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
最近读李玫瑾教授的文章《人性是养出来的》感触颇深。李教授是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的课程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对教育孩子有很大帮助,也为我解开了很多教育中的谜团。
李教授研究的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作为初中老师,我们接触的孩子恰好是青少年。每个班级内都有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每当这时,我总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听过李教授的课使我豁然开朗,即便不能完美解决,也会找到接近完美的`方法,给自己的班级工作带来福音。
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学生,我们往往是批评、指责过多,理解、宽容、关爱较少,会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看过文章之后,发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与他相处,使师生关系融洽。怎样才能做到呢?
首先是平等。
做到师生关系融洽要对每一个学生平等,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例如: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同时迟到,老师对待优秀学生会问一下原因,然后原谅;对待问题学生就会说,你怎么又迟到了,不问原因就下结论,甚至对待他们的态度、语气、表情、说话的语调也是不同的。如果两个学生同时站在老师面前,老师可能感觉不到,但学生是感觉得到的,甚至老师这时有可能已经伤害了后者的自尊心。由此看到做到平等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对学上足够的关爱。只有学生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平等的对待,他对老师才会以真诚的对待。
其次是宽容。
毫无疑问,问题孩子总是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例如:本来这月评优秀班级大家势在必得,但是,有一位学生被学校通报批评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会让你很无奈,也没有成就感。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找到这位学生,耐心详细的了解问题的原因、经过。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他自己的过错,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什么、给班级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的心理伤害有哪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也认识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宽容。当一个人感到别人的宽容时,我想他也善待自己、会善待他人。宽容是滋养孩子善良的种子,而一个善良的人将来走向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
还有就是关爱。
我一直认为“爱”是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每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暴力和犯罪倾向的人,都是极度缺乏爱的人。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让他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让他感受到“温柔以待”的感觉。让爱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滋润干枯的心田。
我想,一个内心具有了爱和宽容的人,是不会给这个社会带来血腥和暴力的吧!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
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我曾经专门找了她长达几小时的视频认真听过。李教授能特别自然地从犯罪心理学过渡到家庭教育,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领域,还给出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
《幽微的人性》这本书,阐明了许多的犯罪来自于早年的心理伤痕和人格塑造,人格问题源于早年,李教授之所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就是要让父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为了未来能减少人格异常,减少犯罪的发生。
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孩子年龄越小依赖心理越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在父母攒下的金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学历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业成功与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有看到的观念,还会有听到的观念,这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所强调的、坚持的东西,如“咱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这些话语在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孩子成年后,甚至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婴儿)被抚育成能够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孩子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础性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去学习?如果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会自然懂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一个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他是顺其自然地长大了,但这种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态。因为现在的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毛病”时再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左右到18岁前后,如果孩子出现了逃学、网瘾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就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没有给到他良好的心理抚养。
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就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教育他是没用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怎样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样去帮助那些对养育儿女一无所知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愿我们的孩子们能用感情、用心、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面对世界,对他人温柔以待,学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自己作文 篇1
面对绝境,我们是放弃,屈从命运的安排呢,还是扼住命运的咽喉?有太多的人选择了后者。韩庚就是期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钟情于音乐,才学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摆了一大堆物品,让他去抓阄,结果他一手就抓到了一个音乐盒。父亲对这个结果虽然不太满意,但还是从小着重培养他的音乐特长。
12岁,他师从当时黑龙江最著名的舞蹈大师,学习芭蕾舞和民族舞,后来他跟随老师在香港、澳门和美国进行了多次演出,他出色的舞技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他甚至是被媒体评价为下一代中国的舞蹈天王。
17岁,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报名参加了一场选拔大赛,他以全场满分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之后,他带着梦想只身来到韩国接受一系列的专业训练。举目无亲,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他受了很多的苦。三个月后他闻讯父亲得了一场大病,耗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的生活费和学费也没有了着落。此时,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回国,要么凭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他流着眼泪给父亲打电话,病床上的父亲并没有想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拖累儿子。他不止一次告诫儿子要坚持,当听到儿子仍然要回来,父亲火了,扔下一句话:你要是回来,从此就不再是我的儿子。挂了电话,他悲痛地跪在了地上。
他开始奔波于各大歌厅,但在韩国他只是一个新人,开始的几天里,几乎没有人愿意聘请他。那几天是他一生最艰难的日子,睡过马路,也吃过别人扔下的馒头,就是这样的绝境,他都没有放弃。一周后。终于有一家歌厅愿意录用他,尽管薪水很低,条件也很苛刻,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白天他接受培训,晚上就到歌厅来唱歌,他是来得最早,也是走得最晚的。很多时候,他只能睡上三个钟头。就要马上起来去接受训练。为了自己的歌唱梦,他咬牙坚持着,这一唱就是五年。20xx年,他所在的组合一举拿下了韩流中国十大组合奖,他也声名鹊起。
眼看着自己距离梦想只在一步之遥,他幸福地笑了。然而一场意外顷刻间而至。在一次演出时,他不幸从高空坠下。医生告诉他,他左腿膝盖骨遭到了严重损伤,就算好了也很难再从事剧烈的运动。这对以歌唱为生命的他几乎无法接受。
一个月后,他咬牙强迫自己站起来。很快他发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后半生很可能将在轮椅上度过。但是他实在不甘心,他的梦想才刚刚开始,怎么能眼睁睁就看着这样夭折呢?他立刻冷静下来,父亲也专程赶来给他打气。他深受感动,他一再告诫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唱下去。他拄着拐杖参加演出和培训。父亲也咨询了很多医生,为他制定了科学的康复训练。
后来,他成功了。凭着成熟而稳重的表现,他所在的团队,囊括了音乐风云榜、腾讯星光大典、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中的内地最佳组合奖,而他也成功地丢掉了拐杖,再一次生龙活虎地站在了舞台中央。
他不怕别人嘲笑他的固执,也不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知道,在接二连三的绝境来阻碍成功时,命运的大门从来只会青睐迎难而上的智者。
韩庚如是说,“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所以我会把人生的每次不幸都当成一次转机,也惟有这样,我才能成为绝境中的上帝而非甘愿被束缚的奴仆。”
自己作文 篇2
过分为己,是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亏待了一个生灵——自己。这是著名作家三毛在《自己》一书中写下的话。
毫无疑问,生活中总是有这两类人,一类人过分为己,自私自利遮住了他们看向世界的眼睛。一类人完全舍我,掏心掏肺耗空了他们享受生活的自己。这两类人都看不到世界的本质,享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体会不到生命的精彩。我们应该在这两类活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不忘对外界付出的同时,每天也用“心”对待自己,给自己留些空隙。正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享受上天赋予我们的每一刻精彩时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生活的主角,经历的每一段进光,都像常春藤一样,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生活的墙。但这叶子两两之间是要有些空隙的,否则怎么能接受阳光的照耀?整天被封在阴暗中,紧张得呼不出气来,迟早有一天会成枯枝败叶,甚至发酵变成一团恶心的.烂泥。
古代大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少时入仕为官。虽官小俸微,但他仍力争把每一件事做好;虽不被重用,但他仍满怀政治理想;虽当局者昏庸腐败,但他仍时官时隐,对现实抱有幻想。终于在他“一去三十年”后,那个“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那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陶渊明,那个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陶渊明,对不可救药的官场彻底失望了。“怎能为五斗米折腰?”他毅然回归了他的园田。他随着阳光照进了自己时光的空隙,在此间偷得浮生半日闲。他不愿让那黑暗的官场侵蚀了自己的人格,不愿与昏庸的当局者虚与委蛇。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给自己留些空隙。他只在“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的生活中去享受剩余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在南山下爱那最爱的菊花,在东篱旁品那最爱的黄酒,在草屋下过那最向往的田园生活。
这是古代大诗人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节操,抱朴守拙给自己留下的空隙。而如今的我们,给自己留些空隙,也许也会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当代知名犯罪心理学者李玫瑾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早年被教成乖孩子,很老实,他其实是会有情绪的。他没有机会跟人家“拳脚相向”,他没有那种甩开膀子干一仗,摔一跤的感觉,他的愤怒从身体上表达不出来,然后全回到心里了,他就会积攒仇恨。小时候适度地像游戏一样的打打闹闹,其实还是必要的。”
给自己留些空隙,也就是在生命的河道旁挖大大小小的渠道,这样才能在洪水般的情绪来临时,不会淹没了自己的灵魂。
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随缘行。给自己留些空隙吧,愿我们的生命如星空般的美好宁静,点点滴滴的时光,如繁星密布,虽两两相隔,但也能照亮彼此。
吾不识青天高、黄土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孤独且忙碌地前进着,希望多留些空隙给自己,换取时光的故事。
自己作文 篇3
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娇艳,但当把它移到了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室外,过不了几日,它便凋谢了,因为它的成长一直受着庇护,而缺少了压力的磨练。——题记
小学时,对于学习并没有怎么看重,那时最吸引我的便是玩。即使这样,在班上我的成绩也属于中等偏上,这样安逸的环境让我放松了警惕,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没有压力,亦没有成长。
就这样,度过了轻松惬意的小学生活。常听哥哥说初中压力非常大,当我取下红领巾,自信地大步走进初中时,看着桌子上新发的厚厚的课本,我微笑着想,初中也就这样,依旧可以轻松地拿到好成绩。于是,我的初中生活开始了和小学一样的步骤:依旧上课认真听,作业用心做,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变了。在第一次考试中,我遭受了第一次失败。面对并不理想的成绩,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因为什么?我还可以再这样浑浑噩噩地“逍遥”下去吗?周围高手云集,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走。在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我被落在了后面。从未感受过的压力,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了我的心上。于是,我不得不改一直的慢走为快跑,放弃玩的时间,用下课的时间去复习,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念想在提醒自己:“不能停,不能落后!”
因为压力,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因为压力,我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因为压力,我成长了许多。我明白,成功的花儿,只有经历过了血汗的浸泡和风雪的欺压,才更鲜艳。
上溯历史,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逐而赋《离骚》,孙武膑足而修《兵法》,司马迁处逆境而著《史记》,他们无一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铸成辉煌的历史丰碑。
温室里的花朵,固然美得娇艳,却禁不住一点惊涛骇浪,它一直生活在温暖的庇护中,而这样的花儿是不值得我们赞颂的;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日晒雨淋的花儿,经历过风欺雪压的花儿,才是最纯真的美。人生不也同样如此吗?只有在压力之下,才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人生之花。
亲爱的朋友,留一点压力给自己吧,那样,你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自己作文 篇4
那一年,一贫困画家带着他的画作来到京城,居一陋室。那里不但陈旧,蛛丝网结,而且四壁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画家环顾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栩栩如生,顿时,他就觉得屋外的暖阳正透过窗棂涌进他的小屋,小屋也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有趣,命运时常这样捉弄世人,他会给我们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完全可以画一扇窗户给自己,放进希望的阳光,照亮生命。
许多时候,命运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命运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命运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而要学会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在没有水的地方掘出一口深井,这样,就可以汲取到甘洌的清泉,滋润生命,浇灌庄园,在贫瘠的土地上营造自己的绿洲。
画一扇窗给自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些东山再起的勇气。只要不泄气,就没有什么能将我们抛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花好月圆的那一年。
自己作文 篇5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我看清了自己,从每一件事情反应我做人的态度。
我勤奋,动手能力极强,喜欢组装航模,做实验;在学习上,我总喜欢把不懂的题目弄懂,把条理理清;课后,我也很热心,喜欢帮助同学。所以我在班上,很受大家的欢迎!
但是,再虚心的人,也会有骄傲的时候,骄兵必败。我确实很勤奋,总能把老师交给我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不过时间一长,那些小事,就会让我觉得无关紧要。记得有一次,同桌让我去把值班老师叫来,管一下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换作以前,我肯定屁颠屁颠地去找老师了,这种事情我最喜欢做了,巴不得有一大堆事情叫我去做,我总能达到他们的心愿。可听多了掌声与欢迎,我心中便会觉得什么都不关我的事了。我便傲气地说:“这种小事我就不掺和了吧!你不是自己也有脚吗?为什么不自己去跑一趟呢?”这下可好,把同学给惹火了,说:“我让你去是我相信你,行吧,我自己去。”下课,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说我这个那个,好像都在说我的一些坏习惯,听得我脸发烫,无地自容。从那天起,我知道自己变得高傲了,我一定要用出十二分的力气,再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那天起,我决定要做回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心的自己,在我的无限努力后,我终于又变回了原来的那个我。无论大事小事,我又开始帮助同学,解决老师们的小烦恼,又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处理好了,做什么事,我都抱着一定要完成的心理去做。我好开心,喜欢现在的自己,我不能再高傲了,谦虚在我眼里就像人生的指路标帮我找到方向。
我积极帮值日同学打扫、倒垃圾、擦瓷砖……总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是那一天,我看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