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对爱乐之城英文观后感汇集60条

对爱乐之城英文观后感汇集60条

时间:2020-11-17 10:10

有人说,要理解这部电影,要从它的名字开始,我深以为然。比起中文名称《爱乐之城》或许英文原版《La La Land》更契合电影的内容。《爱乐之城》四字俗套又不契合主题,而《La La Land》更带有一种预言的味道。天使之城洛杉矶别名"La La Land"即梦幻之城,这也在冥冥中暗示了男女主角在洛杉矶的相遇和热恋,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美丽而不切实际的梦。

明星之城洛杉矶从来不缺一夜成名的神话,也不缺一次次被现实打败的逐梦者。显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后者。比起电影中怀着明星梦的咖啡店打工妹和嗜好爵士乐的钢琴家在落魄时相遇并在相互支持中追梦的故事,男女主一段相识于微时,相守于贫贱,却耗不过时光,抵不过现实的爱情更耐人寻味。

电影以季节为节点,将两人的故事分为:冬-春-夏-秋-冬五个阶段,冬季的初次相遇,两个人都处在生活的低谷,被餐厅老板开除的一脸懊丧的男主撞过正要表达赞美之情的女主离开餐馆。春季,男女主再次在派对上相遇。双方被对方的才华吸引,情愫暗生。柠檬一般酸涩而又清新的爱情悄然萌芽。夏季,两人的爱情一如玫瑰花香一般浓郁炽烈,女主的事业也开始顺风顺水,然而没有面包的爱情似乎总是隐患重重。 秋季,梦想和爱情的.双重幻灭。小塞为了谋生偏离自己的梦想,米娅独幕剧失败并对塞巴斯蒂安彻底失望。 五年后的冬天,米娅成了当红的演员,却早已嫁作他人妇,小塞也终于开起了名叫Seb's的爵士俱乐部,身边却没有了米娅的陪伴。

还记得在秋天的末尾,塞巴斯蒂安对即将远赴巴黎的爱人说:"我会永远爱你"。米娅答:"我也会永远爱你。"而第二个冬天来临,米娅看到爵士俱乐部里自己亲手设计的Logo,塞巴斯蒂安看到米娅身边的男人时,两人眼中闪过的些许苦涩是对"我会永远爱你"的打脸吗?时过境迁,两人再次相遇,隔着舞台深情的一望,无需多言,就能让人理解"我会永远爱你"的真实含义。

有人问霍金,人世间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霍金想了想说,是遥远的相似性。米娅爱塞巴斯蒂安身上那种即使失魂落魄也还能自命清高的孤傲劲。塞巴斯蒂安也爱米娅身上像石头一般倔强又坚毅的味道。比起恋人,他们更像彼此的一个复刻版,两人的爱情大致也就始于这种对待梦想的惊人的相似性,一种始于失魂落魄时的惺惺相惜和一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默契感。他们爱的方式就是在对方遭遇相同境遇时给予对方一种更加恰当和感同身受的安慰,当对方失去这种相似性时,当对方的梦想成真时,他们的爱情反倒没有了立足之地。当小塞首先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于是他开始违心地加入乐队,努力想要给米娅一份稳定的生活。而米娅发展现实将小塞身上唯一的闪光点被现实磨灭时,她对小塞的爱也被现实敲碎了。

我想电影春夏秋冬的叙述方式也预示着他们的感情发展的阶段,此时两个人同他们之间的感情都是不够成熟和理智的,而秋天两人感情的风云突变使他们快速成长,并逐渐懂得爱就是在自己不能给予时要勇敢放手。塞巴斯蒂安在米娅即将离开时说出那句"我会永远爱你"代表着青涩感情的成熟,但为时已晚。

片尾两人再次相遇,四目相对时眼中闪过的惊愕,酸涩,遗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蒙太奇镜头将两个人脑海之中的幻想呈现出来,重新梳理了两人的故事,更让观众心中的悲喜一同涌上心头。作为电影中点睛之笔的蒙太奇镜头给了我们许多假设,如果两人在初次相遇时小塞没有粗鲁地撞开米娅,如果小塞能来支持米娅的独幕剧,也许现在米娅挽着的是小塞的手臂。然而一切早已注定。假如一切可以重来,他们也不会后悔当时的决定,因为他们已经能足够成熟和理智地对待梦想同爱情。两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又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真实,原来一切都能完满的电影里也没有那么多如果。

与电影中吵闹又浮华的歌舞相比,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似乎太平淡无奇,甚至落入俗套,欢喜冤家式的开头,仓皇带有烂尾之嫌的结尾。但是这平淡而又真实的感情才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最好的爱情应如这般,是抛开鲜花美酒的浮华后的真实与平淡。最好的爱情也应该是这般,是两个独立灵魂的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一味的妥协退让。学会放弃情感洁癖,相爱的人有一个理由会在一起,也有一万个理由不在一起。生活不会永远像预想中那样发展,学会接受,学会理解爱情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即便米娅最后牵了别人的手,或许小塞也会再遇良人,但那句"我会永远爱你"却不会失效,他们早已是彼此生命中的无可替代。时过境迁,当他们足够成熟时,早已懂得爱就是放手让爱的人去做他所想的事,爱就是在身后默默的支持鼓励,爱也是灵魂上的高度契合而非时时常伴左右。

两人因梦想结缘的高起点的爱情,最终被现实打破草草收场的结局多少让人感到怅然若失,但也称不上遗憾。他们的幸运之处在于在失魂落魄的追梦路上,还有一个和自己同样失魂落魄的对方。即使最终没有收获爱情的果实,却获得了比这更为重要的梦想力量。他们会在彼此的爱中不断成长,直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电影在用"美国梦"激励着年轻人勇于踏入现实的激流中找寻梦想的同时,更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真正成熟的更高级的爱情。

四季有终始,电影也会散场。网友的一句话深得我心:"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也希望生活中的你,努力追求你的所爱,学会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去爱与被爱,努力生活,拿的起也放的下。

《爱乐之城》的价值在于,多年之后再看会感受到它所纪录下的那种如饥似渴追逐成功的躁动,特别是对于美国来说,它所散发的气质与现实如此契合,甚至可以把它当做是特朗普时代一个有趣而又准确的流行文化注脚。

写给洛杉矶的情书《爱乐之城》

再更:

回应一下关于白左的言论。我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恰好赶上你们热爱的梅姨在金球奖上拿Trump说事儿,再加上前不久Hamilton的演员在Pence去看演出的时候对他进行骚扰,你们还觉得好莱坞和政治无关?前一阵女性游行的时候多少演员上阵助威?演艺圈一直都是白左的意识形态前线,他们出口到国际上的电影也好,还是留在国内内销的片子也罢,好莱坞从来没有偏离过政治正确的基本路线,而该片大肆吹鼓的“梦想”恰恰就是和这个政治正确一样用来控制思想的工具。

更新:

这两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片子,现在终于意识到是因为我总在不自觉地拿这部片子和Whiplash对比。我想对于每个认真严肃地练过乐器的孩子,Whiplash的精神内核都会引起无限的共鸣,都会令人想起曾经花一整个下午反复练几个小节的乐句的那些日子。我曾经也有一个极其严厉的老师,严厉到我每次上她的课之前都会由于害怕被骂而盗汗、肚子疼,后来也认识到这位严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回想起来都感谢不已。在我看来Whiplash就有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内核,于是在看La La Land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要求片子里从事严肃艺术的人也表现出这样一种精神。可惜对于La La Land这并不是重点,当然除了别人指出的那些对老歌舞片的致敬,重点是什么我也没看出来。

之所以觉得导演精分也正是出于这种期待。导演很明显把男女主塑造出了一种和Whiplash里类似的精神内核,比如男主只听Charlie Parker时期的老Jazz,比如男主去搞流行音乐以后女主会很鄙视他。导演没有解释为什么男主不喜欢那些流行的东西,我来解释:因为流行音乐太简单了,专业学Jazz的人能瞧的起才有鬼呢;换句话说,随便从Miles Davis的乐句里挑出来八句连在一起就能拼凑出一首流行音乐的曲子,排列组合算一下用这种方法能炮制多少流行音乐吧。

可惜片子本身的精神内涵就是和男女主这种严肃艺术精神相悖的。老歌舞片捧红的是无数流行音乐,乃至La La Land自己的配乐都是一大堆流行元素堆砌出来的东西:烂俗的大小调式和弦转位,以及几乎完全缺席的七和弦、九和弦乃至其他复杂一些的结构。男主的梦想是做经典时期的Jazz,可几乎全部用流行元素撑起来的配乐以及一笔带过的情节意味着这个音乐“梦想”在这里只是一个空壳,一个挂在嘴上的概念,没有任何实际的表现(实际的对梦想的表达,请看Whiplash)。以片子里男主的音乐素养,他如果来到现实里看这部片子,他的表情不会和自己做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时候那种鄙视有什么不同。如果导演想通过Whiplash中的老师或La La Land中的男主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他看自己这部作品的时候会不会和男主做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时候表情相同呢?

我想导演的内心深处和男主所经历的委曲求全是类似的,套用《让子弹飞》里的话,就是跪着挣钱。当然,这里也能看出导演本人的变化,从Whiplash里的为Big Bands立传以及为Duke Ellington续命,到La La Land里让Jazz退居背景而主题使用大量流行音乐,仿佛La La Land的男主从在餐馆弹Free Jazz的没落,到在流行乐队做无脑电子音乐的走红,导演经历过的受欢迎的程度基本和男主的经历重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预测:等导演拍够了这种给大众看的烂俗片子,是否会回归Charlie Parker,Miles Davis和Duke Ellington呢?

所以,片子观众喜欢,这很正常,就像大部分听众都喜欢流行音乐一样;片子容易拿奖,这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白左梦故事。可惜,就像我(和导演都)无法忍受美国的流行音乐,无法忍受美国人口中的美国梦一样,我也很难忍受这部片子。

顺便再提一句,里面的爱情很普通啊,觉得“啊,原来这就是爱情”的年龄大于本科毕业的观众,对生活该认真一点儿了。还有就是十一年前有个更感人的事儿,有个同样有去巴黎的机会但是为了爱人放弃了的人,对,就是Friends里的Rachel,那个时候美国还没被白左控制,人还能自由地对爱人说,请不要为了身外之物(ie 梦想、ideology等)而放弃我。

写给洛杉矶的情书《爱乐之城》观后感二:

很开心这部电影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看的,也很开心这是部真正的电影,也是一部艺术品,看完后久久不能平息。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没有之一,他满足了我对爱情电影最好的向往,一起坚持梦想奋斗,一起诗词歌赋,一起谈一场也许不轰轰烈烈但却刻骨铭心的恋爱。

女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她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于是她扎根在此,参加各种试镜,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小角色。

男主角是在洛杉矶中万千追梦者的一员,他的愿望是开一间爵士俱乐部,用钢琴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但现实是残酷的,女主角总是试镜失败,只能偶尔在咖啡店打工养活自己,而男主角所喜欢的音乐受众太小,只能违心加入乐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音乐。

两个追梦人在此相遇,彼此相爱,互相鼓励。

导演对长镜头和灯光的运用堪称完美,人美画美,我甚至舍不得眨眼。像好莱坞老电影致敬的情怀配上爵士音乐,让这部唯美的现代电影多了一丝复古的味道。

那一眼望穿秋水,星河中的漫步,夜光下两人翩翩起舞,困难中的互相扶持,在现实和梦想的抉择,我当然知道现实中的爱情绝不能像电影中这么美好,但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它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份爱。

看完后回味无穷想起自己的过去,最爱的人现在和自己不在一起,不爱了但也不恨了,相爱最深的两个人不一定是能走到最后的,可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我还想在音乐的旋律里再吻你一次,因为我把我美好的幻想都放在你身上的那份情是忘不掉的。

不必言谈,一个眼神足矣。而眼神里的不再是爱,是释怀。

写给洛杉矶的情书《爱乐之城》观后感三:

塞巴斯蒂安的音乐人生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不声不响地,浓缩了整个歌舞片的历史,也浓缩了他的人生。他出场,弹着朴素的爵士钢琴,拉着路灯灯柱,模仿《雨中曲》。渐渐地,随着他加入流行乐队,走了弯路,他的曲风变了,手下的琴,变得千姿百态,有红有黑,有金有粉,有电声键盘,有背带式键盘。但在故事的最后,他又回归到最初,弹最简单的琴、最朴素的曲。

电影里的细节,往往给人意外之喜。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仅仅一包花菇就有许多戏份,串起好几段故事。鲍起静的邻居,送了她一袋花菇,在送出手之前,先小心地撕掉包装上的标签。鲍起静拿到花菇后做成菜,和儿子一起吃。第二天再次开饭时,饭桌上是另外两道菜,但一只小碗里却盛着两只花菇,显然是头一天剩下的。花菇说明了时间,也说明了他们的节俭。

而在《八月照相馆》里,女主角身上的衣服一直在变化,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她和男主角情感的进展,她越来越会穿衣服和化妆。那些衣服,说明了她越来越深沉和缤纷的人生。

电影里的这种细节之美,像是扔给观众的礼物,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节的,就像是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了最秘密的礼物,得到最秘密的满足。一天一天,我们沉浸在这种秘密的满足里,也用这种细致的秘密的满足,去重新布置人生。这是电影不会消失的原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