么做,怎么想

我们还会那样碌碌地追名逐利吗

我们还会为了一己之小利,把学校盖成外表光鲜内底松垮的豆腐渣楼吗

我们还会茫然地兴奋,盲目地仇恨吗

我们还会那么自豪地相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吗

  地震是这样一种灾难,它让我们,让骄傲而盲目的人类,有一个机会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无助,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让谦卑心回到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反省。

大自然以压倒的威力提醒我们,人绝对不是万物的主宰。

人只能求自己变得智慧,学会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爱护环境,尊重世间万物。

  或许中国将永远地被改变了——梁文道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中国政府在救灾工作中展现的惊人能力得到了证明;中国媒体在报道灾难上的透明与开放是史无前例的。

这两者加起来,换回的便是国人的空前团结。

只要看过第一天全国哀悼日的场面,我们就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在这一刻更加深获人心。

然而,那十多亿人的眼泪又不只代表了爱国的热情,更准确地说,那是爱国,更是爱自己的同胞。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的日子是比以前好了,可是大家又同时认为社会的道德滑坡了,人们的精神空虚了。

在传媒的报道中,一些人以为中国食品不安全,商家缺乏诚信,官员贪污成风。

地震发生之后,忽然让我们感到信任原来是存在的,孩子始终是可以交托给老师的,乡亲始终是可以看顾老人的。

那些数不清的感人故事说明了,在危机来临的关头,你会守护我的姐妹兄弟,所以,我也将守护你的姐妹兄弟。

  或许,2008年之后,中国将永远地被改变了。

  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南方网  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

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

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

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

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

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

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

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

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

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

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

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

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

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

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

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

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废墟之上,我们寻求进步的阶梯——东方网  废墟之上,必定要有一种价值生长。

民胞物与,不弃不离。

至关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表达与理念的坚定。

灾难也许夺命毁屋,但不会摧毁那些普世的文明与伦理。

一些重大的灾难,因此恰恰成为人类文明的背书,进一步化为走向文明进步的动力。

不论是重建资金的运作、学校建筑质量还是公民社会建设,所有这些问题在令人关注的同时,其实也正指向了一个国家进步的方向。

  汶川震后,不论是救援的及时,还是信息的高度公开,媒体的开放式报道,抑或是降半旗、设立全国哀悼日的国家仪式,所有这些都值得称道,也将成为民族的宝贵记忆。

这些进步和思考,更有必要成为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思路,成为所有幸存者告慰死难者的方式。

只有能从灾难中汲取进步的智慧与前行的勇气,我们才能知道怎样面对苦难,并且生生不息。

抗震救灾激励人心的句子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支援抗震救灾,人人各显其能 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汇成爱的海洋 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能变得可以承担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求抗震救灾中的经典语

12, 貌似是把电话摔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