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去读研,说不出是什么心情;几分高兴、几分无奈、几分苦涩。五年前送她上大学,那时心情倒是很喜悦,经过高考的拼搏,终于有了结局,按童话小说里的描写,应该幸福地生活下去了,然而,这个不安份的家伙,放着很好的工作不做,非要考研,据讲是要体现人生价值,如今考取了,我又只好“重复昨天的故事”,送她去读研,心情比送她上大学时复杂得多。
老父亲是女儿读研的`坚决反对者,老人家有他的一套理论;女孩子有本科学历,在市级医院已经足够了,干一段临床,再出去进修几个月,认真做好本专业的学问足矣,高学历不一定是好大夫。另外,人和庄稼一样,不能误了节气,该发芽时发芽、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耽误不得,女孩子二十五、六了,该成家立业,大学毕业就是大姑娘了,再读研就成了老姑娘,误了“农时”不说,一辈子光读书也没啥意思。
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下来时,正是老父亲病重,弥留之际,我爬耳朵告诉他;你孙女考上研究生了,老父亲先表示祝贺:“这是咱家祖坟冒青烟了”,接着又吃力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观点,最后嘱咐:“既然考上了,证实了自己的实力,听我一句话,书就不要去念了,在齐市好好当大夫吧”,闻听此言,我不禁潸然泪下,老父亲良苦用心,是舍不得让孩子去受那三年寒窗之苦啊。
由此,我对女儿读研持暧昧态度,去也行不去也行,父命难违,既然是老爸爸“圈阅”的事情,我要坚决执行,但保留自己的想法;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可惜成绩不大争气,总是中等水平,临毕业时,好些同学吵嚷着要考研究生,我心里便有些愤愤然,师出同门你凭啥呀,乱吵嚷谁不会?于是也跟着瞎起哄,可到报名时,才感觉不对味儿,考研不是嘴上功夫,需要真刀真枪地练,衡量自己这智商,与研究生还有差距,结局应该是当分母,与其撞一脑袋大包,倒不如省下报名费知难而退,于是临阵当了逃兵,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全年级六百多学生,只有一个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和中状元差不多,大家一致谴责考题太难,就不说自己没学好,我在旁边偷着乐,赞叹自己的先见之明,当年考研的确很难,因为招生太少,后来毕业参加工作,一忙也就顾不得这事了,随着年龄渐长,读研人家也不要了,只能死了这条心,不想女儿又勾起了我的馋虫。女儿是我生命的延续,女儿读研是我事业的延续,我没能读研,时也、命也,至今耿耿于怀,孩子有这机会,放弃了也怪可惜的。
女儿对读研义无反顾,但算起来已经读了十七年书,再加上读研三年,凑整二十年呐,还不知道读不读博,倘若顺便再读下去,半辈子净读书了,人生有几个青春时代呢,读书是个辛苦事,吃食堂、住宿舍,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考试、竞争,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既然有了安定的工作,还有必要读研吗?”有时我也问她,可女儿态度坚决,而且对读书倒是很感兴趣,自我感觉读书比上班更有意思,十分留恋已经逝去了的大学生活,读研能重温那段生活,让她十分向往,未待开学,便掰着指头算计啥时候报到了,看来还是童心未泯。
送女儿走前几天,全家去给老爸扫墓,我终于道出了苦衷,我得洗清自己,让天堂里的老爸知道,我是清白的,不是我不听话,是您孙女不听话,她非要去,我也没办法,让孩子的好成绩,告慰您老人家吧。
又与五年前一样,打点行装、大包小裹、肩扛手拎,送女儿去读研,所不同的是,我变老了,女儿成熟了,不必再耳提面命;如何照顾好自己,偶尔说上两句,她立刻反击,嫌大人啰嗦,按说女儿也是大人了,只是在我心目中,她永远是孩子,于是自我解嘲,既然长大了,任其天马行空吧。
送走了女儿,立时觉得家里冷清了,准备考研的这段时间,所有生活秩序都打乱了,一切都得以她为中心,冷了不行、热了不行,吵了不行,静了还不行,有时我就奇怪了,只这一个就折腾得不行,当年父母有我们姐弟四个,他们是如何忍受的?遗憾的是爹妈都已作古,无从问询了。这“瘟神”终于读研走了,带走了喧嚣,带走了混乱,也带走了欢乐,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的一位老师说:“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没有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学习。”他表示,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宽广的视野来,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疯狂做兼职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认为,研究生要从长远来看,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念,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质利益所蒙蔽。“在校研究生100万,在我国整个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研究生仍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既然是精英群体,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
1.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导师给你太多的指导,这点全世界都一样,不要抱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好的导师能够在大方向上给一些意见,但具体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别人没有义务来帮助你,不管是师兄或同学,最可靠的人永远是自己。别人帮助你,要表示感谢,并努力帮助别人。别人不帮助你,也不要抱怨。
3.不要抱怨课程无聊,老师讲的不好。读到研究生,自学能力没有的话不如退学。
4.研究生毕业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给能力强的人,不是给学历高的人,见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虚心学习。
研究生期间应该做的事情:
1.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国不是最好的,那么请好好学英语,请不要说什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废话,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也要达到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准备。
3.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围的人。
4.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执行计划。这个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5.学习怎么使用google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
6.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个人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个月的相关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的帮助很大。对找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有利的筹码。
7.每天看书。除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经济学,管理学,各类
8.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定期写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做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9.多动手,对cs的同学来说,多写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
10.培养游戏之外的一些爱好。
11.和别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聆听。写了一些,如果不足,大家补充。
研究生毕业前应该具备的能力:
1.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口头+书面
2.能够顺利的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
3.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想法。
4.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5.身体健康,还能打打球。
6.有一帮不错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
书单booklist:
1.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建议多读几遍)
2.要事第一(学学定计划,规划时间)
3.聪明人的训练(励志的看以上三本就可以了)
4.经济学(第17版)
5.什么是数学理工科强烈推荐
6.人性的弱点
如何充实地度过研究生生活: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一、研究生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研究领域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经常自我心态调整。知足长乐、量力而行
1、研究和娱乐要相结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经常有抱怨
3、不要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4、正确面对困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二、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小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三、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着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如果你不想虚度大学这四年,关注微信:fighting4years
四、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对于现在我们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PS:听过一句话,不管现在的专业是不是热门,或者多么地不堪,但是,一旦不爱自己的专业,自甘平庸,那毕业的时候真的死定了。不管多烂的专业,先爱她,然后学好她
1、从来就没有太晚的时候
很多人老是说自己基础如何如何差,担心搞不定。有这种心态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来的。我当年本科也是烂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点事情证明给自己。事在人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毕业的时候论文专利什么都有了(SCI6篇,1作四篇,IF总和超过16,专利一项现在公示)。
2、定位决定地位
我当初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听博士师兄们讨论SCI,一问才知道就是发表的文章被一个叫webof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录的文章。虽然中文杂志有一些被收录,但是英文杂志几乎全部收录。于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发英文文章岂不省事。中文文章审稿慢,周期长。另外再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还是直接走国际路线比较好。我毕业的时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难。
3、导师的层次决定你的层次
如果你是一个勤于努力的人,想要飞的更高的话,导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层次。以我导师为例,他在我们这个这个方向研究搞了几十年,是国际公认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触的都是我们这个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经常邀请一些大牛来所以做报告。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一般导师的学生是不能有这个机会的。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选择导师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4、交流很重要
通俗的说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什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强的都是牛人。所以不$2教授博导,副教讲师,还是前辈师兄,只要能就某一个问题和你讨论,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我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导师也是我导师的在读博士,刚开始聊很具体的问题,后来讨论的面就比较广了。三年下来,感觉就不一样。当然为了准备讨论的题目而翻看资料论文,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5、文献要多看
刚开始看文献的时候,什么杂志都看。到后来就发现了本专业的主流杂志,所以这几个杂志几乎是每期浏览,重点阅读。一个杂志一旦成为了本专业的主流,那一个定有很多年的积累,对于一个初入此到的新人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of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报告,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详细相信,通过引用可以到了解导这篇文章的分量。当文章看到一定数量之后,你也会发现其实一个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到十几个小组。这样的话就可以对这些小组的文章进行系统阅读和跟踪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界也是另外一个江湖,不了解江湖的形势怎么能混的下去呢?.
6、水平是慢慢提高的
大家都想发IF高的杂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来的。像我刚开始的论文投在IF一点几的杂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点几的杂志上。所以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从良到优还是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7、活要干的漂亮
很过国际一流的杂志,文章的组织,图表的设计都很漂亮,还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们要好。有人说有了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不会完美的表达自己的结果也算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还需要将此工作介绍给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论文不光是一篇好的报告,应该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回国头来看,现在自己对当年发表的论文在构图方面还觉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当然了现在的眼光也很当年不一样了。像Latex这样的软件学会了还是很有用的。
8、要有一点历史知识
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好做一番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学科发展相比较,认识到本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纵向就是比较它的发展过程,如果该学科现在热,为什么热,如果冷,为什么冷。一两年看不出来,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这样一个范围,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很多国外专业的经典书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的。
9、如何找牛人
下面几个办法我觉得还不错,大家试试如何。
一个是本专业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编委都是在本领域成名的人物。
第二就看本专业的会议的顾问名单,再烂的会议也能找几个牛人来充充场面。至于他们来不来开会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一般一个成熟的学科都会有国际的学术团体,学会。像APS,ACersS,IEEE等。
这些学会一般每年都会有年会,会上一般都会发几个大奖来肯定牛人鼓励后进。找到这样的获奖名单,一个一个的看,也会找到不少已经是牛人或者快要成为牛人的人。对于本专业的牛人,尤其是国际上认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名。用webof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个人最高引的文章。不管懂不懂下载下来看看,如果你能从文章里面看出来该文为何高引,你的水平也就很不错了。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开端,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回顾自己的基础研究学习生活,主要
1、持之以恒的精神。基础研究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旦我们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这个的研究过程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记得2004年8月在交大的一个高级力学培训班上,一个交大的教授讲他研究的一个项目已经有1年多了,但是毫无进展。哈佛大学的锁志刚教授说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坚持是我们最终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经常与自己的导师以及领域内的教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往往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这个过程也是培养自己具有团队意识的过程。另外对于一流的大师我们也不要惧怕,要敢于表达自己点观点,有时候哪怕即使是错误的。
3、保持一个好奇心。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对于新的科技报道以及进展,要了解要思考。对于新鲜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总之,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反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用钟万勰院士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研究,要独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有不如意事。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毋为一时得失所惑,切要,切要。”
你好!我亲爱的女儿!!我爱你!!!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十年后的你,一个二十七岁的大姑娘了,那时候的你也许研究生毕业;也许在从事你喜欢的职业,,也许有一位你喜欢的男友正死心塌地追你,你们要谈婚论嫁;也许你已为人妻为人母------总之,你是幸福的,你是漂亮的,你更加幸运的,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想想十年前的你,不审一个高三的学生,正在为高考而奋斗,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为妈妈,当然希望你
二十七相信你会应对你的事业,应对社会上复杂而多变的人际关系,但我只想说说你怎样面对你的家庭,特别是你一生中最爱的那个他,知道你的眼光,相信你的选择,有这样聪明、漂亮而独到的你一定会有一个如你一样睿智、豁达、英俊的他爱上你,当然,你也爱他,所以你们要相亲相爱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关口,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你们俩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相互接纳,所以,你爱他,你就要接受他的一切,当然,你也是,他的家庭,他的人生观,他的价值观,他的家庭文化,他的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你与他的异同,还有他的缺点------ 你是一个独生女,不像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的帮衬,所以在面对人生的任何难题时,你要比我们更有主见,相信这点你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当你进入到家庭,你要像善待你的父母一样善待他的家人,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不他为他的家人着想,这样你才会赢得他和他的家人对你的尊重。其次,要在做好你工作的.前提下把家里的每一件事做好。比如:做家务、做饭、带孩子、伺候老人------这引起是比你高考要完成的学业都要难的事,这是你人生的高考,相信你会坦然面对面,并能给出如高考分数一样我们期待的满意答卷!
最后,妈妈不得不说,你要怎样教育你的孩子气。“养儿才知父母恩!”我相信这时候的你是最有
好了,妈妈我现在不再唠叨你了,所有这一切只因妈妈爱你,十年后我们再回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