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刚过一个月的光景,给它们喂食时,其中一只从笼中飞了出来。女佣惊慌失措。小鸟飞到了小堆房旁边一株樟树的树
留下的一只是雌鸟。他不禁想到:以往睡得那样香甜,如今……他到鸟店唠唠叨叨地催促老板帮忙找只雄鸟,自己也亲自四下寻觅。可是没有找到。不久,鸟店老板让人从农村又送来一对。他说只要一只雄性的就够了,对方却对他说:
“它们是成双成对地生活,扔下一只留在店里也没有用处,干脆把雌鸟白送给您算了。”
“可是,三只鸟生活在一起,能相处得好吗?”
“可以吧。将两个鸟笼靠在一起,过上三四天,它们就会熟悉的。”
但是,他像孩子摆弄玩具一样,待鸟店老板一走,就迫不及待地将两只新鸟移到原来那只的笼子里去了。不料它们闹得厉害。那对新鸟压根不站在栖木上,只顾吧哒吧哒地在笼子里来回地飞。原来那只菊戴莺惊慌之余,不知所措,在笼底呆立不动,仰望着这对闹腾的不速之客。这两只鸟儿,像一对遇难的夫妻,互相召唤。三只鸟儿都诚惶诚恐,心脏怦怦地跳动。他试着把它们放在壁橱里,只见那对夫妻一边鸣叫一边紧紧地互相依偎。那只失群的雌鸟独自向隅,心情平静不下来。
他心想:这还了得!于是把它们分笼安置。可是他看了看笼中那对夫妻,再瞧瞧那只雌鸟,觉得很是可怜。他又试着把原来的雌鸟同新来的雄鸟放在一个笼里。它们并不亲密。新来的雄鸟还是同被隔开的妻子互相呼唤。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这一对却挨在一起睡着了。次日傍晚,把这三只鸟合放在一个笼里,它们也不像昨天那样闹腾了。两只雌鸟从两边把头伸进雄鸟的怀里,簇成一团入睡了。然后,他将鸟笼放在枕边,自己也进入了梦乡。
但是,翌日清晨,他睁眼一瞧,两只鸟在栖木上依偎着酣睡,活像一团暖融融的毛线球。另一只鸟则在笼子的底板上,半张着翅膀,伸直腿脚,虚闭着眼死去了。他悄悄地将死鸟拣出来,仿佛害怕让另外两只看见。他一把死鸟拣出来,就背着女佣将它扔到垃圾箱里,自己恍如干了一件谋杀案。
“究竟是哪只鸟死掉了呢?”他把鸟笼仔细地端详一番,出乎意料,活着的好像还是原来的那只雌鸟。比起前天刚来的雌鸟,他更喜欢那只已经喂养了好些日子的熟悉的雌鸟。也许是这份偏爱,促使他这样想的吧。他过着独身生活。他憎恨自己的这种偏爱。
“既然爱情有差别,何必非要跟动物一起生活不可呢。人,也有好人嘛。”
菊戴莺非常孱弱,随时可能成为死鸟。后来,这两只鸟却很健壮。
他先给偷猎到手的小伯劳喂食,然后又喂从山里猎获的各种雏鸟。忙得连门也不出的季节快到来了。他把洗衣盆搬到走廊上给小鸟洗澡。藤花飘落在盆子里。
他一边听着鸟儿振翅拍水的声音,一边清扫笼里的鸟粪,这时墙外传来了孩子们的喧哗声,他们仿佛在为一只什么小动物生命垂危而担心。他心里想:会不会是他家饲养的英国种小白猎狗迷了路,从中院跑了出去呢?他跷脚往墙外张望,原来是一只小云雀。它脚跟还站不稳,就用孱弱的翅膀拍打着垃圾箱。他一闪念:把它捡来喂养吧!
“怎么啦?”
“那家人……”一个小学生指着那户富贵人家说,“是他们抛弃的,会死掉的啊!”
“嗯,会死掉的。”他漠然地说罢,便离开了墙边。
那户人家饲养了三四只云雀。可能是估量到这只雏鸟将来不会鸣叫,没有什么前途,这才把它舍弃的吧。“何苦捡人家扔下的废鸟呢?”他的慈悲心猝然消失了。
有的雏鸟分不出雌雄。鸟店老板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雏鸟整窝端回来,待到分辨出是雌鸟,就把它扔掉,因为雌鸟不会鸣叫,卖不出去。爱动物,归根结蒂,就是寻求优良品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冷酷劲是免不了的。他的脾气是:不论对任何小动物,只要看见新的,就想占有它。凭借
因此,孤独的他在逻想:人真讨厌啊!一旦成了夫妻,成了父子兄弟,对方即使是个无聊的人,你也难以摆脱这种
这些姑且不谈。他认定以一种理想的模式作为目标,把动物的生命或生态当做玩物,人为地把它们培育成畸形,这是一种可悲的纯洁,使人感觉到特别爽快。那些爱护者拼命追逐良种、良种,为此而虐待动物,他把它们看做是这个天地、也是这个人间的悲剧象征,一面投以冷笑,一面又宽恕了它们。
去年11月,一天傍晚,一个患慢性贤脏病还是什么病的、像干蜜柑似的狗店老板,顺路上他家里来了。
“方才发生了一
“
“啊,很惭愧,我没法跟别人说呀。混账,一转眼就让我亏了四五百元。”狗店老板微
那只精明的军犬小里小气地缩着脖子,用怯生生的目光仰望着这位肾脏病人。雾霭飘流过去了。
经他
“据说女佣听见痛苦的呻吟声,便拉开挡雨板,只见这只狗在走廊的板底下吃着自己生的狗崽。她惊恐万状,给吓呆了。那时候,天刚蒙蒙亮,看不太清楚它产下了多少只。女佣看见的时候,它正在吃最后一只狗崽。我马上把兽医叫来。据兽医说,按理狗店老板不会一声不吭就将怀孕的母狗卖出去的,它准是同野狗或家犬搭上了,遭到毒打之后才送来的。它产崽的样子,非同寻常。或者它有吃狗崽的习惯。要是这样就干脆退回去算了。我们全家十分愤慨,都说那只狗受到如此待遇,太可怜了。”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的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夫妻关系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过错,通常两人都有责任,决不会双方都尽心尽力,却仍然相互抱怨。然而当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不是女人的天下,所以家庭的不和睦,应当归罪于丈夫。俗语说:“人生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女人离别了自己的父母亲人,嫁入夫家,与他生死相随。可以倾诉心事的人,只有自己的丈夫。饿了要等丈夫回家吃饭,冷了还要惦记着给丈夫加衣。有脚不能随便出门,有口无处诉说委屈。以自己的身体侍奉丈夫的身体,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孝养丈夫的父母。若是所嫁丈夫长期在外经商,或是四处游学,自己独守空房,形影相怜,这样的日子是多么难耐!我若四处寻花问柳,造尽恶业,沉迷于色情场所,独自享乐,一旦惩罚到来,全家都要遭遇灾祸,即使铁石心肠也会落泪!或是一旦富贵,便广纳姬妾,轻视自己的结发妻子。受苦受累的日子一心一意跟着你,有钱有势的时候却将她抛在一边,这也太无情无义了!普劝世人,安心于平淡的家庭生活,不要羡慕那些风流韵事。遇到美貌佳人,莫忘结发之妻。不然自己后世转为女人,一定也会独守空房,含恨落泪。
四明的邬忆川,名孟震,二十九岁时,妻子何氏去世,他发誓不再续娶,终身不谈及男女之事。有改嫁后的女人,带着财物想与他发生私情。他气愤地说:“你自己不能守节,为什么还要来玷污我?”晚上有女人想与他私会,他就严厉地让她离去,但也从不声张出来。夜里自己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寂然入睡,就像守寡的妇女一样。当地官员常赠给他一些粮食、布匹,还在他家门上悬挂“义夫”的匾额以示嘉奖。他的儿子邬元会,后来当了新安太守。
《礼记·昏义篇》规定,婚礼时新郎必须亲自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入门后向女方家长礼拜,献上一只大雁作为信物。这种传统礼仪内在的寓意,就是男女双方一旦结为夫妻,就应该白头偕老,终身不渝,不仅要求女子从一而终,做丈夫的'也是一样。由于男子承担着传宗接代的责任,一旦妻子去世,家中无人操持,难以尽到孝养父母、抚育子女的义务。所以在古代的道德观念中,妻子的丧期结束后允许男子再娶,这也是出于无奈,并非由于男子当政,私自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家中主妇去世后,若没有儿子支撑门户,或是由于无人操持家务,迫不得已才续娶后妻。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则夫妻结合本是人类生活的基点,为什么乾坤的正气全由女子伸张,而堂堂男儿却纷纷回避呢?邬忆川先生的卓越品格,令人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明朝的贾御史,幼年时与魏处士的女儿定下了亲事。后来魏家的女儿眼睛失明,就想把聘礼退还给贾家,他却立即把未婚妻娶了过来。他的这位夫人由于自己眼睛不好,常想让他再娶一个妾,他却一直都不同意。后来贾御史的哥哥在户部当官,在京城娶了妾。贾御史的夫人就更想让他也娶一个,可他还是不同意。他的儿子贾衡,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到刑部主事。
自古以来娶盲女的,唐朝有孙泰,宋朝有周世南、刘廷式、周恭叔、张汉英等几个人,详见《唐书》、《宋史》,此外就不多见了。贾御史的品行,古人也很难做到。而魏夫人也同样是贤良之妻,令人景仰。
史堂在原来身份微贱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中进士后,常常遗憾没能娶富家女为妻,与妻子的矛盾渐渐加深,以致彼此分居。他妻子抑郁成疾,卧病多年,史堂却从不去探望。妻子临终时,在隔壁喊他说:“我马上就要死了,你忍心连看都不看一眼吗?”史堂竟然不加理睬。他的妻子死后,史堂感到内心不安,就听信邪说,用土制的器皿盖住她的脸,并用枷索捆住尸体。当晚,亡妻给她自己的父亲托梦说:“女儿嫁错了人,活的时候受到虐待,死后还要受巫术的诅咒。不过他也因为虐待我,自己的寿命和官禄全被削除了。”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
[按]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都指挥使马良特别受皇帝的宠信,他的妻子去世后,皇帝常常好言安慰他。不久遇到马良好几天都没出门,皇帝感到奇怪,左右侍从禀告说他刚娶了新妻。皇帝非常生气,说:“此人连夫妻情义都不讲,岂能对我忠心?”令人用杖把他责打一顿,从此与他疏远。而像史堂夫妇二人,岂不是多世的冤家对头?“觑破怨家,各自寻门走。”莲池大师的话语意味深长。
河东有个人叫裴章,他父亲镇守荆州时,有个神僧名叫昙照,曾预言他将来的地位有可能超过父亲。二十岁的时候,裴章娶李氏为妻。后来裴章到太原就职时,却把妻子一个人留在洛中,自己带上别的女人一同前往。李氏感叹自己薄命,就戒杀吃素,不穿用丝绸衣物,天天诵读佛经。十年后,裴章又遇到了昙照和尚。昙照惊讶地说:“我十年前曾说你一定会地位尊贵,怎么现在却全被削尽,究竟是什么原因?”裴章无法隐瞒,如实说了。昙照说:“你夫人活着的魂灵向上帝控告你,恐怕你要大难临头了。”过了十多天,裴章被他的部下剖腹杀死在浴缸中,内脏都出来了。
嘉定的陈公子是儒生徐先生的女婿,他宠爱婢妾月兰,因此夫妻关系不和。恰好有一个算命婆到他家中,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向徐夫人索取重价,给她一个小木人,身上有七根针,让她悄悄缝在丈夫的枕头里,过三个晚上,婢妾就会失宠。徐夫人按她说的去做,半夜时,丈夫忽然狂叫,口吐血沫。徐夫人又惊又悔,取出小木人折断了。不久,徐夫人也狂叫起来,自称是“杭州万卷书”,过了十多天就死了,家业也因此衰败。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印度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没有小孩,妾生了一个男孩,丈夫因此很喜爱她们母子。妻子非常嫉妒,装作疼爱孩子的样子,把一根细针从婴儿的囟门扎入头顶,全家人都不知道,婴儿就这样哭着死去。妾因为自己孩子惨死而悲痛欲绝,后来对此事有所觉察,就问一位僧人说:“假如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应该修什么功德?”僧人说:“如果能受持八关斋戒,有什么愿望都能实现。”妾就受持了八关斋戒,七日后死去。她死后转生为婆罗门妻子的女儿,容貌端正,不过刚一岁就死了,婆罗门妻子哭得比妾死了儿子还伤心。接着又生了一个女儿,比前面的孩子更漂亮,但不久也死了。就这样一连生了七个女儿都死了。最后生的这个女儿,长到十四岁,快出嫁的时候死了。婆罗门妻子天天伤心欲绝,不吃不喝。她女儿的尸体放在棺材里,不忍心上盖入殓,她就天天看着女儿的尸体,觉得容貌更加可爱,这样过了二十多天。有一位阿罗汉,化作一个僧人的样子,到她家中直言相告。婆罗门妻子这才有所醒悟,再看女儿的尸体,已经臭不可近。于是就请僧人给她授戒。第二天她想前往寺庙,忽然有条毒蛇挡在前面。僧人知道这条蛇是婆罗门妾的转世,就代它忏悔,解除彼此的怨仇。蛇死之后,又再次投生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