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5条爱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名言
1.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2.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3.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4.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6.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8.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9.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10.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关于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名言,故事传说,诗歌等
清朝人李应麟,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
他亲不幸去世后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格言、名言警句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河里孩子岸上娘 *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 女是娘的罗裙带 *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诗歌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尊 老 爱 幼 记得孟子说过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见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爱幼。
如建了许多所养老院和孤儿院,让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让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遗弃的孤儿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度过快乐的童年。
公交车上也专门为老弱病残特别准备了几个座位。
电视里也经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机构捐款、捐物让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但是社会上也常常出现一些不尊老爱幼的现象。
记得,一天清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看到一个老婆婆弯着腰吃力的在垃圾堆里认真的翻着什么,只见她满头银发胡乱的盘在头上,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破烂的灰围裙,飘落下来的几丝银发随着北风晃动,脚上穿着破旧的拖鞋,在寒风中仿佛述说着她的辛酸。
我好奇的走了过去,问老奶奶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干这种活呢
老奶奶拨了一下银发叹了口气说:“唉,为了生活呀
”“那您有儿女吗
”“当然有,三个儿子
现在都成家了
”“那您怎么不在家享天伦之乐呢
”老奶奶摇摇头说:“天伦之乐
他们都大了,谁都不愿养我这个老骨头,就只好来干这行了
”我气愤极了,大声说:“那可是犯法的
您可以去告他们呀
”“唉
都是自己的肉呀
……”没等老奶奶说完,我便插到:“他们那么对您,您还为为他们着想。
”我一想,是呀
这一告,关系不就更糟了吗
不得以呀
还是算了吧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带着几分怜惜悄悄的走了。
我边走边想着老奶奶的话,气愤极了,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现在有些人却已忘记,把老人当作一个包袱,或让老人独自一个人住,不理不睬。
想想看,老人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为了你们能过好日子,为了你们能幸福,他们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
你们这样做对起他们吗
你们难道能心安理得吗
难道你们小的时候不是父母们来抚养你们:来教导你们吗
虽然我现在无力帮助这位可怜的老奶奶,但我发誓从自己做起,做到尊老爱幼。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尊老爱幼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有关于尊老爱幼的资料、名言警句,如何尊老爱幼。
共2000字。
谢谢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李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
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大利谚语)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
(何塞·马蒂)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
(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
(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
关于尊老爱幼的好句好段,不要名言
1赵老师的额头上爬满了细密的皱纹,那是智慧的年轮。
2老人的笑容就像池塘里落进了一块砖石一样,涟漪四散,皱纹满脸。
3舅父的脸色晒的如赤铜一般,上面刻着深沟似的皱纹,这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4在这位老师傅长方形的脸上,几乎没有弹性的肌肉和软组织,只剩下风霜浸染成紫酱色的皮和有角有棱的骨头5我总想着再过些时候,等我长大了,我会孝顺爷爷,到时候不再是他那双布满风霜的手牵着我了,我会拉起他的手,小的时候他为我吃饭,长大了我一样也会喂爷爷吃饭,等爷爷走不动了,我会像小时候他给我讲故事一样,讲我一天的事给他听,我能想象爷爷微微笑的样子,在夕阳柔和的光下更显温柔......只能是想象了,爷爷就像他说的那样,成了天边的一颗星星,遥遥地看着我。
我多希望能再拉拉他的手......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唯亲身经历着方能体会。
6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母亲正逢换着失禁的尿裤,陈毅拿起尿裤: 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
(愚笨的人,往往美德也迟钝。
看,生活中多少普通人,虽然不是很忙,但就是对老人漠不关心,令人深恶痛绝啊)
有关于尊老爱幼的名言警句,要带翻译
①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
‘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②1959年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
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1919年,的母亲患腮腺炎。
在长沙读书的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支省城治病。
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
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
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从这两幅联中,看到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③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
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
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