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1、所谓内心乐,个人过着健全正常的、和谐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3、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5、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6、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7、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8、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9、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西塞罗10、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11、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洪应明12、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
——塞·约翰生13、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塞·约翰生14、男子为了各自家庭而承担的工作,是努力支撑、发展和维护他们的家;至于女子呢
则是努力维护家庭的秩序,家庭的安适和家庭的可爱。
——罗斯金15、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棱16、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17、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萧伯纳18、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19、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家和万事兴 和为贵,谐为美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 美在和谐。
可见,和谐 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关于家的名人名言
★“家”的名言警句 ○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 唐诗中的“家”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
(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
(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
(储光羲《采菱词》)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王昌龄《浣纱女》)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
(刘长卿《赠元容州》)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李白《江夏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1.学无止境。
—— 荀子2.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3.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4.活到老学到老。
—— 谚语5.学习永远不晚。
—— 高尔基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 歌德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 唐甄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 李惺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 董仲舒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 汤斌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子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 陆佃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 袁牧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 蒙田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 郭沫若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 李嘉图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 佚名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佚名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 越南谚语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 魏源2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3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3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曹雪芹3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3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 谚语3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 佚名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 吴晗3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 蔡尚思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 周恩来40.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 佚名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 约·贝勒斯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 普列汉诺夫44.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 巴甫洛夫45.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
—— 洛克46.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 郑板桥47.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 达尔文48.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 佚名49.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50.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孙中山51.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 培根52.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 邹韬奋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 佚 名5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 阿卜·日·法拉兹55.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56.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B.V57.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 利希顿堡5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 笛卡儿59.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 培 根60.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 高尔基6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 刘向6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 培 根6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64.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 法布尔65.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
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
—— 贝弗里奇66.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陶行知6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朱熹68.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 陶铸69.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
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 普良尼施尼柯夫70.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 托尔斯泰71.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 高士其72.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 高士其7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
—— 培根74.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
——矛盾75.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76.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 谢觉哉,77.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 邓拓78.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去尽皮,方见肉。
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见髓。
—— 朱 熹79.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 徐特立
与守望相助相关的励志名言
1、我尚品位不被认可,有一年,了一条品牌的泳裤,结果那个品牌的销量急剧。
——英国首相布莱尔自嘲曾导致一个品牌的灾难日 2、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沙 3、检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他工作时所具备的精神。
工作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是“真我”的外部写真。
看到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如见其人”了。
——美国着名学者莫尔谈到工作对人的重要性时如是说 4、无论你心里怎么想,你的言谈举止都应该谦虚谨慎。
在许多国家,任何形式的炫耀都会被视为粗鲁无礼。
——美国国务院制定的“美国人海外旅行行为准则”之一 5、我们每天早上可能会从报纸上看到人类的各种悲剧,但是,我们真的听到这些人的呐喊了吗
我们真的义无反顾地倾力相助了吗
我决心这样去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6、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
——弘一大师说佛 7、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话人格 8、我本人不在故乡做生意,家乡的利润,基金会一块钱也不取
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 9、商业道德是一种资产,而非负债。
它可能会增加交易时间,但却减少了交易成本。
——印度首富、Wipro董事长阿齐姆·普莱姆基的理念 10、改良社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自己。
——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名言 11、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美国当代作家哈尼·鲁宾 12、在生活这个令人费解的局面前,你最好保持足够的谦虚,尽管它不一定能够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定,但至少可以防止你去犯过分明显的错误。
——美国前财长罗伯特·鲁宾的回忆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一句话 13、将诚实当成一门艺术,应加以很好的利用。
——海星集团董事会主席荣海如是说。
他认为诚实就像一个种在地下的萝卜,平时,你总要不断地付出各种代价——松土、浇水……到了收获的时候,你才发现它是如此肥美 14、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但杨绛婉言谢绝 15、我很高兴做一个美国人,但要是非得在做美国人和做诚实的记者之间挑一个,我会做诚实的记者。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着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 16、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 17、正直。
——美国年度十大流行语榜首词汇 18、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却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有人问她没评上中国的院士是否难过,李爱珍作了上述回答 19、也许善良无法使你在世俗的意义上获得更多,但它能给你良好的食欲、安稳的睡眠和如花的笑靥。
——岳强《善良是一生的功课》(2003年十大金句之十) 20、我曾经破产三次,但我不曾因此失眠过一分一秒。
——箭牌口香糖大王威廉说,成功缘于不惧怕失败 21、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
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快乐。
我对他们说,他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上海的哥臧勤因为善于规划工作,每月收入超过了8000元,为此,他被微软公司请去给员工们讲了一堂MBA课程,臧勤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态 22、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一个棋子,虽然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不敢迈步,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 23、只看到杯子上面一半是空的,那是悲观;看到下面一半是满的,那是乐观。
我就是乐观的。
——连战用“半杯牛奶”比喻两岸的关系 24、知识、创造力以及对环境的敏感自觉,左右着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
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并不见得特别聪颖、能干,只是比别人多了一分决心,即知即行,而且贯彻到底。
——台湾首富王永庆谈人生
与“心动不如行动”意思相关的名言有哪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题记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这说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老师。
只有感兴趣的,自己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有信心,这样才会感觉愉悦。
\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
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
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快乐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 在现实生活中,“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
“寓教于乐”\ 中的“乐”字包涵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学生。
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让学生乐在其中,体现深层次的“乐”\ 。
也就是”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这里的“愉快、快乐”并非是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
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要让学生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 首先是要改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营造一种真正的“愉快教育”。
\ 1、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是“超市的供应商”。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多方面的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生存的资本与技能;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学会与人相处,而人格的健康与完善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教育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对人性的关怀。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己任,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因为学生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有“喜怒哀乐”,我们在授课时,要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灌输、更不能强制,而应去吸引,去激发,利用学生们的兴趣、好奇心而引导他们去思考、探索、创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学习,去成长。
\ 2、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的沟通。
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时的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身份要变成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共同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验证教材。
\ (1)、不要板着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
学生要说的话让学生说,要做的事让学生做,不要怕学生出错。
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出错、纠错中前进的。
更何况我们都是从小到大的,谁没有那样的经历呢
(2)、经常找学生谈谈心。
嘘寒问暖,拉拉家常,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学习之外的,如爱玩什么
吃什么
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问题,多谈心。
学生的心灵有时候很脆弱,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
这时特别需要老师扶一把。
一句温暖的话语,会让一位可能频临绝望的学生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一个善良的“谎言”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
\ (3)、适时地表扬学生。
对学生的进步适时地表扬,后退则适时进行善意的指正。
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如:“你思路清晰”、“你有创造性”、“你的分析有理有据”、“你书写工整、字如其人”、“你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你会好起来的”、“你的问题意识强”、“你有潜能优势”等等。
“你”字饱含鼓励、期待、赞赏,学生的点滴长被认可,一下子就拉进了老师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感化虚伪上的心灵,让学生获得认同感\ ,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 3、转变陈腐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进行教学。
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音乐、节奏、韵律、图画、情感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学得更快。
据有关研究人员研究:动觉学习者占37%,听觉学习者占34%,视觉学习者占29%\ 。
因此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和画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定会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学习的效果。
因为音乐有暗示作用、会调节大脑的工作。
正如电台和电视台广告每天证实的那样,当音乐配以文字,许多种音乐能帮助你记住信息内容;节奏——教师上课的节奏快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铿锵有力的陈词会激发学生学习,而软绵绵的话语会让学生恹恹欲睡;同时由于在课堂上集体阅读,会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宏伟气势,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 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这样去优化自己的课堂,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一个人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如果学生有了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优秀成绩而不安。
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
那他就更需要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促使、扶植和巩固学生把知识加以运用,使他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样,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
他们就体验到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实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
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会更加强烈。
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也会带给学生欢乐。
\ 由此可见,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从生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来验证生活中的事物,这才真正把握了“寓教于乐”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