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
2、长城高大而雄伟,长城顶像条宽敞的马路。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座 长方形的城台,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下面有射 口,是供作战是观察敌情和设计用的。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 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山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城有六千多千 米呢!站在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群峰,那些在下面看来是高不可攀、 直刺云天的奇峰,现在都在脚下变得矮小了。站在长城上,心潮起伏, 不禁赞叹古人的从民和智慧。 长城,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更是中华民族血汗的结晶。
3、一家子两三辈儿人,住个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家长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后书房。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搭理屋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儿。街门都是东南方,很少在正南方开门,因为庙门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它敲门使。
4、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宽敞的大道、 辉煌的门楼牌坊、宏伟的宫殿, 一切的一切都像在诉说遥远、漫长的历 史故事。尽管北京现在也存在诸如毛主 席纪念堂与美国肯德基快餐店隔街相对的'不和谐之处,但历史古迹仍然无处不在。任何具有5,000年历史的城市都会 留下深刻的印记。但北京以其巨大的广 场和古代宫廷建筑比任何城市都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记。
5、刚风尘仆仆地到北京时,我们还来不及卸下行李,便催促这导游赶快去天安门广场。那时已经是下午了,但广场依然人头攒动,而那人群中最显眼的还是那奥运志愿者,虽然已经大汗淋漓,但是依然保持着微笑,身上的那片蓝,仿佛成了这个夏天里最美的颜色。左边的纪念碑,记载着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前面的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后方的毛主席纪念堂让人感到温暖;右边的天安门,那片鲜艳的红被灿烂的花朵簇拥着,偶尔旁边的喷泉喷出晶莹飞舞的水花,看到此情此境,令人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歌颂祖国那多娇的江山与那美好的未来!
6、来到天安门广场前,我感觉就像做梦似的,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这次我亲眼看见了,真是雄伟壮丽。我走向天安门广场,在观礼台前面停步,向南眺望,那杏黄色的琉璃瓦檐,恰如横跨长天的两道金虹。方形广厦那十四根环绕的廊柱,犹如擎天的玉柱。而那枣红的基座、白玉的栏杆,真是高大挺拔,气势磅礴。可遗憾的是毛主席纪念堂正在装修。没有进去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
7、北京的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一如一个走过多年沧桑的老人。两边的四合院,都敞着门,静静地晒太阳。秋阳正好,天也蓝。细长的路边,杨树、槐树、柳树,不慌不忙地摆动枝条。两棵树之间,拴着晾衣服的绳,绳上飘着鲜亮的衣裳。
8、京都的建筑错落有致,近处的老北京和远处的高楼形成对比,仿佛在过去与未来中穿梭,一切都是崭新的,好似蚕破茧时一瞬间的光明,当然,是以我的眼光。我见过上海,拔地的大厦,喧嚣的人流;我生活在绍兴,悠悠的碧波,柔美的浮光;然而首都北京却把绍兴的柔婉与上海的喧嚣糅合在一起,扯成一幅漫漫的巨卷,射向一双双棕黄色的眼,深蓝色的眼,又指向一颗透明的心,把心照亮,把心温暖。
9、故宫城墙环绕,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10、我们先来到八达岭长城,它有八个烽火台,因此得名八达岭。前四个烽火台为了要节省体力,我们坐滑车上去的,看到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11、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这里不仅宽阔,而且还很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故宫里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平台上,台分三层,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环绕。气象不凡。真是气派啊!
12、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13、次日,我们去八达岭长城参观,导游告诉我们八达岭长城是北京的最后一条防线,侵略者只要攻破八达岭长城北京就失陷了。只见长城最上面有一面红旗迎风飘飞,登上长城下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偶尔能看到几朵鲜艳的小野花,在绿树的掩映下更加美丽更加娇艳。
一、拼音。(7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ní jiāng bó xué qīng miè nián chóu jī fū
( ) ( ) ( ) ( ) ( )
jiǎo xiá pí jiǔ xún mì míng bù xū chuán
( )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⑴小明只看了老师发下来的试卷(juǎn juàn)上的分数,就把它卷(juǎn juàn)起来放进了书包。
⑵人们早早地起来,从很远的地方奔(bēn bèn)跑到车站,一下车就直奔(bēn bèn)赛场。
二、文字。(13分)
1.用的知识填空。(4分)
“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尽”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都;⑤全部用出;⑥用力完成。在“同归于尽”中应选义项( ),在“尽人皆知”中应选义项( ),在“竭尽全力”中应选义项( ),在“山穷水尽”中应选义项( ),在“取之不尽”中应选义项( ),在“尽职尽责”中应选义项(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慷概激昂( ) 可歌可气( ) 连棉起伏( ) 脍灸人口( )
垂头伤气( ) 神彩奕奕( ) 惊慌失错( ) 斩钉切铁( )
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⑴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⑵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⑶数人饮之不足( ) ⑷吾能为之足( )
之:A.代“它”,指画的蛇 B.代“它”,指酒 C.的 D.代“它们”,指矛和盾
⑸烟、酒及其他有刺激性的东西对于儿童的身体都是有害的。( )
⑹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⑺如果你在学习中欠下了账,要及时补救,否则,欠账会越来越多。( )
⑻兵兵是我们班的
及:A.比得上 B.达到 C.趁着,乘 D.跟,和
4.组词。(3分)
侍( ) 褐( ) 浆( ) 钮( ) 似shì( ) 省xǐng( )
持( ) 竭( ) 奖( ) 扭( ) sì( ) shěng( )
三、词语。(8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分类。(4分)
对牛弹( ) 大义( )然 冷( )热( ) ( )生怕死
( )直气壮 ( )天立地 ( )言( )语 所( )无敌
⑴褒义词有:
⑵贬义词有:
2.选词填空。(2分)
过失 过错 欢跃 欢呼
⑴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 )的一种补救吧。
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
只要……就……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⑶( )我们多听多练,我们( )能把普通话学好。
⑷( )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抓紧时间去做。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松弛——( ) 荒凉——( ) 饶有兴趣——( ) 兴师问罪——( )
丑恶——( ) 腼腆——( ) 前后一致——( ) 狂风怒号——( )
四、句子。(20分)
1.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⑴莉莉对妈妈说,梅梅今天生病了,她去帮梅梅复习功课。(改成直述句)
⑵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人很多,红旗翻动着,很壮观。(改成比喻句)
⑶冼星海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缩句)
⑷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组合成一句话。
给爸爸打工,收获金钱 给爸爸打工,收获坚毅的品质。
⑸造句。
“温暖”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暖和,指温度;二是感到舒服,指心情。请用“温暖”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表达一个意思。
2.加标点。(2分)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 去吧 怕有危险 不去吧 又显得太胆怯
3.修改病句。(3分)
⑴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⑵发现《明天更辉煌》这首诗把香港当做人来写,表达了诗人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兴奋激动的深情。
⑶《一个这样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写的。新课 标 第 一 网
4.理解句子:“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是什么意思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要挟它们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2分)
5.考考你的记忆力。(8分)
⑴按课文原文填空。(5分)
①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 ,/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前进的步伐不可挡。
②多年来他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长的金黄色的海滩, 的海水,高耸的海岬,褐色的高山, 的岛顶,还听到海潮的怒号……
③大雪压青松, ,待到雪化时。
④ ,烈火焚烧只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
⑤《夏日绝句》中表现诗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 。
⑵下列文章的作者是谁(1分)
《老人与海》的作者( ) 《稻草人》( ) 《石灰吟》( ) 《鲁滨孙造船》( )
A.海明威 B.格林兄弟 C.叶圣陶 D.于谦 E.郑燮 F.笛福 G.安徒生 H.史铁生
⑶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①《山海关》选自当代作家峻青的《雄关赋》,它通过对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雄伟气势和险要地形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
②《赤壁之战》选自我国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
③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人物,有宽宏大度的廉颇、热爱自由的.斯巴达克、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还有忠诚尽职的稻草人、勤劳纯朴的尼尔斯、舍己助人的汉斯等等。( )
④爱是永恒的,也是伟大的,本册有许多课文表现了“爱”这个主题:《永远的歌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秋天的怀念》表达了父母对儿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爱,《花边饺子里的爱》表达了母子之间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
阅读观礼台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2分)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历)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都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hé huó),就会削(xuē xiāo)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ènɡ chénɡ)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节划去。(1分)
2.用“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1分)
3.从这段话所写人物的行动、语言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4.找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抄下来。(1分)
5.读下面句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2分)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往回赶。
提问:
回答:
6.如果“蔺相如”和“廉颇”闹不和将给国家带来什么危害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为什么(3分)
危害:
学习:
原因:
7.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 )修辞手法。(0.5分)
8.廉颇觉得不应该的是 。(0.5分)
9.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1分)
六、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9分)
1939年3月11日晚上,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坑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 );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 );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 )……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一片寂静。随即,掌声响彻窑洞。
1.按原文内容填空。(2分)
2.解释。(1分)
铿锵有力: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写词语。(1分)
“宽敞”的近义词( ),反义词( );
“柔和”的近义词( ),反义词( )。
4.划线部分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2分)
运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方法。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我们民族发源地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5.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1分)
1939年3月11日晚上,光未然在窑洞里为大家朗诵《黄河大合唱》歌词。
6.听完光未然的最后一句,整个窑洞一片寂静是因为 。随即,掌声响彻窑洞又是 。(2分)
文笔展示会
七、习作。(30分)
题目:①嘿,我真 ②哎,我真 ③( ),我真
要求:从上面三题中任选一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难点: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一、导入激情
1、同学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上的某些时刻更让我们铭记。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齐读课题)
2、观看录像,回顾中国屈辱历史
(1)请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2)师:旧中国是人间一座地狱,人民群众受尽了痛苦、灾难和屈辱。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解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二、 重点品读“盛典”部分
(一)理解“庄严的宣告”句子
过渡: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典礼终于开始了。
1、 学生自由朗读 5—10自然段
2、 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振奋人心的歌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3、 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终于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
4、 出示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 问:新中国成立了,你此刻的心情怎样?(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比兴奋)
(2) 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 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录像)
6、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
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 指名读。
(2) 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人民此刻的心情。(板书:欢呼 欢跃)
(3) 理解“欢呼”和“欢跃”。
(4) 大家兴奋得又蹦又跳,多激动啊!谁再来读。
(5)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还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就带着这份激动再来朗读第7节
(7)自由练习背诵
(二)品读“三次掌声”句子
经受了痛苦、屈辱、灾难的人民群众,今天终于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他们无比激动、无比兴奋。人们通过欢呼鼓掌来传递这份心情,读读5—10节,找找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句子,画下来,动情地诵读。(板书:掌声)
出示句子:(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他读到“选举了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有感情地诵读。
(2)这一次次的掌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人民群众爱新中国,爱毛主席,爱国旗)板书:热爱新中国
(三)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句子
(1)当人们热爱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观看?(崇拜敬仰)
(3)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肃立、瞻仰等)
(4)“瞻仰”是什么意思?(仰望,恭敬地看)
(5)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俯视、瞧、仰望、眺望)
(6)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你知道为什么?
(7)五星红旗是神圣的,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人民,所以说,学生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8)注意“站”字,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心中的话写出来。
出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
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交流。
三、自学“典礼前”部分
人民群众的这份激动、兴奋的心情在描写典礼前的部分也有所体现,请同学们自学1—4自然段。
1、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
四、总结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昂首站起来的日子,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日子吧。
五、布置作业
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开国大典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释题
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
出示:
(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 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 参加的人数 人员 会场的布置 群众队伍的场面
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板书:大典前)
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四、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
1、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 )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 ),接着( ),然后( )。升旗以后,毛主席( ),在这之后,( )开始,最后是( )。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
五、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
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
六、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
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
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