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
孟子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仁者无敌。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治则进,乱则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彼一时,此一时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民事不可缓。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事而食,不可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可以无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春秋无义战。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
孟子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仁者无敌。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治则进,乱则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彼一时,此一时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民事不可缓。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事而食,不可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可以无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春秋无义战。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急~~~孟子的名言形容苏武
曾说过:“富贵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 ”苏武就样的人。
苏武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和故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名言名句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进锐者,其退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名言名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名言名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有关于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
爱人者人恒,敬人者人恒。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至少三句)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学习格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孟子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
(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