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2、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4、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7、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9、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10、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1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12、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1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4、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15、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6、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17、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18、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19、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
20、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
21、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22、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23、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24、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2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6、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7、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28、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29、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0、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31、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名言
九月末,气温终于大幅度跌落。风贯穿了整个房间,房檐上的贝壳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让原本寂寞空荡的房间有了一丝温度。
有些怀念从前的日子。
昨天是中秋节,是十年来最冷的一个中秋。没有圆月,只有冰冷的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想起香儿在一首歌的词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空空的房间只剩我独自一人,凝固的灯光拉长我孤独身影,空空的街道走着我独自一人,冰冷的空气最适合让人思念,不知明天我的命运带着我飞去哪里,不知明天我的生命中是否还会有你……
想到这些,心里越乏有些无所适从。这些日子,常常一个人在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本是习惯了沉寂的我,在这节日的气氛里,仍是忍不住给QQ里的人写了祝福留言,终究是人数太多,最后没能全部写完,于是就这么不了了之。
心情依旧没有平复下来,于是关上电脑爬到床上睡觉。梦里看见他温柔的脸,干净的面容很温暖。他幽幽地说我们终究是不能在一起了吧。听见这话,心里突然很慌乱。他抚着我的额头说我终究没能守住这么多年的感情,你最后再给我一个吻吧。我看着他,心里很难过。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梦,但是,心底里的悲伤还是溢了出来。我凑到他面前,吻他湿润的睫毛,然后眼泪便淌了下来。为什么,连梦境都要给我这种真实的感觉?
房间里真的很冷,冰凉的空气把我从梦里带了出来,我擦擦眼角,泪水继续淌了下来。不是做梦么,可是,那张脸却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逃避了这么久,现在却真的逃不掉了。分开的人终究是分开了,虽然压抑住了思念却压不住梦里的真实。
再次开了电脑,想写点什么,可是,却什么都写不出来。搜《火影忍者》继续先前未曾看完的部分,看到雏田为了救鸣人堵上自己性命的时候,眼泪又泛滥了。她明明已经不能再战斗下去,可是,她仍旧一点点爬向鸣人,为了救他不惜一切……
我不知道我们的爱情是不是值得我这样去守护,可是,我想我现在真的做不到。我等不到我要的回应,所以,我害怕把自己的感情堵上去,堵上一个没有结果的守候。
没有继续看下去。
点开空间的时候看见朋友送的小礼物,这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么快就到了23号么,有些茫然。一个人的生日,竟然会这般冷清。终究是我太过冷淡了吧,要好的朋友一个都没有记起来,觉得自己有些悲哀。
母亲已经不再唠叨我工作的问题,转念开始关心我谈恋爱的事情。我有些烦躁,到了二十三四岁,就一定只剩下这些了么?
从上班的时候开始,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原本可以随性地选择自己的睡眠时间,渐渐的却变成了有规律的作息。看见曾经熟悉的校园,看见那些快乐的身影,脑海里有些憧憬,有些怀念。这样的日子,究竟离自己多远了?
空余的时间会参加朋友之间的小聚会,问的都是工资多少了,讨论的都是谁谁谁又要结婚了,该送多少钱之类的。再或者便是谁有钱了,买了房子买了车……
什么时候,我们变得不再关心专卖店的打折衣服却开始关注房价的涨幅?
想起曾经年少轻狂的'模样,觉得自己真的走了太远。遇到什么事情,再也不会去找一个人倾诉,只是一个人坚持着,然后默默地承担。可是,有时候却又觉得把自己弄成这样好累,想找一个肩膀停下匆忙的步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却再也寻觅不到那份纯粹的感情。那种简单的感情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哪怕只是一起吃饭时的淡淡关心,或者回家路上的有说有笑,都已经偏寻不到。
莫名的心里就很慌乱,想到这些,真的是累了。想给自己一个出口,却久久寻觅不到,好像曾经所有的坚持都已经面目全非。
不知谁说:我们去流浪吧!
突然就为这句话动容,可是……
心里有太多的可是,所以一切又回到原点。没有爱情,没有肩膀,也没有无忧无虑的身影。突然好希望时间回到起点,定格在某年有他有我的夏天,暖暖的阳光下,有我们灿烂的笑脸。
原来,简单的幸福竟是最奢侈的追求。
身边的朋友依旧很多,但是,都在为生存的烦恼马不停蹄地走,很久,会没有哪怕一条短信的维系。因为彼此都了解各自的忙碌,虽然心里总是有许多的话要说,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但是,在熟悉的街头看见的熟悉背影,依旧会忆起曾经的种种,虽然,并不一定会走上前潇洒地拍拍他的肩,然后给一个灿烂的笑容说原来你也在这里。
生活,终究是让我们成长了,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们只能选择平静接受。或者,梦想这样的词已经不再适合挂在嘴边,只能放在心里,然后为了生存不断努力向前走。
风依旧冷冷地肆虐整个房间。关上门,继续停留在这一个人的空间。灯光很耀眼,打在屏幕上明晃晃的,刺得眼睛有些生疼。窗外的雨已经安静下来,只有冰冷的空气从指尖滑到腿上,没了方向……
引导语:《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
。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38,是其名纷葩。
赏析
《短歌行》(“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周西伯昌》。
西伯姬昌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
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而当今天下时势与当年的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如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齐桓之功,戒晋文之诈。然故作谦恭之辞耳,又谁知岂无更讨封赏之意乎?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献帝下诏曰《册魏公九锡文》,其文曰“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禾巨 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系二国是赖。”又“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其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又何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呢!
曹操在此诗中对齐桓、晋文之流贬重褒轻,实际暗讽他们未能深体西伯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奉事殷”之真谛,只学得皮毛,而未入堂奥,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
观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诗,乃一重大的代汉方略无疑。也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但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