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就只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不听。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原因很简单,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持久性,一致性;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伴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前后教育具有不一致的特点。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技术的革新,很多家长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数量加剧上升,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忽视的态度,这样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存在很大的缺失,孩子的人格发育,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就出来了。面对如今孩子的成长的诸多问题,我有以下的思考:
一、不要让父爱母爱边缘化。
从2010年开始,政府和媒体都是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给社会,给学校无疑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我却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过分的强调社会和学校的责任,而忽略了家长的职责。殊不知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直接的本体是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母亲的性格大多数无声的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父亲的生活态度决定着孩子的价值观。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真正的关注应该回到家庭中来。当城市的霓虹闪烁着光芒时,依旧有部分行色匆匆的打工族在辛勤劳作,他们早出晚归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他们带着满身的疲倦回归家庭时,已经没有的足够的耐心来和孩子沟通。他们总是把教育的职责抛给了学校,育人的重任推给了教师。请问,教师离开了社会,家庭空谈教育有何作用?教师有多大的育人权利?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不要把育人的责任全部抛给教师。家长应当从关注孩子心理变化,情感需求开始,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配合教师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表达你的爱,勇敢地担当起教育的责任,用严格的,理智的爱来行使自己的义务。
二、树立孩子感恩和责任意识。
当下孩子的教育着陆点在哪儿?是盲目的进各种“培训班”,还是树立孩子感恩和责任意识?如今的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在规划着孩子的人生未来。接连不断的.“培训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各种电视选秀节目倾巢而出,逼迫着孩子去效仿他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孩子纯真的本性,扼杀了孩子的自由发展。世界上只有一个奥XX,世界上只有一个朗朗,也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为什么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去效仿他人的人生轨迹呢?当下,回归教育本体是当务之急。你给孩子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孩子对你说谢谢了吗?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你的孩子看到此景有何打算?出外旅游,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写上“某某到此一游!”时,你作何感想?当孩子和你谈及“圆明园的毁灭”时,你将作何引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时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当叩问一下:“我们的少年真正强大了吗?我们的少年独立了吗?”“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了吗”“我们的孩子有责任意识了吗?”或许,我们都将为之而汗颜。“天下兴亡,是我辈之责任!”教育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你生命;感恩流水,滋养生命;感恩太阳,孕育万事万物;感恩脚下的土地,感恩身边的一切。当他们成功时,肯定他们;当他们失败是,鼓励他们;当他们彷徨时,点亮心灯;当他们得意之时,警醒他们。
三、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大胆地说“不”。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三代人一起生活,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两代人的爱强加到孩子一个人的身上,这份爱太沉了!在孩子的眼里要啥家长就得给啥,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学会观察”是现在孩子的绝招。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提出要求最容易得到,他们也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离家出走,大哭大闹,假装晕倒就成了他们惯用的招数。家长也要“学会观察”然后“学会拒绝”,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大声地说“不”,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娇惯孩子。
孩子的心声我们懂多少,他们心里所想的我们从来不知。不要过于追问,以便他们顾虑家长的威信而说些违心的话,为什么孩子的心里话会和朋友倾诉,而不和家长沟通,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我们做家长所提的建议,看看我们有几条是榜上有名:
1、不要我要什么就满足我什么。其实有时我只是想知道我能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你们过度的满足时对我们的.不负责,是溺爱。
2、不要对我大喊大叫。你对我喊叫只会减少我对你的尊敬,同时也教会了我喊叫。什么事心平气和的商量,大家都好。
3、不要总是发号施令。假如你向我提出请求,而非发出命令,平等的去沟通,我会更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平等是我们想要的。
4、请履行诺言。不要对孩子承诺的事情,由于工作还是其他事情去推脱,说了就是说了不要出尔反尔。你们那样会是我更加反感。
5、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较。如果你认为我好于他人,有人会难过;如果你觉得我不如他人,难过的会是我。
6、不要总是指使我。一会儿让我做这,一会儿让我做那,使我无所适从。我只有一件一件的做才会做的更好。
7、请让我自力更生。如果万事皆由你替我完成,那么我将来永远也学不会做事。你们不能陪我一辈子,以后生活要靠我自己。
8、不要在我面前说谎,也别要我为了你而说谎,这样会使我不再相信你的话。有什么事就说,我会理解你们的。
9、当你犯了错,请承认错误。你的行为也会教导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在不断地进步。
10、请你们也要学着换位思考。当我向你讲述我的问题时,请试着理解并帮助我,爱我就要告诉我。而不是你们的责备。
11、请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我。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成为朋友。真正的亲情,就要像朋友那样真诚对待。
12、不要让我去做你自己不做的事。我永远不会做你让我做而自己却不做的事情。我们自己都不想去做的事,为什么去强迫孩子呢。请不要忘记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父母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都是重要因素。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的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一、全家人一起吃饭
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二、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家长常常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气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三、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布满幸福的笑脸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四、父亲需要投入很多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通常以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是非分明的能力大大减弱了,所以不要忽略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教育,平时要多投入精力。
五、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
父亲站在与母亲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应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大声斥责母亲。
六、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假如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七、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的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当直面如此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熟悉吧。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主要,规律的饮食不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八、规矩是为谁定的?
家规不但包含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含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
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轻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无法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定时看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