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话语 > 戒酒后最忌口的话汇聚66条

戒酒后最忌口的话汇聚66条

时间:2018-07-02 20:08

老王人高马大的,为人随和,开玩笑没有忌口,男女老小荤素皆宜,与我同事十几年,是同属一个科室的隔壁老王,下乡一起出去,回来就背靠背坐着办公,遇有急事或想聊天了,就敲几下墙壁,我们立即碰面当场办理。没事的日子里,我们常常聊天取乐,讲一些陈年往事,给自己一份鼓励一份自信,可惜老王退休两年了,不能面对面交流,只能偶尔电话联系一下问候一会,回想起来少了一种快感,多了一份遗憾。

老王好喝酒是我们单位的共识,认识十多年,感觉他逢酒必喝,喝酒必醉。没有禁酒令的日子里,我们也不约束他,任他白酒红酒啤酒随意喝,喝醉了送他回家休息,不让他处理工作事务,以便树立他的光辉形象。有了禁酒令以后,我们为了老王的身体和群众威信,开始控制他的喝酒密度和总量;大家中午不喝酒了,他也不能喝,晚上喝酒时给予定量,喝个八分醉,省的我们送他回家。

有酒瘾的老王,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说适量喝酒就能适当控制的,他是一天不喝酒,双手就发抖,单手捧着酒,酒杯一直抖。公款接待少了,喝酒机会大减,老王醉酒的密度大为减少,但他的工作积极性和聊天热情也跟着减少。平时下乡我们都带杯茶水,忘了就卖瓶矿泉水解渴,老王一改茶杯,每日带瓶矿泉水下乡,渴了就喝一口。有一次我们各就各位,放好茶杯出发,那天特别忙,加上业主有茶水招待,回来时我们都倒掉杯里的水,轻装上车回单位;只见老王在车里四处张望,眼珠环绕搜寻着什么,实在找不到那瓶矿泉水了,要大家拿出来;司机说“丢在路边上的就是”,只见老王跑到五米外,捡回瓶子并打开喝了一大口,此时大家才知道,瓶里装的是白酒。我们要求他下不为例,他说“少喝一点,夏天可以消暑解渴,冬天可以活血提神,工作喝酒两不误”。

偶尔出去应酬,我们尽量让他少喝酒,,为了不伤面子,趁他出去一会,偷偷的把他的酒到给别人;老王见杯里酒不多了,时常主动提着酒瓶给大家添酒,顺便给自己满上,嘴上说话无比温柔客气;有时候招架不住了,我们会杯里留一点酒退席,显示年年有余,老王总是喝了最后一滴酒离开,还要求我们厉行节约,光盘行动。

老王的热情与好酒一样,要是他迟到一分钟上桌,就开展自我批评,开始自罚三杯,然后轮流敬酒不息,人家敬一圈的,他敬到不能喝为止。所以我们都很少主动敬他酒,怕他喝多了伤身;他也知道我们关心他的`身体,控制他的酒量,没有因为我们的各种举动不开心,有时候也主动要求我们提醒他;随着酒局饭局的减少,加上退休回家,喝酒的气氛不如从前,喝酒的密度和酒量大减,近两年,老王戒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都说烟酒不分家,要老王学会抽烟,跟我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可老王对香烟没有多大兴趣,平时口袋里装个打火机,有人发烟给他,他也伸手接来衔在嘴上,人家是嘴吸进去鼻孔喷出,他是嘴巴吸气吐烟,一气呵成。我们经常拿老王的东西,藏起来不给,我们说“怎么证明是你的”,他总是说“我出前卖的就是我的”;我们说“娶儿媳妇的钱也是你出的,媳妇是你的”?他总是笑笑说“不是我的,还能是你的”!

这就是我的好同事老王,为人谦逊与世无争,工作平淡生活随和;望老王自己控制喝酒,保持生命不息喝酒不止,把喝酒当作养生保健来对待。

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据悉,今年《开学第一课》被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之一,主题是“先辈的旗帜”。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注重长征精神与时代的结合,启迪人生价值,让孩子们在向英雄的致敬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节目中,“红色听风者”秦老讲述了在红军通信学校学习的故事和南邮创业故事,讲述了刻骨铭心的长征人生,作为老红军代表升国旗,并在少先队员敬献的红五星上签名,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央视董卿、撒贝宁、何炅主持该节目。

秦老说,他与通信结缘八十一年,感谢党的培养,党的信任。他希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

个人生活

建国后,为了支持国家建设的需要,转业到地方,分别在四川、云南和北京等地的邮电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到一九八三年离休。

离休20多年来,秦老始终继续发挥着一个职业革命家的余热,他有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和老党员的对党忠诚,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给大学新生、中小学生作演讲,讲革命传统、讲革命历史、讲为人处事,以亲身经历给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多年来,他在各种场合演讲无数场,仅从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区、吴江校区、社区所作关于“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就达数十场之多。只要秦老应允的演讲,他总是风雨无阻。有一次应邀前往社区某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大雨瓢泼,裤淋潮了、鞋泡湿了,可他仍然按时赶到,迎候的老师和小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次,他应邀到南京理工大学给全体毕业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天降大雨,他还是坚持前往、准时到达,同学们很受感动。他还自立规矩,每次演讲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请,只收聘书、红领巾、鲜花。其实,在年轻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为他们作出了表率。

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演讲中。除了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还带头献爱心,扶危助困。从95年起,他资助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两个贫困学生,直到小学毕业。96年10月,他又捐给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中心小学人民币一万元,和四箱书籍约120余册。从95年起先后为家乡中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他心里记挂的,依然是老家学校的那群孩子们。“孩子是家乡的明天,教育是发展的根本”,秦华礼同志如是说。

南邮大昨为首任院长秦华礼庆百岁寿辰

南京邮电大学为首任老院长、老红军,百岁老人秦华礼举办百岁寿辰庆祝会。令来宾感叹的是,虽然一百岁高龄,秦老脸上却没有太多皱纹,而且腰背挺直、精神矍铄、步履坚定,满头银发纹丝不乱。熟悉他的人都说,秦老热爱生活,90多岁还带领南邮的老年门球队满中国“飞”,参加比赛。每天读《扬子晚报》也是他多年的习惯之一。

54年前他任南邮院长

1913年,秦华礼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大巴山下一个穷苦的家庭。在他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强忍着泪水将秦华礼的三个姐姐都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以此换取温饱。1932年12月,红军来到通江县。红军到达的第三天,秦华礼就自告奋勇参加了村里的游击队,手持梭镖、肩背大刀、威风凛凛。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位“老通信”。

解放后,秦华礼转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华礼离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书记、院长。秦老的院长任命书,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邮电学院,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面临这一现状,老书记很痛心,“学校总要上课啊”,这一信念支撑他从困难中突围。缺房子,老书记和学校师生亲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就这样,我在这个校园里一待就是54年。”秦老望着窗外的校园,满目柔情。

90多岁还满中国跑

百岁高龄的秦老不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思路清晰。“每天觉得时间不够用!”秦老笑呵呵地说,每天吃完饭他会坚持读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之类的要看上一堆,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找几个老棋友杀两盘象棋,也是一大快事,一点也不觉得脑子累。前两年,他还专门花5000多元买了台电脑,研究在电脑上下象棋,秦老还有一大爱好,就是打门球。曾经担任过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的他,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门球场,练上半小时门球,路过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岁了。

更让记者惊讶的是,早几年,秦老习惯每天早上用冷水洗头、冲澡,这两年岁数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觉前用自来水冲头洗脸。即使这样的数九寒天,也是先用温水洗一遍,最后还是用凉水冲一下。说起这个习惯,还要追溯到秦老抗战那会儿:“那个时候因为缺乏休息,老是头疼心发慌,有次我用毛巾泡过井水后敷一下头,发现好多了,后来就一直用冷水洗头洗澡。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五六十年。”最让人佩服的是,前两年,闲不住的老爷子还全国各地的到处转悠。九十多岁了,跑过石家庄、西安、广州、深圳、香港等各个地方。前年,还到汶川看了地震遗址,为遇难者亲手献了花。

不忌口但从不会多吃

秦华礼老家是四川通江,参加红军时期,秦老是军部的电台台长。因为工作关系,常常通宵不能睡觉。“那会在北方,夜里零下40℃,不喝高度白酒熬不过去,经常熬夜,需要抽烟解乏。”

35岁前,秦老曾经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再加上条件艰苦,所以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失眠,身体越来越差。35岁那年,他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于是他开始戒烟、戒酒。“烟和白酒是一下子就戒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碰过。”秦老的早餐很“西化”,品种丰富,“早上喝一杯西红柿汁,两颗大枣,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萝卜,一杯牛奶,量都很少,但吃的品种很多。”

每到冬季秦老爱睡懒觉,早上八九点钟才起床,女儿出门时把土豆胡萝卜之类的蒸在锅里。午饭和晚饭都随意,“家里烧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过每晚那一小杯红酒一定少不得。“每晚喝一小杯红酒,大约1两左右。”这样的生活习惯他坚持了有半个世纪,他从不忌口,但从不会多吃,每顿饭最多八成饱。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