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脑海中有许多话终身难忘,比如:鼓励的话、批评的话等等。可是,在我的脑海里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安慰的话了。
记得三年级下半学期,我就开始上101奥数了,我最喜爱的就是数学了,奥数对我来说也相对简单,而且,我特别爱做逻辑思维的题,每次老师讲的题我都能做出来。
有一次老师发了一张找规律的卷子,叫我们做一做,我不怎么爱做找规律的题,所以看到这方面的题就觉得很无聊,所以就没有认真的做,再者说了,黑板上的笔记也没有全部的抄下来,回到家后,妈妈叫我复习卷子,可是我连笔记都没有抄,更别说做题了,还怎么搞复习呢?没办法,为了完成作业我也就只好应付的做完了,等到周末测验的时候我就傻眼了,考试卷上就有找规律的题,有好几道我没有做出来,等到下次周末再上课的时候,老师发了成绩单,我的成绩是66分,这不是我心中理想的成绩啊,只怪我当初没有好好的复习啊。
那次测验之后,妈妈批评我说:“我每次叫你好好的听课,认真的抄笔记,可你就是不听,这下惨了吧,好好的吸取教训吧。”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极了,这时,爸爸安慰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关系的,还有机会的。”爸爸的话,让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信心,我决心一定要改掉不抄笔记的坏毛病,认真做好奥数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爸爸的这句话,激励着我,也伴随着我茁壮成长。我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做一个心中永远充满阳光的好少年。
要说世上最难的事,我想大概就是说话了。话说多了不行,因为言多必失。话说少了也不行,因为可能词不达意。不说话更不行,因为难免离群索居。
在说话方面,我就时常犯错。记得,有一次,恩师周建忠先生请弟子们一起吃饭,我一时兴起,竟问了一个很无知很无趣的问题,事后招来他的一顿训斥,并告诫我平时不要乱说话,宁愿不说话,也不能说错话。此后,我牢记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有时我又会忘了他的一再叮咛。前不久,他在跟我聊天时,又严肃指出我身上的痼习,那就是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常常是不该说的话却说了,而该说的.话却没说。一针见血,想来甚是惭愧啊!是真不懂事呢,还是本性难移呢?或许,兼而有之吧。
说话之一难,在于选用词语。汉字很美妙,但它又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且人们又常常喜欢寻求言外之意,因此想要选用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传达真实的意思就显得颇有困难。当有人恭维我们漂亮时,我们往往会客气地回应道:“我哪里漂亮!”此答话既可以意指我哪个部位漂亮,也可以意指我哪能算漂亮。如果不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和语气,对方可能就会误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据说,有一次,乾隆正在为对不出“色难”的下联而苦恼,身在一旁的纪晓岚却脱口而出道:“容易!”乾隆顿时心生怒气,以为纪晓岚嘲笑他,殊不知二者正是绝对。
说话之二难,在于控制情绪。人是有感情的,有时会因一时兴奋或发怒而口不择言,结果给自己带来羞辱乃至灾难。《诗经·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玉破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加以修复;但语言失误,就无法补救了。契诃夫《出事》:“话不是麻雀——飞出去就捉不回来。”因此,人在开口说话时,应当控制情绪,保持理智,否则将追悔莫及。有一天,春秋时期晋平公邀请群臣喝酒,喝得酒酣耳热,忍不住地感叹道:“天下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在旁侍坐的师旷立马用琴撞击他,晋平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撞击自己,师旷义正辞严地禀告道:“那是小人的话,不是作为国君该说的话!”晋平公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发一声感慨,结果无端引来一顿羞辱,但最终宽恕了直谏的师旷。比起师旷来,三国时杨修就没有那么幸运,他平时喜欢卖弄聪明,凡事都开口点破,最后终于因道破“鸡肋”的意义,引起曹操的嫉恨而招致杀身之祸。
说话之三难,在于了解对方。鲁迅《“圣武”》:“是弹琴人么,别人的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因此,当我们说话时,得先了解对方,譬如了解对方喜欢听什么话,了解对方是不是有心机的人,了解对方心情怎么样。如果对方心情很差,不停指责自己,就最好不要辩驳,否则会更加激怒对方。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东汉郑玄曾让一个奴婢解读经书,不合旨意,准备鞭打她,而这个奴婢正想详细辩解,不料更加激怒郑玄,于是派人把她拉入泥潭。如果对方是有心机的人,说话就要更加小心了,否则就落入对方为你设置的圈套。西汉弘恭故意套话萧望之,萧一时糊涂而未辨贤奸,竟据实回答,以至锒铛入狱。当然,说话最难的自然是了解对方喜欢听什么话。春秋时期郑武公明明想要讨伐胡国,先故意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讨伐谁?"大夫关其思直言进谏,一语道破郑武公不愿被外人知晓的秘密,说:"可以讨伐胡国。"结果,郑武公却大怒并且杀了关其思。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难乎哉,言语的确是一种艺术,讲究得体、分寸,需要注意对象、场合、目的和方式等。
历史上因言失和乃至获罪者不计其数,晋代傅玄《口铭》就曾告诫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此,一个人不好好勒住自己的舌头,胡言乱语,迟早有一天会伤人害己。屈原《橘颂》:“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古人之良言,不可不记啊!
刚拿到《高难度谈话》这本书时,翻看了几页,觉得挺深奥的,也挺难懂的,有点想把书丢在一边。我的这种想法被老公洞察了,在一旁笑我,然后与我一同讨论了起来。慢慢地觉得这本书挺有意思的,于是就看了下去。
我们在平常与人交往谈话时经常会受到当时的态度和情绪的影响,有时候会使我们陷入那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高难度谈话》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谈话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使谈话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必须以坦诚、开放的态度为前提,不能带着个人的情绪与他人交谈,这样的谈话往往是无效的。
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交谈,有时候是学生,有时候是家长,有时候是同事,有时候是领导等等。在我们与他人的交谈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谈得很投机,有时候却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谈话不能很好的进行,觉得很难继续下去。就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来说吧,我们经常要与学生进行谈话,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希望通过交谈能让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可是往往我们通常是以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以威严自居,对学生进行一番劈头盖脸的训斥、责骂,结果大多数同学只能是屈从于老师的威严,可是这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阅读,我懂得了与学生交谈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孩子充分地信任你,放下戒备的'心理与你进行沟通。
同时,我们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不能带着个人的情绪,不能把学生当做是发泄的对象,不能让谈话受到你的情绪的影响和控制,这样的谈话也是无效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不要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要具体情况具分析,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再下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有的同学不写作业,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这时人你不要着急,可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自由地宽松地谈话,而不要以责备的语气来训斥学生,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多为学生着想,这样你才可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们需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由于家长的层次也不一,我们时常会出现与家长很难沟通的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我们不要把责任全面推给家长,也要从自身找原因。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也要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谈话方式,切不可动不动就“告状”,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最容易引起学生家长的反感,并产生抵触情绪,结果可想而知。还有,我们在学校中,要还处理好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尤其是在双方谈话时更要注意,机智地采用巧妙的谈话方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你在人际关系方面始终处于游刃有余的状态。
我们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说话态度和控制好当时的情绪,不要让它们成为你们谈话的绊脚石,这样,你周围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才会更加的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