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初至无锡给人的感觉,
就像是置身于一幅,
古代江南的古老画卷。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即从这里经过,
这里的船只络绎不绝,
其繁忙景象让人想到了,
“清明上河图”,
而我亦仿佛置身其中,
随着人潮涌动,
乐此不彼。
远处南禅寺的钟声,
依稀在耳畔响起,
让我真的有一种,
恍若回归古代的感觉。
这里的烟雨缭绕,
如轻烟,如薄雾,
随风摆舞,
吹拂在人的脸上,
轻柔而又细腻,
温风中透着丝丝凉意,
这就是江南的春雨吗?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大抵就是如此吧。
人们喜欢用烟雨朦胧,
来形容江南,
我觉得,
这是最适合不过的,
天边的云朵异彩纷呈,
好像在表演一场时装秀,
而阳光时隐时现,
也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
沿街的垂柳在风中摇曳,
其娥娜多姿的身段,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在其下驻足观摩,
而在雨中漫步的感觉,
让人心情舒畅,
不用打伞,
全身心的沐浴在,
阳光雨露之中,
这种细雨如梳,
微风拂面的感觉,
也似乎只有在江南才,
可以体会到吧!
真的'要感谢这,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让我有幸尝到了,
“日光浴”的美妙!
无锡名胜首推太湖,
太湖的最美之处,
自然是被郭沫若,
称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了。
看这个名字就很奇特,
风景自然也是美的。
在此处观日出,
宛如站在泰山之巅,
看一轮红日跳出海面,
兼有高山观日出之雄奇,
与大海观日出之磅礴。
渚上最能体现江南韵味的,
当属江南兰苑了。
兰花,流水,
修竹,园林,
将江南韵味体现无余。
渚上水塘甚多,
凡有水塘处必有荷花,
一大片一大片的,
密密的真是,
荷叶田连连,
盛夏荷花盛开,
微风徐来,
更加显得风姿绰约了,
或许这美丽的荷塘,
就是朱自清先生,
所怀念的江南的荷塘吧。
(第二首)
金山冉冉波涛雨,
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
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
父老相从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国事,
一回惆怅一沾巾!
——《过无锡
(第三首)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寄畅园
(第四首)
寺有泉兮泉在山,
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作潭镜兮澄寺内,
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
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
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
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
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
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
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
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
此心只为灵泉留。,
——唐 皇甫冉《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第五首)
太湖璠珠,秀慧无锡:
天泽地润似翡,
镶江南水乡;
山色溪光如翠,
嵌沪宁干线。
峰绿水秀,宛若人间仙境;
地灵人杰,实乃至德名邦。
秀慧无锡,春秋辉煌。
孕近万年,人类文明,
记三千年,历史文字。
回眸远古,无锡先民,
狩猎劳作,石锛骨耜,
石镞角匕,琮柱玉斧,
诸多文化,姿彩斑斓。
制陶玉雕,蓬勃发展,
品类繁众,形整朱绘。
泰伯仲雍,西辞岐山,
卜居梅里,取号“勾吴”,
断发文身,兴修水利,
倡导农耕,栽桑养蚕。
太伯立国、吴王诸樊,
二十世六百年,吴都邑筑无锡。
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
极尽育蚕制丝之状。
古运河上,布贾旅贩,
船乘不绝;城郭之中,
金银彩帛,商铺杂错。
“布码头”之名,传遍南北。
及至近代,锡埠粮市,
日臻兴旺,米豆仓行,
甲于省会,皖豫米商,
浙东籴贩,麇不联樯。
锡城四乡,坊间村落,
机杼声声,食供八方。
秀慧无锡,天宝物华。
祥符禅寺,鹫峰圣境;
灵山佛祖,释界仙畿。
寄畅一园,谐趣玲珑,
康乾二帝,春秋忘返。
西神山上,蜷龙欲出;
梁溪柳岸,步移景换。
吴万两塘,渔舟出湾,
青山列屏,碧波开镜,
谁能胸贮,三万顷,
我欲身游,七十峰。
惠山古镇,祠堂群集,
天下二泉,清流活活。
阳羡三洞,抚钟乳,
善卷腾腾,有神仙;
暨阳古炮,扼江尾,
虹梁横空,贯海头。
宜兴紫砂,点石成金;
惠山泥人,饮誉海内。
丰盈水灵,水蜜桃,
疑是猴王,偷天来!
描写太湖的
去年夏天,我因参加夏令营活动来到了美丽的太湖,太湖的倩影由此停驻在我的心头。
亲临太湖边,我才发现太湖的与众不同——它的岸边长满了高达一米的水草,仿佛一片沼泽地,但太湖的水却是那么绿,仿佛是用绿色的染料染过,与沼泽中的泥水大不一样,显得那么自然。如果万里长江是在祖国母亲腰间的金飘带,那么太湖就是镶嵌在金飘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我们坐在古色古香的大船上游太湖,似乎时光倒流到了古代。太湖真大呀!我站在船上眺望了好久,却怎么也望不到边;太湖的水真绿呀!绿得一碧到底,连被船角激起的浪花都是绿色的。整条船都充满了水草清香,让人格外舒心。
雨后,太湖上起了一层朦朦胧胧的薄雾,大自然母亲就这样轻轻地给湖水披上一层若隐若现的面纱,给沉睡的山盖上迷迷蒙蒙的丝被。过了一会儿,雾渐渐飘散,慢慢地能看见太阳了,太阳挥手洒出一片金光,雾变成金色的,就连我的脸蛋也变成金色的,好一个金灿灿的世界!
不远处浮现出水草,船快靠岸了。又一批游客要来坐船了,我心里生出一丝不舍。啊!这令人难忘的太湖!
描写太湖的作文2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是出门旅行的好天气。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西太湖游玩。
我们唱着歌儿上路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一到那里,我连忙向湖边跑去。就在这时,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扑鼻而来,一看,呀!是成千上万种花儿拼成的一朵五颜六色的大花朵。它发出淡淡的清香,把许多游客紧紧吸引过来,让人神往。这时我听见妈妈在叫我去湖边,我才只好离开了那美丽的花儿。
我来到了湖边,只见平静的湖面清澈见底。就在这时,喷泉顿时响起美妙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升起了一道道水柱,你看,有的像展翅飞翔的小鸟,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的像是引吭高歌的丹顶鹤,千变万化,美丽极了。
我和爸爸、妈妈还一起又坐了快艇,游览了整个西太湖。
傍晚,爸爸拿出照相机以西太湖为背景拍了一张全家照。
描写太湖的作文3
黄金周的第一天,全家人呆在迁徙的窝中,只是不想到人海中去做那劳神伤身的数人头的差事。
下午,夫的同事电话邀请,到太湖晚宴。于是一家四口,欣然前往。
车载着我们来到太湖边的一长溜的船房酒家前,孩子们眼尖,“哇噻”!只见每个船房前,都有一位女子双手摇晃着向我们的车招手献媚,旦说:哼哼,有点象“拉客”。
下车后打量船王酒店,四层楼,基座由两只水泥船撑着,四周用铁柱固定着。这种船房在此地随处可见。欢迎我们的除了门口招手的酒店女子,就是一阵散发着臭味的船下水,那水发着绿,与此店的宗旨相对着。走过铁皮桥,登上楼梯,进入三楼预定的包厢里。映入眼睛的是一面落地大窗,窗外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美丽太湖。
一位身材修长,气质颇佳的同事之妻——东道女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与另一位同事的妻子相比,我们是第二批到来的客人。同事——东道男主人我早就见过,他们夫妇的宝贝女儿正读初三,无精打采写在脸上,陪着疲倦的是脸上的青春痘。
我一语道出,女主人心疼的对女儿说:你看阿姨一眼就看出了你的劳累。女孩对我勉强的一丝苦笑,升学的压力。
交谈中,我踱于窗前,浏览着传说中的太湖神韵,只见浑浊的太湖水平静的覆盖在长三角一片黄土层硬底中。近岸边每隔了一段距离,大约也就是二米左右,湖面有规律的伸出一根根细长的竹竿,上面扎着几截红色的标记,远远望去,整个湖面犹如一只被剥了皮,平铺在水面的剌猬皮。却原来,那是当地的渔民捞白虾的奇特方法,不用网更不用钩。遂成为太湖上一景:用一把干树枝扎成捆然后用根长竹竿插入干树枝中再扎稳,将树枝投入水中,小虾就会自己往树枝里钻。到时候了,一把操起竹竿下的树枝回到船上,一阵拍打,小虾们就纷纷从树枝里落到船上。
旦和同学在窗外看了一阵太湖后,觉得不过瘾,加上人未曾到齐,和我打了个招呼,下楼走向太湖。
后来,我和来宾们也按捺不住,走向太湖岸边。泛着夕阳波纹的太湖,柔情的水尤如一位怨妇,用轻轻的拍岸之音,向走向她的人们泣诉着她的心事。与岸相连的那圈绿毛苔藻,就象没有漂染成功的短发,怏怏不乐得着舞着一成不变的舞姿。
深吸一口略带众多水生动植物的空气,太湖!虽然时隔几载,我应是数次亲近你了,从第一次全家人徜佯在你的堤坝上起。你给我的视觉和心灵的明示就是: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做代价的。想起了一支赞美太湖的歌: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叹息美水已经是东流水了。
开宴了。菜一道道上来,我们品尝到了著名的“太湖三宝”。这次的品尝因为是在太湖边,所以有一种亲近的愉快感。所谓的:“太湖三宝”就是生长在太湖里的白鱼、白虾和银鱼。三白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鲜”。
三白当中白鱼的个头算最大的了,但在鱼类中其体积也还是属于“小”儿科的。白鱼是太湖较为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古时就已是上贡皇庭的贡品了。鱼身较为狭长,表面穿着一层密密的银色细鳞。腹部微拢,两头稍翘,因此又叫翘嘴白。那身材和模样也算个美人坯子了。俗话说,一白遮千丑,用在翘嘴拱腹的白鱼身上也不为过。白鱼肉质比较细嫩,一般当地的做法有:清炖、香糟煎、剁成泥以后做鱼圆。一只鱼形大白盆端上桌来,一路已是香气四溢,鱼肉洁白细嫩,鲜美极了。白鱼还可制成鱼干,据说也非常好吃。
二白是白虾。清代《太湖备考》上关于白虾的记载是“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白虾的壳很薄很薄,周身通体透明,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铁。这白虾,怎么做了都好吃,哪怕就一锅水开了搁点盐进去白灼了,送进嘴里都是一个鲜甜。当地很多都拿它做成醉虾,这边都已经醺醺然了,那边还在不停地蹦弹,粘一只搁嘴里,嫩得要命,又鲜美无比。一般虾熟了就会变红,但此虾熟了并不变色。
三白是银鱼。银鱼大概算三白里大家比较常见的了。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一个名句,这银鱼就与鲈鱼一起成了河鲜中的上品珍品。银鱼简直就是个美人坯子。模样极象那一根俊俏却又有些清高的洁白玉簪。据说,这尤物,个头高点儿的10公分以上的]在国内属稀罕品,全部出口了。国内能见到的几乎都已是挑剩下的货色了五公分左右的]。活着时它是通体透明的,体内无刺无骨又无肠,没有一点儿腥味。由于体表无鳞所以不好存放,一离开水面就立刻死去,一死身体就变成了银白色,所以叫银鱼。另有一说法是,孟姜女当年哭倒了长城以后,就跑到太湖边投入湖水中,变成了一条洁白的银鱼。无论哪一种说法,都颇有些“念去去千里烟波”的情份和悲壮。银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什么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银鱼羹等。我们吃的芙蓉银鱼,其实也就是银鱼炒鸡蛋,将鸡蛋打碎搅匀,把银鱼放进蛋液里,放些盐,然后锅里放油,一通拼命翻炒就可以了。
席间,来宾们边吃边聊着。美食,人文,家庭,工作等。一位健谈的朱律师,告诉我们,只因太湖水质变坏,如今太湖三宝已经移植成千岛湖三宝了,千岛湖已经成功培育出太湖三宝。这对太湖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件痛心疾首的憾事。
酒足饭饱后,宴席结束。来宾们在东道主夫妇的送别下一一分手。挥手中,我们的车向着千年的小巷驶去。
车窗外,湖中九曲回肠的桥上,已经是星光灿烂。太湖在夜色的遮掩下,向世人陈述着它的悠久的历史和犹存的风韵。犹如一位染病在身的乳母,它还在继续养育着湖周围的万物。大爱无涯!
描写太湖的作文4
游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鼋头。鼋头渚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今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无锡的鼋头渚风景区。
我们随着人群进入景区,在十里芳径上,我一看到美丽而宽广的太湖,就被她吸引住了。画面轻柔美丽,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我来到鼋头渚的森林里,穿越石板小路,看到一个礼堂,上面写着范蠡堂。范蠡是谁呢?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洗清当马夫的耻辱。
接着,我们爬森林最高处―――鹿顶迎晖。鹿顶迎晖有三只鹿迎着朝霞而来,把吉祥带给无锡的人们。在鹿的后面有一座三层楼的塔,名为舒天阁。正所谓:“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我一口气爬到楼顶,向左一看,把整个无锡城尽收眼底,向右一看,太湖风光,碧水辽阔,烟波浩淼。
下了山,我们来到码头,坐着神仙号轮船去了太湖仙岛,烟波浩淼的太湖一望无际,阳光洒射在湖面上,微波泛起,波光粼粼,千万块耀眼的光斑闪烁着,像千万条小鱼儿跳动着,金黄一色,欢呼跳跃。
不知不觉,船已靠岸,桂花的清香送来秋天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经过天街,走着走着,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银玲般的瀑布声,我们闻声而去,还真有一条瀑布自天而降,在瀑布旁看到一个碑,上面写着“银河”两字,我们不禁欢呼起来,“耶!我们到银河啦!”
然后,我们经过云宵宫,来到湖边,看到老子静思的铜像,不禁使我想起老子的道德经,是啊,身处如此美丽的景色之中,融天地为一色,难怪老子会写出流传至今的《道德经》著作来。
太湖美,美鼋头,岛嵌湖中,浮鼋翘首;夕阳映,映太湖,水天一色,人间仙境。此情此景,我想:迷人的太湖,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
描写太湖的作文5
大年初五,好不容易盼来了晴天,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去太湖旅游。
一大早,东方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我们开始向太湖进发啦!经过两个小时的路途,我们终于来到了太湖。一望无际的湖面,展翅飞翔的海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太湖真美呀!”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到达西山后,我们怀着欢乐的心情下了车。
我们顺着一条窄窄的小路向缥缈峰攀登。你瞧我,挂着一个照相机,多神气呀。可是没爬一会儿,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加油!”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眼前优美的景色也吸引着我,我的好奇心也使我不断向上爬,想要看看缥缈峰的真面目。我们沿着石阶蜿蜒而上,爬呀爬呀,不知爬过了多少山,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缥缈峰。我在烽火台上瞭望着连绵起伏、四季常青的山谷,心情快乐极了!爬山的疲惫早已被眼前的美景赶走了。
下山后,我们又去了地质博物馆。哇!里面的石头真多呀。有毒石、紫水晶、恐龙蛋……最吸引我的是“石头大宴”。瞧!“狮子头”、“大红枣”、“香肠”……我都快流口水了。
后来,我们又去了明月湾、林屋古洞和三清阁。林屋古洞我也很喜欢。它里面有好几个洞。第一个是“雨洞”,里面老是滴水,怪不得称为“雨洞”呢!第二个是“隔凡洞”,非常暖和。而后面的“金龙洞”、“丙洞”、“阳谷洞”,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了。
回到家,我回味无穷。虽然脚已经非常酸了,但心中非常快乐。
描写太湖的作文6
太湖,一个美丽的湿地景区。暑假里,我就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了太湖游玩。
刚到门口,我就迫不及待的和妹妹奔上前去,欣赏美丽的太湖风光,长长的木吊桥咿呀咿呀的唱着老掉牙的歌,耳边不时传来嬉戏声和汽艇的突突声。
我们走上木桥,桥两旁是一些纤细的芦苇微风吹过,芦苇就像是一个个穿着绿色连衣裙的小姑娘。攀爬而上的紫杜鹃则成了美丽的装饰品。芦苇门乘着微风,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芦苇旁有一池白荷,白色花瓣的顶尖有层胭脂淡淡的弥漫开来,像是小姑娘羞红了的脸蛋。一朵朵荷花竞相开放,带点亭亭玉立的温柔。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首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与芦苇互不相让,好像在开选美大赛,而憨厚的荷叶则成了她们最忠实的观众。
看大船!妹妹的欢呼声把我从美丽的景色中拉了回来,望向那飞驰的快艇。只见那快艇向右侧立,激起数米高的浪花,一会儿又想左侧立。耳边不时传来兴奋地尖叫。
我们乘了农家船。农家船行驶到太湖中央便停了下来,我坐在船头,将脚伸进水里,一丝丝凉意蔓延上来,舒服极了,脚边还不时有水草拂过太湖真好玩,不仅有娱乐,还有美景,我下次还要来!
描写太湖的作文7
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有两千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峰七十二座,它位于浙江的北部。
早晨,当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这时候,湖胡水淡蓝淡蓝天空变成了粉白色了,这样子的天空和湖水就就像一幅美丽的水粉画。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的,就像翼龙那大大的翅膀遮时候湖水深蓝深蓝的,天空黑黑的,白云也看不到。不过,勤劳的渔民遮住了粉白色的天空,天昏地暗的—朵阳全部升起的时候,天民们早早地撒下了希望的渔网当太高云淡、凉风习习,湖水又空又变得蓝蓝的,像翼龙的翅膀藏了起来。天变得碧蓝碧蓝,太湖边上的芦苇就像稻谷一样枯黄,芦苇花就像雪花—样雪白雪白的下午,阳光明媚,湖水被灿烂的阳光照着,金黄金黄的。
正在这时,渔民们满载而归。浪花此起彼伏,帮助小船前进。傍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风轻轻地吹过湖面,掀起了一层层浪花拍打着岸滩,发出哗哗的响声。
太阳下山的时候,太湖像一张大嘴巴似的,而太阳却像一块大月饼,一口就被太湖吃掉一小半,而没过多长时间,太阳已经被吃得所剩无几了。
太湖不管是早上还是傍晚都是那么景色迷人,是个观赏风景的好地方,所以我喜欢太湖。
描写太湖的作文8
国庆节期间,妈妈带我去无锡太湖。
走在一条鹅卵石铺的小路上,一朵朵雏菊竞相开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飘进我的鼻子里,仿佛是这些雏菊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来到太湖边,一棵棵柳树婀娜多姿,整齐地排列在太湖边,好像一个个卫兵,随时随时保护着太湖。
太湖的水清澈见底,散发出淡淡的水草香,湖心还有一个人工喷泉,喷出来的水,好像飘逸的长发,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句诗:“遥望洞庭出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漫步在太湖边,突然,我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我走了过去,摸着这些石头,不禁想起了黄山怪石,它们受了多少风吹雨打才能成为如今的光辉绚丽。虽然这些石头没有黄山怪石漂亮,各式各样,但是它们有着和黄山怪石一样的精神。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些石头会变“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它是土黄色的,如果你挡住它,它就是黑色的了,好神奇。
临走时,我在太湖的一角,发现了一大片的花,它们色彩斑蓝澜,可惜就是没有叶子。这时,婶婶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叫彼岸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这花还有个传说呢!”从前,有一个仙女爱上了一个究家男子,没有多久,他们结为了夫妻,可事情被天神发现了,把他们变成了一朵花,并且有花时无叶,有叶时无花,让他们永世不得相见。
太湖好美,可时间很短,太阳刚刚西斜,我就要回家了,我和婶婶约定好,下次再来。
描写太湖的作文9
一路上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庙港蟹市场。我们拿着笔和采访本在市场内采风。里面热闹非凡,有人在挑选螃蟹,有人在和老板砍价,而卖螃蟹的人则不停地 吆喝着,称赞着自家的螃蟹,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我也上前去问价,原来螃蟹是按个头大小来定价的,雌蟹比雄蟹要贵好多,同样四两多的,一只雄蟹只要30元, 而一只雌蟹要90元。我一路走去,还发现有卖甲鱼、黄鳝等水产的,其中有一只甲鱼非常大,足足有60厘米长,好多小记者都在围观它。
接着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向螃蟹码头。一路上我看到河里排列着许多蟹笼。突然,我发现一个空的蟹笼里有好多玉米粒,一打听原来螃蟹喜欢吃玉米。来到码头边,老师指着远处的水面说,那里就是我们吴江水厂的取水口,原来我们每天喝的都是太湖水呀!
稍作休息,我们乘车来到了第二站———太湖湿地。湖边树木繁茂,鸟儿们飞来飞去,欢快地唱着歌,一片片芦苇随风而动,像在给鸟儿们打着拍子。倚栏而望,水天相接,阵阵清风吹来,顿觉心旷神怡,舒服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七都小学参观。当地的小记者给我们喝了熏豆茶,并介绍了熏豆茶的原料和制作方法。熏豆茶里有胡萝卜干、茶叶、熏豆、桂花、橘子皮、芝 麻……熏豆的制作需要5个步骤,毛豆要经过摘、剥、洗、煮、炒,缺一不可。最后在加水前,还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加入调料。熏豆茶真是太好喝啦,色香味俱全, 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一个个喝得小肚子滚圆。
七都小学的同学们还给我们表演了昆曲,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博得了我们热烈的掌声。原来七都小学是国家昆曲示范学校,怪不得小记者们唱得这么好。
啊!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参观体验,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我却懂得了好多知识,同时享受了快乐!
描写太湖的作文10
说起无锡,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是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还是咬劲十足的油面筋?是美味的三凤桥排骨,还是别致的宜兴紫砂壶?其实,众多无锡的特产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巧玲珑的太湖银鱼。
银鱼,是淡水鱼,号称亚洲第一帅鱼,是世界上长得最水灵的鱼。如果你登上轮船,俯视波光粼粼的太湖,说不定就有几条小巧玲珑的银鱼蹦出来,象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小精灵,又象一把把晶莹透亮的宝剑。
仔细观察,银鱼长大约两寸长左右,全身洁白透明,整个身体象一支玉簪。大银鱼的铅笔般粗,小的银鱼只有水笔芯那么粗。晶莹剔透的身体上镶嵌了一对小小的乌黑发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再加上一条微灰色的小尾巴,实在是惹人喜爱。
关于银鱼,还有一个传说呢: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把她抓来,谁知秦始皇见到孟姜女的美色,便欲纳她为妃,当喜轿抬到桥上时,孟姜女让轿子停下,然后跳入水中,秦始皇大怒,下令用铁丝网绞。孟姜女的肉被绞成一缕一缕的,忽然,那一缕缕的肉居然游动起来,变成了一条条晶莹透明的银鱼。
银鱼的非常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内含多种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银鱼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高脂血症患、脾胃虚弱者、有肺虚咳嗽、虚劳等症者食用。因此,日本人称银鱼为“鱼参”。
味道鲜美、爽口的太湖银鱼不光是无锡人喜欢吃,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赞不绝口。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我的家乡——无锡,你一定要尝尝太湖银鱼哦!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
参观无锡博物院观后感1
一座展馆在无锡人民的期待下解开了神秘的面纱,没有一人不被展馆的宏壮外观所倾倒。它是我们无锡人一座引以为豪的展馆,它给千千万万的游览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我们无锡独此一家的——无锡博物院。
首先无锡博物院的外观就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印象。它外观独特,看起来就像是几个集合立体图形堆积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结构不仅牢固,而且耗材也很少,非常环保。所以说博物院的外观既中看,又中用。
博物院的内部更是气势辉煌。大理石的地板,高高的天花板,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许许多多展品都是开采出的古代文物,例如说那些各式各样的陶瓷、书画、宝剑……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展馆门前的惠山泥人。虽然它不能算得上是文物,但也值得我们去欣赏。
只要一走进大厅,就能看到这个别出心裁的作品。整个作品有惠山泥人组成,主要描写的是旧时代的惠山步行街。整个主题就是我们这儿的民族风情。一看到它就能想到当时的场面……
在惠山前的石路上,车水马龙,人多如浪涌。路边的小卖部都在吆喝,招呼着客人。有小馄饨摊儿,有卖油条大饼的小店儿,有卖惠山泥人的作坊,杂货店儿,米店儿,小吃店儿中还有几个老人抽着烟袋儿,谈笑风生,好不自在……各式各样的的店铺,各式各样的商品一一映入眼中。路两旁还有一些小地摊儿,瞧!那里有个小孩在玩儿套圈,这里还有个盲人在拉二胡,说不定他就是无锡民间艺术的“领头羊”阿炳呢!不论是人物的神态和表情还是古建筑的独特外观,都刻画得恰到好处,简直没有任何缺陷!多么美妙的作品啊!它给我带来的印象不仅仅是美妙,还含有我们无锡风情。那整排整排的店铺与人头攒动的景象,不正是突出了我们无锡那副欣欣向荣,飞黄腾达,越来越兴旺的幸福景象与无锡人民的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吗?不但外观美妙,内容别出匠心,还寄托了我们无锡人民的美好祝愿,这就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所以,我最热衷这幅作品。
无锡博物院,是我们无锡人民向兴旺迈出的一大步。所以我才说它是我们无锡人最引以为豪的建筑!
参观无锡博物院观后感2
在无锡风景秀丽的太湖广场南侧,矗立着一座造型独特,金银相间,金碧辉煌的建筑物,那就是无锡博物院。今天我在爸爸的带领下,有幸来到博物院参观。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锡博物院”这五个大字。随后,我们向右走直接进入第一层展区。这里陈列品有几百件,辅以照片、图片、模型和文字说明集中反映无锡古代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在无锡出土的一些古代的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物品,让我感受到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情况。那时人们生活简单,质量低,生活困难。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幸福。我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无锡的腾飞做贡献。
二楼展厅,陈列的是一些金银器、漆木器、雕塑、书画、织绣等。向人们展示古代至近代无锡人民的聪明才智。我更加了解无锡的发展概况,获取了一些历史知识。我更加热爱无锡,喜欢无锡了。
三楼展厅,陈列的是近代革命文物。为了无锡的解放,多少革命人物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另外还展示了无锡的一批名人,他们不光为无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为无锡出了这么多名人感到无比自豪,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四楼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无锡的民间艺术。无锡的惠山泥人,色彩炫丽,栩栩如生,其艺术手法让人叹为观止。宜兴的紫砂壶造型各异,蜚声海内外。真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这次参观,我觉得我们无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一个无锡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绝不能给我们无锡抹黑。
参观无锡博物院观后感3
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泰伯、仲雍两兄弟是吴文化的缔造者。而我们寻访吴文化的第一站不是梅里,而是无锡博物馆,因为我们觉得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那里不仅是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怀着对吴文化的好奇之心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我们站在无锡博物馆的大门外,感叹着它的雄伟与华丽,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它的深沉,向我们传达着历史变迁带给它的沧桑。进入无锡博物馆以后,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大气,还有它的与时俱进。在大堂里有一个非常大液晶电视在不断播放着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同时大厅的另外一个液晶电视在介绍着无锡风景如画的景区和飞跃发展中的繁华城市。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吴文化,因此我们将一楼和三楼作为重点来观看。
此次博物馆之旅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无锡城市故事,《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它在光影的奇幻空间里,在投影机的照射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讲述吴文化历史的漫漫长卷。从上古时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到泰伯奔吴……历时两千多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终于有了无锡县。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张张古老的照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一阵阵热闹的无锡话吆喝声,让我们置身历史的隧道,真实地感受到了几百前热闹繁华的无锡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吴文化的魅力之大。各种各样的石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被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参观完了一楼,我们来到了三楼展厅—惠山泥人展区和紫砂艺术展区,刚进门就看到了两边的八个大字—泥塑雅韵、紫玉金砂,让我们顿时融入了吴文化的世界。从中我们知道了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千百年来,他们用粘土来制陶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生坯强度更高,烧成收缩率更小的紫砂泥来制陶,并独创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可以说,陶瓷艺术发展至明代紫砂器的出现,无论是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变煮茶为沏泡茶,正是这种新形式饮茶方式的呼唤导致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也使茶叶的天然美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紫砂壶是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总结性产物,紫砂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业巅峰时代的到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江南名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它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渗透着江南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街坊和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及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更对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产生了特殊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其形成了由俗而雅、大俗大雅、粗中有细、甜而不腻的地方特色。让我们对吴文化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
参观完有关吴文化的展览以后,我们还去了五楼—血与火的城市记忆以及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位于负一楼的《虚拟西方艺术馆》,这是我国唯一的一座虚拟艺术馆,它能让我们不出无锡就能感受到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一走进展厅,我们就被艺术馆里金碧辉煌的建筑,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给吸引了。我看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世界名画,名雕塑,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莫奈的《日出印象》,我们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并且还在多媒体画框上过了一把“名画修复”的瘾。这些地方虽然与吴文化没有关系,但是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与吴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西方艺术。
半天的博物馆之旅,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还要到这里再来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是为了欣赏各种文化特色,感受不同的文化韵味,体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游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