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
今天我和妈妈进行了一趟远行,知道是去哪吗?那就是坐落在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的乌兰夫故居。
一进大门,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半身铜像,原来这就是乌兰夫,他带着一付眼镜,神态沉稳的注视着前方。我先看了一下铜像上的简单介绍,这座铜像是由广州美术学院的潘鹤教授精心制作而成的。妈妈先领我进入展厅,展厅主要介绍了乌兰夫一生的光辉历程,我认真地看了好久。从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出生,一直到1988年12月8日去世,这中间他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这是最让我敬佩他的一点,每个人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出了展厅,右手边有一大片空地,上面除了有两个大石磙子,就空无一物了,我奇怪的.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妈妈告诉我这叫场面,是乌兰夫家晾晒粮食的地方,原来过去是这样晒粮食的,有意思!
继续前行,来到一个院子里,这里的房子怎么都是这个颜色?黄了吧唧的,上面好像还有草棍儿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说,这叫大髯泥,就是用泥和草棍儿混在一起盖的房子,旧社会都是这样的房子,因为没有水泥。我想这能结实吗?会不会塌了呀,有意思!院子里有正房、大伙房、碾房、磨房、马圈等,磨房里的大石磨好沉好大,我试了试,怎么都推不动,也不知过去的人是怎么推磨的。马圈里挂着许多东西,妈妈说那是马缨子,套在马脖子上的。还有许多干农活时使用的农具,有刮耙、撒耙、骟车等等,都是过去流传下来的,也都是我没见过的,有意思!
这趟土默特之旅,不光让我对乌兰夫光辉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过去的农村及那时人们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真是收获颇丰。
看来以后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那样就会了解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多有意思啊!
今天我和妈妈进行了一趟远行,知道是去哪吗?那就是坐落在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的乌兰夫故居。
一进大门,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半身铜像,原来这就是乌兰夫,他带着一付眼镜,神态沉稳的注视着前方。我先看了一下铜像上的简单介绍,这座铜像是由广州美术学院的潘鹤教授精心制作而成的。妈妈先领我进入展厅,展厅主要介绍了乌兰夫一生的光辉历程,我认真地看了好久。从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出生,一直到1988年12月8日去世,这中间他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这是最让我敬佩他的.一点,每个人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出了展厅,右手边有一大片空地,上面除了有两个大石磙子,就空无一物了,我奇怪的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妈妈告诉我这叫场面,是乌兰夫家晾晒粮食的地方,原来过去是这样晒粮食的,有意思!
继续前行,来到一个院子里,这里的房子怎么都是这个颜色?黄了吧唧的,上面好像还有草棍儿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说,这叫大髯泥,就是用泥和草棍儿混在一起盖的房子,旧社会都是这样的房子,因为没有水泥。我想这能结实吗?会不会塌了呀,有意思!院子里有正房、大伙房、碾房、磨房、马圈等,磨房里的大石磨好沉好大,我试了试,怎么都推不动,也不知过去的人是怎么推磨的。马圈里挂着许多东西,妈妈说那是马缨子,套在马脖子上的。还有许多干农活时使用的农具,有刮耙、撒耙、骟车等等,都是过去流传下来的,也都是我没见过的,有意思!
这趟土默特之旅,不光让我对乌兰夫光辉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过去的农村及那时人们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真是收获颇丰。
看来以后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那样就会了解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多有意思啊!
七点三十分,坐了一夜的豪华卧铺车,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到啦,到啦,我们到内蒙古啦!”我以最灵敏的速度跳下“床”,放眼望去……
——题记
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带着说不出的喜悦之情,跟着导游来到了乌兰夫公园。哇塞!这美景好似在梦中见过。眼睛实在是看不过来,东看看西看看,上看看下看看,想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碧绿的草丛中泛出一簇簇叫不上名字的红花,参差不齐的树木屹立在人们的视线中,竖立在小路两旁的标牌一个也看不懂,全是蒙古语。
随着导游来到了乌兰夫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兰夫的站像,多么的高大,多么的雄伟,站在石像下,心中禁不住升起一股暖流,震撼着心灵。大脑中显现出乌兰夫的生平,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蒙古族农民家庭,1988年1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为中国各民族的革命和建设贡献出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走进纪念馆,序厅的正面为乌兰夫同志汉白玉坐像,背景为“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巨幅画。东西两壁为四组高5.5米、宽3.5米的大型仿汉白玉浮雕,刻画了从“五四”运动至今,在风云激荡的90多年中,中国人民尤其是内蒙古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出的珍贵文物和照片生动地记录了他坚定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辉历程。整个展室内容共分为6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第二部分为《播洒火种、再展红旗》。第三部分为《团结奋斗、坚持抗战》。第四部分为《实践自治、功垂千秋》。第五部分为《团结建设、振兴边疆》。第六部分为《为国操劳、鞠躬尽瘁》。
乌兰夫纪念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南植物园内。是一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巍峨建筑。纪念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巍峨建筑。整个建筑包括主馆、纪念广场和塑像平台、纪念亭、牌楼门等4个单项工程。设计人员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民族建筑款式和先进的现代建筑艺术融为一体,使这组建筑庄严肃穆,宏伟壮观。整个陈列,共使用文物135件,历史照片286张,绘画9幅,文献126件。乌兰夫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此次参观乌兰夫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争取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着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加倍珍惜,加倍努力。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出纪念馆。
一次震撼人心灵的参观,一次快乐的旅行,一次人生的体验,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生活的积累。让这份幸福和快乐在生活中延续,让我们斗志昂扬,向着新的历程迈进。
感谢无叶树老师精心制作的信纸!!